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大員和民國名人聚集的風水寶地,各個巷子裡都有名人遺蹟
攝影撰文/二指禪掌門
南鑼鼓巷像一顆大樹的樹幹,分出的樹杈就是那些藏滿名人故居的小巷子。
選一個周末,帶上相機,穿梭在小巷裡,和晚清大員和民國名人親密接觸了一下下。觸摸歷史,總能找到久違的興奮點。
僧王府是離南鑼鼓巷地鐵站最近的名人故事。
僧王府就是晚清大員僧格林沁的宅子,是一個擁有200多間房屋的龐大建築群。
僧王府位於南鑼鼓巷的炒豆胡同。
原僧王府府門在炒豆胡同,全府佔了幾乎炒豆胡同一條街,規模相當可觀,現在公布的只是原王府的一部分。
據《京師坊巷志稿》中「炒豆胡同」條記:「博多勒噶臺親王府,在安定門內炒豆胡同。案科爾沁郡王索特那木多布齊尚仁宗三女壯敬公主,追封親王銜。其子博多勒噶臺親王僧格林沁,鹹豐時以剿賊功,食雙親王俸,諡曰忠,配享太廟。今王伯彥訥謨祜嗣府為忠王所建,非公主賜第。」則王府規模應成於僧格林沁之手,也非一次建成。
另外,地安門東大街,還有僧格林沁祠堂。就在地鐵站東邊。
後圓恩寺胡同13號的茅盾故居,是茅盾1974年後居住的地方。現在開放。有矛盾先生的漢白玉雕像及展廳。
茅盾於1974~1981年在此居住。故居為二進四合院,佔地面積878平方米。門內影壁上鑲有鄧穎超題的「茅盾故居」金字黑大理石橫匾。前院有北房三間,東西廂房各三間,倒座房六間。西廂房原是茅盾的會客室和藏書室。
緊靠茅盾故居的蔣介石行轅沒有開放,只能踮著腳尖,想像一下裡面的豪華。
資料顯示,蔣介石行轅舊稱「恩園」,是一處中西合璧的大型四合院。
蔣介石行轅本是清代慶親王奕劻次子載旉的府第。載旉是京城有名的紈絝子弟,且善於聚財,傳說這座府第是他為名妓「小紅寶」特意興建的,後因賭博輸給了他人,不久又被轉賣,成為一家法國企業的辦事機構。
位於帽兒胡同文煜宅,是一處由五座院落並聯而成的大宅第,格局之大在現存的私家宅院中非常少見。這座宅院中的「可園」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但保護範圍包括其他四座宅院。
文煜當過很多地方官,也被免職過,身後贈太子少保,諡號「文達」。
文煜身後,此宅被其後人售予北洋政府要人馮國璋,日偽時期又歸偽軍司令張蘭峰。解放後此宅被分隔作不同單位的宿舍,其中9號、11號院還曾一度用作朝鮮駐華使館。
據說,馮鞏也在裡面住過,不知真假。
清朝末帝溥儀的妻子婉容婚前居住的大宅子在帽兒胡同。
這裡原來是婉容的爺爺建造的,只是較普通的住宅。婉容被冊封為「皇后」後,其父封為三等承恩公,該宅升格為承恩公府。作為「後邸」,加以擴建。西路四進院落。東路為三進院落。後院有假山、水池,東有家祠。西路正房即為婉容所居。
位於雨兒胡同的齊白石舊居,也是值得一看的景點,五元的門票。
此宅為清代中晚期內務府一總管大臣的宅子,後分割出售。新中國成立後由文化部購買,作為畫家齊白石的住所。由於老人思念在西城的舊居,在此住了不長時間便遷回西城,此地便改為齊白石紀念館(在他生前成立的)。
此外,南鑼鼓巷附近胡同還有拱門磚雕、洪承疇宅、榮祿府花園、圓通寺、黃瓦財神廟(在北鑼鼓巷路口)等景點。只是多數不開放,有的居住者很多「老北京」。這是一個遺憾。
【攝於南鑼鼓巷。文圖均為原創,請勿抄襲搬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