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首批「市民敬仰的佛山十大歷史名人名單」出爐,康有為、詹天佑、陳啟沅、黃飛鴻、李小龍、區適子、陳如嶽、黃少強、倫文敘、馮了性10人入選。名單出爐後立刻在網上引發熱烈的討論,有市民提出質疑:為啥名單中沒有葉問?也有市民找出了那些失落在名單之外的佛山名人,比如祖廟、通濟橋的修造者李待問以及嶺南詩派的開創者孫蕡。
詹天佑為啥是佛山人?
「詹天佑不是廣州西關人嗎?我還去過他的故居,在廣州荔灣區。」對於「十大歷史名人」名單,有市民提出這樣的疑問。活動主辦方告訴羊城晚報記者,詹天佑的出生地為歷史上的「南海縣」,當時南海的管轄範圍很廣,現在學界專家都認可詹天佑是佛山南海人,這無關故居在哪裡。
網友「蟻民」在論壇中發出這樣的疑問:「為何佛山有這些歷史名人,卻沒有他們的故居呢?」他在媒體上經常讀到介紹佛山歷史名人的文章,覺得佛山「人傑地靈,充滿濃厚歷史文化氣息」,但發現許多名人故居已經沒有了,墳頭也被鏟了,覺得十分可惜。
失落在名單外的名人
曾經創作過多部關於佛山歷史名人小說、劇本的作家,佛山文聯名譽主席任流談到佛山歷史名人時顯得熱血沸騰,他稱,在此次「市民敬仰的佛山十大歷史名人」的35個候選人之外,佛山值得後人銘記的歷史名人還有很多。
「比如李待問,他在佛山修祖廟,修通濟橋,修過從廣州通往佛山的道路,為地方的慈善事業做過很多貢獻。」佛山民俗專家餘婉韶認為對佛山歷史起到正面作用的歷史人物不應被遺忘。
佛山科學技術學院文學院教授陳恩維也提出了他心目中的佛山歷史名人,一個是順德倫教的梁廷楠,他創作了第一部中國人寫的美國史《海國四說》,「比魏源的《海國圖志》思想水準更高」;另一個是嶺南詩宗孫蕡,他開創嶺南詩派,「可惜在廣東詩歌之城佛山,很多人恐怕連他的名字也念不出來」。
陳恩維認為,這次評選佛山歷史名人經歷了很多的爭議,存在著很多的不同看法,正說明了佛山人對名人的了解還是比較缺乏、比較不全面,公認的比較少,因此從宣傳文化教育上來講這次評選是很有意義的。
網友熱議
佛山還得火!
一笑傾城空間:讓我感到有點意外的倒是晚清四大譴責小說之一——《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的作者吳沃堯未能上榜,他號繭人,後又改「繭」為「趼」。祖籍廣東南海佛山鎮(今佛山市),故自稱「我佛山人」。
芮成鋼:小時候知道佛山,是因為沒完沒了的黃飛鴻,後來總聽到佛山,是因為沒完沒了的葉問。這次來佛山錄節目,才知道,永遠的李小龍,也是佛山的,看來佛山還得火……
勞毅波廣州大波波:廣州從明清至民國的歷史,幾乎有一半是佛山歷史名人去引領和留芳的!
Yanwah-米:剛剛知道區適子為三字經作者,卻發現自己雖是大學生但不能用廣東話全部讀出,悲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