潑水節的第三天,淺談「趕擺」在傣族節日中的不可或缺性

2020-12-10 雲南茶馬少幫主

尋一座山,聽一段故事喝一杯好茶,做一個好人——茶馬少幫主

圖片:酒逢知己千杯少

百家號的朋友們大家晚上好,我是茶馬少幫主!

圖片:2019年的勐混潑水節趕擺場

今天是潑水節的第三天,確切地說是2020年潑水節的第三天。因為按照往年正常的時間安排的話,一般是從4月12號就開始潑水節的一些事情和活動了,比如花車遊行、划龍舟、放孔明燈、放水燈、潑水、趕擺等等的活動早就安排上了,但是今年去因為疫情的原因一直在不溫不火的進行中。但是作為中國人,我們傣族同胞堅決擁護和支持國家相關規定。因為有國才有家,只有國家好了,我們的小家才能更加美好幸福!

圖片:傣歷1381年的趕擺場

傣族同胞擁有自己的紀年曆法

傣族有千餘年的老傣文文獻,有古老的貝葉經。傣族有自己獨特的曆法。傣歷和公曆紀元相差638年,即公曆的639年為傣曆元年。傣歷的年是陽曆年,月卻是陰曆月。傣歷分為三季,一至四月為冷季,五至八月為熱季,九至十二月為雨季。每隔三年的九月為閏月,這種曆法現仍通用於泰緬等地。

就拿今年2020年來計算,2020減去638就剛好等於1382,即今年就是傣族1382年了,從上圖的橫幅中即可看出,去年的2019年就是傣族的1381年!

圖片:潑水節的趕擺場

全州的趕擺時間和潑水時間是並非統一安排

之前有朋友問過少幫主說:如果說西雙版納有許多個朋友的話,那豈不是要去哪家都不好確定嗎?

少幫主在這裡要跟大家解釋的是,西雙版納全州的趕擺時間和潑水節都不是固定在同一時間的,相反還是有意錯開的。比如拿縣級的潑水節來說,景洪的潑水時間一般是安排在4月12號的,勐海縣和勐臘縣在縣城裡的潑水安排則分別是13號和14號,用宋小寶的話來說就是要雨露均沾啊。保證每家的客人都能到家裡來做客,也能讓不同區域的朋友之間都能夠在節日期間相互走訪,以至於普天同慶,去到哪家都是都是在過潑水節。

這樣的安排也是恰好體現了傣族同胞們崇奉信仰的佛家禪意和思想,眾樂樂為同樂樂,就像上一期給大家介紹的傣族同胞取名字的講究是一樣的,我們不再追求「姓氏」了,而是只在乎男女有別即可了!

圖片:與茶馬少幫主同村的小和尚

「趕擺」是什麼意思?

來版納地區經常會聽見「趕擺」一詞,那它是什麼意思呢?

其實趕擺是傣語音譯過來的,用其來代指節日期間聚眾玩樂和趕集的意思。趕擺的形式好比漢族的遊園會、廟會,以及苗族同胞的採花山意義差不太多。對於以前交通不便、娛樂活動較少的傣族同胞而言,一年之間裡難得的幾場趕擺就成了大家不可多得的放鬆機會了。

圖片:趕擺場上放高升

趕擺在現在也是一樣,我們90後父親級別以上的人都還在把趕擺看得十分隆重。除了參加遊會活動之外,同村一起長大的髮小們(傣語叫做「老根」)還要一起做一頓豐富的飯菜,拉上音色洪亮的音響到趕擺場助興。除了正常觀看戲臺上的演出外,一時興起的「老根」還會衝上來做個表演之類的。由此種種也能看出,趕擺在傣族節日生活特別是潑水節期間是多麼的重要和不可或缺性。

圖片:潑水節裡的傣家姑娘

喝好一杯茶

看懂一座山

歡迎文末留言

一起分享交流關於茶的日子

我是一直在路上的【茶馬少幫主】,一名茶山民俗文化愛好者。少幫主將會堅持原創,堅持每一張照片都是自己拍攝,只為給大家呈現最真實的每一座山和每一個村。再次感謝在百家號上與大家見面的第二十一天,我們明天再見。

相關焦點

  • 在潑水節裡和大家聊西雙版納傣族的拴線文化
    潑水節的第四天,關於傣族民俗,我們聊完趕擺聊高升》、《潑水節的第三天,淺談「趕擺」在傣族節日中的不可或缺性》、《久而久之,這根細細的棉線將我們傣家人的一生都拴了起來,不論是剛出生的嬰兒還是新婚的夫婦,又或者是要出遠門和剛從遠方歸來的遊子,我們傣族人都要為他或她拴線祝福,以此祈願能夠消災解難。現如今傣族南傳佛教寺院中的「平安結」,也正是由這一「系魂線」演化而來的。由此可見,拴線文化的意義深遠。
  • 傣族潑水節之「趕擺」
    傣族的「擺」是盛大的節日或集會活動。潑水節「趕擺」則是傣歷新年節慶活動的主要項目之一,趕擺場一般設在江河岸邊平闊之處或田壩中央,用竹木搭建若干涼棚供人歇涼,場邊搭建一兩個專供燃放高升的架子,旁邊還專門設有燃放禮花焰火和火飛燈的場地,另外,場內還有各種燒烤小吃、民間文藝表演等娛樂活動,屆時,身著節日盛裝的各民族群眾從四面八方匯聚於此,人山人海,鼓鋩喧天,熱鬧非凡。
  • 少數民族非遺節日,潑水節比春節隆重,傣族的新年
    傣歷新年潑水節是我國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被歸類到民俗類,是我國影響最大的少數民族節日,說到潑水節,沒有人不興奮,沒有人不嚮往。潑水節不僅是信仰佛教的傣族同胞的節日,還是信仰佛教的阿昌族、德昂族和布朗族的節日,也是中南半島亞佛教國家的節日。
  • 傣族新年,溼身歡慶,版納民族最隆重的節日——潑水節
    今天是傣族的新年——潑水節的第一天。潑水節是傣族最隆重的節日,也是雲南少數民族節日中影響面最大,參加人數最多的節日。在傣語中潑水節稱為「比邁」(意思為新年),就如我們的春節一樣,傣族的新年就是潑水節,一般在傣歷六月中旬(通常是公曆4月中旬左右,今年是4月13日—4月15日)。
  • 潑水節可不只是傣族的節日,還有這些少數民族也過潑水節
    提起潑水節,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我國少數民族傣族了,好像從一開始接觸學習到的潑水節都是與傣族有關的。可實際上,潑水節並不是傣族著一個民族的節日,在其他民族和國家中也都存在著「潑水節」。後又經緬甸傳入雲南地區,久而久之,潑水的儀式逐漸演變成為了「潑水節」。發展至今,我國的傣族、布朗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數民族以及柬埔寨、泰國、緬甸等國家都有過「潑水節」的習俗。傣族的「潑水節」,是我國少數民族中歷史最為悠久,場面最為熱鬧的,其影響力也是最大的。
  • 傣族的潑水節並非只有傣族才有,是其他幾個少數民族的共同節日
    說起潑水節,人們可能最先想到的是我們的少數民族傣族。但實際上,潑水節不是傣族一個民族的節日,而是其他民族共同的節日。潑水習俗原本起源於印度,是婆羅門教的古老宗教儀式之一,後來被佛教吸收,成為佛教儀式。之後經過緬甸傳到雲南地區,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潑水的儀式逐漸成為了「潑水節」。目前,我國的傣族、布朗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數民族和柬埔寨、泰國、緬甸等國家也在舉行「潑水節」。傣族的「潑水節」是中國少數民族中歷史最悠久、最熱鬧、影響力最大的。
  • 西雙版納傣族潑水節,萬民狂歡溼身盛宴,你還在猶豫什麼?
    你知道傣族的潑水節嗎?傣族一年一度的潑水節是全民狂歡的節日,也是傣族人民的新年。提到傣族的潑水節,最熱鬧之處不過是雲南的西雙版納吧!在傣族,有著一個古老的傳說,潑水節是用潑水的形式,為了紀念為民除害心地善良的姑娘,並且相互祝福與祈禱。
  • 四月的西雙版納——體驗三天傣族文化,炫酷潑水節玩法全攻略
    一年一度的潑水節是傣族人民的新年,是一個激情狂歡的盛大節日。在傣族的傳說中,潑水節是為了紀念七位美麗善良、為民除害的姑娘,傣族人用潑水的形式,互相祝福與祈禱。傣歷的潑水節在清明節後的第七天左右開始,現在已經基本確定在每年公曆4月13日至4月15日,共歷時三天。
  • 大潑三天小潑七天 傣族同胞昨起慶祝潑水節(多圖)
    ,小潑七天,傣族同胞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潑水節又到了。昨天上午,生活在西雙版納、德宏地區的傣族德昂族群眾身著節日的盛裝,載歌載舞,拉開了今年潑水節的序幕。  據云南電視臺報導,今年西雙版納州的民族文化大遊演活動比往年規模大,檔次高,有三十個表演方隊和十五張彩車沿景洪市區主要街道進行大型遊演,參加表演的人員達二千零六十五人。
  • 五十六個民族的傳統文化(篇一)——傣族潑水節
    文 | 時間隨行中國現有五十六個民族,同做為中國華夏兒女,各民族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演化出了不同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節日,共同構成了五彩繽紛的中華文化。各民族後人也在傳承歷史文化的過程中,將民族文化傳承和發揚光大。
  • 民族常識 | 傣族的潑水節
    傣族是我國少數民族之一,我們所熟悉的潑水節就是他們的代表節日之一。傣族的潑水節又稱為「浴佛節」,傣語意為「桑堪比邁」是新年的意思。傣族潑水節在農曆清明前後10天舉行,在節日當天傣族男女老少會著盛裝出席節日,節日內容豐富,包括:潑水、趕擺、賽龍舟、浴佛、孔雀舞等,會維持3—7天,更有當地特色美食助興。2006年5月20日,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區傣族潑水節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傣族的潑水節為什麼會又被稱為「浴佛節」呢?
  • 西雙版納傣族潑水節 不只是潑水 還有其他盛大的活動,你參加過嗎
    潑水節,顧名思義就是「潑水」。傣族潑水節,最重要的也是最壯觀的慶祝節日的方式就是潑水。每年的陽曆4月13日至15日這三天是潑水節,其中4月15日這一天,正是全民潑水送祝福的一天。在4月15日這一天,身在異鄉的遊子們都會回到西雙版納和家人團聚,西雙版納的傣家人都會帶上自己的潑水工具,走到大街上,用潑水的方式慶祝一年一日的潑水節,接受水的「洗禮」,接受水的「祝福」。傣族潑水節不只是潑水,還會有其他很多的活動,趕擺是其中最不可缺少的一個活動。趕擺相當於「廟會」的意思,是傣族潑水節重要的活動之一。
  • 傣族潑水節之「放高升」
    「放高升」—傣族民間節日娛樂活動,它是傣族群眾在歡度新年時的重要活動之一。據傣族古老的歷史典籍貝葉經記載,在傣族社會出現文字記載歷史的時期,貝葉經中就有了對放高升習俗和來歷的描述。傣族人民在潑水節時燃放高升,相傳是為了迎接日子之王「帕雅宛」返回人間歡度佳節、傳遞信息。傳說,青年帕雅宛見惡神捧瑪點達拉乍,弄得人間風雨失調、人畜遭殃,心急如焚,遂以木板做翅膀飛上天庭,向英達提拉稟報災情。
  • 傣族潑水節習俗風俗 雲南潑水節有什麼傳統活動
    傣族潑水節習俗風俗  潑水節是傣族最隆重的節日,也是雲南少數民族節日中影響面最大,參加人數最多的節日。傣族潑水節為期三至四天。第二天稱為"惱日","惱"意為"空",按習慣這一日既不屬前一年,亦不屬後一年,故為"空日";第三天是元旦,叫「麥帕雅晚瑪」人們習慣把這一天視為「日子之王來臨」;第四天是新年,叫「叭網瑪」,敬為歲首,人們把這一天視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節日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節日盛裝,挑著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後就開始互相潑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人們一邊翩翩起舞,一邊呼喊「水!水!水!」
  • 濯清流,洗汙穢,傣族潑水節好玩吧
    在潑水節流傳的過程中,傣族人民逐漸將其與自己的民族神話傳說結合起來,賦予了潑水節更為神奇的意義和民族色彩。流傳最廣的傳說故事有這麼三個:故事一潑水節的由來,在傣族民間有個神話故事。傳說很久以前,統治傣族地區的火魔,亂施淫威,致使民間沒有風雨,莊稼不能生長,人民生活十分痛苦。
  • 關於傣族「潑水節」的神話傳說和由來
    潑水節,傣語稱「多桑利」。是居住在瀾滄江邊的傣族、布朗、阿昌、德昂等族的傳統節日。類似漢族的春節,時間在傣歷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公曆四月間)。傣族人民舉行潑水節儀式是為了洗去這7個婦女身上血汙,並表示對她們的感激和祝福。後又與宗教相聯繫,逐漸形成了節日。過節時人們互相潑水,表示以後的日子,吉祥如意,百事亨通。並有敬佛、浴佛、齋僧、放高升、賽龍舟、趕擺、丟包等活動。節日期問男女青年談情說愛,互贈禮物,唱歌、舞蹈、十分熱鬧。建國後增加了文藝匯演、物資交流等新內容。崩龍族的「潑水節」更別致一格。
  • 潑水節:傣族的文化魅力
    傣族潑水節又名「浴佛節」,是傣族的「新年」。由於傣族有著自己的紀年法,一般在傣歷六月中旬,多在公曆4月中旬左右舉行。2006年5月20日,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申報的傣族潑水節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少數民族傳統節日:潑水節
    隨著時間的推移,潑水儀式逐漸演變為「潑水節」,因此,傣族「潑水節」又名「浴佛節」,但節日期間,除祭祀、浴佛外,慶祝與歡娛的活動日益增多,場面更為壯觀。現在,「潑水節」已成為西雙版納、德宏地區等地少數民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一般都在「宛惱」這天舉行。
  • 我國少數民族傳統節日——傣族
    傣族的傳統節日有:潑水節,傣歷六月中旬(農曆清明節前後十天左右),是傣歷新年,傣族人民每到這個時候都要身穿五顏六色,色彩斑斕的民族服裝,舉行盛大的潑水節活動。賽龍舟、放高升、丟包、趕擺、跳象腳舞和孔雀舞,浴佛、誦經。人們在山上採集鮮花和樹葉,挑著清水,先到寺廟浴佛,然後用採集的花草沾水相互潑灑,象徵幸福吉祥,互助平安,現場歡快娛樂,高潮此起彼伏。一九六一年敬愛的周總理在百忙之中來到了瀾滄江邊,身穿傣族服裝,頭扎包巾與傣族人民一起歡度潑水節。
  • 雲南西雙版納傣族潑水節和美女(圖)
    西雙版納潑水節其實為傣族的新年,是傣族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是西雙版納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之一,一般在傣歷四月中旬(即農曆清明前後十天左右)舉行,為期三至四天。在陽曆4月13日至15日這三天,潑水節也是傣族春節。西雙版納潑水節是傣族最隆重的節日,也是雲南少數民族中影響面最大,參加人數最多的節日。潑水節是傣族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陽曆四月十三至十五日)。一般持續3至7天。第一天傣語叫「麥日」,與農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語叫「惱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網瑪」,意為歲首,人們把這一天視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