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一座山,聽一段故事喝一杯好茶,做一個好人——茶馬少幫主
百家號的朋友們大家晚上好,我是茶馬少幫主!
今天是潑水節的第三天,確切地說是2020年潑水節的第三天。因為按照往年正常的時間安排的話,一般是從4月12號就開始潑水節的一些事情和活動了,比如花車遊行、划龍舟、放孔明燈、放水燈、潑水、趕擺等等的活動早就安排上了,但是今年去因為疫情的原因一直在不溫不火的進行中。但是作為中國人,我們傣族同胞堅決擁護和支持國家相關規定。因為有國才有家,只有國家好了,我們的小家才能更加美好幸福!
傣族同胞擁有自己的紀年曆法
傣族有千餘年的老傣文文獻,有古老的貝葉經。傣族有自己獨特的曆法。傣歷和公曆紀元相差638年,即公曆的639年為傣曆元年。傣歷的年是陽曆年,月卻是陰曆月。傣歷分為三季,一至四月為冷季,五至八月為熱季,九至十二月為雨季。每隔三年的九月為閏月,這種曆法現仍通用於泰緬等地。
就拿今年2020年來計算,2020減去638就剛好等於1382,即今年就是傣族1382年了,從上圖的橫幅中即可看出,去年的2019年就是傣族的1381年!
全州的趕擺時間和潑水時間是並非統一安排
之前有朋友問過少幫主說:如果說西雙版納有許多個朋友的話,那豈不是要去哪家都不好確定嗎?
少幫主在這裡要跟大家解釋的是,西雙版納全州的趕擺時間和潑水節都不是固定在同一時間的,相反還是有意錯開的。比如拿縣級的潑水節來說,景洪的潑水時間一般是安排在4月12號的,勐海縣和勐臘縣在縣城裡的潑水安排則分別是13號和14號,用宋小寶的話來說就是要雨露均沾啊。保證每家的客人都能到家裡來做客,也能讓不同區域的朋友之間都能夠在節日期間相互走訪,以至於普天同慶,去到哪家都是都是在過潑水節。
這樣的安排也是恰好體現了傣族同胞們崇奉信仰的佛家禪意和思想,眾樂樂為同樂樂,就像上一期給大家介紹的傣族同胞取名字的講究是一樣的,我們不再追求「姓氏」了,而是只在乎男女有別即可了!
「趕擺」是什麼意思?
來版納地區經常會聽見「趕擺」一詞,那它是什麼意思呢?
其實趕擺是傣語音譯過來的,用其來代指節日期間聚眾玩樂和趕集的意思。趕擺的形式好比漢族的遊園會、廟會,以及苗族同胞的採花山意義差不太多。對於以前交通不便、娛樂活動較少的傣族同胞而言,一年之間裡難得的幾場趕擺就成了大家不可多得的放鬆機會了。
趕擺在現在也是一樣,我們90後父親級別以上的人都還在把趕擺看得十分隆重。除了參加遊會活動之外,同村一起長大的髮小們(傣語叫做「老根」)還要一起做一頓豐富的飯菜,拉上音色洪亮的音響到趕擺場助興。除了正常觀看戲臺上的演出外,一時興起的「老根」還會衝上來做個表演之類的。由此種種也能看出,趕擺在傣族節日生活特別是潑水節期間是多麼的重要和不可或缺性。
喝好一杯茶
看懂一座山
歡迎文末留言
一起分享交流關於茶的日子
我是一直在路上的【茶馬少幫主】,一名茶山民俗文化愛好者。少幫主將會堅持原創,堅持每一張照片都是自己拍攝,只為給大家呈現最真實的每一座山和每一個村。再次感謝在百家號上與大家見面的第二十一天,我們明天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