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蝌蚪找媽媽》輕鬆學,了解小蝌蚪長成小青蛙的生長規律

2020-12-11 夢遊仙境的星凝

大家好,我是星凝老師,很高興和二年級的同學們一起學習,希望星凝老師能跟你一起在知識的海洋裡遨遊!關注星凝老師還可以去主頁專欄一起跟視頻學習練習題講解。讓你這個假期收穫滿滿的!點關注,不迷路。

二年級上冊第一課《小蝌蚪找媽媽》跟一線老師一起預習

(以上連結是同步小狀元練習題講解視頻)

一、字詞

1.識字

重點認讀「捕、迎、頂、披」

「捕」的聲母是b,避免錯讀成pǔ;

「披」的韻母是i,避免錯讀成pei;

「迎yíng、頂dǐng」的韻母是ing,發準後鼻韻母,千萬別發「in」。

會讀以下詞語:

池塘、腦袋、灰色、捕食、迎上去、阿姨、寬嘴巴、烏龜、頭頂上、披著、鼓著

重點認讀「腦袋」,強調「袋」dài在「腦袋」一詞中要讀輕聲nao·dai。

完成課後題「讀一讀,記一記」。

通過初讀詞語,發現第一行是用「袋」字組詞,強調「袋」在「腦袋、口袋」中讀輕聲,「口袋」還可以讀成kǒu dai(~兒),「袋」在「袋子、袋鼠」中讀dài;

通過表演、模仿動作認讀「甩、捕、迎」,知道這幾個字表達的意義。

多音字「教」,jiào(教室、請教)jiāo(教書、教給)

2.寫字。

鼓勵學生運用多種方法記字形,

熟字減一減的方法:「披」減去提手旁就是「皮」;

原字換一換的方法:「該」的言字旁換成子字旁就是「孩」;

形聲字的方法:「肚」中月字旁表示肉、身體的一部分,「土」表示讀音。

重點學習「皮」和「跳」的書寫筆順

「皮」的筆順:橫鉤、撇、豎、橫撇、捺

「跳」右邊的「兆」的筆順:撇、點、提、豎彎鉤、撇、點。

重點區分「頂」右邊,最後一筆是點

「寬」下面是「見」,最後一筆是豎彎鉤。

「足」最後一筆是捺和「足字旁」最後一筆是提、「子」最後一筆是橫和「子字旁」最後一筆是提。

二、課文講解

《小蝌蚪找媽媽》是一篇充滿兒童情趣的科學童話,其巧妙之處在於將大自然中的一些知識很自然地蘊含在一個生動的小故事裡。通過寫小蝌蚪在鯉魚媽媽和烏龜的提示下,找到自己的媽媽的奇妙經過,自然活潑地展現了小蝌蚪發育成青蛙的變化過程,以及生活習性的變化,蘊含了遇事主動探索的道理。

給大家推薦星凝老師專欄中使用的練習題講解教材,這套教材知識面涵蓋廣,難易程度適中,大家可以跟星凝老師一起學習。

文中對小蝌蚪和青蛙的生活環境以及外貌、動作進行了生動的描寫。

第一自然段既點明小蝌蚪生活在水中,又按從頭到尾的順序勾畫出小蝌蚪的外貌,句子中兩個疊詞「大大的、長長的」和一個動詞「甩」,使小蝌蚪俏皮可愛的樣子躍然紙上,「快活」一詞描寫出小蝌蚪自由自在、快樂無憂的生活狀態。第四自然段既點明青蛙可以離水而居,又勾畫出青蛙的外貌,句子中兩個表示顏色的詞語「碧綠、雪白」和四個動詞「蹲、披、露、鼓」,將青蛙鮮豔美麗的外表與神氣十足的神態,活靈活現地表現出來。

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中充滿了童趣與溫情,伴隨著故事情節的推進,小蝌蚪發育成長為幼蛙的變化過程被有序地呈現出來,青蛙的樣子也被清晰地勾畫出來。

第二、三、四、六自然段的第一句都以時間變化開頭,「小蝌蚪遊啊遊,過了幾天」「不知什麼時候」,給讀者以空間和時間的變化之感;小蝌蚪變成小青蛙的過程被巧妙地分散在後半句,「長出了兩條後腿」「長出了兩條前腿」「尾巴變短了」「尾巴已經不見了」。

第一句之後,分別敘述了小蝌蚪看到了誰,說了什麼。隨著故事的推進,青蛙媽媽的外貌被一點一點勾畫完整。

比如,小蝌蚪看見鯉魚媽媽在教小鯉魚捕食,心生羨慕,想要找自己的媽媽。

鯉魚阿姨說它們的媽媽「四條腿,寬嘴巴」,鼓勵它們「到那邊去找吧」。

小蝌蚪看見烏龜擺動著四條腿在水裡遊,長著寬嘴巴,就追著烏龜叫媽媽。

烏龜媽媽說它們的媽媽「頭頂上有兩隻大眼睛,披著綠衣裳」,也鼓勵它們「到那邊去找吧」。小蝌蚪看見大青蛙,「披著碧綠的衣裳,露著雪白的肚皮,鼓著一對大眼睛」,就遊上去叫媽媽。青蛙媽媽說它們已經從蝌蚪長成青蛙了,鼓勵它們跳到荷葉上。

課文中的動詞用得巧,增強了表達效果。「甩」寫出了小蝌蚪靈活地擺動細長的尾巴「迎、追、遊」,既寫清對象之間的位置關係,又傳達出小蝌蚪或急切或興奮的心情;

「披、露、鼓」形象生動地勾畫出青蛙的外貌和神態;「蹬、跳、蹦」連續動作的描寫,表現出小青蛙縱身躍起時,身姿輕盈,動作敏捷。

第六自然段寫「他們跟著媽媽,天天去捉害蟲」,既展現了一幅青蛙母子其樂融融的生活畫面,又不禁讓人萌生出青蛙是人類的朋友,要好好保護青蛙的想法。

大家可以打開上方專欄,跟星凝老師一起學習。

今天內容就分享到了,感謝大家的支持。希望大家能給個五星好評,你們的鼓勵是我進步的動力!

相關焦點

  • 二年級上冊《小蝌蚪找媽媽》,你能說出小蝌蚪是怎麼變成青蛙的嗎
    二年級上冊第一課的《小蝌蚪找媽媽》這篇課文相信同學們都學完了,你掌握得怎麼樣呢?現在跟著時老師一起來複習吧!一.學習課文學習這篇課文,同學們要重點掌握小蝌蚪是怎麼一步步變成青蛙的,能用自己的話說出來。小蝌蚪變化過程1.大大的腦袋,黑灰色的身子,甩著長長的尾巴。2.長出了兩條後腿。
  • 《小蝌蚪找媽媽》課後習題講解
    小蝌蚪找媽媽《小蝌蚪找媽媽》這篇課文,我上小學的時候就在學,講得是池塘裡的一群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因為青蛙媽媽生的寶寶並不是小青蛙,而是頂著個黑黑的大腦袋,拖著條細黑尾巴的小蝌蚪,所以它們在找媽媽的過程中分別誤認鯰魚、烏龜為自己的媽媽。遊著遊著,它們慢慢長大,先長出兩條後腿,再長出兩條前腿,尾巴也由變短到消失,最後也披上了一身漂亮的綠衣裳,鼓起一對大眼睛,仔細尋找害蟲,認真保護莊稼呢!課文比較長,生字、詞較多;加上青蛙從出生到長大的特殊性,成長順序也成了考察對象。
  • 二年級語文上冊第一課——01——小蝌蚪找媽媽
    1 小蝌蚪找媽媽第一課時一、讀拼音,寫詞語。1 小蝌蚪找媽媽一、把下列加點字的注音補充完整。二、根據拼音寫詞語。三、照樣子,連一連。你們已經長成青蛙了。小青蛙的尾巴已經不見了。已經。五、課文整體梳理。
  • 《小蝌蚪找媽媽》學習重難點
    藉助圖片、表示時間變化的句子,表示動作的詞語,了解課文內容。按順序說清楚蝌蚪成長的變化過程,能看圖講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重點)3、通過分角色朗讀和講述故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動探索的精神,增強閱讀科學童話的興趣。
  • 二年級語文上冊第一課——01——小蝌蚪找媽媽
    1 小蝌蚪找媽媽第一課時一、讀拼音,寫詞語。1 小蝌蚪找媽媽一、把下列加點字的注音補充完整。二、根據拼音寫詞語。三、照樣子,連一連。你們已經長成青蛙了。小青蛙的尾巴已經不見了。已經。五、課文整體梳理。
  • 部編小學二年級語文上冊 1小蝌蚪找媽媽 教學設計
    ,小蝌蚪也不例外,今天就讓我們就一起隨著小蝌蚪去找媽媽吧!本文講了一群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不知不覺變成了小青蛙,並跟著媽媽一起捉害蟲的故事。2. 師小結。四、達標訓練,布置作業。1.給帶點字選擇正確的讀音,用「______」標出。
  • 朗朗雲課丨睡前故事《小蝌蚪找媽媽》
    青蛙媽媽睡了一個冬天,也醒來了。她從泥洞裡爬出來,撲通一聲跳進池塘裡,在水草上生下了很多黑黑的圓圓的卵。春風輕輕地吹過,太陽光照著。池塘裡的水越來越暖和了。青蛙媽媽下的卵慢慢地活動起來,變成一群大腦袋長尾巴的蝌蚪,他們在水裡遊來遊去,非常快樂。有一天,鴨媽媽帶著她的孩子到池塘中來遊水。小蝌蚪看見小鴨子跟著媽媽在水裡划來划去,就想起自己的媽媽來了。
  • 《小蝌蚪找媽媽》學習重難點
    藉助圖片、表示時間變化的句子,表示動作的詞語,了解課文內容。按順序說清楚蝌蚪成長的變化過程,能看圖講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重點)3、通過分角色朗讀和講述故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動探索的精神,增強閱讀科學童話的興趣。
  • 二年級語文上冊第1課《小蝌蚪找媽媽》教案
    2.結合課文插圖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內容及敘述順序,能講講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知道蝌蚪長成青蛙的過程。3.藉助課文的短語了解「披」等四個詞語的意思,能仿照例子各說一句話。4.藉助漢語拼音,讀好對話,能分角色朗讀課文,注意感嘆號和問號。
  • 《Q版語文》小蝌蚪找媽媽課後習題
    一、選擇題  1.小蝌蚪的媽媽是( )。  A.青蛙   B.朱莉婭·羅伯茨  C.還珠格格  2.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充分體現了它們( )的精神。  A.分不清男女  B.生物課沒有學好  C.努力實現自己的願望  3.小蝌蚪的媽媽唱歌的聲音是( )。  A.呱呱呱  B.哈哈哈  C.嘻嘻嘻  4.小蝌蚪媽媽的肚皮像( )一樣白。
  • 二年級上冊《小蝌蚪找媽媽》教師手寫筆記,暑假孩子預習好幫手
    《小蝌蚪找媽媽》通過寫小蝌蚪在鯉魚媽媽和烏龜的提示下找到自己媽媽的經過,同時展現了小蝌蚪發育成青蛙的變化過程,巧妙地把知識蘊含在小故事裡,是一篇充滿兒童情趣的科學童話。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藉助圖片、表示時間變化的句子、表示動作的詞語,了解課文內容,說清楚蝌蚪成長的過程;看圖講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
  • 二年級語文上冊第1課《小蝌蚪找媽媽》教案
    2.結合課文插圖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內容及敘述順序,能講講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知道蝌蚪長成青蛙的過程。3.藉助課文的短語了解「披」等四個詞語的意思,能仿照例子各說一句話。4.藉助漢語拼音,讀好對話,能分角色朗讀課文,注意感嘆號和問號。
  • 二年級語文《小蝌蚪找媽媽》全解析:預習+複習+知識總結+拓展
    《小蝌蚪找媽媽》是一篇科學童話,通過描寫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介紹了小蝌蚪長成青蛙的發育過程,以及生活習性的變化。故事妙趣橫生,小蝌蚪先認錯了媽媽,後來又找到了媽媽,自己也變成了青蛙。小蝌蚪的媽媽去了哪裡?小蝌蚪最後找到媽媽了嗎?
  • 二年級上冊《小蝌蚪找媽媽》教師手寫筆記,暑假孩子預習好幫手
    《小蝌蚪找媽媽》通過寫小蝌蚪在鯉魚媽媽和烏龜的提示下找到自己媽媽的經過,同時展現了小蝌蚪發育成青蛙的變化過程,巧妙地把知識蘊含在小故事裡,是一篇充滿兒童情趣的科學童話。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藉助圖片、表示時間變化的句子、表示動作的詞語,了解課文內容,說清楚蝌蚪成長的過程;看圖講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
  • 二年級上冊第一課《小蝌蚪找媽媽》,要點有哪些?一圖展示
    二年級上冊第一課《小蝌蚪找媽媽》是一篇童話,課文通過寫小蝌蚪在鯉魚媽媽和烏龜的提示下,找到自己的媽媽,展現了小蝌蚪發育成青蛙的變化過程。讀這篇課文,要注意兩條線索,一是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二是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
  • 「天天讀書」孩子會在不斷探索中成長,再讀《小蝌蚪找媽媽》
    於是,1961年上海美影廠創作了這部動畫史上第一部水墨動畫《小蝌蚪找媽媽》,其原型出自齊白石的水墨名作《蛙聲十裡出山泉》。水墨動畫片可以稱得上是中國動畫的一大創舉。法國《世界報》曾評價上海美影廠的這部《小蝌蚪找媽媽》:「中國水墨畫,畫的景色柔和,筆調細緻,以及表示憂慮、猶豫和快樂的動作,使這部影片產生了魅力和詩意。」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雖然全長只有14分鐘,但是一經推出,就在世界範圍內獲得榮譽無數。
  • 部編語文《小蝌蚪找媽媽》一等獎教學設計,這老師真厲害
    藉助圖片、表示時間變化的句子和表示動作的詞語,了解課文內容。3.結合課文內容,藉助課文圖片,按順序說清楚蝌蚪成長的變化過程,能看圖講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4.通過分角色朗讀和講述故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動探索的精神,增強閱讀科學童話的興趣。
  • 部編二年級語文(上冊)第1課《小蝌蚪找媽媽》精講
    ,就迎上去,問:鯉魚阿姨,我們的媽媽在哪裡?「迎」字可以看出小蝌蚪想急切見到媽媽的心情。從小蝌蚪稱鯉魚為阿姨,可以看出小蝌蚪非常的懂禮貌。2.「小蝌蚪遊過去,叫著:「媽媽,媽媽!」青蛙媽媽低頭一看,笑著說:「好孩子,你們已經長成青蛙了,快跳上來吧!」他們後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葉上。」「遊過去、叫著」可以看出小蝌蚪找到媽媽後的愉快心情。
  • 部編語文《小蝌蚪找媽媽》一等獎教學設計,這老師真厲害
    藉助圖片、表示時間變化的句子和表示動作的詞語,了解課文內容。3.結合課文內容,藉助課文圖片,按順序說清楚蝌蚪成長的變化過程,能看圖講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4.通過分角色朗讀和講述故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動探索的精神,增強閱讀科學童話的興趣。
  • 《小蝌蚪找媽媽》中的媽是蟾蜍 短片誤人無數
    上世紀60年代的經典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伴隨了無數人度過了童年時光,近日《小蝌蚪找媽媽》中的經典畫面將製成5枚特種郵票,並於6月1日問世。不過有科普人士指出,當年動畫片中的小蝌蚪,其實找錯了媽媽,片中黑不溜秋的小蝌蚪明顯是癩蛤蟆(即蟾蜍)的娃。他們呼籲還小蝌蚪真實的「母子」關係,莫讓誤會繼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