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一連」官兵昂首闊步,奔赴沙場。
【連隊檔案】 第83集團軍某合成旅紅一連,是誕生於秋收起義的紅軍連隊,在「三灣改編」中,毛主席親自在該連建立黨支部,開創了我軍「支部建在連上」的先河,被譽為「軍魂發源的地方」。連隊先後參加黃洋界保衛戰、平型關大捷、遼西會戰等300餘次戰役戰鬥,屢建奇功。
一隻紅菜盤
5月11日這天,「紅一連」的早飯很特別:紅米飯、南瓜湯、苦野菜。
「吃在嘴裡的是米,咀嚼的是革命精神……」「紅一連」的官兵,都明白其中的滋味。
1935年5月11日,毛主席來到「紅一連」。開飯時,炊事班長用在井岡山打土豪時繳獲的紅菜盤,給毛主席端上了一盤煮南瓜。主席指著菜盤高興地說:「菜盤是紅色的,又是從敵人那裡奪來的,這很好。你們要在黨支部的領導下,將革命進行到底。」
官兵一致,同甘共苦,是戰爭年代傳下來的生死情誼。而「紅一連」官兵接過毛主席用過的「紅菜盤」,更是將聽黨指揮、官兵一致、勤儉節約等優良傳統珍藏至今:每次執行重大任務,都要帶著「紅菜盤」出徵;每當重大節日,都要吃傳統飯;每次戰鬥,都要把「紅菜盤」拿出來,給官兵講傳統,激勵鬥志。
2017年7月,根據改革命令,連隊要移防至數百公裡外的關中地區。
面對官兵的留戀、家庭的困難,指導員王玉光給戰士們講的最多的,是連隊歷經21次調整改革,19次移防,二話不說鐵心跟黨走的故事。
「1969年,連隊移防,全連可居住的窯洞只有兩個,吃的是玉米面,很多官兵更是決然捨棄建好的房、種好的菜、熟悉的家,堅決服從黨中央安排,打起背包就出發……」
動員會上,注視著「紅菜盤」,傾聽著英烈故事,「紅一連」官兵豪氣倍增。
「革命先烈為了信仰歷盡萬般險難,作為他們的傳人,我們要以實際行動為連旗增光添彩。」
最終,「紅一連」攻堅克難,在改革大考中交出了合格答卷。「無論部隊番號怎麼改,駐地如何變,『紅一連』跟著黨中央、堅決聽黨話的軍魂永遠不變。」到達新駐地不久,連隊率先研究新體制、新編制,爭先練技能、練合成,並在集團軍組織的「強軍興訓先鋒連」比武考核中,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績。
「紅一連」官兵從難從嚴開展實戰化訓練,砥礪官兵血性膽氣。
一面紅色旗幟
「紅軍所以艱苦奮戰而不潰散,支部建在連上是一個重要原因。」
走進「紅一連」連史館,毛主席的重要論斷在迎面的一座紅色浮雕上熠熠生輝。
1927年9月,江西永新縣三灣村,著名的「三灣改編」中,毛主席來到這個連,親自發展了6名黨員,建立了我軍第一個連隊黨支部,開創了「支部建在連上」的先河。
血脈相承,薪火相傳。歷史的天空,總有相似的星光交相輝映。
2014年,「紅一連」奉命赴南蘇丹維和。當時的南蘇丹,社會局勢動蕩、武裝衝突不斷。而「紅一連」加入維和步兵營,尚屬首次。
「去不去維和?」「誰去維和?」
黨支部全體成員不約而同交上了「請戰書」,連隊黨支部7名支委全部走上維和戰場。
200多個日日夜夜,在血與火的戰場考驗中,「紅一連」黨支部帶領官兵交出了合格答卷:5人榮立三等功,5人被評為「維和之星」,53人全部被授予聯合國「和平榮譽勳章」……
支部有擔當,黨員有力量。在「紅一連」,黨支部是戰鬥堡壘,黨員是打贏先鋒。長江抗洪搶險,是黨員手拉著手首先跳入洪水;中俄聯合軍演,是黨員第一個勇敢地駕車入海;汶川抗震救災,是黨員帶頭捨生忘死地扒開廢墟救人……
「在『紅一連』,黨員有特權。」時至今日,上士李軍對這句話仍然記憶猶新。
那年夏天,連降暴雨,「紅一連」接到了抗洪搶險的任務。時任連長楚科緯迅速部署救災任務:「所有黨員成立突擊隊,帶上工具跟我出發!」
剛入伍的李軍悄悄跟在了黨員隊伍後面,企圖「矇混過關」。
「你不是黨員,你不能去!」
「都是連隊的人,為啥我不能參加?」
「因為這是黨員的『特權』,你不是黨員!」
……
如今,已有7年黨齡的李軍,總是搶著幹最苦最累的活。那一晚,黨員隊伍衝鋒在前的身影,不斷地在腦海裡回放,他懂得了「特權」二字真正的含義。
「紅一連」開展體能強化訓練,磨礪官兵意志。
一顆紅心
在「紅一連」連史館,兩面戰功鑄就的錦旗,被官兵廣為稱道。這是「紅一連」參加300餘次戰鬥大獲全勝,被授予的「百戰百勝」「英勇連」稱號。
「重擔交給『紅一連』,定能不負眾望。」「紅一連」能徵善戰的血性品格和戰鬥精神,發軔於戰爭歲月,更傳承在代代官兵身上,生生不息。
2016年9月,一場實兵對抗演習中,五岔路口是藍軍發起進攻的主要通路。
「誰來守五岔路?」「讓『紅一連』來!」
戰鬥打響後,藍軍集結重兵發起輪番進攻,企圖以優勢兵力打開突破口,「紅一連」官兵始終堅守陣地寸步不讓。
「我們是一連,對方也是一連。狹路相逢勇者勝。我們一定能拼到最後,因為我們比對方多了一個『紅』字。」連長周光魁給大家鼓勁道。
這一戰,「紅一連」整整打了7個小時,成功遲滯了對方的進攻行動,為部隊轉入防禦贏得了珍貴的時間。
「特別能戰鬥、特別有血性的品格,是『紅一連』戰績輝煌的制勝密碼。」該旅旅長楊金龍介紹說,「紅一連」一往無前當先鋒的紅色精神,還彰顯在國際維和戰場上。
2015年5月,南蘇丹維和營區難民營爆發大規模衝突,上千名難民纏鬥在一起,有的持棍棒,有的拿砍刀,場面混亂不堪。這時,執勤的防暴警察向中國維和步兵營發出支援請求。
「『紅一連』全體官兵請求受領此次任務,保證完成任務!」平時靠得住,戰時頂得上。時任連長米秀剛受領任務後,立即動員部署:「此次任務局勢危險,誰願意參加?」
寧可前進一步死,絕不後退半步生。27名勇士組成了一支突擊隊,到達衝突地點,成楔形隊形插入混亂的人群。
衝突難民怒火衝天,不時有石塊和棍棒砸在突擊隊員頭盔和盾牌上,咚咚作響,塵土飛揚。突擊隊員毫無畏懼,用身體和盾牌築起了一道隔離帶,經過三個小時不間斷地卡點控道、巡邏警戒,衝突難民最終散去。
「讓我上!跟我來!」現如今,每逢急難險重任務,「紅一連」總是會響起捨我其誰的錚錚誓言:「任務來臨,我當主力;困難時刻,我挑重擔;挑戰面前,我冒風險;危急關頭,我去衝鋒!」
(文:王會甫 康克 記者楊宸琇 鄧曦光 程成 王銳濤;圖:胡善雨、韓理)
每逢大項任務,「紅一連」官兵都會面向連旗宣誓。
黨支部「一班人」研究作戰方案。
「紅一連」黨員承諾踐諾。
「紅一連」官兵交替掩護搜索前進。
每逢大項任務,「紅一連」官兵都會面向連旗宣誓。
「紅一連」官兵從難從嚴開展實戰化訓練,官兵在穿越火圈。
「紅一連」從實戰出發,設置複雜戰場環境,提升官兵實戰能力。
訓練間隙,「紅一連」官兵組織小比武。
「紅一連」開展體能強化訓練,磨礪官兵意志,鍛造戰鬥尖兵。
「紅一連」模擬實戰背景,在某陌生地域開展進攻戰鬥演練,進一步提高官兵打贏能力。
「紅一連」模擬實戰背景,在某陌生地域開展進攻戰鬥演練,進一步提高官兵打贏能力。圖為連長周光魁在指揮戰鬥。
對抗演練中,紅一連官兵搜索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