【學上海話】鑊灶伴話 清醃毛豆 面兌毛豆
作者:白米
滬語誦讀:朱友好
編輯:張林龍
長遠勿講吃食了,近搶把沈老師個畫白相轉向到時令小菜浪,也蠻吸引人個。像燒番茄燒白水魚,芥末落蘇芥末西葫蘆咾啥,讓人看了也想動手試一試了。還是老古閒話,不時不食。現在辰光已經是夏天的第二個號頭,天氣一日比一日熱,一日三頓還是以清淡爽口比較好。大葷少來來,蔬菜水果多吃吃。蔬菜我伲本地人本來叫伊水落小菜,帶露水挑上來再拿水衝清爽落鑊個是最有營養個,葛末現在辰光個茭白毛豆豇豆落蘇是最最好個了。茭白號稱水中人參,我以前講過歇個。落蘇從前最省時省力最下飯個是飯蒸落蘇醬麻油拌拌,現在飯店改良成手撕茄子,一樁事體,沈老師又自創出雙色芥末落蘇,勿怕辣個朋友自然也歡喜個。豇豆嘛,清炒就要揀軟糯擺了鑊子裡一炒就酥個,像玉豇紫花豇咾啥,但是辣市場浪老少看到。我有辰光就乾脆燒只豇豆飯,也算是鹹酸飯一種。今朝我只想講講毛豆,毛豆夏秋兩熟,當令辰光長,老少儕適合歡喜吃,燒冬瓜鞭尖湯加眼毛豆鮮味道就出來了。炒肉絲肉丁紅燒魚儕好加一眼眼,為小菜添眼碧綠色,也蠻靈光個。不過,我一看到毛豆,腦子裡向總歸會得跳出兩隻家常菜來,勿要手藝,勿需要別個葷素食材,人人會做還勿會失敗個。清𦞴毛豆,也叫輕鹽毛豆,顧名思義。拿當日新鮮毛豆剝好擺了碗裡,再擺到大飯鑊浪蒸,飯好毛豆也好了,挑眼鹽花拌拌就好下飯了,搿是鮮是鮮得唻。面兌毛豆,同樣拿新鮮毛豆籽擺了清水裡向煠,等煠熟了,加眼鹽花,再輕輕叫澆上事先用涼開水調糊個薄薄個麵漿,快速翻炒,勿得底起鍋。搿道菜一定要趁熱吃再有鮮味道,冷脫以後,麵糊漲厚了,鮮味道香味道就儕逃脫了,勿靈光了。只可惜,現在住勒大城市裡向,當日早浪向拔個豆箕啥地方還尋得著呢?還是等有機會下鄉或者到周邊小鎮走走蕩蕩個辰光,覅忘記脫搿兩樣美食哦!
凡本公眾號發布的文字、音頻、視頻等內容,如需轉載,請先聯繫:郵箱llz978@163.com
轉載請務必註明來源:【學上海話】公眾號
【學上海話】公眾號片頭曲
詞:唐潔韞
曲:何東
唱:何予西
海上搭平臺
人客八方來
故事講一講
天下談一談
詞:唐潔韞
曲:何東
唱:何予西
學上海話,陪我聽聽講講,
學上海話,帶我讀寫文章。
學上海話,領我開開眼界,
學上海話,幫我提升形象。
【學上海話】公眾號片頭曲、片尾曲作詞唐潔韞簡介:
唐潔韞 中學語文教師
【學上海話】公眾號片頭曲、片尾曲作曲詞何東先生簡介:
△何東老師
【學上海話】公眾號片頭曲、片尾曲演唱者何予西簡介:
何予西, 建平中學西校初二學生
△何予西
作者簡介
作者白米老師簡介:
白米(筆名)作者簡介:七秩翁,上海松江人。在市區生活已一甲子,工作四十年。賦閒在家,關注滬語方言,也寫寫鄉土文字,以留住昔日記憶,提起年青人之興趣。
△白米老師
誦讀者簡介:
朱友好:詩歌朗誦的發燒友,榮獲過長寧區工人文化宮主辦的,首屆長寧區白領藝術節,第二屆長寧區白領海峽朗誦比賽二等獎、徐匯區「楓林杯」第八屆家庭講故事比賽三等獎,新涇鎮市民文化節「迎奧運」詩歌朗誦比賽一等獎。新涇鎮田野書聲隊隊員。
榮獲長寧區「關愛故事」演講比賽二等獎。獲得了長寧區工人文化宮舉辦的主持人培訓班合格證書。參與主持上海詩劇社紀念黃炎培誕辰135周年詩歌朗誦會、以及海上風詩社主辦的「風從海上來」大型多媒體詩歌朗誦會的主持。
同時從2012年以來主持新涇鎮的各類大型的合唱、舞蹈比賽及綜合類文藝演出,參與了教育音像出版社錄製的上海話,用滬語主持過新涇鎮的滬劇專場演出以及滬劇卡拉OK比賽。參加了由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辦、上海大學文學院丁迪蒙工作室舉辦的古詩詞滬語誦讀會。
△朱友好
特別顧問簡介:
張林龍,男,本鄉本土本地人。現為【學上海話】微信公眾號特別顧問,上海政法學院教授,九三學社社員。
其長期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業餘時間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滬語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工作上,堅持傳承上海地域文化,保護本土傳統語言。
他經常親自拿文章改編成滬語,並對文章中的字作解釋,方便新上海人學習。由他改編的文章或指導改編的文章,請播音員朗讀後,多次被上海發布、徐匯發布、閔行老幹部、閔行報社、今日閔行、儂好上海等官方公眾號、上海人民廣播電臺採用。
△張林龍老師(左)錢程老師(右)
圖片來自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責任編輯|張林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