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花放,傣家旺」——傣族潑水節

2020-12-12 Culture淺吟歲月

傣族潑水節又名浴佛節,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區和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區的傣族也稱此節日為「尚罕」和「尚鍵」——源於梵語,意思是周轉、變更和轉移,是指太陽已經在黃道十二宮運轉一周開始向新的一年過渡的時候。所以浴佛家在傣語裡稱為「桑堪比邁」——意為新年。由此可見,潑水節在傣族當地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節日傳統。作為西雙版納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之一的潑水節一般在傣歷六月中旬舉行,其中內容十分多彩,除了民俗活動、藝術表演外,還有經貿交流等類別的活動,場面熱鬧非凡,潑水、賽龍舟、浴佛、誦經、章哈演唱、舞孔雀舞等活動大大豐富了節日氛圍。

2006年5月20日,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便申報了傣族潑水節列入非遺項目,後經國務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其實潑水節起源於印度,隨著佛教的廣為流傳,在傣族地區留下了很深的影響,潑水節在當地影響不斷加深,潑水節成為一種民族習俗流傳下來,已有數百年的歷史了。到了節日那天,傣族男女老少都會穿上節日盛裝來慶祝節日的到來,婦女們會挑著一擔清水前往佛像為其洗塵,用虔誠的心靈祈求佛靈保佑,這一過程便是"浴佛"。在一系列準備完畢後,盛大的潑水節就開始了,人們集體聚合,相互潑水,笑容恣意地舒展在他們的臉上,大家嬉鬧狂歡,揮動手腕,水珠四濺,把水潑在對方身上是表示祝福的願望,希望用聖潔的水衝走疾病和災難,擁抱美好幸福的生活與未來。人們用各種各樣的容器盛水,在大街小巷追逐嬉戲,逢人便潑,活潑潑回到了少年時代,也有文雅之人則會選擇用樹枝蘸著水潑,這樣幅度不大,動作輕柔,也能傳達對未來幸福生活的追求。潑出去形成的水花在空中隨著人們的高呼聲綻放開來,象徵著吉祥、幸福與健康朗,人們希望自己全身溼透,帶滿祝福。

當夜幕來臨的時候,村寨鼓樂喧天,人們縱情歌舞,歡呼雀躍。在潑水節的第一天,人們可以隨意潑灑,進人家家門可潑,見人可潑,只是忌亂潑和用髒水潑。在潑水節第二天和第三天,附近各村寨便開始互相潑水。到了第四天,潑水節就進入自由潑的狀態,不再舉行集體活動了。

潑水節全面展現了傣族水文化、音樂舞蹈文化、飲食文化、服飾文化和民間崇尚等傳統文化的綜合體,為傣族歷史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價值意義,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與傳承意義。

相關焦點

  • 雲南傣族 傣家女孩細腰的秘密
    提起傣族,相信很多人馬上會想到腰肢纖細的傣家女孩兒,她們穿著漂亮的長筒裙,優雅地跳著孔雀舞。舉手投足間,魅力盡顯。腰不超過一尺八傣族婦女的服飾,因地區而異。銀質腰帶是傣族姑娘腰上的特殊飾物,由銀絲銀片編織而成,以寬和細紋為美,一般系在腰間。俸沛榆說:「人們可以通過有無鑰匙判斷傣家的女子是否結婚,結婚的女子要佩戴鑰匙,未婚的女子則不戴」。
  • 潑水節在傣族眼裡就是「春節」
    在我國有著一個叫傣族的少數民族,是一隻有著悠久文化傳統的民族,人口近百萬。主要散布在雲南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西部傣族景頗族自治州以及耿馬孟連等自治縣。明天也是四月12號在雲南瑞麗市就要舉辦潑水節了,這也是傣族人的「春節」。
  • 西雙版納的傣族潑水節,小夥伴們想不想去玩呢?
    嘿嘿,小夥伴們,其實這就是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區參加的潑水節!傣族的人們在這特殊的潑水節裡會穿上節日盛裝,用各種各樣的容器盛水,然後互相潑水。小夥伴們,你們知道為什麼傣族有潑水節這樣一個節日嗎?潑水節上都有哪些好玩的嗎?
  • 在傣族園近距離感受傣家文化
    我是讀景,來雲南很多次了,第一次近距離的接觸傣族民俗文化,傣族人民能歌善舞,熱情好客而聞名,尤其是他們的「潑水節」深受人們喜歡。傣家民居 拍攝/讀景傣族也是人口較多的少數民族,據說傣族是起源於雲貴高原,隨著歷史的演變,向南亞及中南半島遷途,現在傣族遍布泰國、寮國、越南、柬埔寨以及印度等國家。
  • 傣族潑水節
    潑水節是傣族最隆重的節日,也是雲南少數民族節日中影響面最大,參加人數最多的節日。潑水節是傣歷新年,相當於公曆的四月中旬,節日一般持續3至7天。第一天傣語叫「麥日」,與農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語叫「惱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網瑪」,竟為歲首,人們把這一天視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 傣族文化解析丨傳承民族文化,發揚傣家古法瘦身
    媚瘦傣家古法瘦身正是憑藉傣醫藥為基礎進行瘦身產品的研發,重點打造女性「胸、腰、臀」三圍之美,讓每一位女性都能有傣族女性的婀娜之姿。那麼接下來跟我一起揭開神秘的傣族面紗吧。傣族,是與水有緣的民族,稱為水的民族。民諺說「泡沫跟著波浪漂,傣家跟著流水走」、「水創世,世靠水」。傣族心目中的水,是孕育萬物的乳汁,是生命的血源。傣族創世史詩《巴塔麻嘎捧尚羅》中講到,開天闢地的英叭天神,就是用水混合其他物質造成了地球。是水形成地,水是萬物之源。
  • 潑水節,傣家妹子約你溼身!
    米線 包伍《讓我聽懂你的語言》「 潑水節來了 」東方的狂歡節熱情的傣家人民異域風味的傣家美食
  • 傣族潑水節:水塑的文明
    都是一種令人難以抵擋的誘惑西雙版納的傣家潑水節自然更是神秘而又別有風致擁有幾千年的獨特的水文化底蘊傣族是個愛水、戀水、惜水、敬水的民族傣族人以水表示潔淨縱情我潑你潑我/吉祥的禮儀不用去多做熱烈的祝福要你無處閃躲快快唱出心中那動人的情歌狂歡我潑你潑我/聖潔的水消災去魔如裡撒沙/盡情歡樂盡情揮灑/愛我你就來潑我這是《鳳凰傳奇》完美詮釋的傣族潑水節
  • 潑水節的起源與傳說
    傣族潑水節又名「浴佛節」,傣語稱為「桑堪比邁」(意為新年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的傣族又稱此節日為「尚罕」和「尚鍵」,兩名稱均源於梵語,意為周轉、變更和轉移,指太陽已經在黃道十二宮運轉一周開始向新的一年過渡
  • 澤·版納|西雙版納傣族園
    景區內有我國保存最完好的五個傣族自然村寨,景色秀麗,民風淳樸,充滿著詩情畫意。園區內五寨連珠渾然天成,有著千年積澱的民俗風情,以旖旎的亞熱帶庭院風光、濃鬱的傣家生活習俗、典型的傣家竹樓造型、傳統的手工藝製作、神奇的佛教文化而吸引中外來賓,是傣家人的「勐巴拉娜西」——幸福、理想、神奇美麗的生態樂園。
  • 相約四月傣族潑水節(組圖)
    雲南各少數民族都有自己的節日,其節日約400多個,然而在這些眾多的節日中,影響面最大、參加人數最多的當數傣族潑水節。天上一天,等於地上一年,每年姑娘們輪換的日子,即清明節後第7天,傣族人民懷著對姑娘們敬佩的心情,給姑娘們潑一次清水,作為洗汙淨身的一種祝福。潑水節就這樣流傳下來了。12    傳說歸傳說,潑水節實為傣族的新年,它起源於印度,曾經是婆羅門教的一種宗教儀式,其後為佛教所吸收,經緬甸傳入雲南傣族地區。
  • 注意,2018年潑水節來了,傣家妹子約你溼身!
    「潑水節來了 」東方的狂歡節,熱情的傣家人民,異域風味的傣家美食,神秘的熱帶雨林西雙版納!——等你西雙版納潑水節其實為傣族的新年,是傣族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是西雙版納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之一,一般在傣歷四月中旬(即農曆清明前後十天左右)舉行,為期三至四天。以前潑水節的習俗是為了趨兇避邪,現在,潑水的習俗實際上已成為人們相互祝福的一種形式。在傣族人看來,水是聖潔、美好、光明的象徵。世界上有了水,萬物才能生長,水是生命之神。
  • 潑水節:傣族的文化魅力
    每逢一年一度的潑水節,人們用各樣的容器盛水,湧出大街小巷,追逐嬉戲,逢人便潑。象徵著吉祥的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開,人們盡情地潑灑,笑聲朗朗,全身溼透,興致彌高。傣族潑水節又名「浴佛節」,是傣族的「新年」。由於傣族有著自己的紀年法,一般在傣歷六月中旬,多在公曆4月中旬左右舉行。
  • 民族常識 | 傣族的潑水節
    傣族是我國少數民族之一,我們所熟悉的潑水節就是他們的代表節日之一。傣族的潑水節又稱為「浴佛節」,傣語意為「桑堪比邁」是新年的意思。傣族潑水節在農曆清明前後10天舉行,在節日當天傣族男女老少會著盛裝出席節日,節日內容豐富,包括:潑水、趕擺、賽龍舟、浴佛、孔雀舞等,會維持3—7天,更有當地特色美食助興。2006年5月20日,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區傣族潑水節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傣族的潑水節為什麼會又被稱為「浴佛節」呢?
  • 傣族潑水節之「放高升」
    傣家人在潑水節或是在除舊迎新的時候,都要放高升。"高升"是一種用火藥、竹筒、竹竿等製成的土火箭,大的重數十斤、長7-8米;小的重幾兩,長1米多。放時,將高升縛在發射架上,點燃導火線,即飛上高空。高升上裝有竹笛,飛升時能發出嗚響。縱觀人類科技發展的歷史,傣族所放的高升,我們不難看出現代火箭的雛形,表現了人類探索太空的願望,是傣族人民古代科學技術的運用。
  • 潑水節「結緣」上海背後的暖心故事
    新華社上海7月14日電 題:潑水節「結緣」上海背後的暖心故事新華社記者潘清跟著美麗的傣族姑娘跳一支歡快的嘎秧舞,品嘗雲南產的咖啡和牛乾巴,和夥伴們互相潑水體驗「溼身」的樂趣……這個夏天,「耘夢匯·夏日狂歡潑水節
  • 濯清流,洗汙穢,傣族潑水節好玩吧
    那麼,潑水節就是潑水清潔嗎?其實潑水節作為傣族新年,是有深厚的民族文化的。以下,就為大家淺述一下。潑水節源於印度,是古婆羅門教的一種儀式,後為佛教所吸收,約在公元十二世紀末至十三世紀初經緬甸隨佛教傳入中國雲南傣族地區。
  • 傣族潑水節習俗風俗 雲南潑水節有什麼傳統活動
    傣族潑水節習俗風俗  潑水節是傣族最隆重的節日,也是雲南少數民族節日中影響面最大,參加人數最多的節日。傣族潑水節為期三至四天。節日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節日盛裝,挑著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後就開始互相潑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人們一邊翩翩起舞,一邊呼喊「水!水!水!」,鼓鑼之聲響徹雲霄,祝福的水花到處飛濺,場面真是十分壯觀。
  • 五十六個民族的傳統文化(篇一)——傣族潑水節
    傣族文化豐富多彩,食物以酸辣口味為主,好檸檬和小米辣;傣族人善舞,尤其是孔雀舞;傣族也有自己的古老曆法,分為「大傣歷」和「小傣歷」;傣族也有自己的民族語言;且傣族流傳的民間故事很多,其中潑水節的傳說尤為經典。
  • 傣族的潑水節很誘人,關於潑水節的美麗傳說更加誘人,你可曉得?
    作者:墨念每年火紅火紅的鳳凰花開的時候,傣族人們就迎來了一年一度的潑水節。潑水節是傣族的新年,是除舊迎新的日子。這天一大早,人們穿戴上豔麗的民族服飾,有說有笑,成群結隊地向街頭走去。小夥子手提水桶,姑娘們手端著銀碗,踩在鳳凰花瓣鋪成的鮮紅「地毯」上,踏著象腳鼓點,唱啊跳啊歡呼啊,你向我身上潑,我往你頭上灑,你追我趕,相互嬉戲,好不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