潑水節:傣族的文化魅力

2020-12-19 視頻中國


在傣族人看來,水是聖潔、美好、光明的象徵。每逢一年一度的潑水節,人們用各樣的容器盛水,湧出大街小巷,追逐嬉戲,逢人便潑。象徵著吉祥的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開,人們盡情地潑灑,笑聲朗朗,全身溼透,興致彌高。



傣族潑水節又名「浴佛節」,是傣族的「新年」。由於傣族有著自己的紀年法,一般在傣歷六月中旬,多在公曆4月中旬左右舉行。2006年5月20日,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申報的傣族潑水節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潑水節源於印度,是古婆羅門教的一種儀式,後為佛教所吸收,約在公元十二世紀末至十三世紀初經緬甸隨佛教傳入中國雲南傣族地區。隨著佛教在傣族地區影響的加深,潑水節成為一種民族習俗流傳下來。

潑水節來臨,傣家人便忙著殺豬、殺雞、釀酒,還要做許多「毫諾索」(年糕)以及用糯米做成的多種粑粑,在節日裡食用。



潑水節期間,人們要收拾房屋,打掃衛生,擔來清水「浴佛」--為佛像洗塵,也是祈求神靈保佑人們在新的一年裡身體健康,通常要舉行潑水活動,以聖潔之水消災免難,互祝平安幸福。



大規模的節慶活動主要安排在潑水節的第三天,傣族人民能歌善舞,潑水節自然少不了舞蹈。如象腳舞和孔雀舞等。從七八歲的娃娃到七八十歲的老人,都穿上節日盛裝,聚集到村中廣場,參加集體舞蹈。



賽龍舟是潑水節最精彩的項目之一,人們歡聚在瀾滄江畔、瑞麗江邊,觀看龍舟競渡。整裝待發的龍船像箭一般往前飛去,節日的氣氛在這裡達到了高潮。「放高升」和「孔明燈也是傣族地區特有的活動。人們在節前就搭好高射架,屆時將自製的土火箭點燃,在空中噴放出絢麗的煙火,光彩奪目。入夜,人們在廣場空地上將燈燭點燃,把一盞盞「孔明燈」放飛上天,以此來紀念古代的聖賢孔明(諸葛亮)。



潑水節更是傣族未婚青年男女們尋覓愛情的美好時節,他們做「丟包」遊戲。姑娘手中用花布精心製作的花包,是表示愛情的信物。

潑水節是全面展現傣族水文化、音樂舞蹈文化、飲食文化、服飾文化等傳統文化的綜合舞臺,是研究傣族歷史的重要窗口。同時潑水節還是加強西雙版納全州各族人民大團結的重要紐帶,對西雙版納與東南亞各國友好合作交流,對促進全世界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

相關焦點

  • 傣族潑水節之「民族民間傳統文化大展演」
    在這特殊的節日裡,西雙版納州文化館、《西雙版納群文》特別為您介紹—傣族潑水節之「民族民間傳統文化大展演」,祝大家節日快樂!如哩金灣!以往慣例,每年的4月14日,景洪城區主要街道鋩鑼聲聲、鼓聲陣陣,來自鄉鎮、社區、村寨的各族兒女載歌載舞齊聚潑水廣場,在這個歡樂聚集的地方,共同跳起幸福歡樂的舞蹈,共同唱響各民族團結向上的凱歌。
  • 民族常識 | 傣族的潑水節
    傣族是我國少數民族之一,我們所熟悉的潑水節就是他們的代表節日之一。傣族的潑水節又稱為「浴佛節」,傣語意為「桑堪比邁」是新年的意思。傣族潑水節在農曆清明前後10天舉行,在節日當天傣族男女老少會著盛裝出席節日,節日內容豐富,包括:潑水、趕擺、賽龍舟、浴佛、孔雀舞等,會維持3—7天,更有當地特色美食助興。2006年5月20日,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區傣族潑水節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傣族的潑水節為什麼會又被稱為「浴佛節」呢?
  • 五十六個民族的傳統文化(篇一)——傣族潑水節
    傣族文化豐富多彩,食物以酸辣口味為主,好檸檬和小米辣;傣族人善舞,尤其是孔雀舞;傣族也有自己的古老曆法,分為「大傣歷」和「小傣歷」;傣族也有自己的民族語言;且傣族流傳的民間故事很多,其中潑水節的傳說尤為經典。
  • 傣族文明的璀璨果實潑水節
    中國傣族是一支有著悠久文化歷史傳統的少數民族,人口近百萬,主要居住在雲南南部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西部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以及耿馬、孟連等自治縣,其他散居於雲南各地。西雙版納傣族潑水節源於任印度,是古婆羅門教的一種儀式,後為佛教所吸收,約在公元十二世紀末至十三世紀初經緬甸隨佛教傳入中國雲南傣族地區。
  • 在潑水節裡和大家聊西雙版納傣族的拴線文化
    今天是少幫主連續第五天陪大家過潑水節,同時也為大家分享了我們西雙版納的傣家人在過潑水節裡的種種講究和民俗。很可惜上一篇寫的關於「高升」的文章因為標題的原因沒能得到推薦,還希望喜歡少幫主的朋友能夠點擊往期閱讀一下,因為一個民俗和活動畢竟那不是兩三句話能夠講得清楚的,謝謝大家的厚愛!
  • 傣族潑水節:水塑的文明
    自然更是神秘而又別有風致擁有幾千年的獨特的水文化底蘊傣族是個愛水、戀水、惜水、敬水的民族傣族人以水表示潔淨為了那神往已久的傳說晶瑩的水飛濺最美花朵縱情我潑你潑我/吉祥的禮儀不用去多做熱烈的祝福要你無處閃躲快快唱出心中那動人的情歌狂歡我潑你潑我/聖潔的水消災去魔如裡撒沙/盡情歡樂盡情揮灑/愛我你就來潑我這是《鳳凰傳奇》完美詮釋的傣族潑水節
  • 「水花放,傣家旺」——傣族潑水節
    傣族潑水節又名浴佛節,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區和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區的傣族也稱此節日為「尚罕」和「尚鍵」——源於梵語,意思是周轉、變更和轉移,是指太陽已經在黃道十二宮運轉一周開始向新的一年過渡的時候。所以浴佛家在傣語裡稱為「桑堪比邁」——意為新年。
  • 傣族潑水節
    潑水節是傣族最隆重的節日,也是雲南少數民族節日中影響面最大,參加人數最多的節日。潑水節是傣歷新年,相當於公曆的四月中旬,節日一般持續3至7天。第一天傣語叫「麥日」,與農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語叫「惱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網瑪」,竟為歲首,人們把這一天視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 潑水節走進「中緬第一寨」勐景來 感受傣族傳統文化
    勐景來景區的傣族傳統工藝 畢芃 攝  傣歷1381新年節即將到來,勐景來村的潑水節系列活動也將於4月19日正式開始。屆時,僧侶布施、千蓮供佛、繞塔祈福、古寨浴佛等傳統儀式將在這座邊境小寨舉行,為遊客展示原汁原味的傣族潑水節習俗。
  • 潑水節可不只是傣族的節日,還有這些少數民族也過潑水節
    提起潑水節,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我國少數民族傣族了,好像從一開始接觸學習到的潑水節都是與傣族有關的。可實際上,潑水節並不是傣族著一個民族的節日,在其他民族和國家中也都存在著「潑水節」。後又經緬甸傳入雲南地區,久而久之,潑水的儀式逐漸演變成為了「潑水節」。發展至今,我國的傣族、布朗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數民族以及柬埔寨、泰國、緬甸等國家都有過「潑水節」的習俗。傣族的「潑水節」,是我國少數民族中歷史最為悠久,場面最為熱鬧的,其影響力也是最大的。
  • 傣族潑水節之「賽龍舟」
    龍舟即船,是水上的交通工具,而傣族龍舟,卻獨具特色。雖然神奇美麗的西雙版納,森林覆蓋茂密,四百餘萬畝的原始森林,長著世界之最「望天樹」,但森林保護、生態保護不允許再砍伐,現在做龍舟的木材全部從寮國、緬甸等邊境國家進口過來。
  • 2017傣族潑水節是幾月幾號在哪一天?傣族潑水節放假時間安排
    2017年潑水節是幾月幾號?潑水節是在哪一天?潑水節是傣族以及泰語民族和東南亞地區的傳統節日。潑水節是傣族的新年,相當於公曆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續3至7天。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傣族潑水節時間。  潑水節是傣族以及泰語民族和東南亞地區的傳統節日。潑水節是傣族的新年,相當於公曆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續3至7天。
  • 少數民族非遺節日,潑水節比春節隆重,傣族的新年
    說到傣族,大多數人有錯誤的認識,就是「傣族全民信仰佛教」,這是錯誤的,世代信仰佛教的傣族大約佔傣族總人口的60%,就是這大約60%的傣族才會度過潑水節。潑水節是信仰南傳上座部佛教的傣族同胞的傳統節日,在雲南西雙版納,潑水節是傣歷新年,西雙版納的傣族自稱傣泐,傣泐人按照自己的曆法來安排潑水節的全過程,所以在這裡,節日的全稱是「傣歷新年潑水節」。
  • 四月的西雙版納——體驗三天傣族文化,炫酷潑水節玩法全攻略
    一年一度的潑水節是傣族人民的新年,是一個激情狂歡的盛大節日。在傣族的傳說中,潑水節是為了紀念七位美麗善良、為民除害的姑娘,傣族人用潑水的形式,互相祝福與祈禱。傣歷的潑水節在清明節後的第七天左右開始,現在已經基本確定在每年公曆4月13日至4月15日,共歷時三天。
  • 潑水節在傣族眼裡就是「春節」
    在我國有著一個叫傣族的少數民族,是一隻有著悠久文化傳統的民族,人口近百萬。主要散布在雲南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西部傣族景頗族自治州以及耿馬孟連等自治縣。明天也是四月12號在雲南瑞麗市就要舉辦潑水節了,這也是傣族人的「春節」。
  • 你知道傣族潑水節的由來嗎?看看這部《潑水節的傳說》
    你知道傣族潑水節的由來嗎?看看這部《潑水節的傳說》我們中國是由五十六個民族組成的多民族國家,小編作為漢族人,也會經常了解一些少數民族兄弟的歷史文化。事實證明,他們的文化中也含有不少藝術等人文的瑰寶,單純作為藝術去欣賞也是很好的。今天小編就想跟大家分享一個傣族人民「潑水節的傳說」,它以動畫的形式展現。不過單純以圖文解說的形式是無法體會到動畫本身的藝術性,也聽不到傣族人「以歌敘事」的習慣的魅力。所以希望大家看完這篇文章後還是能自己去看看動畫,你不會後悔的。
  • 彩雲之南裡的傣族風情,可不只有潑水節!
    傣族在少數民族中算是一個常見的民族了,其傳統風俗還是比較多的。一提起傣族這個民族,相信廣大的朋友們的腦子裡都會閃現出潑水節這個節日吧。潑水節是傣族最富民族特色的節日。節期在傣歷六月,相當於公曆4月,也就是傣歷中的新年,所以,潑水節對於傣族人也就像春節對於漢族人一樣。
  • 相約四月傣族潑水節(組圖)
    雲南各少數民族都有自己的節日,其節日約400多個,然而在這些眾多的節日中,影響面最大、參加人數最多的當數傣族潑水節。關於潑水節的來歷,傳說是很生動的:很久以前,在傣族聚居的地區出現了一個殘暴的魔王,他無惡不作,到處燒殺搶劫,姦污婦女……人們受盡了他的殘害,對他恨之入骨,可是誰也無法殺死他。魔王已有11個妻子,可他仍不滿足,又搶來一個美麗聰明的姑娘。這個姑娘心裡恨透了魔王,可表面卻不露聲色,裝著與魔王十分要好。一天夜裡,魔王從外面搶回來許多財寶和奴僕,她趁魔王高興不備時試探問清了用魔王頭髮可勒死魔王的秘密。
  • 傣族潑水節的風俗具體有哪些?
    傣族的潑水節是雲南省傣族人民的特定節日,這個節目的寓意特別的好,代表著福,已被我國國家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一般是在4月的中旬左右舉行,誰身上的水最多,那麼就代表誰最受歡迎。當地人特別重視這個節日,到時也會有非常多的風俗活動。
  • 傣族的潑水節並非只有傣族才有,是其他幾個少數民族的共同節日
    說起潑水節,人們可能最先想到的是我們的少數民族傣族。但實際上,潑水節不是傣族一個民族的節日,而是其他民族共同的節日。潑水習俗原本起源於印度,是婆羅門教的古老宗教儀式之一,後來被佛教吸收,成為佛教儀式。之後經過緬甸傳到雲南地區,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潑水的儀式逐漸成為了「潑水節」。目前,我國的傣族、布朗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數民族和柬埔寨、泰國、緬甸等國家也在舉行「潑水節」。傣族的「潑水節」是中國少數民族中歷史最悠久、最熱鬧、影響力最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