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芽一葉一抹香,在茶香中邂逅江南之春,豈不美哉

2021-02-18 新民夜上海

人間四月天,春光正柔和。清明後、穀雨時,春茶吐翠「印染」山谷綠坡,又是一年採茶季。明代許次紓在《茶疏》裡談到:「清明太早,立夏太遲,穀雨前後,其時適中。」穀雨時節,雨生白谷,清淨明潔,候萍始聲。春雨和陽光將茶多酚與茶氨酸以最協調的比例混合,這是江南茶葉最得意的時光。

相較於「明前茶」的淡雅,「雨前茶」的回甘更為濃烈。清晨,踏著露水,伴著鳥鳴,呼吸著山野間清新的空氣,攀上雲霧繚繞的茶山,指尖夾住嫩莖,輕輕一提將芽葉採下,讓內蘊十足的「雨前茶」裝滿你的茶簍,在茶香中邂逅江南之春,豈不美哉。

「一芽一葉一抹香,一人一簍採茶忙。」採茶,是中國歷史長河中一首瑰麗明媚的農耕敘事詩,於蒼崖蜿蜒、山泉叮咚中歌吟纏綿,源遠流長。人間四月,草長鶯飛,大地轉綠,暖風微醺,綠色成了自然界的主題,春茶也到了春芽萌動的時期。長三角素來不缺好茶,西湖龍井、安吉白茶、洞庭碧螺春、黃山毛峰……何不去上海周邊風景絕佳的採茶地走走。一掬原葉,一注沸水,小小的茶杯仿佛裝下了整個春天,喝下肚去,連呼吸都帶著清爽。

流行趨                            勢

安吉,得名自《詩經》「安且吉兮」,寓意舒適且美好。這個清秀寧靜的江南小城,位於浙江省北部,不僅坐擁青山秀水、幽幽竹海,更擁有被譽為「綠茶皇后」的安吉白茶。

安吉白茶有多妙?從宋徽宗「如玉之在璞,他無與倫也」的評價中可見一斑。它的茶芽顏色還會隨時令變化。穀雨前,色漸淡,多數呈玉白色;夏至前,逐漸轉為白綠相間的花葉;夏至過後,芽葉恢復為全綠,與一般綠茶無異。

安吉的茶山多藏在竹林與薄霧之間,走進其間,茶色濃翠,層層堆疊。漫山遍野的綠意佔滿雙眼,極致的春天,施施然展現於眼前。

流行趨                            勢

若是採茶,建議你起個大早,清晨的茶園空氣澄澈得仿佛能淨化靈魂。晨霧氤氳,帶著一點春雨的露溼,回暖的空氣中波動著絲絲溫柔。採茶人陸續多了起來,此刻的茶山又添活力,採茶姑娘在嫋嫋雲煙山霧中輕啟朱唇,唱起對未來生活的嚮往和不曾到過的遠方。

流行趨                            勢

溪龍黃杜村茶園 走在鄉間小道上,茶叢整齊排列,茶葉舒展玉立,碧綠的色澤濃鬱得仿佛畫布上的顏料。一排排小洋房在山坡上錯落有致,隱約傳來村民們的歡聲笑語。和家人、朋友一起漫遊在青山翠谷,油然而生「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的快感。

林語堂先生說,春天要做三件事:「賞花、踏青,喝西湖龍井。」西湖龍井茶之名,始於宋,聞於元,揚於明,盛於清,至今已經有1200多年歷史,卻仍廣受茶友喜愛。

西湖龍井有著獨屬於煙雨江南的口感。產茶區位置優越,東瀕西湖,南臨錢塘江,氣候溫暖、溼潤、多霧,極利於茶樹生長。

流行趨                            勢

往昔,乾隆六下江南,四次前往西湖龍井茶區,親自觀看採茶、制茶,並封獅峰山下胡公廟前的十八棵茶樹為「御茶」。今朝,走入茶園中,鬱鬱蔥蔥間,得見一派原生態景色。泡一杯西湖龍井,茶葉在透明的玻璃杯中起伏、舒展,飄蕩出屬於春日的獨特香氣。一口飲下這江南最美春意,沉醉於春日新茶的清香,流連於茶園野趣的跳脫。沒有什麼能比這更愜意的了。

流行趨                            勢

 龍塢村 不僅保留了原生態的森林資源,而且擁有杭州最大的千畝成片茶田。在這裡,你可以在農戶的陪同下,去生態茶園體驗從採茶到炒茶的樂趣。

流行趨                            勢

賞春踏青,蘇州可是個好去處,高鐵出發,半小時內直達。白牆黛瓦的屋子旁,連片的茶樹沐浴在姑蘇煙雨間,茶園氤氳,綠波流轉,一株株茶樹有了滋養,爭先恐後地探出嫩綠的芽苗。

「洞庭無處不飛翠,碧螺春香萬裡醉。」煙波浩淼的太湖包孕吳越,太湖洞庭山所產的碧螺春集吳越山水的靈氣和精華於一身,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已有千年歷史,由康熙親賜「碧螺春」。歷史上的蘇州名茶不少,水月茶、虎丘茶、天池茶……但時至今日,僅剩下洞庭碧螺春一枝獨秀。

碧螺春有著吳地特有的軟嫩鮮香。「碧螺飛翠太湖美,新雨吟香雲水閒」,泡一杯清茶,似將太湖春色攬於舌尖。置身於這個季節的洞庭山中,被濃馥清新的春茶氣息全面環繞,神清氣爽,蕩滌心靈。

流行趨                            勢

東山雨花勝境 這裡保存有二十多處唐宋元明清的名勝古蹟。所以除了採茶,還有洞庭軒古宅、唐宋詩廊、明代雙泉、宋橋明磯和醉墨樓等十餘景點,是一處集自然風光、名勝古蹟和人文景觀於一體的遊覽勝地。

流行趨                            勢

「晴時早晚遍地霧,陰雨成天滿山雲」「雲霧黃山雲霧中,清明穀雨出毛峰」。清明穀雨時節,在黃山毛峰的產茶區,皖南茶山上放眼望去,山高谷深,峰巒疊翠,若是雨後,雲霧繚繞,宛若蓬萊。漫步在廣闊茂盛的茶園中,恬靜自然的風景,恰與周邊古樸的人文景觀相互輝映。

「一生痴絕處,無夢到徽州」,春天的黃山美得驚人。青山綠水與徽派古村落相映生輝,更有桃紅柳綠、萬頃金黃的油菜花海,步步皆有景,景景堪入畫。就像是一幅絕美的水墨丹青。

流行趨                            勢

天下名山,必產靈草,江南地暖,故獨宜茶。黃山的茶,明代開始便有了「品牌」。明代的《黃山志》稱:「蓮花庵旁就石隙養茶,多清香冷韻,襲人斷顎,謂之黃山雲霧茶。」如今,徽州地區產出的黃山毛峰、太平猴魁、頂谷大方均位列中國十大名茶之中。每年清明前後都是遊歷黃山的最佳時節,漫山遍野的茶樹吐露出翠綠的新芽,恰逢山花爛漫,滿山花香與清冽茶香一起襲來,儼然一派田園牧歌般的詩意生活。

謝裕大唐模生態茶園基地 位於徽州區潛口鎮,有近千畝的茶園基地。在雲霧氤氳的高山茶園,背簍採茶,與經驗豐富的茶農學習炒茶技藝,在琴瑟悠悠中感受茶香、學習茶道。徽州茶農人家古樸自然的農家生活,一定會為你帶來不一樣的奇特體驗。

相關焦點

  • 一芽一葉的廬山雲霧茶,和茶香濃鬱的貴定雲霧茶,有什麼區別?
    因為在雲霧朦朧之中,才有了醇厚甘甜的香茶,形狀:條索緊結重實、飽滿秀麗;茶色:翠綠色;茶香:芬芳高長;茶味:濃醇鮮甘;最宜茶具:玻璃杯;沏泡方法:水溫為75°C~85°C。最佳產地:江西省九江市廬山含鄱口仙人洞等地。廬山雲霧茶產於江西九江市廬山,主要茶區位於海拔800米以上的漢陽峰、五老峰、小天池等地。
  • 日照綠茶等級中一芽一葉,一芽兩葉的完整解析
    了解更多日照綠茶資訊1前言「一芽一葉」,「一芽兩葉」這些標準對於喜愛日照綠茶的茶友都不陌生。經常有茶友詢問一芽一葉和一芽兩葉的區別,日照綠茶根據採摘的標準不同價格不同,當然不同採摘等級的日照綠茶除了品相高低以外口感也會不一樣,正常來講採摘等級越高的日照綠茶口感,香氣等方面會越出色。在有關部門發布的日照綠茶等級標準中對於鮮葉的等級也有比較明確的劃分。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不同採摘等級的日照綠茶在口感等方面出現區別呢?
  • 長壽之鄉嘉應茶 一芽一葉吐芳華
    本次大會以「長壽之鄉嘉應茶 一芽一葉吐芳華」為主題,吸引國內多名茶葉研究專家和上百家茶企齊聚梅州,展示廣東茶企風採,交流茶葉產業發展經驗,探尋廣東茶葉產業高質量創新發展之路。「長壽之鄉嘉應茶,一芽一葉吐芳華,茶葉是大自然給予梅州的一件珍寶。」陳宗懋推介嘉應茶時說,明清時期,梅州已有名茶之都之說,梅州綠茶花香甜蘊,在國內外特別是在東南亞華人、華僑市場具有很高的份額。嘉應茶從最開始的炒青綠茶,到現在形成幾大茶類齊頭並進、共同發展的格局,除了優越的生態環境,也離不開政策、科技的支持。
  • 「一芽一葉」是信陽毛尖的典型特徵
    杯底可見一個芽尖帶著一片葉子,這就是信陽毛尖的『一芽一葉』。」4月28日,信陽榮業集團七龍山萬畝生態園項目總經理程亮對大河網記者說,因信陽毛尖的茶場多分布於海拔500米左右的高山地帶,區域年均氣溫16℃,相對溼度80%,獨特的地形、土壤和區域氣候,成就了肥厚堅潔、茶色碧綠、清澈晶瑩、香氣馥鬱等特徵的純天然、無汙染的信陽毛尖。
  • 春茶上市,百裡飄茶香啦!歡迎品鑑春天的第一口「鮮香」!
    春雨後,春茶鮮,採摘正當時,各地茶園迎來了一年中最忙碌的季節。新興縣太平鎮象窩山上的茶園基地也不例外。經過一個冬季的休眠和養分積累,漫山遍野的茶樹吐露新芽,帶著春的活力,和大自然一同甦醒過來。這裡有著漫射光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等地理特性,促進了茶樹鮮葉原料中豐富的胺基酸類和芳香類物質形成。此外,更構成了象窩茶芽葉肥壯多毫,持嫩性強,茶香濃鬱持久,滋味醇爽甘美的品質特色,也成就了象窩茶「香、甜、鮮、爽」的絕味。
  • 茶何須懂,茶有學問:對比衝泡獨芽、一芽一葉初展之都勻毛尖
    以茶青採摘標準為區分,一為獨芽,一為一芽一葉初展。所選都勻毛尖,茶青取獨芽而成的商品名喚「香思」,取一芽一葉初展而成的商品名喚「歸雲」,後文將以「香思」、「歸雲」稱之,以為清晰簡潔。(選用衝泡器皿:白瓷蓋碗,衝泡過程中除了出湯均不加蓋)因為茶青採摘標準不同,「香思」、「歸雲」在都勻毛尖共性下,也表現了各自的比較個性:「香思」具有更高的鮮活度、更顯豪香;「歸雲」具有更高的飽滿度有輕微的苦澀度
  • 江南煙雨,憑欄望你
    記得那日,未曾踏入這方土地的北方男孩,淡淡的擁有自己的江南夢…青石巷,小軒窗,一把油紙傘,一個結著丁香般愁怨的姑娘…或者說,在自己一昧的想像中,南疆所有的格調與與北方截然不同…北方的風花雪月,南方的纏綿旖旎;
  • 一葉茶 一縷香
    編者按陸羽在《茶經》裡說:「茶者,南方之嘉木也。」恩施溼潤多情的雨季、晨昏縹緲的雲霧以及特殊的土壤環境,是茶葉生長最舒適的溫床,深山處處藏瑞草。此時,正是恩施茶山最美的時光。一片茶園,一處風景;一座茶山,一個故事;一個茶人,一段心情。
  • 疫情不阻春茶香,說起邛茶,為何偏偏獨愛文君?
    採摘標準為一芽一葉為主,一芽二葉為輔。芽葉長2.0 - 2.2釐米。 春採摘的第一茬芽尖,牙葉細嫩,色翠香幽。味甘形美,是茶中極品。而春茶收成的好壞決定了茶農一年的收成。
  • 茶何須懂,茶有學問:對比衝泡獨芽、一芽一葉初展之都勻毛尖
    以茶青採摘標準為區分,一為獨芽,一為一芽一葉初展。所選都勻毛尖,茶青取獨芽而成的商品名喚「香思」,取一芽一葉初展而成的商品名喚「歸雲」,後文將以「香思」、「歸雲」稱之,以為清晰簡潔。(選用衝泡器皿:白瓷蓋碗,衝泡過程中除了出湯均不加蓋)因為茶青採摘標準不同,「香思」、「歸雲」在都勻毛尖共性下,也表現了各自的比較個性:「香思」具有更高的鮮活度、更顯豪香;「歸雲」具有更高的飽滿度有輕微的苦澀度
  • 邂逅 | 喜歡你,是一抹草芽色
    內心不禁跟著蠢蠢欲動,如聞呦呦鹿鳴,心裡生出一片青青的草芽。仿佛看到在月牙豆蔻梢頭的傍晚,一對熱戀中的情侶約好在某處相見,穿梭的行人遮擋住望向少女來路的視線,少年焦急地搔首徘徊,心裡恍若有一群小鹿要越欄而跳。晚霞扯出一匹匹橘紅色,像被他痴心的焦灼染紅的紗。多美好的青春年少,像一頭莽撞的小鹿,而喜歡你,便是那一抹小溪跳鹿般雀躍的草芽色。
  • 「一葉一芽」菠蘿蜜育苗技術助力鄉村產業發展
    滿棚的菠蘿蜜綠枝扦插,在每一盆的植株上都是一片濃綠的老葉子烘託著新吐露的一片嫩芽。這是廣西農業科學院陸玉英教授通過利用本地老菠蘿蜜樹的優良單株進行「一葉一芽」快速育苗,其培育成功率令人驚喜。「一葉一芽」快速繁育技術落地博白天子地陸玉英教授正在大棚裡巡查,她仔細檢查著每盆植株「一葉一芽」長勢情況。
  • 來碧口品一杯茶韻幽香,整個春天都是你的!
    「茶聖」陸羽在《茶經》中記載,茶葉發源於西南川蜀之地,後來傳播至江南、福建一帶,遂大行於世。陸羽還稱讚說,茶葉是「南方之嘉木」。西北原不產茶,但因緣際會、天時地利,「南方之嘉木」也自南而北,在隴南紮下了根。
  • 「一葉一芽」菠蘿蜜育苗技術助力鄉村產業發展
    滿棚的菠蘿蜜綠枝扦插,在每一盆的植株上都是一片濃綠的老葉子烘託著新吐露的一片嫩芽。這是廣西農業科學院陸玉英教授通過利用本地老菠蘿蜜樹的優良單株進行「一葉一芽」快速育苗,其培育成功率令人驚喜。「一葉一芽」快速繁育技術落地博白天子地陸玉英教授正在大棚裡巡查,她仔細檢查著每盆植株「一葉一芽」長勢情況。
  • 宜興,邂逅——龍隱江南民宿
    >邂逅一座茶香四溢的古庭院設計師也將紫砂和陶的元素揉進了江南院落風中,比如用陶缸築起的牆頭,缸內種上蔥翠的植物,與園內的竹與樹木相映成趣,分外可人。按五星酒店標準打造的精緻房間每間配有獨立茶室,備品都是英國皇室品牌
  • 一芽一葉,一芽兩葉是判斷嶗山茶好壞的標準嗎?
    很多的茶友判斷嶗山茶,都喜歡上來先問一下,這是一芽一葉還是一芽兩葉,言外之意就是一芽一葉或者一芽兩葉就是好茶,就是頂級的嶗山綠茶,如果不是,那就從心裡瞧不上!究竟一芽幾葉是不是判斷嶗山茶好壞的標準呢?各位茶友且聽我慢慢道來!
  • 廣西農科院「一葉一芽」菠蘿蜜育苗技術落地沙河
    滿棚的菠蘿蜜綠枝扦插,在每一盆的植株上都是一片濃綠的老葉子烘託著新吐露的一片嫩芽。這是廣西農業科學院陸玉英教授通過利用本地老菠蘿蜜樹的優良單株進行「一葉一芽」快速育苗,其培育成功率令人驚喜。跟小微來看看吧~自動定時噴淋的菠蘿蜜育苗大棚,「一葉一芽」快速育苗成功率令人驚喜。
  • 此時正好|赴一場茶香之約,邂逅詩意生活
    綠葉,初芽在山野,有人家品一口香茗,淡香似幽花清風入簾共話,山嵐炊煙晚霞平武茶香小鎮,一處位於清漪江畔的「世外桃源」。這裡森林覆蓋率達78%,空氣含氧量極高,雨量充沛,氣候溫和。這裡還擁有全國稀有的高山大窩茶葉基地,百來年的老茶樹比比皆是,茶香四溢。清漪江流域是平武茶葉的主產區,這裡也是平武茶馬古道的起點,這裡有著悠久的茶葉種植歷史,早在北宋時期因「龍州青絲」茶進貢朝廷就被譽為「貢茶之鄉」。作為平武四大溝域之一的清漪江流域。這裡山大溝深、生物多樣、植被茂密、景色秀美、氣候宜人,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
  • 此時正好 | 赴一場茶香之約,邂逅詩意生活
    ,一處位於清漪江畔的「世外桃源」。尋一家茶坊,一口鍋一把火便是升華,揉捻與翻炒皆是珍惜。製作完成後,坐在田園民宿的草坪上,一杯清茶、一口時光、一次感嘆。」感受羌文化、見證平武綠茶的歷史發現不一樣的豆叩植物這兒濃縮的是清漪江畔茶香小鎮的歷史文化
  • 天寒地凍,圍爐泡一壺白茶白牡丹,賞雪賞茶豈不美哉
    白茶,最能體現茶葉採摘之前的生長狀態,它是六大茶類中最古老、最天然的茶葉。在古代,茶葉甚至是作為菜餚來吃的。隆冬天氣,圍爐泡一壺白茶白牡丹,賞雪賞茶賞心。白茶,根據採摘標準的不同,分為芽茶(白毫銀針)、葉茶(白牡丹、貢眉、壽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