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烏獲扛鼎 胡人騎象 東公西母: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南館巡禮之七
烏獲扛鼎 胡人騎象 東公西母 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南館巡禮之七 徐州是中國漢畫像石集中出土地之一,題材豐富、內容廣泛,包括有神話傳說、歷史故事、現實生活等內容,包含了漢代的政治、經濟、思想、文化、民俗等各個方面,是漢代社會的一個縮影,是一部漢代史。
-
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南北兩館,為何只開放南館
漢畫像石藝術館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處於國家五A景區,雲龍湖的東側,雲龍山腳下,這處博物館分為南北兩館,不過,北館不對外開放,只能參觀南館,而漢畫像石藝術館,以陳列,收藏,研究漢畫像石為主,是國家四A景區,現為國家二級博物館景區線路漢畫像石博物館,是一座三層的展示區
-
徐州:家門口「觸摸」漢文化 漢畫像石藝術館「搬進」社區
為創新文旅企業復甦振興,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走進社區,讓市民家門口「觸摸」漢文化。今天上午,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的工作人員帶著漢畫像石和文創產品走進了奎園新居小區,現場介紹和演示拓片的製作方法,讓市民近距離了解和體驗漢畫像石拓印的風採。
-
遊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看東漢時期人們的生產生活場景!
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藏。縱100釐米、橫221釐米、厚20釐米。圖中屋內刻一對夫婦坐在榻上抱著孩子逗引。屋左邊的軺車應是夫君回家乘坐的車輛,屋右樹上拴著馬匹。屋上有龍、鳥以為吉祥。這幅圖畫似為表現久別重逢其樂融融的喜悅及家居安樂的情景。邊飾幔紋、菱形紋、齒紋。
-
遊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看漢代珍貴文物!讓人眼花繚亂!
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藏。畫面主要刻周公與成王,有榜題;拜謁圖。還刻有庖廚場面,有汲水、椎牛、炊火、刺魚、烤肉串等。《庖廚宴飲》,東漢。縱100釐米、橫74釐米。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藏。中格刻欄杆邊坐著六個人物,欄杆中間闕道有二侍者捧食而過。上格刻宴飲場面,畫面中刻一房屋,帷幔高懸,屋頂風雀呈祥,屋內置長條大榻,榻上坐有四人,一旁各立二侍者伺候。《六博圖》,東漢。縱45釐米、橫50釐米、厚8釐米。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藏。 畫面刻二人六博對飲。兩人中間有棋盤、酒樽、案、耳杯等。左上角殘缺。
-
江蘇徐州漢文化景區、龜山漢墓、徐州博物館、漢畫像石藝術館旅遊
徐州博物館旅遊景點實拍圖三四、江蘇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旅遊景點推薦漢畫像石藝術館是以展示和收藏漢畫像為主要內容的主題博物館,徐州漢畫像石是繪畫與雕塑的結合徐州漢畫像石博物館的門是用青石建造的,青石模仿四川雅安的子母石闕,博物館的名字是由著名的中國畫大師可染先生題寫的,大廳是展覽區的中心軸線,根據對稱性原理,南、北、中庭分為三組,整個建築走廊都與白牆、大窪和赭石柱相連,與巖石峭壁和松林的綠葉形成鮮明對比。此外,徐州漢石美術館還將恢復漢石建造的大量祠堂、陵墓、神龕、漢克、墓門等建築,使參觀者可以立即了解漢石的原貌。
-
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館藏東漢畫像石珍寶!件件敘事宏大!
伏羲、女媧圖在漢畫像石中屢見,皆作半人半獸的形象。漢畫像石中刻伏羲、女媧合體交尾,蘊含著男女生殖,陰陽交合的觀念,圖中二小人,示意為其繁殖的後代。漢代人已將伏羲、女媧看成是人類的始祖神。《大禹治水》,東漢。長3米。圖案分為三組,共刻有10個人物。從左至右第一組為堯、舜、禹。最左側帝堯面朝右,坐於樹下,虞、舜面朝左站立。
-
徐州漢畫像石:體會劉邦故裡「大風歌」的遺風
徐州為魯南丘陵的南緣,這裡既有山林之饒又有水利之便,是適宜人類居住的理想地方。古代這裡水系發達,河網交織,很早的時候這裡就形成了區域文化的中心。徐州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原始社會時期,這裡是東夷文化的部落,夏商時期這裡為大彭國,春秋時期為宋國重要的都邑,戰國中、後期這裡屬楚國。秦末時期,項羽「王九郡、都彭城」,徐州有過國都的短暫記錄。徐州的歷史文化傳統,對漢畫像石的題材會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
江蘇徐州漢文化景區、龜山漢墓、徐州博物館、漢畫像石藝術館旅遊
徐州博物館旅遊景點實拍圖三四、江蘇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旅遊景點推薦漢畫像石藝術館是以展示和收藏漢畫像為主要內容的主題博物館徐州漢畫像石博物館的門是用青石建造的,青石模仿四川雅安的子母石闕,博物館的名字是由著名的中國畫大師可染先生題寫的,大廳是展覽區的中心軸線,根據對稱性原理,南、北、中庭分為三組,整個建築走廊都與白牆、大窪和赭石柱相連,與巖石峭壁和松林的綠葉形成鮮明對比。此外,徐州漢石美術館還將恢復漢石建造的大量祠堂、陵墓、神龕、漢克、墓門等建築,使參觀者可以立即了解漢石的原貌。
-
畫風突變,看2000多年前漢畫像石如何煉成「網紅」|30組文創禮包送你
十字穿環、車馬出行、金烏飛黃…… 你印象中的漢畫像石是這樣的? 車馬出行真絲織錦畫 車馬出行圖,又為接迎圖。按照漢代禮儀制度,逸禮《王度記》曰:「天子駕六,諸侯駕五,卿駕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車馬出行儀仗成為漢代身份等級、地位象徵。
-
徐州漢畫像石:體會劉邦故裡「大風歌」的遺風
徐州為魯南丘陵的南緣,這裡既有山林之饒又有水利之便,是適宜人類居住的理想地方。古代這裡水系發達,河網交織,很早的時候這裡就形成了區域文化的中心。徐州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原始社會時期,這裡是東夷文化的部落,夏商時期這裡為大彭國,春秋時期為宋國重要的都邑,戰國中、後期這裡屬楚國。秦末時期,項羽「王九郡、都彭城」,徐州有過國都的短暫記錄。徐州的歷史文化傳統,對漢畫像石的題材會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
足不出戶也能欣賞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精品文物
宅就是為社會做貢獻,這麼多天宅下來,小編隆重推薦雲看展,讓大家足不出戶也能欣賞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精品文物,或許「疫情假期」結束之後,從家裡走出來的將是一個歷史文物大拿!1、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基本陳列
-
從漢畫石像發現徐州
連霍高速、京滬高速在徐州匯集,作為物流大通道,徐州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徐州,古稱「彭城」,歷史上為華夏九州之一,是江蘇境內最早出現的城邑。自古便是北國鎖鑰、南國門戶、兵家必爭之地和商賈雲集中心。有超過6000年的文明史和2600年的建城史,是著名的千年帝都,有「九朝古都徐州籍」之說。
-
通過漢代車馬出行畫像石,了解當時的禮儀與祭祀
前言:車馬是古代人們主要的交通工具,在政治生活、日常生活以及戰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漢代的畫像石中,就有大量的車馬出行圖。通過本文讓我們一起了解這些車馬出行圖的發展與背後的意義。制鐵技術的發展為漢畫像石的刻畫提供了技術支撐。漢畫像石的刻畫必須使用非常堅硬的物體,這對刻畫工具的要求非常高,鐵器便是刻畫工具的較佳選擇。經濟的發展同時也使漢代的生活逐漸豐富多彩,僅僅是車的形制在漢代都有了眾多的改變,由此而衍生出來的車文化則更加豐富了。這些變化都為漢畫像石的刻畫提供了更多創作源泉。
-
楊孝軍:徐州漢畫像石中的牛圖像研究
圖九 人物、車馬圖10號石 縱35、橫60、厚15釐米。江蘇徐州銅山縣南部地區出土。畫像為椿米圖。石刻外形呈石鼓狀。江蘇徐州賈汪北部地區出土。淺浮雕。畫面分為四層。一層刻一人持棒擊虎。二層刻右面為羽人飼鳳,左為一獸手舞足蹈。三層刻二人比武,一人觀看。四層刻一牛拉車,一騎吏。
-
徐文寧:茅村漢墓畫像石車馬神靈交頸圖考述
而墓室內的畫像石,又是東漢時期的成熟藝術作品,代表了徐州漢畫像石的最高成就,充分顯示了東漢民間藝術家的高超技藝。因此,此墓可以為徐州地區的畫像石墓,作為斷代的重要標尺。同時茅村漢畫像石同蘇州園林,南京六朝石刻並稱「江蘇文物三寶」,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為什麼兩漢文化"看"徐州?漢畫像石告訴你
>"兩漢文化看徐州",可以說漢畫像石是徐州漢代藝術的代表,更是徐州漢代三絕之一。漢畫像石是刻畫在墓室、祠堂與漢代棺槨上的一種雕刻的圖像。具體生動地表現了漢代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極高的藝術價值。由於徐州在漢代是漢高祖的故裡,楚國是當時最發達的地域之一,留下了眾多的漢畫像石,這些已經成為徐州文化的寶貴遺產。
-
徐州漢畫像石中的天象圖,表達了中國古人的文化象徵
徐州漢畫像石的內容極其豐富,表現了漢代人對宇宙、社會、人生的看法。也就是說漢畫像整體上刻畫了漢代人對生活世界的全面理解與認識。可用古人『三才』的思想來解讀它。何謂三才,『三才』指天、地、人。漢畫像石上描繪天,下描繪地,中間描繪的是人;描繪了人的生活,人的生命,人的信仰。所以漢畫像石的內容是由『天地人神』的思維結構構成的。鋪首·力士擁伏羲女媧畫像石(局部)安徽蕭縣漢畫像石藝術館藏先看漢畫像中的天象圖。
-
徐州遊學丨漢墓與漢畫像石(9.4-9.6)
主體陳列部分設有「古彭千秋」「大漢氣象」「天工漢玉」「漢家煙火」「金戈鐵馬」「俑秀凝華」等常設展。02. / 漢畫像石藝術館 /漢畫像石是漢代人雕刻在墓室、祠堂四壁的裝飾石刻壁畫,與漢墓、漢兵馬俑並稱為「漢代三絕」。
-
徐州擴建漢畫像石館 - 新華網-江蘇頻道
徐州擴建漢畫像石館 新華網江蘇頻道南京6月7日電 被譽為兩漢文化百科全書的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在建館11年後拉開二期工程的序幕。 徐州漢畫像石與蘇州園林、南京六朝石雕並稱為「江蘇三寶」。新建設的陳列展覽區除展出精品外,還將復原漢畫像石祠堂建築。此外,新館還將復原漢畫像石墓葬,使觀眾能一睹漢代墓葬的完整結構,感受漢畫像石墓葬的雄大和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