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嚴寺(圖片來源:資料圖)
香嚴寺(圖片來源:資料圖)
香嚴寺(圖片來源:資料圖)
香嚴寺(圖片來源:資料圖)
很早就聽人說過家鄉淅川的香嚴寺,總因事情纏繞,沒能成行,上個周末,因單位公事而終於圓夢。
也許是天公作美,早上醒來,小雨連綿,我們一行人進得山門,拾級而上,雨中遊景,臺階兩旁有茂林修竹相伴,很是幽雅。寺門前有一個古牌坊,上面寫著「敕賜顯通禪寺」幾個字,門口一副對聯文曰:暮鼓晨鐘,警醒世間名利客;經聲佛號,喚回苦海夢迷人。充滿普度眾生之意。寺側有片竹林,林間掩映著幾座高僧的塔陵,還有棵合抱粗的銀杏樹,枝繁葉茂,搖曳在細雨裡、山風中。據導遊講,香嚴寺原有上下兩座寺院,一在白崖萬山環抱中,一在山麓丹水旁,相望三十裡,俗稱上下寺。下寺被淹沒於丹江水庫,成為永遠的遺憾,現存的是上寺。這座以前規模宏大、建築精美的千年古剎,與白馬寺、相國寺、少林寺並稱河南四大名寺。
據記載,香嚴寺為大唐國師慧忠之道場,敕賜長壽寺。因國師圓寂入塔時「異香百裡數月不散而名之香嚴」。香嚴寺更因大唐皇帝在此削髮為僧而聞名天下。香嚴寺周圍山勢雄奇,古樹滿目,有兩棵古老的銀杏樹(俗稱白果樹),一棵在山門外竹林邊,一棵在山門內韋馱殿前,這兩棵銀杏樹相距40米,形體高大,枝葉繁茂,至今1300多年了。相傳院內與院外的銀杏樹根在地下相連,葉在空中絮語,好像在對大家訴說著一個美麗動人的故事,它們是一對千年古老恩愛的夫妻樹。寺內的丈夫,寺外的妻子,院內是雄性開花不結果,外邊是雌性開花結果。
過牌坊,進山門,繞韋馱殿,穿十王殿,便到了接官廳。該廳為歇山式建築,兩層疊起,四角挑簷,橫跨十多級臺階而建,設計獨特,造型別致。據介紹,香嚴寺因宣宗皇帝在此避難而「身價倍增」,寺院住持因而有了很高的「級別」,故專門在此建造接官廳一座,專供住持迎送皇親國戚、達官貴人之用。香嚴寺最為雄偉壯觀的建築當數大雄寶殿。它巍然屹立在寺院的第二階上,大殿內的如來佛和十八羅漢的塑像神態各異,令人叫絕。更令人嘆為觀止的是內牆上的巨幅壁畫,將四大天王、三仙聖母等20尊神像融為一體,線條流暢優美,形象栩栩如生。據專家考證,其為中原地區保存完好的最大壁畫,有很高的藝術和欣賞價值。
不知不覺中,已到中午,為趕在天黑之前回到鄭州,我們便辭別香嚴寺,驅車下山,此時已有些疲憊,經過將近7個多小時的奔波,在夕陽的掩映下,我們回到了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