潑水節在傣族眼裡就是「春節」

2020-12-12 小文原石

在我國有著一個叫傣族的少數民族,是一隻有著悠久文化傳統的民族,人口近百萬。主要散布在雲南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西部傣族景頗族自治州以及耿馬孟連等自治縣。明天也是四月12號在雲南瑞麗市就要舉辦潑水節了,這也是傣族人的「春節」。

潑水節是傣族最隆重的節日,也是雲南少數民族節日中影響面最大,參加人數最多的節日。潑水節是傣歷新年,相當於公曆的四月中旬,節日一般持續3至7天。第一天傣語叫「麥日」,與農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語叫「惱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網瑪」,竟為歲首,人們把這一天視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節日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節日盛裝,挑著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後就開始互相潑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人們一邊翩翩起舞,一邊呼喊「水!水!水!」,鼓鑼之聲響乇雲霄,祝福的水花到處飛濺,場面十分壯觀。

至今傣族人民中還流傳著一個神話:遠古的時候,傣族地區有一個惡魔,他作惡多端,人們恨透了他,可什麼辦法都對付不了惡魔,一個無惡不作的惡魔霸佔了美麗富饒的西雙版納,並搶來七位美麗的姑娘做他的妻子。後來,七位姑娘發現了惡魔的致命弱點,只有惡魔的頭髮才可置於死地。一天夜裡,姑娘們勇敢的殺害了惡魔。但惡魔的頭就掉了下來,變成一團火球,滾到哪裡,火就蔓延到哪裡。竹樓被燒毀,莊稼被燒焦。後來,惡魔的頭掉進了小河裡,七個姑娘為了不讓惡魔再危害人間,於是拿著惡魔的頭,但是惡魔頭上的髒水流了下來,於是村民們用水來潑掉七位姑娘們身上的髒東西,終於在傣歷的六月把邪火撲滅了。後來就形成了傣族最為重要的節日——潑水節。

在「麥日」也就是節日的第一天。人們一清早就要採集鮮花綠葉到佛寺供奉,但來清水「浴佛」——為佛像洗塵。「洗浴」完畢,集體性的潑水便開始了。一群男女青年帶著清水,湧出大街小巷,逢人就潑。「水花放,傣家旺,」「潑溼一身,幸福終身」一朵朵吉祥、幸福、健康的水花在空中綻放。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小編刪除。

相關焦點

  • 少數民族非遺節日,潑水節比春節隆重,傣族的新年
    雲南是多民族省份,民族風俗文化豐富多彩,不同民族有不同的節日,不是所有民族都過春節的,有民族只過自己的新年。說起雲南,就會想到傣族,在我國,傣族是雲南特有的民族,所以想在旅途中更好的了解傣族的風俗習慣、風土人情和文化,就要來到雲南。在雲南。傣族也分為不同的支系,西雙版納傣族是傣泐,德宏傣族是傣訥,而花腰傣是傣雅,此外還有居住在不同縣市的傣族有不同的自稱。
  • 傣族潑水節:水塑的文明
    說到雲南你會想到什麼大多數人不假思索就能想到的可能是抖音網紅打卡城市:西雙版納春節期間西雙版納的告莊西雙景也是遊客爆滿走近了解它縱情我潑你潑我/吉祥的禮儀不用去多做熱烈的祝福要你無處閃躲快快唱出心中那動人的情歌狂歡我潑你潑我/聖潔的水消災去魔如裡撒沙/盡情歡樂盡情揮灑/愛我你就來潑我這是《鳳凰傳奇》完美詮釋的傣族潑水節
  • 潑水節可不只是傣族的節日,還有這些少數民族也過潑水節
    提起潑水節,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我國少數民族傣族了,好像從一開始接觸學習到的潑水節都是與傣族有關的。可實際上,潑水節並不是傣族著一個民族的節日,在其他民族和國家中也都存在著「潑水節」。後又經緬甸傳入雲南地區,久而久之,潑水的儀式逐漸演變成為了「潑水節」。發展至今,我國的傣族、布朗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數民族以及柬埔寨、泰國、緬甸等國家都有過「潑水節」的習俗。傣族的「潑水節」,是我國少數民族中歷史最為悠久,場面最為熱鬧的,其影響力也是最大的。
  • 大旱當前 雲南傣族潑水節難取消
    版納 不可能因旱取消身為傣族的西雙版納州州長刀林蔭昨天明確地告訴記者:「潑水節對於傣族的意義相當於春節,潑水節肯定是要過的,不可能因為乾旱就取消,至於怎麼過、用什麼形式過則是另一回事。」刀林蔭表示,因為自己尚在北京出差,今年西雙版納潑水節的具體形式內容她並不清楚。
  • 雲南西雙版納傣族潑水節和美女(圖)
    西雙版納潑水節其實為傣族的新年,是傣族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是西雙版納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之一,一般在傣歷四月中旬(即農曆清明前後十天左右)舉行,為期三至四天。在陽曆4月13日至15日這三天,潑水節也是傣族春節。西雙版納潑水節是傣族最隆重的節日,也是雲南少數民族中影響面最大,參加人數最多的節日。潑水節是傣族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陽曆四月十三至十五日)。一般持續3至7天。第一天傣語叫「麥日」,與農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語叫「惱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網瑪」,意為歲首,人們把這一天視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 民族常識 | 傣族的潑水節
    傣族是我國少數民族之一,我們所熟悉的潑水節就是他們的代表節日之一。傣族的潑水節又稱為「浴佛節」,傣語意為「桑堪比邁」是新年的意思。傣族潑水節在農曆清明前後10天舉行,在節日當天傣族男女老少會著盛裝出席節日,節日內容豐富,包括:潑水、趕擺、賽龍舟、浴佛、孔雀舞等,會維持3—7天,更有當地特色美食助興。2006年5月20日,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區傣族潑水節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傣族的潑水節為什麼會又被稱為「浴佛節」呢?
  • 彩雲之南裡的傣族風情,可不只有潑水節!
    傣族在少數民族中算是一個常見的民族了,其傳統風俗還是比較多的。一提起傣族這個民族,相信廣大的朋友們的腦子裡都會閃現出潑水節這個節日吧。潑水節是傣族最富民族特色的節日。節期在傣歷六月,相當於公曆4月,也就是傣歷中的新年,所以,潑水節對於傣族人也就像春節對於漢族人一樣。
  • 傣族潑水節
    潑水節是傣族最隆重的節日,也是雲南少數民族節日中影響面最大,參加人數最多的節日。潑水節是傣歷新年,相當於公曆的四月中旬,節日一般持續3至7天。第一天傣語叫「麥日」,與農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語叫「惱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網瑪」,竟為歲首,人們把這一天視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 潑水節:傣族的文化魅力
    傣族潑水節又名「浴佛節」,是傣族的「新年」。由於傣族有著自己的紀年法,一般在傣歷六月中旬,多在公曆4月中旬左右舉行。2006年5月20日,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申報的傣族潑水節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2017傣族潑水節是幾月幾號在哪一天?傣族潑水節放假時間安排
    2017年潑水節是幾月幾號?潑水節是在哪一天?潑水節是傣族以及泰語民族和東南亞地區的傳統節日。潑水節是傣族的新年,相當於公曆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續3至7天。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傣族潑水節時間。  潑水節是傣族以及泰語民族和東南亞地區的傳統節日。潑水節是傣族的新年,相當於公曆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續3至7天。
  • 傣族文明的璀璨果實潑水節
    中國傣族是一支有著悠久文化歷史傳統的少數民族,人口近百萬,主要居住在雲南南部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西部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以及耿馬、孟連等自治縣,其他散居於雲南各地。西雙版納傣族潑水節源於任印度,是古婆羅門教的一種儀式,後為佛教所吸收,約在公元十二世紀末至十三世紀初經緬甸隨佛教傳入中國雲南傣族地區。
  • 西雙版納傣族潑水節 不只是潑水 還有其他盛大的活動,你參加過嗎
    導讀:在小學課本上,我們就學習過傣族潑水節。對於潑水節,我們也都清楚,它是傣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也就是傣族的「春節」。在我國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區,這裡是我國傣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區,這裡的潑水節也是國內最隆重最盛大的傣族「春節」,一般在陽曆4月13日至15日舉行,為期三至四天,至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
  • 烏克蘭潑水節和傣族的潑水節,你更喜歡哪一種?告訴我內心的答案
    文/1再過兩天,就是我們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了,在這個舉國歡慶的日子裡,除去一些特殊的工作人員以外,其它的企業全都放假過年,不論你走到哪裡都可以感受到節日的氣息。就連國外也有很多人模仿我們。而我在歡慶春節的同時,也接到了一位傣族朋友的邀請,她馬上就要結婚了。為了給她送上我真摯的祝福,我特意提前了解了一下她們的風俗習慣。
  • 傣族新年,溼身歡慶,版納民族最隆重的節日——潑水節
    今天是傣族的新年——潑水節的第一天。潑水節是傣族最隆重的節日,也是雲南少數民族節日中影響面最大,參加人數最多的節日。在傣語中潑水節稱為「比邁」(意思為新年),就如我們的春節一樣,傣族的新年就是潑水節,一般在傣歷六月中旬(通常是公曆4月中旬左右,今年是4月13日—4月15日)。
  • 相約四月傣族潑水節(組圖)
    雲南各少數民族都有自己的節日,其節日約400多個,然而在這些眾多的節日中,影響面最大、參加人數最多的當數傣族潑水節。關於潑水節的來歷,傳說是很生動的:很久以前,在傣族聚居的地區出現了一個殘暴的魔王,他無惡不作,到處燒殺搶劫,姦污婦女……人們受盡了他的殘害,對他恨之入骨,可是誰也無法殺死他。魔王已有11個妻子,可他仍不滿足,又搶來一個美麗聰明的姑娘。這個姑娘心裡恨透了魔王,可表面卻不露聲色,裝著與魔王十分要好。一天夜裡,魔王從外面搶回來許多財寶和奴僕,她趁魔王高興不備時試探問清了用魔王頭髮可勒死魔王的秘密。
  • 傣族古鎮邀您雲體驗,最全的潑水節活動
    來源: 鳳凰網房產昆明站四月,天氣漸暖,街邊掛滿枝頭的羊奶果點綴著芒市的色彩,張揚明媚的紅,熱情的迎接著傣族最傳統的節日——潑水節。你以為潑水節就只有潑水嗎?不。傣家人民還為這個盛大的節日準備了豐富的節目,來跟隨傣族姑娘雲體驗潑水節的各種精彩活動吧,這才是潑水節的正確打開方式。潑水粑粑潑水粑粑是潑水節必不可少的一種風味小吃,就如春節的餃子、十五的元宵、端午的粽子、中秋的月餅……承載著傣族人民的深情。
  • 關於傣族「潑水節」的神話傳說和由來
    潑水節,傣語稱「多桑利」。是居住在瀾滄江邊的傣族、布朗、阿昌、德昂等族的傳統節日。類似漢族的春節,時間在傣歷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公曆四月間)。相傳最初的潑水活動,傣族人民有著這樣的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傣族居住的地方,有個很大的惡魔,它做盡了壞事,百姓都很恨它。它還霸佔了7個美麗的姑娘做它的妻子,7個姑娘決心為民除害。 一天,在惡魔酒醉的時候,用話套出了殺死惡魔的秘訣,趁惡魔熟睡的時候,殺死了惡魔。不料,惡魔的頭一落地,大地就燃起了熊熊烈火,只有把惡魔的頭舉起來,大火才會熄滅。
  • 「水花放,傣家旺」——傣族潑水節
    傣族潑水節又名浴佛節,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區和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區的傣族也稱此節日為「尚罕」和「尚鍵」——源於梵語,意思是周轉、變更和轉移,是指太陽已經在黃道十二宮運轉一周開始向新的一年過渡的時候。所以浴佛家在傣語裡稱為「桑堪比邁」——意為新年。
  • 傣族潑水節之「放高升」
    傣家人在潑水節或是在除舊迎新的時候,都要放高升。"高升"是一種用火藥、竹筒、竹竿等製成的土火箭,大的重數十斤、長7-8米;小的重幾兩,長1米多。放時,將高升縛在發射架上,點燃導火線,即飛上高空。高升上裝有竹笛,飛升時能發出嗚響。縱觀人類科技發展的歷史,傣族所放的高升,我們不難看出現代火箭的雛形,表現了人類探索太空的願望,是傣族人民古代科學技術的運用。
  • 傣族的潑水節很誘人,關於潑水節的美麗傳說更加誘人,你可曉得?
    作者:墨念每年火紅火紅的鳳凰花開的時候,傣族人們就迎來了一年一度的潑水節。潑水節是傣族的新年,是除舊迎新的日子。這天一大早,人們穿戴上豔麗的民族服飾,有說有笑,成群結隊地向街頭走去。小夥子手提水桶,姑娘們手端著銀碗,踩在鳳凰花瓣鋪成的鮮紅「地毯」上,踏著象腳鼓點,唱啊跳啊歡呼啊,你向我身上潑,我往你頭上灑,你追我趕,相互嬉戲,好不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