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星凝老師,很高興和二年級的同學們一起學習,希望星凝老師能跟你一起在知識的海洋裡遨遊!關注星凝老師還可以去主頁專欄一起跟視頻學習練習題講解。讓你這個假期收穫滿滿的!點關注,不迷路。
二年級上冊第一課《小蝌蚪找媽媽》跟一線老師一起預習
(以上連結是同步小狀元練習題講解視頻)
一、字詞
1.識字
重點認讀「捕、迎、頂、披」
「捕」的聲母是b,避免錯讀成pǔ;
「披」的韻母是i,避免錯讀成pei;
「迎yíng、頂dǐng」的韻母是ing,發準後鼻韻母,千萬別發「in」。
會讀以下詞語:
池塘、腦袋、灰色、捕食、迎上去、阿姨、寬嘴巴、烏龜、頭頂上、披著、鼓著
重點認讀「腦袋」,強調「袋」dài在「腦袋」一詞中要讀輕聲nao·dai。
完成課後題「讀一讀,記一記」。
通過初讀詞語,發現第一行是用「袋」字組詞,強調「袋」在「腦袋、口袋」中讀輕聲,「口袋」還可以讀成kǒu dai(~兒),「袋」在「袋子、袋鼠」中讀dài;
通過表演、模仿動作認讀「甩、捕、迎」,知道這幾個字表達的意義。
多音字「教」,jiào(教室、請教)jiāo(教書、教給)
2.寫字。
鼓勵學生運用多種方法記字形,
熟字減一減的方法:「披」減去提手旁就是「皮」;
原字換一換的方法:「該」的言字旁換成子字旁就是「孩」;
形聲字的方法:「肚」中月字旁表示肉、身體的一部分,「土」表示讀音。
重點學習「皮」和「跳」的書寫筆順
「皮」的筆順:橫鉤、撇、豎、橫撇、捺
「跳」右邊的「兆」的筆順:撇、點、提、豎彎鉤、撇、點。
重點區分「頂」右邊,最後一筆是點
「寬」下面是「見」,最後一筆是豎彎鉤。
「足」最後一筆是捺和「足字旁」最後一筆是提、「子」最後一筆是橫和「子字旁」最後一筆是提。
二、課文講解
《小蝌蚪找媽媽》是一篇充滿兒童情趣的科學童話,其巧妙之處在於將大自然中的一些知識很自然地蘊含在一個生動的小故事裡。通過寫小蝌蚪在鯉魚媽媽和烏龜的提示下,找到自己的媽媽的奇妙經過,自然活潑地展現了小蝌蚪發育成青蛙的變化過程,以及生活習性的變化,蘊含了遇事主動探索的道理。
給大家推薦星凝老師專欄中使用的練習題講解教材,這套教材知識面涵蓋廣,難易程度適中,大家可以跟星凝老師一起學習。
文中對小蝌蚪和青蛙的生活環境以及外貌、動作進行了生動的描寫。
第一自然段既點明小蝌蚪生活在水中,又按從頭到尾的順序勾畫出小蝌蚪的外貌,句子中兩個疊詞「大大的、長長的」和一個動詞「甩」,使小蝌蚪俏皮可愛的樣子躍然紙上,「快活」一詞描寫出小蝌蚪自由自在、快樂無憂的生活狀態。第四自然段既點明青蛙可以離水而居,又勾畫出青蛙的外貌,句子中兩個表示顏色的詞語「碧綠、雪白」和四個動詞「蹲、披、露、鼓」,將青蛙鮮豔美麗的外表與神氣十足的神態,活靈活現地表現出來。
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中充滿了童趣與溫情,伴隨著故事情節的推進,小蝌蚪發育成長為幼蛙的變化過程被有序地呈現出來,青蛙的樣子也被清晰地勾畫出來。
第二、三、四、六自然段的第一句都以時間變化開頭,「小蝌蚪遊啊遊,過了幾天」「不知什麼時候」,給讀者以空間和時間的變化之感;小蝌蚪變成小青蛙的過程被巧妙地分散在後半句,「長出了兩條後腿」「長出了兩條前腿」「尾巴變短了」「尾巴已經不見了」。
第一句之後,分別敘述了小蝌蚪看到了誰,說了什麼。隨著故事的推進,青蛙媽媽的外貌被一點一點勾畫完整。
比如,小蝌蚪看見鯉魚媽媽在教小鯉魚捕食,心生羨慕,想要找自己的媽媽。
鯉魚阿姨說它們的媽媽「四條腿,寬嘴巴」,鼓勵它們「到那邊去找吧」。
小蝌蚪看見烏龜擺動著四條腿在水裡遊,長著寬嘴巴,就追著烏龜叫媽媽。
烏龜媽媽說它們的媽媽「頭頂上有兩隻大眼睛,披著綠衣裳」,也鼓勵它們「到那邊去找吧」。小蝌蚪看見大青蛙,「披著碧綠的衣裳,露著雪白的肚皮,鼓著一對大眼睛」,就遊上去叫媽媽。青蛙媽媽說它們已經從蝌蚪長成青蛙了,鼓勵它們跳到荷葉上。
課文中的動詞用得巧,增強了表達效果。「甩」寫出了小蝌蚪靈活地擺動細長的尾巴「迎、追、遊」,既寫清對象之間的位置關係,又傳達出小蝌蚪或急切或興奮的心情;
「披、露、鼓」形象生動地勾畫出青蛙的外貌和神態;「蹬、跳、蹦」連續動作的描寫,表現出小青蛙縱身躍起時,身姿輕盈,動作敏捷。
第六自然段寫「他們跟著媽媽,天天去捉害蟲」,既展現了一幅青蛙母子其樂融融的生活畫面,又不禁讓人萌生出青蛙是人類的朋友,要好好保護青蛙的想法。
大家可以打開上方專欄,跟星凝老師一起學習。
今天內容就分享到了,感謝大家的支持。希望大家能給個五星好評,你們的鼓勵是我進步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