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票選歷史名人 名人雖多故居不存

2020-12-18 中國新聞網

佛山票選歷史名人 名人雖多故居不存

  近日,首批「市民敬仰的佛山十大歷史名人名單」出爐,康有為、詹天佑、陳啟沅、黃飛鴻、李小龍、區適子、陳如嶽、黃少強、倫文敘、馮了性10人入選。名單出爐後立刻在網上引發熱烈的討論,有市民提出質疑:為啥名單中沒有葉問?也有市民找出了那些失落在名單之外的佛山名人,比如祖廟、通濟橋的修造者李待問以及嶺南詩派的開創者孫蕡。

  詹天佑為啥是佛山人?

  「詹天佑不是廣州西關人嗎?我還去過他的故居,在廣州荔灣區。」對於「十大歷史名人」名單,有市民提出這樣的疑問。活動主辦方告訴羊城晚報記者,詹天佑的出生地為歷史上的「南海縣」,當時南海的管轄範圍很廣,現在學界專家都認可詹天佑是佛山南海人,這無關故居在哪裡。

  網友「蟻民」在論壇中發出這樣的疑問:「為何佛山有這些歷史名人,卻沒有他們的故居呢?」他在媒體上經常讀到介紹佛山歷史名人的文章,覺得佛山「人傑地靈,充滿濃厚歷史文化氣息」,但發現許多名人故居已經沒有了,墳頭也被鏟了,覺得十分可惜。

  失落在名單外的名人

  曾經創作過多部關於佛山歷史名人小說、劇本的作家,佛山文聯名譽主席任流談到佛山歷史名人時顯得熱血沸騰,他稱,在此次「市民敬仰的佛山十大歷史名人」的35個候選人之外,佛山值得後人銘記的歷史名人還有很多。

  「比如李待問,他在佛山修祖廟,修通濟橋,修過從廣州通往佛山的道路,為地方的慈善事業做過很多貢獻。」佛山民俗專家餘婉韶認為對佛山歷史起到正面作用的歷史人物不應被遺忘。

  佛山科學技術學院文學院教授陳恩維也提出了他心目中的佛山歷史名人,一個是順德倫教的梁廷楠,他創作了第一部中國人寫的美國史《海國四說》,「比魏源的《海國圖志》思想水準更高」;另一個是嶺南詩宗孫蕡,他開創嶺南詩派,「可惜在廣東詩歌之城佛山,很多人恐怕連他的名字也念不出來」。

  陳恩維認為,這次評選佛山歷史名人經歷了很多的爭議,存在著很多的不同看法,正說明了佛山人對名人的了解還是比較缺乏、比較不全面,公認的比較少,因此從宣傳文化教育上來講這次評選是很有意義的。

  網友熱議  

  佛山還得火!

  一笑傾城空間:讓我感到有點意外的倒是晚清四大譴責小說之一——《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的作者吳沃堯未能上榜,他號繭人,後又改「繭」為「趼」。祖籍廣東南海佛山鎮(今佛山市),故自稱「我佛山人」。

  芮成鋼:小時候知道佛山,是因為沒完沒了的黃飛鴻,後來總聽到佛山,是因為沒完沒了的葉問。這次來佛山錄節目,才知道,永遠的李小龍,也是佛山的,看來佛山還得火……

  勞毅波廣州大波波:廣州從明清至民國的歷史,幾乎有一半是佛山歷史名人去引領和留芳的!

  Yanwah-米:剛剛知道區適子為三字經作者,卻發現自己雖是大學生但不能用廣東話全部讀出,悲哀啊!

相關焦點

  • 保護名人故居的標準
    【詳細】  國家文物局即將研究認定名人故居標準  針對近期多處名人故居遭毀之事,李耀申表示,文物部門將深入研究近現代名人故居的認定標準等問題,依法求實保護。  李耀申說,名人故居不僅是各地極其珍貴的歷史文化資源,也是一筆極其難得的精神財富,名人故居中屬於不可移動文物的都要依法保護,但是,名人故居保護管理涉及到建設、規劃、文物多個部門,情況比較複雜。
  • 老北京文化:北京名人故居雜談
    北京有三千多年的建城史,八百多年的建都史作為一座世界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北京有大量的名人故居。據有關資料記載,現存的一百多處名人故居中,被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有5處它們均地處西城區,即宋慶齡故居、郭沫若故居、魯迅故居、李大釗故居和梅蘭芳故居。
  • 名人故居的文化意味
    【摘要】北京名人故居是在歷史滄桑中積累下來的文化氣息的一個重要載體,通過這些名人故居,後人更能讀懂讀好北京的歷史,更能明白一座城市的靈魂和價值所在。為了讓這些名人再「活」上幾百年,儘可能多地給後輩人以生活意味的啟迪,為城市生活提供更豐富的滋養,應對名人故居的整體環境進行生態性的保護,並注重故居文化傳承的有效性。
  • 歷史文化名城河北保定 「喚醒」名人故居
    原標題:「喚醒」名人故居核心提示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保定名人眾多。名人故居如散落在古城繁華深處的明珠,訴說著過往的故事和記憶。保護名人故居,有利於傳承歷史文脈,彰顯古城風韻。為此,我市出臺《保定市名人故居保護管理暫行辦法》,同時對轄區內名人故居進行調查論證。
  • 北京十大名人故居
    魯迅博物館和故居體驗:青灰磚牆、朱紅門窗,魯迅的宅院有著典型四合院的特徵。這裡收藏文物近10萬件,不僅有大量魯迅的手稿、藏書、友人信札等,還有許廣平、周作人、周建人、章太炎、瞿秋白等人的遺物。歷史:故居由魯迅購買並親自設計改建,屬傳統北京四合院式建築。魯迅在此居住期間,共寫作、翻譯了200多篇文章,後收入其《野草》、《朝花夕拾》、《彷徨》、《墳》等文集中。
  • 名人故居
    北京是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在滾滾歷史長河中,這裡出現過許許多多的風流人物。文學家、畫家、京劇名角都曾在這裡留下生活的印記。北京給他們的人生增添了色彩,他們也為北京留下了寶貴的財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屬名人故居了。它們靜靜地佇立在那裡,向我們訴說那個年代,那些人在北京發生的故事。今天小編為大家盤點了那些藏在北京城裡的名人故居。不妨趁著周末走訪滄桑典雅、風流遺韻的名人故居。
  • 無錫名人故居遊——錢鍾書故居
    除了太湖、黿頭渚、靈山大佛等知名中外的景區之外,無錫還保留了很多名人故居。而且,這些名人故居大多坐落在無錫繁華市中心的僻靜小巷內。閒暇之時暢遊這些故居,便若徜徉歷史的長河,真是人生美事!在無錫眾多名人故居中,錢鍾書先生的故居是相當值得一遊的。這座位於健康路新街巷的宅子,是錢家祖業——錢繩武堂的遺蹟。籌建於1923年,佔地1600平方米,為七開間三進明清風格建築,並雜糅西式建築風格。
  • 不一樣的名人故居——從孫中山故居看故居文化
    經常去旅遊的人都知道,如果去故居旅遊,大概見到最多的就是各式不同的建築,不同年代的室內擺設、名人的生平事跡介紹。內容大致不出這些。一座城市因為歷史名人而被更多人熟知,也有更多人循著這些名人的足跡前來旅遊。所以,從某種程度上說,名人故居不僅僅可以是名人的生平事跡的縮影,它還可以是一座城市、一種生活的縮影。
  • 鑲嵌在「千年古邑」的名人故居(組圖)
    名人故居是一種重要的旅遊文化資源,充分發掘名人故居的歷史文化內涵,將大大提升當地旅遊知名度。  鑲嵌在「千年古邑」的名人故居  提起桂林的歷史名人,人們的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千年古邑」——臨桂。臨桂是一塊風水寶地,歷史上人才輩出,在封建科舉時代,臨桂共出過5名狀元,曾有「一縣八進士,三科兩狀元」之美譽;科舉時代最後一個「三元及第」者陳繼昌,就是清代官居一品的陳宏謀的玄孫。到了近代,臨桂出了民國代總統李宗仁、「小諸葛」白崇禧等桂系首腦人物;此外還有戰功赫赫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李天佑上將。  作為名人之鄉,名人故居是臨桂旅遊景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 專家建議適當保護反面名人故居 從反面警醒後人
    北京專家稱反面的名人故居也要適當保護,建議開發名人故居旅遊專線。4日,在北京市政協「名人故居保護與利用研討會」上,多位政協委員、文保專家為北京名人故居保護出謀劃策。  研討會上,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政協文史委特邀委員、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李燕稱,除名人故居外,名人蹤跡所至也要注意發掘保護,諸如偉人、各國政要曾在北京飯店下榻的房間、白求恩大夫為八路軍買過藥的王府井藥店。這些地方的古蹟即使不再,也可掛塊牌,讓遊客所至能思古發幽。  反面名人故居可警醒後人  會上多位專家、委員針對反面名人故居是否保護髮表看法。
  • 北京政協委員:適當保護反面名人故居警醒後人
    北京市政協研討名人故居保護與利用,建議保護名人蹤跡所至  本報訊(記者申劍麗)反面的名人故居也要適當保護,建議開發名人故居旅遊專線。昨日,在北京市政協「名人故居保護與利用研討會」上,多位政協委員、文保專家為北京名人故居保護出謀劃策。
  • 韓國最「貴」的名人故居 有兩個歷史名人居住在此 你知道貴在哪嗎
    導讀:對於名人故居,我們應該都很熟悉了。對社會、對歷史或者對某個領域有著突出貢獻的人物,在其所出生的地方或者長期居住的地方,都會修建其故居,為了更好的紀念他們的偉大事跡,歌頌其為人類、為國家、為社會作出的巨大貢獻。
  • 來什剎海溜冰逛名人故居,感受老北京的人文歷史
    眾所周知,什剎海是北京市歷史文化旅遊風景區。位於市中心城區西城區,毗鄰北京城中軸線。水域面積33.6萬平方米,與中南海水域一脈相連,是北京內城唯一一處具有開闊水面的開放型景區,也是北京城內面積最大、風貌保存最完整的一片歷史街區。如此大面積的水域,進入了冬季以後,隨著氣溫的不斷降低,就成了一大塊天然的冰場。
  • 名人故居旅遊開發「阻」在哪?
    劉思敏:這次豐子愷故居被迫關門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名人故居當然有很高的文化價值,但是具體到每一個故居來看,其價值又是不一樣的,一個名人可能有很多故居,有的故居可能有文化價值,有的有旅遊價值,但不能一概而論,所以應以不同的方式方法來保護來開發。
  • 有些名人故居,挺荒唐的
    但是他的故居卻小橋流水、亭臺樓榭,環境優美還坐落在市中心,跟書上描述的生活環境大相逕庭。實際上,奪走幾處故居,就會發現這些故居的擺設還真是套路相似。不是記性不好,而是沒有太多的記憶點,因為大多數的故居都是後來修建的或者在原有的基礎上修繕的,因為真正的東西都沒有保存下來,建成的都是現在人根據自己的想法去還原的,換句話說,當年他們根本不是住在如今看到的房子裡。事實上,很多故居由於年久失修、城市改造以及歷史上的戰亂,幾乎沒有幾個真正熬到如今的和平年代。
  • 蘇州名人故居,你都知道哪兒
    蘇州名人故居,你都知道哪兒最能體現蘇州文化內涵的是古城內至今尚存、散落在小巷深處的近現代名人故居。這些歷經時代滄桑的名人古宅不僅是蘇州古典文化的見證,更是蘇州歷史的縮影,反映了蘇州優雅的傳統文化。洪鈞故居洪鈞故居今為平江名人館沿著平江路懸橋巷朝西走,會看到一幢清代建築,它就是清同治戊辰年狀元、兵部侍郎洪鈞的故居。整座第宅坐北朝南,佔地總面積約3000平方米,是蘇州古城內目前保存較完好的清末狀元故居。
  • 和名人做鄰居是什麼體驗?魔都這個區的名人故居竟然是最多的
    詳細的圖文資料再現了中共四大召開的歷史背景和成果影響。展廳中還有名人文物如周恩來穿過的中山裝;珍貴的筆跡手稿如李逸著《中共四大回憶瑣記》手稿;還有絕版的會議通知等資料原件,重要程度可見一斑!雖是名人故居,但魯迅居住的這所故居並不大。
  • 打好名人故居「文化牌」還得多下功夫
    □馬也蘇城名人故居的文化品牌,需要發揮多個故居的「集合效應」。如果能夠充分展現這些故居的魅力,做好配套服務,就能成為豐富蘇城文化內涵的一個新品牌。蘇城名人故居很多,進一步用好這筆不可多得的文化資源,正在成為相關部門推動的一項重要工作。
  • 南京歷史文化名人超2000 王安石故居竟未開放
    魏源被譽為近代中國「睜眼看世界」第一人,位於清涼山附近的故居,目前只留下「小卷阿」門額和魏源親手植下的兩株臘梅中的一株,故居同部的大部分遺物,早先都已被湖南魏源紀念館運走。提建議:錦囊三計,讓歷史文化名人「活起來」今天,南京歷史文化名人資源要怎麼用起來呢?
  • 「走進名人故居」促閱讀「升級」
    北京閱讀季「閱讀馬拉松」活動於日前拉開帷幕,「走進北京名人故居」成為此項活動的主要內容,出發儀式起步於宋慶齡故居,讀者雲集宋慶齡故居邊參觀邊聽講解,了解故居的歷史由來等故事。(見5月16日《北京青年報》)    閱讀不僅僅單指讀書,還涵蓋與讀書相關的文化體驗活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