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節,衷心感謝,這些年在白茶、紅茶、巖茶指引過我的老師們!

2020-12-23 小陳茶事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是被附近小學的喇叭聲叫醒的。

今天早晨,叫醒我的不是夢想,是教師節的校園活動。

透過窗戶看下去,幼小的孩子們臉上帶著真誠的笑容,舉著花朵,在給自己的老師獻禮。

園丁們也掛著幸福的微笑,接受著來自學生的致意。

坐在陽臺上,泡了一杯茶,突然想起,這些年,在茶圈引我入門的前輩們來。

有的是在專業領域進行過指導的,有的是在歷史發展方面進行過傳授的,有的是切身示範,言傳身教過的。

算起來,他們也是我的老師了。

今天的文章,就寫一寫他們和村姑陳的故事吧。

《2》

第一個要感謝的老師,是福鼎白茶的方守龍方大師。

村姑陳入行,就是他帶的。

可以說,沒有方守龍,就沒有今天的村姑陳。

猶記得2016年,跟李麻花的同學約了上山去了解白茶,她說,我介紹我親戚給你認識,他的名字你可以查一下百度百科,在福鼎很有名的。

說著發過來一張畫著上山路線的圖。

然而,李麻花的這位同學實在太過于謙遜,而李麻花呢,又實在太懶,壓根兒就沒有上網去查一查。

於是,我們都以為上山來見的是一位普通的茶廠掌柜。

於是,我們在山腳下,在半山腰,邊玩邊拍照,距離約定的時間過去了兩小時,才到達方大師位於太姥山頂上的家裡。

後來,我們無數次後悔,後悔沒有事先查一下方大師的資料,後悔因貪玩而遲到,讓原本要下山修理設備的老人家白等了我們兩個多小時。

那天喝到了方大師家的四季牡丹,那時候我們還不識貨,覺得白茶也就是這樣,溫吞的,柔柔的,毫無攻擊性。

後來有茶友看到照片,發出尖叫,我們才知道,那是出口級的白牡丹,一般人是喝不到的。而我們倆,飲牛飲馬似的全喝光了。

現在來回想,跟二師兄吃人參果似的,早就忘記了味道。

方大師給我們介紹了福鼎白茶,還送了好多書給我們帶回去看。

李麻花鼓起勇氣問,我們能賣您的茶嗎?

方大師說,他的茶每年還沒採,就被兩個固定的客戶包走了,沒有多餘的量再分給別人。

於是,他說,那我給你們介紹制茶師吧。

不久,村支書上山來了,帶我們去了S師傅家。就這樣,結下了村姑陳李麻花和S師傅這麼多年的緣分。

後來才知道,方大師在太姥山建廠多年,一直無私地把制茶技術傳授給太姥山的村民,火候溫度的精確控制,小到水篩和採茶工具的無償出借,他一直是用博大的胸懷,帶領著太姥山的茶農精進位茶技術,最終成為福鼎白茶裡一張光亮的名片。

時至今日,我們還沒有在方大師面前,親口道一句感謝。

因為害羞,也因為情怯。

今天要借這篇文章,鄭重地向方大師道一聲:謝謝!感謝在白茶道路上給我們引導的引路人!

沒有當初方大師的指引之功,就沒有今天的村姑陳了。

大恩無以為報,唯有認真做茶,認真賣茶,方才對得起天地,對得起眾生。

《3》

在村姑陳的茶圈道路上第二個要感謝的人,是梅相靖梅老師。

有一年,默默無聞的村姑陳和李麻花,還是茶圈裡的一朵小浪花。

那年春茶季,我們從太姥山走古山路,去了,下到點頭出來,拐到柏柳,想去看看民國時赫赫有名的制茶世家「梅家」。

我們把車停到了祠堂的廣場上。

步行逛逛村子。

那時候村裡的茶廠不過三五家,而且規模大的不多,幾乎都是合作社一類的小廠子。

飯後的農婦們,都坐在家門口閒聊家長裡短,小孩子和狗在玩耍,一派寧靜安祥的田園風光。

梅老師的家,是村裡最有特色的一棟建築,一眼就能看到。

走過去,一樓是個展示廳,有產品展示,有壓餅的石磨展示,有烘乾白茶的焙籠展示。

看來平時沒少接受遊客的參觀。

彼時正是午後,一樓只有一位阿姨,聽到前廳有聲音,於是迎出來。我們禮貌地問,梅老師在家嗎,可不可以見見他?

阿姨說,我上去問問。

不一會兒,正在午睡的梅老師下來了,邊走樓梯邊扣著衣服的扣子,還有點睡眼的樣子。

當時我們很激動,一般這樣的大師,是輕易不見人的,尤其是我們這樣的普通遊客。

回想在武夷山,被某位傳承人會所打掃衛生的阿姨拒之門外的經歷,不由更加對梅老師方老師這些福鼎白茶的大師們的平易近人,充滿了之情。

就那樣在梅老師家的一樓展廳裡,坐了半小時,後來梅老師又邀請我們去參觀了二樓他的書房,裡面有一塊匾,是梅老師的爺爺,著名企業家梅筱溪老先生在民國的時候獲得的。

當時梅筱溪老先生帶著柏柳村的村民一起做白茶,把白茶遠銷到東南亞一帶,名遠播,算是實業救國的典範。於是國民政府授予了他這塊匾額,算是嘉獎。

可惜在十年浩劫裡,這塊木匾被破壞了小半。

梅相靖老師還給我們看了梅筱溪老先生當年留下來的家書影印件,上面赫然寫著,安南欠款多少銀,呂宋某某欠款多少銀,可惜戰爭失聯,可能是收不回來了云云。

那些銀兩,放到現在,也是一筆巨款。

透過書信,仿佛可見那戰火紛飛的年代,一個帶領鄉鄰致富的茶人,因資金周轉不靈心急如焚的心情。

對梅老先生一家,更加充滿了景仰之情。

為國為民,俠之大者。

可惜梅老先生早已作古,再也看不到今日的福鼎白茶走出國門,重煥生機的場面了。

幸而,梅老先生對白茶的熱愛,傳承了下來,在梅相靖老師的身上,在梅家的子孫後代身上,繼續演繹著,繼續呈現著。

那一次的行程裡,梅相靖老師的平易與親和,梅筱溪老先生的實業救國壯舉,讓初入白茶圈的村姑陳李麻花,受益匪淺,更加堅定了要認真制茶,努力做出好白茶的決心。

福鼎白茶有梅筱溪先生這樣的先輩,又何愁未來,不繼續盛放於世界茶業之林呢?

第三個要感謝的,是S師傅賢伉儷。

那天跟李麻花閒聊,說起S師傅,李麻花說,,他就是給我們看倉庫的!

一句話笑疼了我的肚子。

想想S師傅若是聽到這句話,估計得瞪大了他畲族人著名的雙眼皮大眼睛,一臉不平吧。

這些年,真心要感謝他陪著我們一路走來,手把手教會我們認茶,做茶。

他不但做事認真,脾氣還好。

每次遇到我們挑毛病,嫌秋白茶葉片紅,嫌春壽眉茶梗太長,這些都是他不能夠解決的難題,他也會好脾氣地解釋來解釋去。

秋白茶葉片有紅,是因為天氣原因。春壽眉梗採得太長,是因為茶農採茶標準。這些其實都跟他沒關係,但他總是認真地思考,然後儘可能地去解決。

比如調整日曬秋白茶的時長,或者拉一塊遮陽布降低紫外線的強度......甚至與採茶阿姨溝通,用增加單價的方式來降低採摘時茶梗的長度......

真真是他手把手,教會了我們認茶。

大白,大毫,白毛茶,小白茶,六號,早逢春,還有柚香白茶的那種特殊品種....

也真真是他手把手,教會我們認高山茶和平地茶,認修剪茶和拋荒茶,包括壓餅,壓臺地茶,壓荒野冬片....

總之,沒有S師傅的傾囊相授,村姑陳就不能成為今日的村姑陳,那些含水量不達標的、做舊的、假冒的荒野白茶,就不能被我一一識破。

前次上山還在讓他採秋牡丹,今年乾旱,秋茶本來就產量低,還要採秋牡丹,這非定製不可,成本肯定很高,還要承擔因乾旱帶來的品質風險....

這世上,能任我們搓圓捏扁的,除了老李,也就是S師傅了。

幸而,S師傅正當壯年,還有三四十年的時間可以制茶做茶,我們的白茶盛宴,還有長長的時間可以繼續。

感恩!

《4》

最後一個要感謝的,是牛欄坑的一位茶農。

其實說他是茶農,可能不太合適 ——你們見過211和985學校畢業的茶農麼?

他就是。

他是茶N代,祖輩就在種茶制茶做茶。

他做茶的理念與同村的其它人都不一樣。別人做茶是為了賺錢,很直白很簡單的理想。

而他做茶,是為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試想,以牛欄坑肉桂今天的名氣和價格,他不必怎麼努力,憑著擁有的坑主證明,每年就輕輕鬆鬆賺個盆滿缽滿。

同村比他小的那個茶N代,馬頭巖的,已經狂妄得要飛起來了,再膨脹一下就要登泰山封禪去。

同村另外的一些茶N代,也無不借著祖輩傳下來的山場的東風,風風火火,把店開得隨處可見。

而他,還是很沉靜,很安靜地按自己的節奏在前進著,絲毫沒有受外界浮躁氣氛的影響。

他搞發明,申請包裝專利,希望有更便利、更適合巖茶的包裝方式。

他搞創造,利用理工男的學科優勢,研發加速攤晾,研發走水時空氣流通的新技術。

他合縱連橫,走訪了綠茶,白茶的各大產區,學習不同茶類的制茶經驗,並融合貫通為自己所用......

他還不唯利是圖,大塊的茶園,不種最賺錢的肉桂,而是保留下來大量名叢,像梅佔、金柳條之類.....

每次去武夷山,跟他聊天,總會有新收穫。那是獨立於賺錢之外的,獨立於市場和銷量之外的,另外一種思緒碰撞。

正是他的出現,讓村姑陳對武夷山,充滿了另類的一種情愫。

一種沒有商業味的,不銅臭的,關於進步和創新的,帶著理想的仙氣的,嚮往。

那是第一次,讓村姑陳眼中的武夷巖茶,有了「天價茶」光環之外的,另一件華裳。

是因為這個茶農,我才一直堅持宣傳武夷巖茶的,因為他讓我明白,武夷山,並非全是浮華,也有真性情的愛茶人。

是的,人有時候就是這樣奇怪。

這個道理,老祖宗從前就總結過了:士為知己者死。

《5》

要感謝的老師還很多。

有老班章的那位傲慢的、只用指尖跟人握手的**號茶農。

易武山上擁有古茶樹標本的那位茶三代。

有桐木關的那位大姐,教會了我分辨桐木關的金駿眉和江西的金駿眉。

還有小竹林的姐姐,每年的雀舌,都為我特別定製,不滿意就再燉一道火......

就不一一艾特了。

感謝這些在我的尋茶生涯裡,充當過引路人和明燈的「老師」們。

是你們的存在,才成就了今天的村姑陳。

請你們相信,村姑陳會一直在茶圈,力求,做一股不流於俗的,清流。

滄海橫流,英雄本色。

祝各位老師,教師節快樂!!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讚。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

相關焦點

  • 過了保質期的紅茶就是變質?那白茶、巖茶、紅茶可以放多久?
    春白茶們已經在標準倉庫裡邊存了大半年,待明年的春茶季來臨,它們便會搖身一變成為陳年白茶。心中雖不捨得時間流逝,但也為白茶能夠陳化出不同風味而感到開心。只是,這個時候就面臨了一個難題,這些茶葉放太久會不會過期呀?上文有講到,白茶存放一年後,可以變成陳年白茶,可以長期存放,不必擔心過期。只是,紅茶、巖茶的情況一樣嗎?也不會過期?這個問題,得細細往下聊。
  • 福鼎白茶的這三十年,熬過了普洱、巖茶、綠茶、紅茶,自始方興!
    《2》伴隨著颱風來臨的,除了雨,還有白茶。據悉,一家以打造知名巖茶品牌而聞名江湖的公司,進軍了白茶。在這暴雨如注的時候,推出了它家的第一款白茶單品。有人說,這家以巖茶起家的公司,後來又進軍過普洱,這一次,是要放棄巖茶,改投白茶懷抱了。
  • 巖茶大佬們的破圈神話,會從白茶開始嗎?
    今年茶季對於武夷巖茶來說特別早,對於一些巖茶的頭部品牌來說,就更是早得過分了,人家說早起的鳥兒有蟲吃,這麼早起的鳥兒就是挑著蟲子吃,這不,人家挑品類的視角已經觸及到了白茶。是的,今天開始Y老師就將跟著這些巖茶大佬的視角,分享他們眼裡精挑出來的別味大餐。
  • 教師節,給老師送什麼茶葉比較合適?
    老師,人生路上的指路人,因為你們的指引才能開啟宇宙的奧妙,促進人類的進步,你們的職業是光明的職業,也是辛勤的職業,每位教師需要具備博愛的胸懷和嚴謹的工作作風,因為你們的一言一行,深深的影響著芊芊學子,也正是由於這種工作性質,老師們需要飽滿的精神狀態和心平氣和的心態,在教師節到來之際
  • 普洱茶、白茶、紅茶、綠茶、巖茶,三伏天解燥喝茶,應該怎麼選?
    而至於說喝新白茶解燥,可選擇面同樣不小。新白茶的儲存年份小,存放時間不滿一年,茶葉內部的多酚類、芳香醇類等物質還沒陳化,風味尤為的清冽鮮爽,茶香清揚。現在剛過立秋沒多久,太姥山上2020年的秋白茶還未正式開採,距離秋茶新茶嘗鮮的時候還早。
  • 除了白茶、黑茶,綠茶、紅茶、鐵觀音、巖茶,能不能存放很多年?
    一位買了輕火巖茶的朋友問:「我真的很喜歡喝輕火巖茶,它的花香太好了,具體香氣形容不出來,但它的味道就是很對我的胃口。這個茶存一年兩年,還會是這個味道嗎?」還有一茶友,對桐木傳統工藝製作的煙小種,稱讚有加。
  • 普洱茶、白茶、紅茶、綠茶、巖茶,三伏天解燥喝茶,應該怎麼選?
    而至於說喝新白茶解燥,可選擇面同樣不小。新白茶的儲存年份小,存放時間不滿一年,茶葉內部的多酚類、芳香醇類等物質還沒陳化,風味尤為的清冽鮮爽,茶香清揚。現在剛過立秋沒多久,太姥山上2020年的秋白茶還未正式開採,距離秋茶新茶嘗鮮的時候還早。
  • 除了白茶、黑茶,綠茶、紅茶、鐵觀音、巖茶,能不能存放很多年?
    一位買了輕火巖茶的朋友問:「我真的很喜歡喝輕火巖茶,它的花香太好了,具體香氣形容不出來,但它的味道就是很對我的胃口。這個茶存一年兩年,還會是這個味道嗎?」還有一茶友,對桐木傳統工藝製作的煙小種,稱讚有加。
  • 紅茶、白茶、普洱茶、巖茶,它們都適合用溫水衝泡嗎?
    麻花惺惺而歸,拿著手機,坐到一旁的雞翅木搖椅上,十指翻飛,一看就知道,她又和茶友們去「理論」了。這位ABC,心裡總有一個俠女夢,想要叫醒陷入某些喝茶的茶友。我笑她蜉蝣撼大樹,她卻不以為意,笑著說,能救一個是一個。
  • 一語道破,綠茶、紅茶、白茶、普洱茶、巖茶,什麼時候才適合喝?
    製作花茶的茶坯,可以是綠茶,黃茶,白茶,烏龍茶,普洱等,並無固定。市面上茶友們最熟悉的花茶,非茉莉花茶莫屬。但包括桂花龍井、玫瑰紅茶、七窨銀針(白茶為茶坯)等,都在這個範圍內。在紅茶與巖茶裡,巖茶經歷了焙火。基於武夷巖茶的特性,無焙火,不巖茶。按焙火程度的不同,巖茶的褪火等待時間也有不同。並且在大多數情況下,巖茶的褪火時間沒有固定期限,關鍵是看個人的接受程度。
  • 六大茶類中,綠茶、白茶、紅茶、巖茶,分別需要什麼水溫衝泡?
    「綠茶和白茶都很嫩,水溫是不是要降低到85℃?巖茶和紅茶可以用沸水嗎?」面對茶友的一連串問題,三言兩語肯定是說不清的。於是,今天就專門來說一說,六大茶類中,綠茶,白茶,紅茶和巖茶,分別需要什麼水溫衝泡?
  • 白茶、普洱喝老茶?巖茶、紅茶喝隔年茶?誤會大了
    你能拿出七年陳的老茶,我就得亮出年份更高的,達到十幾年陳的老白茶來壓場面。或者,在茶桌上交流彼此的喝茶感受。具體分享的並非是一款老茶的香氣、滋味,或是它的獨有特色。而是用年份作為大背景,一以概括它的全部。
  • 將白茶、紅茶、巖茶洗了再喝,看來這些年錯過了不少好茶
    在不少人眼中,在喝任何茶時,無論是巖茶、白茶還是紅茶,都需要先洗茶,再衝泡。實際上,這是對好茶的一種浪費。《2》洗茶,為何物?《3》六大茶類中,白茶、紅茶、巖茶,完全沒有洗茶的必要。有位朋友,在平時喝茶,尤其在喝老白茶時,一定要洗茶。之前,問過他這樣做的原因。
  • 茶,請在最佳飲用期內喝了它,無論白茶,武夷巖茶,普洱茶,紅茶
    往為人處世方面說教,這是父母、老師們該承擔的責任。而在小陳茶事裡,列位看官們放心聊茶事即可。在喝茶中,也暗藏機遇的玄機。一款巖茶,買來時茶香張揚,湯水清潤,回甘生津,「香清甘活」等巖骨花香的特徵樣樣具備,十足十的好茶,喝過後沒有不拍手稱讚的。
  • 紅茶巖茶普洱茶重口味,白茶綠茶小清新?老茶客:別以偏概全了
    簡而言之就是六大茶類裡,紅茶巖茶口味重,白茶綠茶口味輕。經無數茶客點評後,觀點日益相近。紛紛以「輕重」二字囊括原本參差百態的茶滋味。喝茶越來越多,疑惑也日愈增多。如此,方才是好白茶!《4》紅茶,鮮甜爽口。曾經有段時間,流行過「紅茶熱」。當時,有不少人都喜歡喝紅茶。
  • 六大茶類中,綠茶、白茶、紅茶、巖茶,分別需要什麼水溫衝泡?
    「綠茶和白茶都很嫩,水溫是不是要降低到85℃?巖茶和紅茶可以用沸水嗎?」 面對茶友的一連串問題,三言兩語肯定是說不清的。 於是,今天就專門來說一說,六大茶類中,綠茶,白茶,紅茶和巖茶,分別需要什麼水溫衝泡?
  • 紅茶、白茶、普洱茶、巖茶,它們都適合用溫水衝泡嗎?
    麻花惺惺而歸,拿著手機,坐到一旁的雞翅木搖椅上,十指翻飛,一看就知道,她又和茶友們去「理論」了。這位ABC,心裡總有一個俠女夢,想要叫醒陷入某些喝茶的茶友。我笑她蜉蝣撼大樹,她卻不以為意,笑著說,能救一個是一個。
  • 白茶、普洱喝老茶?巖茶、紅茶喝隔年茶?誤會大了
    你能拿出七年陳的老茶,我就得亮出年份更高的,達到十幾年陳的老白茶來壓場面。或者,在茶桌上交流彼此的喝茶感受。具體分享的並非是一款老茶的香氣、滋味,或是它的獨有特色。而是用年份作為大背景,一以概括它的全部。
  • 白茶、紅茶、武夷巖茶還是普洱茶
    若是到村姑陳家作客,有三種茶必備,一是紅茶,二是白茶,三是武夷巖茶。這三種,可是福建地區的特色茶品,且不同茶類的選擇,都有講究。《2》紅茶,名字喜氣洋洋,博得好彩頭!這是紅茶的典型香氣,許是全發酵的功勞,讓紅茶擁有了獨一無二的香氣標籤,絕對不會將它與其他茶類混淆。在紅茶的蜜薯香之後,是花蜜香。是的,是悠長的蘭花香與甜蜜的漿果香氣。這些香氣,像是訓練有素的士兵,有條不紊地出現在蓋子上、湯水裡。甜香,依舊是醉顏紅的主旋律。
  • 看看綠茶,紅茶,白茶,巖茶怎麼說
    於是就有朋友打趣式的總結,綠茶喝香,紅茶喝醇,白茶喝鮮。不過,最近幾年流行的肉桂(巖茶),它主要是喝什麼啊?這倒是一番別開生面的見解,下面就來細細道來。《2》喝綠茶,看重茶香風味?喝懂了白茶的鮮味,才算真正喝懂好白茶。《5》武夷巖茶講巖骨花香,究竟為何物?喝巖茶,常能聽到這樣的說法,講巖骨花香。很多沒接觸過巖茶的新手,對此完全沒有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