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大員和民國名人聚集的風水寶地,各個巷子裡都有名人遺蹟

2021-01-21 掌門道

晚清大員和民國名人聚集的風水寶地,各個巷子裡都有名人遺蹟

攝影撰文/二指禪掌門

南鑼鼓巷像一顆大樹的樹幹,分出的樹杈就是那些藏滿名人故居的小巷子。

選一個周末,帶上相機,穿梭在小巷裡,和晚清大員和民國名人親密接觸了一下下。觸摸歷史,總能找到久違的興奮點。

僧王府是離南鑼鼓巷地鐵站最近的名人故事。

僧王府就是晚清大員僧格林沁的宅子,是一個擁有200多間房屋的龐大建築群。

僧王府位於南鑼鼓巷的炒豆胡同。

原僧王府府門在炒豆胡同,全府佔了幾乎炒豆胡同一條街,規模相當可觀,現在公布的只是原王府的一部分。

據《京師坊巷志稿》中「炒豆胡同」條記:「博多勒噶臺親王府,在安定門內炒豆胡同。案科爾沁郡王索特那木多布齊尚仁宗三女壯敬公主,追封親王銜。其子博多勒噶臺親王僧格林沁,鹹豐時以剿賊功,食雙親王俸,諡曰忠,配享太廟。今王伯彥訥謨祜嗣府為忠王所建,非公主賜第。」則王府規模應成於僧格林沁之手,也非一次建成。

另外,地安門東大街,還有僧格林沁祠堂。就在地鐵站東邊。

後圓恩寺胡同13號的茅盾故居,是茅盾1974年後居住的地方。現在開放。有矛盾先生的漢白玉雕像及展廳。

茅盾於1974~1981年在此居住。故居為二進四合院,佔地面積878平方米。門內影壁上鑲有鄧穎超題的「茅盾故居」金字黑大理石橫匾。前院有北房三間,東西廂房各三間,倒座房六間。西廂房原是茅盾的會客室和藏書室。

緊靠茅盾故居的蔣介石行轅沒有開放,只能踮著腳尖,想像一下裡面的豪華。

資料顯示,蔣介石行轅舊稱「恩園」,是一處中西合璧的大型四合院。

蔣介石行轅本是清代慶親王奕劻次子載旉的府第。載旉是京城有名的紈絝子弟,且善於聚財,傳說這座府第是他為名妓「小紅寶」特意興建的,後因賭博輸給了他人,不久又被轉賣,成為一家法國企業的辦事機構。

位於帽兒胡同文煜宅,是一處由五座院落並聯而成的大宅第,格局之大在現存的私家宅院中非常少見。這座宅院中的「可園」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但保護範圍包括其他四座宅院。

文煜當過很多地方官,也被免職過,身後贈太子少保,諡號「文達」。

文煜身後,此宅被其後人售予北洋政府要人馮國璋,日偽時期又歸偽軍司令張蘭峰。解放後此宅被分隔作不同單位的宿舍,其中9號、11號院還曾一度用作朝鮮駐華使館。

據說,馮鞏也在裡面住過,不知真假。

清朝末帝溥儀的妻子婉容婚前居住的大宅子在帽兒胡同。

這裡原來是婉容的爺爺建造的,只是較普通的住宅。婉容被冊封為「皇后」後,其父封為三等承恩公,該宅升格為承恩公府。作為「後邸」,加以擴建。西路四進院落。東路為三進院落。後院有假山、水池,東有家祠。西路正房即為婉容所居。

位於雨兒胡同的齊白石舊居,也是值得一看的景點,五元的門票。

此宅為清代中晚期內務府一總管大臣的宅子,後分割出售。新中國成立後由文化部購買,作為畫家齊白石的住所。由於老人思念在西城的舊居,在此住了不長時間便遷回西城,此地便改為齊白石紀念館(在他生前成立的)。

此外,南鑼鼓巷附近胡同還有拱門磚雕、洪承疇宅、榮祿府花園、圓通寺、黃瓦財神廟(在北鑼鼓巷路口)等景點。只是多數不開放,有的居住者很多「老北京」。這是一個遺憾。

【攝於南鑼鼓巷。文圖均為原創,請勿抄襲搬運!】

相關焦點

  • 紹興的文化名人與名人文化
    第三次為兩宋之交的建炎南渡,趙構定都杭州,並改越州為紹興,意寓「紹祚中興」,這也是紹興得名的由來。南宋的建立,產生了大批愛國主義詩人,著名詩人陸遊就是紹興人。第四次為晚清和民國時期。風雲亂世,秋瑾、魯迅、蔡元培等一批從海外歸來的有識之士,以自己的方式,引領了時代之先。
  • 江蘇常州:走進「江南名人第一巷」 青果巷歷史街區
    巷內略顯破敗的老房子與周圍的高樓大廈形成鮮明的對比,老房子裡還零星住著一些居民,它沒有光鮮的外表,卻還留存著些許市井民生。青果巷始建於明萬曆年(公元1581年)前,當時運河由文亨橋入西水關,經東西下塘,穿城後出東水關蜿蜒向東。青果巷面臨城區運河段,船舶雲集,是南北果品集散地,沿岸開設備類果品店鋪,舊有「千果巷」之稱。
  • 奔走相告,安徽名人館正式開放啦~
    作為國內面積最大、聚集名人最多的名人專題類博物館,展館共收錄5000多位名人,其中重點展出的有95組120餘位。自3月28日試運行以來,安徽名人館就吸引了眾多國內外遊客參觀,目前已接待遊客50萬人次。試運行期間,該館綜合遊客意見建議和實際運行情況,進行了完善和後續配套建設。
  • 合肥內的名人故居,藏身鬧市免費參觀,晚清名臣李鴻章發跡於此
    具有3000多年歷史的安徽省省會合肥曾是漢朝全國18個商業城市之一,境內自然和人文景觀非常豐富,被譽為「三國故地,包拯家鄉」。除了眾所周知的包拯之外,合肥也是許多名人的故鄉,其中最有名的是晚清的重臣、洋務運動的領導人李鴻章。
  • 佛山票選歷史名人 名人雖多故居不存
    名單出爐後立刻在網上引發熱烈的討論,有市民提出質疑:為啥名單中沒有葉問?也有市民找出了那些失落在名單之外的佛山名人,比如祖廟、通濟橋的修造者李待問以及嶺南詩派的開創者孫蕡。  詹天佑為啥是佛山人?  「詹天佑不是廣州西關人嗎?我還去過他的故居,在廣州荔灣區。」對於「十大歷史名人」名單,有市民提出這樣的疑問。
  • 唐山豐潤這個村的名人,你都聽說過嗎?
    在豐潤的最南端有一片一望無際的蘆葦蕩,那裡就是曾被譽為「冀東白洋澱」的油葫蘆泊,大齊坨就位於油葫蘆泊以北六華裡,村東北部地勢較高,西南部地勢低洼,是一個具有千年歷史的古老村落。高大的山門和三層大殿之間,曾有三株世上罕見的千年古柏。在建福寺的周圍:村東頭有土地廟和三官廟;街中央有觀世音菩薩廟和火神廟;西街和南街都有土地廟;北街西頭有財神廟。在建福寺的東北部,另一個黃土沙坨上,有一座千年古塔,在古塔的東南方不遠處,有一條南北走向、自然形成的土龍伸向村內,是一個既高又長的黃土沙丘。建福寺以西,與寺廟相鄰的沙坨上,是名聲赫赫的豐潤張家裡廬。
  • 上海「最神奇」的街道,竟有37處歷史建築,許多名人都曾在此居住
    說到上海,很多人都會想到外灘和陸家口。這是上海最繁華的一面,要說代表現代上海的地方,我選擇在徐匯區武康路。優雅自然,歐洲式建築隱藏在法國梧桐樹下。像上海一樣,這個城市把自己的婉轉和溫柔都隱藏在這個西式房間和小巷裡。
  • 城市記憶:山城重慶,名人故居最集中的地方
    八路軍重慶辦事處舊址對重慶最初的印象來自小說《紅巖》,從這部小說裡知道了歌樂山、朝天門碼頭和沙坪垻,知道了在新中國已經宣布成立之後,犧牲在重慶監獄裡的革命先烈,為他們的悲壯所感動,也為他們沒能親眼看到新中國飄揚的五星紅旗而感到遺憾,正所謂「為有犧牲多壯志」,英雄的事跡從來都是為人敬佩的,重慶這個城市,也因此在人們心目中高大起來。
  • 安徽三河古鎮守護名人歷史文化 保留楊振寧舊居
    中新網合肥4月16日電 (倪欣然 張強)安徽省合肥市三河鎮因古而名,因有眾多名人遺蹟文化而靈。這座擁有2500年歷史的水鄉古鎮還擁有江淮地區獨有的「八古」景觀,即古河、古橋、古圩、古街、古居、古茶樓和古戰場。  三河鎮鎮長萬錦陽日前在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時介紹,三和誕生過很多名人: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愛國華僑董寅初、國軍名將孫立人等。  在古南街上,記者看到,楊振寧舊居是一座始建於明清時期的民間宅院,它的前身原是三河孫大生老字號藥鋪。
  • 青浦老報紙上名人題寫的報名
    青浦區檔案館館藏有30多種老報紙。由名人題寫書名、報名、匾額等是中國文化的一種傳統,名人題字一方面說明題字的名人對所題之事的重視,另一方面也是書法藝術的一種具體體現。縱觀全國各地大大小小的各種報紙,報頭名字大都為名家所題,有些報名雖不是名人親筆題寫,但卻是從他們的墨跡中選拼而成。但由於大都不署名,時間一長,題寫者便鮮為人知了。
  • 上海「最神奇」的街道,竟有37處歷史建築,很多名人都在此居住
    提到上海,很多人都會想到外灘或者陸家嘴,這是上海最最繁華的一面,不過如果要說一個地方能夠代表近代的上海的話,那麼我會選擇位於徐匯區武康路,它優雅、自然,一棟棟歐式的建築被法國梧桐掩映,仿佛上海這座城市將自己的婉約與溫柔都全部隱藏在這片洋房與小巷裡。
  • 男子打造民國名人書法博物館 孫中山孫女捧場
    在坪山新區坪山辦事處金龜社區馬巒山中,有一位民間奇人叫羅林虎。身為收藏家的他,不僅打造了深圳首個民國名人書法博物館,還開設了國內首個私人運營的孫中山庚子首義紀念館。羅林虎收藏的百餘幅民國書法作品,吸引了眾多書法愛好者前來參觀,連孫中山孫女孫穗芳也兩度捧場。去年5月底,孫穗芳專程來訪,向私人博物館贈送了一座孫中山銅像,這是在深圳落戶的首座孫中山銅像。
  • 山東履痕:文化名人故居一條街
           這些文化名人的故居散落在青島各處,想去看看,沒有充裕的時間是不可能的。偶然得知,位於小魚山附近的福山路和魚山路,有一條文化名人故居一條街,是這些名人故居集中的地方。   雖然沒有可能走遍青島,遍訪名人故居,這個名人故居一條街肯定是要去的。
  • 上海「最神奇」的街道,竟有37處歷史建築,很多名人都曾在此居住
    提到上海,很多人都會想到外灘或者陸家嘴,這是上海最最繁華的一面,不過如果要說一個地方能夠代表近代的上海的話,那麼我會選擇位於徐匯區武康路,它優雅、自然,一棟棟歐式的建築被法國梧桐掩映,仿佛上海這座城市將自己的婉約與溫柔都全部隱藏在這片洋房與小巷裡。
  • 名人薈萃的長沙白果園和蘇家巷
    在這條長僅300米、寬僅3米的小巷裡,布滿著文物古蹟。巷中「八大公溝遺蹟」是長沙僅存的古地下排水設施遺蹟,見證了長沙城市的變遷,彌足珍貴。 白果園古老的麻石路面之下為原長沙第七公溝所經之處,多年沒有改造,每逢下雨,路面積水嚴重。改造工程結合麻石路面的整修,以現代化的排水管道取代古老的公溝。並留下了一段公溝遺蹟,砌石欄保護,以作為永久的見證。
  • 江西有個村莊,風水極佳名人輩出獨一無二,被稱「千古第一村」
    其一,文士名人輩出。如一門五進士的董儀一家,《宋史》有列傳的北宋名宦董敦逸,北宋武狀元董藻,「恩榜狀元」董德元(可惜因依附秦檜身後名不好),流坑理學宗師董德修,《明史》有傳且參與《永樂大典》纂修的董琰等等,後人有雲「一門五進士,兩朝四尚書、文武兩狀元,秀才若繁星」。
  • 旅遊陷阱:很多所謂名人故居都是假的
    臥室則是統一的中式傳統木床,床簾被規矩地拉開,床上整齊地擺放著床單被套,邊上立著一個衣櫃和一面鏡子。 少數房間裡會有洗臉的銅盆,但是大多數房間看上去就空空蕩蕩,不宜居住,更別提想像名人的生活了。
  • 《青果巷名人傳》4月12日首映 還原11位名人生平
    作為地方文獻數位化的初次嘗試,由常州市圖書館組織拍攝的系列專題紀錄片《青果巷名人傳》,4月12日上午9:30將在圖書館5樓多功能廳首映。  紀錄片《青果巷名人傳》共10集,每集45分鐘,總計介紹從常州市青果巷走出的11位名人。
  • 150位紹興名人在此「相聚」紹興名人館基本完工
    紹興名人館建設和陳展,日前已基本完工。這個名人館「聚集」了5000多年來紹興最有名的150位名人,展示了「海嶽精液,善生俊異」的越地和燦若群星的名人文化。遠古紹興時期,主要介紹舜、禹2位名人;越國時期,主要介紹勾踐、範蠡、文種等6位名人;會稽郡時期,主要介紹王充、馬臻、王羲之、謝安、謝靈運等18位名人;越州時期,主要介紹楊素、虞世南、賀知章、錢鏐、範仲淹等14位名人;紹興府(路)時期,主要介紹趙構、王十朋、陸遊、王冕、楊維禎、王守仁、徐渭等44位名人;現代紹興時期,主要介紹徐錫麟、秋瑾、陶成章、蔡元培、魯迅、周恩來等66位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