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昨日又變「霧都」

2020-12-24 人民網國際

原標題:倫敦昨日又變「霧都」

■ 霧霾席捲倫敦,遠處高樓模糊不清 圖GJ

  本報特稿 英國《鏡報》18日報導,歐洲大陸吹來的霧霾正席捲英國全境,健康專家警告,霧霾可能引發健康危機,數以千計的人可能病倒,體質較弱的人甚至有生命危險。

  英國多地警報級別已經升至9級,距最高10級只差一級。專家博爾頓認為,霧霾是從歐洲大陸方向吹來的,而溫暖的天氣讓汙染更為嚴重。他表示:「英國上空有高壓存在,導致汙染無法擴散。」

  倫敦又撿回「霧都」帽子,整個城市籠罩在霧霾中,能見度較低,遠處高樓模糊不清。街道上,行人戴著口罩,汽車上蒙著一層灰塵。

  英國官員18日警告,霧霾可能引發嚴重的健康問題,患有哮喘、心臟病或肺部疾病的兒童與老年人需特別注意。

  去年英國也曾爆發霧霾,很多民眾感到不適。據政府健康顧問數據,去年英國29000人死於空氣汙染,是當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數的16倍。

(來源:新民晚報)

相關焦點

  • 憂鬱的霧都——倫敦
    「霧都"這個名字,聽起來就給人一種冷酷憂鬱的印象.黃昏五點時陰霾的天空,遍街泛著冰冷的大霧.泰晤士鉛灰色的河水,大本鐘麻木而毫不留情地報出時間逝去的聲音…它們讓人想起的應該不只是亨利八世或維多利亞女王,或是其他那些留在歷史已經泛黃的書頁中的名字,他們使城市不朽,而自身作為人類的短暫時光也由於這種不朽而得以永遠流傳.倫敦就是這樣一個融會了人世間的無數傳奇
  • 倫敦:霧都之變
    有生命的倫敦眼睛刺痛,肺部鬱悶,眨著眼睛,喘息著,憋得透不過氣來……」在19世紀,倫敦一年幾乎有1/4的時間都被霧霾籠罩,是名副其實的「霧都」。當時的人們沒有充分認識到霧霾的危害,發展經濟是頭等大事,環境保護還沒有被提上日程。在長達100多年的時間裡,倫敦周期性地淹沒在霧霾之中。直到1952年那場災難的爆發,人們才幡然醒悟,開始關注霧霾對健康的危害。
  • 「霧都」倫敦,是怎麼摘帽的?
    1952年12月5日,倫敦遭遇「霧都劫難」,市中心一度連續48小時能見度不足50米,約1.2萬人因吸入汙染物死亡1956年,英國議會通過《清潔空氣法案》,各地出臺一系列配套法律法規,再加上民間組織推動、大眾環保意識提高和環保技術推廣應用等,一場轟轟烈烈的環保運動隨之展開
  • 名副其實的「霧都」 英國倫敦地標建築集體「消失」
    但地時間12月17日,英國倫敦遭遇大霧,變成名副其實的「霧都」。倫敦的地標建築在霧中若隱若現,部分建築徹底「消失」。   但地時間12月17日,英國倫敦遭遇大霧,變成名副其實的「霧都」。倫敦的地標建築在霧中若隱若現,部分建築徹底「消失」。
  • 被稱為「霧都」的一線城市——風情萬種的倫敦
    倫敦,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的首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中心之一,與紐約和香港並稱為「紐倫港」。倫敦是英國的政治、經濟、文化、金融中心和世界著名的旅遊勝地,有數量眾多的名勝景點與博物館。倫敦是多元化的大都市,居民來自世界各地,一座種族、宗教與文化的大熔爐城市,使用的語言超過300多種,是全球化的典範。2018年,倫敦在世界城市規模的排名中與紐約並列位居首位。2018年11月,倫敦被GaWC評為Alpha++級世界一線城市。倫敦受北大西洋暖流和西風影響,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四季溫差小,夏季涼爽,冬季溫暖,空氣溼潤,多雨霧,秋冬尤甚。
  • 來自霧都倫敦的呼喚——高貴紫
    英國,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的簡稱,其首都倫敦(London),是一座全球領先的世界級城市,是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達、商業最繁榮、生活水平最高的城市之一。2019年9月,世界旅遊城市聯合會發布2019世界旅遊城市發展排行榜中,倫敦位列全球城市知名度首位。
  • 《水嘯霧都》14日上映 驚濤駭浪再襲倫敦
    《水嘯霧都》歷時兩年拍攝與製作,三千萬歐元的投資將又一部經典科幻災難影片呈現在全球觀眾面前,片中場面宏大,海嘯及洪水特技效果真實逼真,大屏幕上宏大的畫面和逼真的聲效給觀眾強烈的震撼效果,氣氛緊張令人窒息。中影集團電影發行公司負責人說:我們對《水嘯霧都》充滿信心,發行準備工作非常充分,我們有信心續寫災難片的票房傳奇。同時,也呼籲觀眾在感受《水嘯霧都》強大的視覺衝擊的同時關注環保。
  • 倫敦治理「霧都」的啟示:空氣立法刻不容緩
    霧霾汙染也曾經困擾英國倫敦,「霧都」、「陰霾」、「昏暗」等詞在19世紀的英國名著中常常出現。大文豪查爾斯·狄更斯的小說《荒涼山莊》開篇四個字「到處是霧」極為精煉地描述了「霧都」倫敦的景象,而他的經典名著《霧都孤兒》更是直接將這一景象體現在書名上;英國詩人雪萊曾寫道:「地獄是個倫敦般的城,人口稠密,迷霧陣陣。」
  • 倫敦「霧都」變「毒都」?-國際頻道-新華網
    倫敦,曾經的霧都,如今被英國媒體冠以新名號--「古柯鹼之都」。統計顯示,倫敦的吸毒人口比例歐洲最高。  【下水道裡的發現】  據英國官方統計,2012年,平均每12名英國成年人中就有1人吸毒,2.6%的英國成年人吸古柯鹼之類A級毒品。
  • 全球城市觀察 | 倫敦地鐵汙染恐成「地下霧都」
    作為曾經的「霧都」,倫敦花了大力氣解決整座城市的空氣汙染狀況。特別是在1952年倫敦煙霧事件之後,英國政府頒布了《清潔空氣法案》(),這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現代意義上的空氣汙染防治法。但最近,倫敦交通局的一份研究報告卻提醒人們,人們腳下可能存在一個「地下霧都」。
  • 倫敦「霧都」鎖倫敦,透過真相展現上世紀的「霧霾」之城
    1952年12月5日至8日,一場災難降臨英國倫敦。倫敦市位於泰晤士河流域,處於高壓的中心。幾天沒有風了,風速表讀數為零。這場倫敦的煙霧已經造成數萬人死亡。同時,它也給生活在煙霧中200多年的英國人帶來了環保意識,並把它帶到了世界各地。
  • 英國倫敦:今朝「霧都」不多霧(組圖)
    倫敦是英國首都,英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倫敦又是世界名城,商業、金融、文化、古蹟等都著稱於世。倫敦始建於公元43年,是世界古都之一。一般所說的倫敦是指「大倫敦」,由33個相對獨立的市鎮組成,總面積為1580平方公裡,約700萬人。
  • 出發在路上——霧都倫敦
    當談起倫敦,厚重的貴族氣息和灰濛濛的細雨似乎總是難逃人們的視野,狹窄的街道,復古的建築,斑駁的道路,和那大紅色的電話亭,一陣雨過後,空氣中充斥泥土和青草香氣,本周長甲將帶您走進大英帝國的中心——倫敦,體味霧都那與眾不同的厚重與輕快
  • 「霧都」摘帽 倫敦花了半世紀(組圖)
    如今的倫敦雖然仍被歐盟視為歐洲汙染最嚴重的城市之一,但霧霾天數已在逐年降低。圖為2011年10月,被濃霧遮蔽的倫敦標誌性建築「倫敦眼」。  在1952年12月的一次光化學煙霧事件中,洛杉磯市65歲以上的老人死亡400多人。
  • 留學生看世界:霧都倫敦的那些「如煙」往事
    不久前發生的北京大霧,震驚之餘,也在擔心其他城市如果都是大霧籠罩,那將是中國之痛,需從現在起採取及時有效的措施,避免1952年「倫敦大煙霧」的上演。當然,倫敦的「霧都」帽子摘了幾十年了。那是60年前發生在倫敦的慘劇,超過4000英國人死於煙霧。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工業革命讓英國異軍突起,從18世紀起一躍成為世界強國。
  • 全球2大「霧都」:倫敦和重慶 都很國際,它們的差距有多大?
    說起霧都,中國人最熟悉的當然是西部重鎮重慶,它不僅是著名的山城、火鍋之都和「小香港」,霧都也是它的特有標籤之一,特別是《中國有嘻哈》裡的GAI和Bridge一句「勒就是霧都」,讓人印象十分深刻。作為霧都,重慶在中國的知名度還行,若要放眼世界,倫敦才是當之無愧。
  • 倫敦和重慶同為「霧都」,GDP相差僅1倍,重慶卻憑一點勝過倫敦
    「霧都」這個詞語,大家並不陌生,因為這是我國重慶的外號,因為氣候問題,大量水汽凝結在重慶盆地的上空,導致終日霧氣凝重,所以才有了「霧都」的稱呼,更是因為這些霧氣,重慶也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吸引隨著遊客,不過在世界上,還有另外一個霧都,這就是英國的倫敦,英國在工業革命期間,為了加速其發展趨勢,在工業生產方面下了重本,雖然革命成功了
  • 從「霧都」到「碧園」 綠色發展的倫敦經驗
    摘要 【從「霧都」到「碧園」 綠色發展的倫敦經驗】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中,綠色發展是濃墨重彩的一筆,內涵豐富、寓意深遠。
  • 漫談歐洲倫敦「霧都」形成史:是一蹴而就,還是積勞成疾?
    從16世紀初到20世紀中期,英國首都倫敦長期以來被陰魂不散的嚴重霧霾所籠罩,由此導致的呼吸道疾病驟增更是一度成為世界難題。近現代環境學家通常認為,「霧都」倫敦的形成有著多方面的影響因素,其中英國的兩次工業革命被認為是罪魁禍首。那麼「霧都」倫敦的形成,究竟是一蹴而就的劇變,還是積勞成疾的漸變呢?要想了解這個問題,我們首先就得從煤炭與倫敦的深刻淵源說起了。
  • 從霧都到歐洲著名旅遊城市,倫敦是如何治理環境汙染?
    倫敦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孤獨,一直有著一股獨特的魅力,這是一座歷史悠久充滿故事的城市。倫敦是英國的整個經濟、政治、商貿、文化以及金融的核心,同時也是文明世界的旅遊勝地,這裡保留了許多屬於倫敦自己本身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