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中右邊這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他是日劇《孤獨的美食家》裡的主角五郎(松重豐 飾),而左邊這位,大家知道是誰嗎?
沒錯,他就是我們今天要介紹的中國臺灣版《孤獨的美食家》的主角——趙文瑄。
和日版一樣,中國版的《孤獨的美食家》也是每集講述一個小故事,並介紹當地的特色美食。在夜間檔播出,人情故事與美食攻略相結合,充滿了濃濃的治癒感。
中國版的五郎也是一個人過中年的大叔(為避免與日版五郎叔名字混淆,本文稱其為趙叔),出生在臺南,是個個體經營者,做進出口貿易,專門負責替客戶尋找有著特殊意義和風味的異域商品,和日版的人設基本一致。
第一集——「爵士三重奏」 中,趙叔來到一間酒吧送黑膠唱片,「不幸」捲入了一場祖孫三代的 「家庭糾紛」 之中。
原來孫女小本為了專門做音樂要休學,爸爸不同意她這麼做。
小本一氣之下罵爸爸根本不了解什麼是音樂,根本沒有任何夢想。
父女關係從此破裂。
其實小本的爸爸藍本,二十年前是臺灣的前爵士樂一號。因為小本的媽媽去世了,他覺得有愧於小本媽媽,才放棄了自己的音樂夢,專心照顧小本。
但這一切小本完全不知道,她一直以為爸爸根本不懂音樂。
這一天,爸爸和爺爺相約在了 Farmhouse 比拼,只要爺爺贏了,小本就可以去休學籤約做音樂。
酒吧裡的店員朋友看到小本的爸爸爺爺匯聚在此,便趕忙打電話通知小本。
直到來到店裡,看到吹著薩克斯風的爸爸,小本才了解了封塵多年的真相。
對於對爸爸的誤會,小本很懊悔,情急之下衝進了酒吧的廁所躲了起來。
經過門外趙叔的調解,祖孫三代最終終於解開心結,還第一次一起同臺演出了。
不僅故事充滿溫情,期間還介紹了臺灣的美食、美景。
這一集介紹了著名的 「師大夜市」,
提到了臺灣美食:蔥油餅、鹽酥雞、滷味,
還專門介紹了「小隱私廚」,
和他家有名的美食——自製鹹豬肉、豬油拌飯、扁魚白菜滷、洛神花茶。
看著這麼多美食和趙叔享受的吃相,我這個吃貨真的坐不住了,怒吃一包薯片!
不僅這一集,整部劇都是暖心、溫情基調。
雖然有些觀眾覺得中國版中,趙叔為了 「孤獨」 而硬凹 「孤獨」 ,與 「團圓」 「溫情」 的劇情有些矛盾,但我覺得如果咱們把重點放在故事本身上,還是十分治癒的!
也許你覺得僅憑這個理由推薦這部劇有點牽強,那麼現在咱們來正式談談還有什麼理由推薦《孤獨的美食家 中國版》~
1、它是我們了解臺灣美食的好途徑
每集中都會提到不止一款臺灣美食,比如:白斬雞,
珍珠奶茶,
黃平洋便當,
還有滷味拼盤、獅子頭、鵝腿肉米粉、四寶湯、鳳梨酥等等。
不僅如此,劇中還推薦了吃這些美食的好去處,而且清楚的寫出了店名/地址。
比如第三集就介紹了臺北寧夏夜市。大家都知道大名鼎鼎的士林夜市,但是也許你沒聽說過寧夏夜市吧?看過這部劇之後,才知道原來寧夏夜市才是臺北本地人最愛去的夜市。
下次再去臺灣玩的時候,就可以去劇中推薦的地方一睹真面目啦!
2、它是我們了解臺灣文化生活的好途徑
比如第三集中,有個貴婦去霞海城隍廟求籤,祈求出軌的老公能夠回心轉意。
因為那裡求姻緣特別靈驗,不止是臺北,在整個亞洲甚至是歐美都有很多信眾。
第六集講述了一個小妹妹打棒球,想要打入世界盃少棒的勵志故事。
也許棒球在大陸並不普及,但是在臺灣卻是一項非常熱門的運動。臺灣小朋友從幾歲便開始打棒球,學校都有棒球社,還一度有球員打入日本甲子園。
第九集講述了眷村老人的生活。「想當年我們開飛機的時候,飛彈打過來都不怕」、「要是沒有我的情報,你們有飛機子彈頭,也無用武之地」 等等這些 「軍事術語」 常會出現在老爺爺們的對話中。
這些臺灣文化,通過劇中人物的日常,潛移默化的傳遞給觀眾,讓我們對海峽對岸的同胞能有更深入的認識和了解。
除了臺灣這一版本,聽說《孤獨的美食家》預計每年還會推出兩季,每一季的故事都會以一個城市為主題。(已經有意要拍攝的城市有北京、香港、廣州、成都)
如果《孤獨的美食家》去你的家鄉取景的話,你想推薦家鄉的哪款美食上鏡呢?快來留言區和迷妹互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