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古便是禮儀之邦,人們之間見面問候的禮節也豐富多樣,最常見的莫過於握手禮、點頭禮、抱拳禮這些!其實,世界之大,各個國家的見面禮節也不盡相同,有些甚至很奇葩!今天,大貓就給大家盤點一下世界各地的奇特風俗禮節!
先說說常見的:
1.握手禮
最常見的見面禮節要數握手禮了,人們在見面、分別或表示祝賀的時候都會使用。一般是主人主動伸手,男士必須是光手,女士是可以戴手套的,通常要求稍用力握住對方的手掌大約1—3秒鐘。注視對方,上身稍前傾,面帶微笑。
2.拱手禮
又稱作揖,是古代漢民族的相見禮。在我國至少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是我國傳統禮節之一。行禮時,雙手互握合於胸前,不分尊卑,拱手齊眉,上下架中搖動幾下。當代一般右手握拳在內,左手在外;若為喪事行拱手禮,則正好相反。古人以左為敬,有人在攻擊別人時,通常用右手,所以拱手時,左手在外,以左示人,表示真誠與尊敬。
3.鞠躬禮
鞠躬意思是彎身行禮,是表示對他人敬重的一種禮節。三鞠躬稱為最敬禮。在我國,鞠躬常用於下級對上級、學生對老師、晚輩對長輩,亦常用於服務人員向賓客致意,演員向觀眾掌聲致謝。
日本人見面打招呼多以鞠躬為禮,一般人們相互之間是行30度和45度的鞠躬禮,鞠躬深淺不同,表示的含義也不同,彎腰最低、也最有禮貌的鞠躬稱為「最高數禮」。
4.合十禮
合十禮又稱合掌禮,在東南亞信奉佛教的國家比較流行,如印度、泰國等
印度見面打招呼的方式多為「合十禮」,印度人認為右手為神聖之手,左手為骯髒之手。
5.貼面禮
在歐美、中東以及南美地區常見的禮節,一般用於比較熟悉的親朋好友之間,會同事伴隨著親吻禮,是一種比較親密的見面禮儀。
據法國BFMTV電視臺9日報導,雖然法國衛生部及各級政府一再強調停止貼面親吻和握手的重要性,但民調機構公布的調查顯示,在1000名受訪者中,75%的受訪者表示仍在繼續與陌生人握手來自我介紹或者問候,而在與熟人見面時,這一比例上升至85%,更有91%的受訪者堅持與親友用貼面禮親吻問候。報導稱,這一現象讓不少外國僑民發出「不知道法國人是真浪漫還是真頑固」這樣的感嘆。
來點特別的吧
吻腳禮
在尼泊爾、斯裡蘭卡、葉門及玻里尼西亞,吻足禮十分流行。晚輩拜見長輩、子女見到久別的父母、庶民晉見王族成員時,親吻對方的腳面,這就是吻足禮;或用象徵性的吻足禮,即行禮者跪下用右手摸一下地,再摸一下自己的額頭,就不必「親」對方的腳面了。
尼泊爾人的晚輩見到長輩,如兒子見到父親,侄兒見到叔公,都要跪下來去吻長輩的腳,這就是著名的「吻腳禮」。還禮的辦法是長輩在晚輩的頭上用手掌輕輕拍一下。這種禮節僅僅在親屬內部使用,對外姓人則不必行此大禮,只須彎腰鞠躬,讓對方摸一下頭就可以了。
對於婦女來說,每逢重大的節日到來,她們也要向自己的公婆或丈夫的哥哥姐姐行吻腳禮。但對丈夫的哥哥行此禮時,是有許多的講究的,要離開對方1米左右的地方跪下,將頭碰向地面,對手合十,兩個拇指合併在一起,而且不能觸碰對方身體的任何部位。因為當地人的封建思想濃重,男女之間素來「授受不親」,所以除了特別熟悉的人,你是絕看不到婦女與他人握手的。
2.吐口水
是的,你沒看錯,就是吐口水,在位於東非的馬賽,吐口水是非常重要的禮節。吐口水在我們看來是非常不文明的行為,對人吐口水甚至存在挑釁的意思,而在這個地方,吐口水打招呼一直保存到現在。小孩子出生後他們也會往小孩子身上吐口水,同時還會說很多的壞話,其實這是他們的一種風俗,是希望這個孩子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
3.碰鼻禮
碰鼻禮是紐西蘭最早的主人毛利人保存流傳下來的一種獨特的見面問候方式,今天在紐西蘭居住的毛利人大約有30萬,他們非常好客,對待客人誠摯而熱烈,十分講究禮節與禮貌。如果有客人來訪,毛利人會安排下豐盛的宴席。男女老幼,全部出動,一邊高歌,一邊跳舞。最後,一定要舉行毛利人傳統的最高敬禮——「碰鼻禮」.
主人與客人必須鼻尖對鼻尖連碰兩三次或更多次數、碰鼻的次數與時間往往標誌著禮遇規格的高低;相碰次數越多,時間越長,即說明禮遇越高;反之,禮遇就低。
怎麼樣,這些見面禮節很獨特吧?你還知道哪些獨特甚至奇葩的見面禮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