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看東漢時期人們的生產生活場景!

2020-12-12 大咖la暢遊博物館

《家居安樂圖》,東漢。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藏。縱100釐米、橫221釐米、厚20釐米。

圖中屋內刻一對夫婦坐在榻上抱著孩子逗引。屋左邊的軺車應是夫君回家乘坐的車輛,屋右樹上拴著馬匹。屋上有龍、鳥以為吉祥。這幅圖畫似為表現久別重逢其樂融融的喜悅及家居安樂的情景。邊飾幔紋、菱形紋、齒紋。

《力士圖》,東漢。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藏。縱63釐米、長232釐米、厚42釐米。

石刻三面有畫。一面為力士圖,圖刻七力士,頭戴武士冠,插有雉羽,有背牛、扛鼎,還有拔樹、伏虎等,雕刻精美傳神。

《車馬、建築、雜技圖》,東漢。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藏。縱105釐米、橫148釐米、厚30釐米。邳州市陸井鄉龐口村漢墓出土。

畫面分為兩層:下層為車馬出行圖;上層為建築人物、雜技圖,畫面中間刻一樓閣,樓下為二人博棋,樓上為二婦人交談,樓梯上有侍者捧物獻食。畫面左部為庖廚場面,燒火、做飯、切肉者忙忙碌碌,遠方有兒童罩魚情景。圖右為建鼓雜技圖,擊鼓者折腰舞桴,建鼓頂端斜置二長,伎人在上或作翻騰,或作柔術,竿頂一人雙手倒立。

《牛耕圖》,東漢。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藏。縱80釐米、橫106釐米。

畫面分為三層:上層刻仙人騎鹿、鹿駕雲車等。中層刻人物會見,有榜無題。下層刻牛耕圖,二牛拉一犁,一農夫扶犁耕地,後面一兒童隨墒播種,右面停放一輛大車,車旁憩息一犬,遠處田間一農夫舉鋤耘草,還有一人簞食壺漿,給家人送飯。

《紡織圖》,東漢。一級文物。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藏。縱112釐米、橫88釐米、厚28釐米。江蘇省徐州市邳州龐口村漢墓出土。畫面刻紡織圖,有紡車、織機,還有樂舞和車馬出行圖。

《庖廚圖》,東漢。縱57釐米、橫28釐米、厚24釐米。銅山縣漢王鄉東沿村出土。

正、側兩面刻畫。正面分三格:上、中格刻庖廚場面,有炙肉、汲水、炊火等。下格為躬迎場面。右側面為雙重門闕,闕上立一鳥,闕下一門吏。(圖片版權均屬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所有)

相關焦點

  • 遊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看漢代珍貴文物!讓人眼花繚亂!
    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藏。畫面為半圓形,分二格:上格中間刻長青樹,兩邊刻鳳鳥、飛鳥;下格刻二龍穿璧。邊飾幔紋。下刻樞窩,以轉門軸。《鋪首銜環》,東漢。縱100釐米、橫81釐米、厚18釐米。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藏。畫面中間刻鋪首銜環,邊飾有三角紋、幔紋。《周公輔成王》,東漢。
  • 江蘇徐州漢文化景區、龜山漢墓、徐州博物館、漢畫像石藝術館旅遊
    徐州兵馬俑博物館建在現場,佔地面積6000平方米,它由漢代兵馬俑的主殿和水下兵馬俑博物館組成,不同形狀的兵馬俑排列在兵馬俑的六個坑中,他們是一支雄偉的地下軍隊,建在獅子池水面上的漢文化交流中心借鑑了漢代建築的魅力,主要表現了東漢時期漢代相對繁榮的石藝,整個交換中心是一座建在池塘上的幹籬笆建築,在上層有一個開放的大廳和一個觀景臺。
  • 徐州漢畫像石:體會劉邦故裡「大風歌」的遺風
    徐州發現諸多的完整漢畫像石墓葬,為漢畫像石的斷代、分期、綜合研究提供了重要資料,並構成徐州畫像石完整墓葬較多的一大特色。截止到2017年為止,徐州市經科學發掘的畫像石墓70餘座,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收藏的漢畫像石有1500餘塊。徐州市各文博單位還都有漢畫像石的收藏,徐州漢畫像石的總數約2500餘塊。
  • 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館藏東漢畫像石珍寶!件件敘事宏大!
    《炎帝升仙圖》,東漢。縱105釐米、橫54釐米、厚10釐米。畫面上方刻一月輪,中有玉兔、蟾蜍,旁刻炎帝引鳳升仙。炎帝頭戴鬥笠、身披蓑衣、手持木鍤。《伏羲女媧》,東漢。縱90釐米、橫28釐米。畫面中刻伏羲、女媧像,人首蛇軀作交纏狀;圖下方刻二小人,亦作人首蛇軀。伏羲、女媧圖在漢畫像石中屢見,皆作半人半獸的形象。漢畫像石中刻伏羲、女媧合體交尾,蘊含著男女生殖,陰陽交合的觀念,圖中二小人,示意為其繁殖的後代。漢代人已將伏羲、女媧看成是人類的始祖神。
  • 徐州:家門口「觸摸」漢文化 漢畫像石藝術館「搬進」社區
    為創新文旅企業復甦振興,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走進社區,讓市民家門口「觸摸」漢文化。今天上午,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的工作人員帶著漢畫像石和文創產品走進了奎園新居小區,現場介紹和演示拓片的製作方法,讓市民近距離了解和體驗漢畫像石拓印的風採。
  • 雲看展來啦!足不出戶也能欣賞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精品文物
    宅就是為社會做貢獻,這麼多天宅下來,小編隆重推薦雲看展,讓大家足不出戶也能欣賞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精品文物,或許「疫情假期」結束之後,從家裡走出來的將是一個歷史文物大拿!1、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基本陳列
  • 敏五:從漢畫像石看戰國至漢先民信仰至尊西王母形象的演變
    三峽博物館藏西王母畫像磚/樂藝會圖庫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藏西王母石/樂藝會圖庫德效騫對 24 種文獻中的西王母作了研究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藏西王母畫像石/樂藝會圖庫西王母,全名為白玉龜臺九靈太真金母元君,簡稱王母,又稱金母,俗稱王母娘娘,是道教著名神仙之一。關於西王母的來歷,自古眾說紛紜。
  • 楊孝軍:徐州漢畫像石中的牛圖像研究
    足可見人們對牛的「青睞」與「重用」。在徐州地區出土的漢畫像石中有一些表現牛的圖像,如表現體育方面的背牛、如佛教隱喻的牛車、如再現漢代農業生產的耕作牛等等,都展現了牛的重要性。1號石  縱80、橫106、厚22釐米。江蘇徐州睢寧雙溝出土。淺浮雕。畫像為牛耕圖。畫面分為三層:上層為仙人騎鹿、鹿駕雲車等。中間為人物會見,有榜無題。
  • 比武、胡漢交戰、車馬出行: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南館巡禮六
    比武、胡漢交戰、車馬出行 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南館巡禮之六徐州是中國漢畫像石集中出土地之一,題材豐富、內容廣泛,包括有神話傳說、歷史故事、現實生活等內容,包含了漢代的政治、經濟、思想、文化、民俗等各個方面,是漢代社會的一個縮影,是一部漢代史。
  • 杜文:走近陝北東漢畫像石藝術
    杜文 陝西省文物保護研究院(陝西省文物鑑定研究中心)副研究員走近陝北東漢畫像石藝術杜 文陝北是我國漢畫像石藝術集中分布的區域之一,本文將簡要介紹陝北東漢畫像石的歷史演變與藝術特色,並結合一些細部拍攝的館藏畫像石實物,就其雕刻工藝、真品與新仿品的辨識問題等加以闡述。
  • 烏獲扛鼎 胡人騎象 東公西母: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南館巡禮之七
    烏獲扛鼎 胡人騎象 東公西母 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南館巡禮之七 徐州是中國漢畫像石集中出土地之一,題材豐富、內容廣泛,包括有神話傳說、歷史故事、現實生活等內容,包含了漢代的政治、經濟、思想、文化、民俗等各個方面,是漢代社會的一個縮影,是一部漢代史。
  • 徐州漢畫像石中的天象圖,表達了中國古人的文化象徵
    徐州漢畫像石的內容極其豐富,表現了漢代人對宇宙、社會、人生的看法。也就是說漢畫像整體上刻畫了漢代人對生活世界的全面理解與認識。可用古人『三才』的思想來解讀它。何謂三才,『三才』指天、地、人。漢畫像石上描繪天,下描繪地,中間描繪的是人;描繪了人的生活,人的生命,人的信仰。所以漢畫像石的內容是由『天地人神』的思維結構構成的。鋪首·力士擁伏羲女媧畫像石(局部)安徽蕭縣漢畫像石藝術館藏先看漢畫像中的天象圖。
  • 從畫像石看漢代徐州發達的紡織業
    在徐州等地的漢畫像石中,均可看到紡織圖像。說明紡織在漢代已相當發達,據統計,目前全國出土紡織圖類畫像石有十六塊,其中四川有二石,安徽褚蘭有一石,山東滕州、濟寧、嘉祥、肥城共五石;在江蘇的八石中,徐州地區出土的就佔七石,且為全國出土紡織圖類畫像石之最佳者,從而間接地證明了徐州的紡織業在全國所具的位置。
  • 徐州擴建漢畫像石館 - 新華網-江蘇頻道
    徐州擴建漢畫像石館   新華網江蘇頻道南京6月7日電 被譽為兩漢文化百科全書的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在建館11年後拉開二期工程的序幕。   徐州漢畫像石與蘇州園林、南京六朝石雕並稱為「江蘇三寶」。新建設的陳列展覽區除展出精品外,還將復原漢畫像石祠堂建築。此外,新館還將復原漢畫像石墓葬,使觀眾能一睹漢代墓葬的完整結構,感受漢畫像石墓葬的雄大和神秘。
  • 漢畫像裡的「石上千秋」:儒風往事,禾粟盈倉,三晉遺珍
    漢畫像石興起於西漢早期,延續至東漢末期,石面上雕刻各種圖像,既具有裝飾性和實用性,又表現了當時人們的喪葬觀念和精神信仰。「惟漢人石刻,氣魄深沉雄大。」漢畫像石集中分布於山東、豫南、陝北、四川等地,不同地區的畫像石在題材內容、雕刻技法、形式風格上具有鮮明的區域特色。
  • 兩漢看徐州 「三絕」名天下
    徐州是兩漢文化的發祥地,有「彭祖故國、劉邦故裡、項羽故都」之稱,因擁有大量文化遺產、名勝古蹟和深厚的歷史底蘊,也被稱作「東方雅典」。   「明清文化看北京,隋唐文化看西安,兩漢文化看徐州。」要領略徐州漢文化的「獨領風騷」,必須得提到的就是漢代三絕。
  • 徐州新發現漢畫像石拓片在華東師大展出
    本報訊(徐報融媒記者 張瑾)11月18日,在華東師範大學舉行的漢畫像石拓片展吸引了眾多學者觀瞻,展覽以徐州籍學者朱滸出版的《石上風華——徐州新見漢代畫像石拓片選》一書為基礎,從全書188張漢畫像石拓片中精選了近十幾年來蘇、魯、豫、皖交界處新發現的漢畫像石拓片近40張進行展出。
  • 徐州精華遊,這些免費的景點,你一定要知道,記得收藏哦
    :華為自拍杆與三角架,華為藍牙降噪耳機一對,華為手機一部食物必備:餅乾,麵包,酸奶出行必備:手帕紙,身份證,一元零錢景區必遊徐州回籠窩歷史文化街區城牆博物館徐州博物館徐州乾隆行宮徐州雲龍湖沿湖東側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徐州雲龍山景區景區詳情
  • 不朽的生活:漢代畫像石和畫像磚中貴族生活主題圖像探微
    畫像磚、畫像石多在陰宅中使用,主旨是對主人陽世生活的重現,或是在靈魂世界中虛擬的理想生活。漢代喪葬禮儀「事死如生」,更趨複雜和隆重。貴族階層是漢代畫像磚生產創作的發起者,同時也是其享用者,因而在現存的漢代畫像磚中,反映貴族生活的畫像磚圖案所佔比重頗大,主題也相當多樣,包括深庭壯闕、主賓寫真、弋射收穫、貴族宴饗、車馬出行等。
  • 作為江蘇最古老的城市,兩漢文化看徐州,究竟看什麼?旅遊知識坊
    本文為旅遊知識坊的第41篇觀察文章《高鐵遊中國》系列之第41站-徐州作者:航海家《高鐵遊中國》系列簡介,兩漢文化看徐州」,作為江蘇境內歷史最悠久的城邑,以及兩漢文化的發源地,徐州有著「楚韻漢風、南秀北雄」的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