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航報》、中國民航網 記者 肖敏 通訊員鄧竹君、唐騫 報導:12月3日上午,伴隨著數臺機器啟動的轟隆聲,湖南投資規模最大的單體項目——長沙黃花國際機場改擴建暨綜合交通樞紐工程啟動,湖南民航高質量發展迎來了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時刻。
3條跑道,70多萬平方米航站樓,滿足年旅客吞吐量60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60萬噸,5分鐘即可輕鬆換乘各類交通方式——改擴建後的長沙機場,將在滿足三湘人民美好航空出行需要的同時,極大帶動臨空經濟區和航空產業發展,為民航強國建設貢獻更大力量,為湖南加快實施「三高四新」發展戰略帶來新的動力,成為湖南飛向世界的新「引擎」。
聯通世界 改擴建迫在眉睫
近年來,湖南充分發揮「一帶一部」區位優勢,搶抓中部地區崛起戰略機遇,加快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9月21日,中國(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獲批,加速了湖南對外開放的步伐。不靠海不沿邊的湖南,如何走向世界?
瞄準「藍天」,聯通世界,一直是湖南開放崛起之路的重要選擇。「十三五」期間,湖南機場集團抓住發展機遇,加快基礎設施建設,長沙機場進入雙跑道、雙航站樓時代——兩條跑道可滿足25萬架次年起降量,兩座航站樓可滿足年旅客吞吐量2000萬人次。構建輻射國內國際、連接五大洲的航線網絡,長沙機場通航162個國內外航點(國際地區47個),成為中部同類機場中國內通航點最多的機場。長興、湘滬、湘川快線不斷加密並穩定運營,以拓展「長沙四小時航空經濟圈」為目標的國際及地區航線網絡建設步伐加快。如今,旅客從長沙機場出發,四小時以內能到達16個國家及地區的36個城市,長沙機場成為中國中部飛往東南亞航點覆蓋最廣、航班密度最高的區域性航空樞紐,為湖南開放型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基礎設施保障。
隨著湖南經濟社會對外開放的步伐加快,長沙機場年旅客吞吐量、起降架次不斷增加,機場保障能力也逐漸觸及到了「天花板」。2019年,長沙機場旅客吞吐量達2691萬人次,可滿足旅客吞吐量2000萬人次的T1、T2航站樓容量已經飽和;保障運輸起降19.5萬架次,可滿足25萬架次年起降量的兩條跑道也即將飽和。
「長沙機場是湖南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提升人民生活品質的重要載體、培育經濟增長點的重要抓手。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舒適便捷的航空出行服務、更好地服務湖南經濟社會發展,長沙機場改擴建迫在眉睫。」 湖南省機場管理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姚英傑表示。
在民航局和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大力支持下,長沙機場改擴建項目前期工作穩步推進。2019年12月,民航局批覆長沙機場總體規劃。2020年4月1日,國家發改委批覆項目預可研報告;5月,南部戰區空軍參謀部與湖南省人民政府籤署軍地協議;11月18日,國家發改委批覆項目可研報告;11月30日,項目初步設計評審會召開;12月3日,項目正式啟動。
根據項目可研批覆,長沙機場改擴建工程按滿足年旅客吞吐量60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60萬噸目標設計。主要建設內容包含機場工程、空管工程、供油工程、汽車加油站工程,總投資約430.2億元。其中,機場工程投資415億元,飛行區等級指標4E,在現有第二跑道東側2000米處新建1條長3600米、寬45米的第三跑道,跑道主、次降方向分別設置Ⅲ類和Ⅰ類精密進近系統,相應建設等長的平行滑行道系統;新建50萬平方米的T3航站樓和165個機位的站坪;新建4.6萬平米的綜合交通中心、16萬平方米的停車樓、1.99萬平方米的貨運站,以及供水、供電、供冷、消防、救援、航食、機務維修等生產生活輔助配套設施。
「以人為本」 5G智慧應用全覆蓋
建成後的長沙機場T3航站樓總面積將達50萬平方米,是T1、T2航站樓面積總和的兩倍多。對此,一些旅客不免開始擔心:面積更大了,步行登機的時間是不是也會增加?
事實上,在長沙機場改擴建項目規劃伊始,湖南機場集團就堅持融入「四型機場」理念,著力打造平安機場、綠色機場、智慧機場、人文機場。
被譽為「長沙之星」的T3航站樓,總體造型為五指廊構型。「這一造型將縮短旅客進入航站樓後的步行距離。」湖南機場建設指揮部指揮長徐愛民向記者出示了一張T3航站樓的效果圖。長沙機場T3航站樓設計有75個近機位,這意味著更多的航班不需要乘坐擺渡車。其中,80%的近機位登機口步行距離小於500米,也將極大減少旅客從登機口步行登機的距離。「堅持以人為本,踐行真情服務理念,必須考慮到旅客出行流程的便捷性和出行服務的舒適性。」 徐愛民說。
打造區域性航空樞紐,中轉的便捷性將增加機場對中轉旅客的吸引力。T3航站樓創新應用了「旅客雙中轉區」的規劃理念,國際旅客值機區位於T3航站樓出發大廳中部,國際旅客無行李中轉時間將小於40分鐘,大幅領先國內同類機場;國內值機區分別設在出發大廳的兩側,國內旅客候機區也可實現同層就近中轉。打造人文機場,提升旅客的特色乘機體驗是應有之義。T3航站樓內商業區規劃了兩層立體式「景觀廣場」集中布局,並引入空陸兩側觀景平臺,大大提升旅客美好出行體驗。
近年來,長沙機場在智慧機場建設方面的成績可圈可點。在T3航站樓設計中,智慧元素更是隨處可見。T3航站樓採用智能化設施,規劃有自助安檢驗證通道、自助登機通道、自助邊檢通道、自助行李託運設施,可與人工靈活切換,實現旅客通關無感化。根據T3航站樓的設計方案,80%的航班可使用自助、網絡值機,60%的航班可使用自助行李託運,80%的航班可使用毫米波安檢門,100%的航班可自助登機,50%的國際地區航班可自助邊檢。
除此之外,T3航站樓還規劃有經濟性好、自動化水平高的翻盤式自動分揀系統、輸送線傳輸系統,能提高行李服務效率;有數位化機坪巡檢、機坪調度規劃、機場服務管理、行李全程監控、大帶寬安防視頻、機器人引導服務等智能系統,5G智慧應用全面落地。
四型機場建設,平安是基本要求。湖南機場集團以智慧安防為支撐,著力提升機場安全防範能力。為響應反恐與衛生防疫需求,T3航站樓規劃設置有毫米波安檢系統,提高識別危爆物品的精準度;航站樓入口處規劃防爆檢查與體溫測量,創新門鬥設計,旅客在門鬥內接受檢查,能有效應對突發疫情與恐暴事件,提升機場安全保障能力。
「四型機場建設是一個持續推進的過程,需要在規劃、設計、施工、運營等不同階段接續實施、不斷提升。」徐愛民如是表示。
多式聯運 5分鐘輕鬆換乘
作為中部地區的重要交通節點,長沙機場必須主動適應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同時,充分發揮湖南「一帶一部」戰略定位,服務「長沙四小時航空經濟圈」發展,構建多模式、多線路、多方向的綜合交通網絡勢在必行。
長沙機場改擴建工程秉承「適度超前、統一規劃,互聯互通、智慧高效,公交優先、綠色低碳」原則,將T3航站樓與綜合交通中心一體化布局。
T3航站樓接入了多式、便捷的軌道交通體系。進入綜合交通中心,旅客可以乘坐地鐵、磁懸浮、城際快線、高鐵4種軌道交通、5條軌道線路。近期實施軌道接駁長贛鐵路(渝長廈高鐵)、長沙地鐵6號線、長沙磁浮東延線,遠期預留長沙地鐵10號線、市域快線。T3航站樓與綜合交通中心一體化布局,使得旅客步行5分鐘即可輕鬆換乘各類交通方式。
以長沙機場為中心,「外井內中多橫」的骨幹路網體系也將逐漸成形。「外井」,為長瀏高速、京港澳高速東線、江杉高速、長株高速,融入高速公路網,承擔機場對外長距離出發和到達功能;「內中」,為盼盼路、湘府東路、機場大道、機場東路、機場中軸大道,銜接進出場高架系統與外圍高快速路;「多橫」,為機場高速、勞動東路、人民東路、香樟路、中軸大道等多條幹路,承擔機場與市區快速聯繫功能。
改擴建工程項目建成投運後,長沙機場將形成3條跑道、3座航站樓、東西航站區整體聯動運營的區域綜合交通樞紐,助力湖南加快實施 「三高四新」戰略,對完善湖南省綜合交通樞紐體系、推動長株潭城市群一體化發展、促進湖南對外開放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湖南省機場管理集團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民航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考察湖南的重要講話精神,重點推進長沙機場改擴建工程,打造『四個工程』建設新標杆,引領『四型機場』新方向,為湖南打造內陸地區改革開放的高地貢獻更大的民航力量,為中部崛起和長江經濟帶快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姚英傑說。
正在成長中的長沙機場,將一步步見證湖南飛向藍天,推動湖南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