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人與客家人

2021-01-20 紅頭船故鄉

在中國的廣東地區有三大民系,廣府,客家,潮汕,三大民系都是從古中原南遷而來,經過上千年和當地原住民的同化,形成了今天的三大民系。今天我們就講潮汕人和客家人。

潮汕人,古時稱潮州人,隋宋兩次南遷最終定居潮州府形成潮汕文化。當代多數潮汕人以潮州話(也稱「潮汕話」,簡稱潮語,近似秦漢魏晉時期的古漢語)為母語,現集聚於海內外近60個國家和地區。潮汕人敢於闖蕩、善於經商,以「愛拼才會贏」為座右銘,他們在商界成就顯著。被譽為「東方猶太人」。潮汕人所在的潮汕地區在古時稱為潮州府,如今潮汕地區則主要指潮州市、汕頭市、揭陽市以及原潮州府豐順縣。潮汕人祖先在秦始皇時候從中原漢族遷來的,不過他們先是遷到了福建,後來就有一些遷到了潮汕。因此潮汕人跟閩南人是有著血緣關係的。

對於潮汕人來說,以海為生的他們,出海捕魚是件風險很大的事情。出於對大海的敬畏,同時也是為了更多的收穫和平安而歸,他們每次出海前要敬天地拜海神,並形成了很多的禁忌——這種敬畏天地的習俗仍被現在很多潮汕人保留著,讓外人覺得他們非常迷信。

潮汕人之間的對外心齊、對內講信譽、錢財處理分明的族群特點。這個特點也給現今潮汕人事業的發展帶來了很大的幫助。潮汕人做生意缺錢時,可以僅憑著自己是潮汕人的身份向同宗人免抵押借貸,雖然是高息的也是必然要還的。潮汕人憑著從小懂得經商的天賦和吃苦耐勞、敢打敢拼的秉性,因而成功的機率就非常大了。所以潮汕人從商的多,華人首富李嘉誠是他們典型的代表人物。

客家人是世界上分布範圍廣闊、影響深遠的民系之一。現在在廣東主要分布於梅州和惠州一帶,客家語是當地語言的重要組成部分。客家人是秦朝末至宋朝初,黃河流域漢族居民數次從中原南遷,抵達粵、閩、贛三地交界處,與當地少數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經過千年演化最終形成相對穩定的客家民系。此外,客家人從廣東的梅州、惠州、河源、福建和江西南部大量外遷到華南各省乃至世界各地。而福建甯化石壁是客家傳說民系形成的中心地域,「石壁」被成稱為「客家祖地」。

秦始皇徵服嶺南百越各族後,「謫徙民五十萬戍之」,這五十萬中原人大概就是最早的嶺南客家人了。秦後還有三次大規模的中原人南遷:第一次是西晉末東晉初的「八王之亂」因避亂而南遷;第二次是因唐朝末年黃巢起義失敗而南逃;第三次是南宋末年因元兵進逼中原而避難。客家人在戰亂中逃生到廣東後,仍以農耕為生,當時較平坦地帶的土地早就被當地族人開墾,為了生存只能蝸居較為偏遠的山林。作為「少數民族」的客家人,為了避免和本地族人發生衝突,他們不得不選擇忍讓和順從,從而形成了逆來順受、隨遇而安、不與人爭強的族群性格。

自古對於客家人來說,走出大山的唯一出路就是科舉作官。所以,客家人重視文化、重視對子女的教育,希望男孩子能學以至仕,那樣不僅把自己家族帶出山林,也會相互提攜,幫助族群裡更多人的發展。因而就有了「天下客家一家人,見面就有三分親」的說法,在官場上,客家人很講究這種同宗關係,而客家人忍讓和順從的性格也非常適合官場文化。

相關焦點

  • 一口氣讀懂:客家人與潮汕人有什麼不同!
    在廣東,按照方言的差異,可以將人群分為說粵語的廣府人、說客家話的客家人和說潮汕話的潮汕人。在深圳,你進菜市場買菜,那賣菜的十有七八是潮汕人;而你進政府辦事,辦公室裡那些帶「長」的官員則十有七八是客家人。從歷史上來看,潮汕人和客家人都曾經是外來的「北佬」。有研究表明:客家先民早在秦朝時就開始南來。中國史學界歷來認為「從中原南遷的漢人稱客家」。
  • 客家人熱衷當官,潮汕人精通生意,廣府人享受生活!你認同嗎?
    更有甚者,想了解廣東經濟之後的文化,當接觸到廣東的三大民系廣府人,潮汕人,客家人之後,就困惑了,很多人傻傻的分不清楚廣府人,潮汕人,客家人三大主流民系之間的區別。你肯定會說,說話不一樣。對不起,對於外省人來說,無論是粵語,潮汕話,還是客家話,我們都聽不懂!今天,小編從一個「外省人」的角度,帶你來了解廣東三大民系之間的區別。
  • 廣東三大民系文化特徵:廣府人開放,客家人淳樸,潮汕人刻苦耐勞
    「在激烈的竟爭環境下形成了潮汕人刻苦耐勞、冒險開拓、勤儉立業等性格特徵,表現尤為突出的是強烈的疑聚力,這與潮汕人的經歷有關,潮汕人很早就到香港東南亞等地去謀生,在異鄉生活的艱辛,使得潮汕人形成了互相照應,團結互動的風氣。潮汕人具有匠心精神,在農業上深耕細作,在手工業上精雕細琢,做生意更是精打細算,十分善於經營,聞名於世。
  • 廣東三大民系,廣府人,潮汕人,客家人,誰最早來到廣東定居?
    廣府民系和客家民系的定義較少有分歧,但關於潮汕民系和福佬民系,學術界並無統一說法,有學者認為潮汕民系也是閩民系的分支,理由是大部分潮汕人的祖先一般是經由福建遷移至粵東地區定居,而且潮州話和閩南話很是接近。
  • 為什麼客家人愛當官,而潮汕人愛做生意?
    客家人那麼多當官呢? 在廣東有一種說法:廣東人從中原南下的時候,廣府(粵語系)人帶了一雙筷子,來到廣東就吃吃喝喝。客家人帶了本書,來到廣東就認真讀書,謀取功名。潮汕人帶了套茶具,每天就聚在一起喝茶溝通信息,談論哪裡有生意可做。
  • 據說粵商下南洋闖五洲,客家人開埠,廣府人旺埠,潮汕人佔埠
    據華南理工大學客家研究所所長譚元亨教授粗略估計,廣府人口佔廣州總人口的一半以上,客家人約佔1/3,潮州人則佔1/6,且有著鮮明的文化差異。張弼士出身地大埔,隸屬梅州市,屬於典型的客家人聚居地。潮州人精細耕作,「耕田如繡花」,有著精益求精的傳統,因此,有人形容,潮汕人的人文性格是」海盜與儒雅並存」,一方面富有「能闖能略、謹慎精細、務實勤儉」的海洋精神,敢於冒險;另一方面,儒雅文化又培育出了功夫茶、潮汕菜等追求細節的文化傳統。
  • 潮汕人的祖先來自哪裡?你都知道嗎?
    作為一個潮汕人,你知道我們的祖先來自哪裡嗎?潮汕人多來自中原一帶移民,潮汕人的祖先多因歷史上的西晉永嘉之亂(公元311年)、唐朝安史之亂(公元755年~763年)和北宋靖康之亂(公元1126~1127年)從中原一路南遷。遷徙的主要路線是從中原遷至江南,再入閩,約在宋元年間大量遷入潮汕,最後在省尾國角的潮汕定居下來,繁衍至今。
  • 「客家人」和「潮汕人」之間的小秘密
    客家人和潮汕人共處粵東,儘管文化傳統、生活習慣有很大差異,但最終卻走向融合。客家人大部分生活在山區,不過,也有這樣的現象,在以講潮州話為主的潮汕平原,相隔幾裡的丘陵上的村落就講客家話。而潮汕人由於生活在潮汕平原,人多地少,便發展出非常細緻的市井生活和人際關係。比如,三五人聚在一起,必定要喝又濃又燙的功夫茶。
  • 同是廣東人, 為什麼潮汕人都愛做生意, 客家人當官多
    對於潮汕人來說,出海捕魚是件風險很大的事情。  潮汕靠近海邊,讓潮汕人天生敢於闖蕩、善於經商,以「愛拼才會贏」為座右銘,他們在各大領域尤其是商界成就顯著。故早在上世紀初便被譽為「東方猶太人」!潮汕人常說:再小的老闆也是老闆,而職位再高的打工仔還是打工仔所以為什麼潮汕人寧願擺攤,也絕不打工,願意當老闆,而不願意去為別人打工!著名的企業家「馬化騰」和著名的實業家「李嘉誠」也正是潮汕人!
  • 沙巴州客家人的發展史
    客家人無處不在,只要有地方,就有客家人。在海外華人中,客家人佔的比重最大,據不完全統計,已有2000萬餘人。主要分布在印尼、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臺灣等地區。據上期小編所寫的圖文,海外客家人中,除了印尼之外,馬來西亞的客家人數最多。在馬來西亞有一句留言:"客家人開埠、廣府人旺埠、福建人佔埠」(埠即是中國的「城市」)。
  • 潮汕人的美食頭牌!比涮牛肉火鍋更紅,清湯寡水伴手打牛肉丸
    據說上好的牛肉丸扔在地上能蹦起老高,它在潮汕美食中的地位絕對是頭牌,太普通,太常見,也是太久太久仍然被潮汕人味蕾寵溺的美食。並非潮汕原創的牛肉丸子,在潮汕落地生根揚名之前,它的歷史還是值得翻一翻的。
  • 客家人說客家話,為什麼廣東會有客家人,客從何處來
    那麼,對於廣東人所說的粵語,許多外地人是聽不懂的,但是客家人和潮汕人卻很輕易就能懂客家話被認為漢語七大方言之一。歷史上曾是蘭芳共和國境內主要流通語言之一;也曾是太平天國的「國語」,還被廣泛用於其官方文書中 。
  • 廣東人嗜湯如命,是否包含潮汕人和客家人?
    在喝湯習俗上三個民系也各不相同,廣府喝湯叫「飲湯」,喝的是老火靚湯,一般飯前喝,在吃飯之前廣府人會先飲上一碗或兩碗老火湯,然後再慢慢吃飯和吃菜,吃飯和吃菜期的中間過程中一般是不喝湯,飯後如果還有剩湯也會再喝上一碗洗洗喉;潮汕人喝湯叫「食湯」,喝的多是滾湯,較少老火湯,老火湯是改革開放後向廣府人學的,傳統的潮汕人食湯是既不是飯前也不是飯後(注意,是傳統的潮汕人,因為年輕一代很多已被廣府人同化
  • 為何外省人聽不懂粵語,而客家人潮汕人卻聽得懂?漲知識了
    為何外省人聽不懂粵語,而客家人潮汕人卻聽得懂?漲知識了中國地大物博,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方言,要是沒有在一個地區長期生活過的人,想要聽懂當地的方言,那是非常難的。那麼,對於廣東人所說的粵語,許多外地人是聽不懂的,但是客家人和潮汕人卻很輕易就能懂,這是為什麼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第一,要知道對於一門新語言從學習到掌握是需要經過很長時間的,我們很多人從小學開始學英語到大學考過了四、六級,真的能做到和外國人用英語對話還是很少一部分。而粵語雖然說的是中國話,但是發音和寓意上都有很多外地人所不懂的地方。
  • 外地媳婦告訴你:嫁個潮汕人的心理考驗
    小惠是客家人,跟老公是大學同學,經過愛情長跑八年,終於步步入了婚姻,為什麼跑了這麼長?因為老公是潮汕人。潮汕人號稱中國的猶太人,潮汕人拼搏、務實、精細、團結並且善於經商,名人非常多,比如李嘉誠、馬化騰、黃光裕……名人的世界我們不懂,但是要一個有血有肉,實實在在過日子的老公,小惠心裡有一個標準,一定要有愛。要相愛,這是婚姻的基礎,確保以後吵不離;要愛家顧家,這是責任的表現。小惠老公都符合,為啥還不轉正呢?
  • 飲食|有客家人的地方就有「粄」
    「粄」是客家人用來稱呼米製品的專有名詞,類似於閩語中的「粿」,「粄」在客家人心中的地位,就像「粿」在潮汕人心中的地位。  而且客家人做「粄」通常是有時令之分的,例如過年蒸甜粄,清明做艾粄,冬至做蘿蔔粄等,每過每一個節日都有自己的儀式感。
  • 一個潮汕人通常這樣吃牛肉丸
    但所長聽一枚潮汕boy說,潮汕人吃牛肉丸,通常都不是去吃牛肉火鍋,而是……來一碗「粿條」。潮汕字號的牛肉火鍋店,在京城滿地開花,多得讓來了小半年的我有點驚訝。不過吃了幾次,好像也很少感到親切。山區養牛的客家人,為方便保存日常食用的牛肉,將牛肉加鹽擠成丸子狀煮熟,後來才慢慢演變成了一種小吃。19世紀末,隨著汕頭開埠,客家人進入汕頭經商,牛肉丸也隨之被帶到潮汕。
  • 客家人遷徙了上千年,為何客家人的語言不會變,向心力如此強?
    客家人,是逃荒,避難,戰亂所形成的一個群體。包括漢人部分少數民族在內逃難,流浪者。他們在所暫留居住的地方都有本地原來居民。所以他們的到來就稱為客家人了,這個群體就形成客家族群體。客家人認同主要是語言,雖然每個地方客家口音聲調不一樣,但是相隔萬裡,表達的主要用詞是一樣的,所以全世界的客家話只要是客家人都能交流。這也認證了客家人兩千年的遷徏是真的,有一個龐大的地方遷往世界各地,主要昰中原地區,因為中原土地肥,一直是兵家必爭之地常年戰亂,所以好多都是整村人遷徙。客家人是漢人無疑,很多有族譜記的。
  • 如何假扮成一個正在吃牛肉丸的潮汕人?
    不過,對大部分潮汕人來說,牛肉火鍋其實並不在日常食譜之中。怎麼能像個潮汕人一樣,地地道道地吃掉 福建人 牛肉丸呢?最可以代表當地人吃牛肉丸的日常的,其實是一碗叫做「牛肉丸粿條/牛雜粿條」的丸意兒。山區養牛的客家人,為方便保存日常食用的牛肉,將牛肉加鹽擠成丸子狀煮熟,後來才慢慢演變成了一種小吃。19世紀末,隨著汕頭開埠,客家人進入汕頭經商,牛肉丸也隨之被帶到潮汕。
  • 潮汕人的年夜飯之三
    在潮汕人的餐桌上,正所謂「無鵝不成席」,一如客家人的「無雞不成宴」。鵝全身是寶,逢年過節,拜老爺的時候,掌翅都要連在一起,內臟分開滷,吃的時候,掌翅更漂亮,不會太鹹。同時,潮汕人年夜飯中還要有米粉纖、面線煮雞蛋、蝦、肉片等,這是因為家家戶戶均有老年人,碗子裡一條條長長的米纖,象徵著祝賀他們健康長壽,富貴百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