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新發現漢畫像石拓片在華東師大展出

2020-12-17 中國江蘇網

本報訊(徐報融媒記者 張瑾)11月18日,在華東師範大學舉行的漢畫像石拓片展吸引了眾多學者觀瞻,展覽以徐州籍學者朱滸出版的《石上風華——徐州新見漢代畫像石拓片選》一書為基礎,從全書188張漢畫像石拓片中精選了近十幾年來蘇、魯、豫、皖交界處新發現的漢畫像石拓片近40張進行展出。該書是江蘇師範大學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課題「《漢學大系》編纂及海外傳播研究」項目的第22部成果。

漢畫像石是漢代人雕刻在墓室、棺槨、祠堂上的石刻藝術品,徐州地區是全國漢畫像石的集中出土地之一,是目前國內經科學發掘漢畫像石墓最多的區域,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收藏漢畫像石1600餘塊,加上本地其他文博單位收藏和散存的漢畫像石總數約為2500餘塊。

出生於徐州的朱滸現任華東師範大學美術史論研究所副所長、美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他介紹,對漢畫像石的記載在漢代就有了,20世紀以後學界對漢畫像石的著錄、出版、研究漸漸走上正軌,近年來隨著各地大興土木,不斷挖出新的漢畫像石,由於不是科學考古發掘,往往散落各地。

漢畫像石藝術的流傳與鑑賞大都是以拓片的形式存在,然而近年拓片造假屢有出現,有仿刻原石以假亂真的,有用水泥或者石膏翻模拓印的,其中區別一般人難以知曉。朱滸說,《石上風華——徐州新見漢代畫像石拓片選》中的188幅拓片都是他在見過原石、確定其石頭的真實性以後,聘請徐州本地知名拓工精拓而成,收入書中的許多拓片是初次發表。

全書圖文並茂,史料翔實。其中,「羽人戲鳳·日輪·龍舞圖」原石現藏江蘇師範大學博物館,該石左邊為羽人戲鳳,中間日下一隻九尾狐向右側奔走,右邊青龍身姿矯健昂首奔騰,整個畫面表現出一種和諧與自由;「鳥啄魚圖」現為私人收藏,該石為平面淺浮雕,畫面上端刻一鳳鳥,中間刻一魚,下部亦刻一鳳鳥,頭朝前啄魚,畫面簡潔生動。

朱滸還根據村民及當事人回憶進行了大量的民間走訪,調查了大部分漢畫像石的出土地點,以完善拓片的歷史信息,補充現有中國漢畫像石的記載。

漢畫像石是漢代人雕刻在墓室、棺槨、祠堂上的石刻藝術品,徐州地區是全國漢畫像石的集中出土地之一,是目前國內經科學發掘漢畫像石墓最多的區域,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收藏漢畫像石1600餘塊,加上本地其他文博單位收藏和散存的漢畫像石總數約為2500餘塊。

漢畫像石是漢代人雕刻在墓室、棺槨、祠堂上的石刻...

相關焦點

  • 走進漢畫像的世界 「新見漢代畫像石拓片展」昨在華師大開幕
    圖說:策展人朱滸在向嘉賓介紹展品 採訪對象供圖(下同)昨天下午,由華東師範大學美術學院主辦,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上海蘇寧藝術館協辦的展覽《石上風華——新見漢代畫像石拓片展》在華東師範大學中北校區圖書館開幕。整個展覽開放至12月11日。
  • 活動預告|石上風華—新見漢代畫像石拓片展即將開幕
    出版《漢畫像胡人圖像研究》《東漢佛教入華的圖像學研究》《石上風華——徐州新見漢代畫像石拓片選》等著作多部,在《Chinese Study In History》(A&HCI)《文藝研究》《民族藝術》《故宮博物院院刊》《文獻》《讀書》《東南文化》《裝飾》等期刊發表論文50餘篇,成果獲上海市哲社優秀成果著作類二等獎。
  • 徐州擴建漢畫像石館 - 新華網-江蘇頻道
    徐州擴建漢畫像石館   新華網江蘇頻道南京6月7日電 被譽為兩漢文化百科全書的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在建館11年後拉開二期工程的序幕。   徐州漢畫像石與蘇州園林、南京六朝石雕並稱為「江蘇三寶」。新建設的陳列展覽區除展出精品外,還將復原漢畫像石祠堂建築。此外,新館還將復原漢畫像石墓葬,使觀眾能一睹漢代墓葬的完整結構,感受漢畫像石墓葬的雄大和神秘。
  • 漢畫像裡的「石上千秋」:儒風往事,禾粟盈倉,三晉遺珍
    「石上千秋——漢畫像石藝術展」展出漢畫像石拓片畫像石產生於西漢,盛行於東漢,有墓、祠、闕、棺槨畫像石,雕刻形式常見減地平雕加陰線刻、淺浮雕、陰線刻,偶見凹面刻、高浮雕和透雕。「石上千秋——漢畫像石藝術展」展出漢畫像石拓片除圖像、紋樣外,部分畫像石上還刻有文字榜題,內容涉及圖像的名稱;墓主、祠主的生平事跡;祠、闕、墓的建造年代、建造緣由、出資人及價值;出資人對祠主、墓主表示敬意或哀悼之辭和吉祥語
  •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漢文化活動走進徐州馬莊村
    中國江蘇網6月18日徐州訊(記者 彭頌珂 通訊員 劉文思)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徐州博物館、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徐州禮射學會受邀走進賈汪潘安湖馬莊村,為當地居民帶來了一場文化盛宴。作為全國漢畫像石集中出土地之一,徐州出土的漢畫像石具有地域性的特點,在全國範圍內有著不可小覷的影響,擁有著豐富的兩漢文化資源。藉助這些優勢資源,此次活動充分展示了徐州的兩漢文化遺產,宣傳漢文化的同時,將文旅融合,促進本市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
  • 徐州行 徐州漢文化景區
    徐州,古稱彭城,天下九州之一,地處蘇魯豫皖四省交界,「五省通衢」,華東門戶。同時它是劉邦故裡、項羽故都。徐州人文景點甚多,呼之欲出,不勝枚舉。徐州作為兩漢文化發源地,「明清文化看北京,隋唐文化看西安,兩漢文化看徐州」,這裡是全國最大的主題公園漢文化景區。
  • 江蘇徐州漢文化景區、龜山漢墓、徐州博物館、漢畫像石藝術館旅遊
    該墓的發掘被評為1995年十項考古新發現中的第一項,也是20世紀中國100項重大考古發現之一。羊龜山位於楚王陵墓的南側,被認為是楚王的陵墓,由於色彩保護技術的複雜性,至今尚未正式發掘。王陵陳列館是為了展示漢代王妃陵墓的結構而建造的。漢代徐州兵馬俑是繼西安秦始皇兵馬俑之後的又一重要發現,漢畫像作為楚王的葬品,用寫意筆法生動地描繪了漢代4000多件陶俑,具有很高的藝術欣賞價值。
  • 徐州漢畫像石:體會劉邦故裡「大風歌」的遺風
    徐州,是漢高祖劉邦的桑梓故裡,兩漢文化的發源地之一。近一個世紀以來,徐州地區發現的大量漢畫像石、漢畫像石祠堂、漢畫像石墓葬,為國內外學者研究提供了豐富的圖像資料。徐州漢畫像石已經成為歷史學、考古學、美術學研究範疇的專業學術名詞。徐州漢畫像石產生的時代早,延續的時間長,分布的範圍廣,發現的數量多,在漢畫像石研究中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
  • 施蟄存舊藏南陽漢畫像石拓本
    1927—1928年,南陽籍著名教育家、方志學家張中孚奉命回宛賑災,偶然發現一些荒橋房基所用的石頭上有畫像雕刻,與山東所發現的漢代畫像石很相似,於是他「訪拓宛境金石於荒橋古寺中,得畫像數石」,「重往尋訪,又得數石」(關百益《南陽漢畫像集·序》)。就這樣,他累計尋訪到40塊漢畫像石。賑災任務完成後,他帶著40幅漢畫拓片回到當時的省會開封。
  • 比武、胡漢交戰、車馬出行: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南館巡禮六
    徐州是中國漢畫像石集中出土地之一,題材豐富、內容廣泛,包括有神話傳說、歷史故事、現實生活等內容,包含了漢代的政治、經濟、思想、文化、民俗等各個方面,是漢代社會的一個縮影,是一部漢代史。 徐州漢畫像石館佔地面積2萬多平方米,建築面積8000平方米。由北館、南館兩部分組成。南館由建築設計大師、清華大學教授關肇鄴先生主持設計,依山就勢,建築掩映在鬱鬱蔥蔥的樹木中。
  • 「中國漢畫大展」在北京山水美術館開幕
    此次展覽由中國漢畫學會與北京山水美術館共同主辦,參展作品全部由中國漢畫學會的集體會員單位提供,分別來自全國23家文博單位,展出漢畫拓片587件(套),展覽面積近萬平米,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漢畫拓片專題展覽,展覽成功入選國家藝術基金資助計劃,成為2018年度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
  • 發現黑芝麻糯米糕!無聲創意米糕!徐州新區師大南門.
    今日上榜美食黑芝麻糯米糕2017年12月21日周四徐州人氣美食
  • 楊孝軍:徐州漢畫像石中的牛圖像研究
    在徐州地區出土的漢畫像石中有一些表現牛的圖像,如表現體育方面的背牛、如佛教隱喻的牛車、如再現漢代農業生產的耕作牛等等,都展現了牛的重要性。1號石  縱80、橫106、厚22釐米。江蘇徐州睢寧雙溝出土。淺浮雕。畫像為牛耕圖。畫面分為三層:上層為仙人騎鹿、鹿駕雲車等。中間為人物會見,有榜無題。
  • 587件漢畫拓片亮相北京「中國漢畫大展」
    此次參展作品全部由中國漢畫學會的集體會員單位提供,分別來自全國29家文博單位,展出漢畫拓片587件(套),展覽面積近萬平米,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漢畫拓片專題展覽。「中國漢畫大展」據澎湃新聞了解到,中國漢畫學會是文化部主管、民政部註冊的國家一級社團,成立於1989年。
  • 徐州報導:這個七夕,牛郎織女相約徐州體驗漢式婚禮
    在七夕期間共同舉辦「徐州雲龍湖•愛情主題湖——將愛情進行到底」活動這也是徐州文旅推出的國潮漢風•夜彭城系列活動之一——將愛情進行到底8月25日20:00相約徐州漢畫像石館(北館)盛大漢式婚禮展示為你細數漢、唐、宋、明、周婚禮的不同韻致風情快來PICK你最愛的一款吧!
  • 預告|國潮漢風——徐州書畫精品展將於徐州藝術館展出
    >徐州廣電傳媒集團承辦單位徐州書畫院徐州藝術館協辦單位徐州市美術家協會徐州市書法家協會展覽時間>展覽前言近年來,徐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充分挖掘徐州漢文化的深刻內涵,以「國潮」之文化自信,以「漢風」之文化特質,打造「國潮漢風」的時尚品牌,開展「國潮漢風」系列活動。
  • 烏獲扛鼎 胡人騎象 東公西母: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南館巡禮之七
    烏獲扛鼎 胡人騎象 東公西母 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南館巡禮之七 徐州是中國漢畫像石集中出土地之一,題材豐富、內容廣泛,包括有神話傳說、歷史故事、現實生活等內容,包含了漢代的政治、經濟、思想、文化、民俗等各個方面,是漢代社會的一個縮影,是一部漢代史。
  • 這個七夕,牛郎織女相約徐州體驗漢式婚禮
    愛情主題湖——將愛情進行到底8月25日20:00相約徐州漢畫像石館(北館)盛大漢式婚禮展示為你細數漢、唐、宋、明、周婚禮的不同韻致風情快來PICK你最愛的一款吧!漢畫像石館裡「比翼鳥」、「連理枝」的古代圖騰見證著人世間一段段佳話何不在此佳節一睹愛情圖騰討得一個好彩頭?活動現場,楊館長將為你講述「比翼鳥」、「連理枝」的歷史故事不容錯過!
  • 從考古中復活漢風遺韻
    劉建在他2011年出版的首部專著《漢畫像舞蹈圖像的表達》扉頁中特別寫下「謹以此書獻給孫穎先生」。2014年,他在北京舞蹈學院開設「漢畫舞蹈實踐的操作理性」公選課,在無人喝彩之中嘗試將文字和圖像構成的漢畫舞蹈在四維空間中表達出來。劉建說:「孫穎先生已然打開了這一大門,後人有責任重建『民族記憶』和『舞種祖源』中的『千古之美』。」建鼓舞在漢代不僅用於娛樂,更有通神的功能。
  • 徐州:家門口「觸摸」漢文化 漢畫像石藝術館「搬進」社區
    為創新文旅企業復甦振興,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走進社區,讓市民家門口「觸摸」漢文化。今天上午,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的工作人員帶著漢畫像石和文創產品走進了奎園新居小區,現場介紹和演示拓片的製作方法,讓市民近距離了解和體驗漢畫像石拓印的風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