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語文上冊第1課《小蝌蚪找媽媽》教案

2020-12-11 中小學精品教學資源

第一單元

本單元圍繞著「大自然的秘密」的主題,選編了《小蝌蚪找媽媽》《我是什麼》《植物媽媽有辦法》3篇課文,1個「口語交際:有趣的動物」,1個「語文園地」和1個「快樂讀書吧」。

本單元所選3篇課文都以生動活潑的語言傳遞科學知識,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教學時以讀為主,在分角色朗讀中體會童話的語言特點;藉助圖片、重點句子了解課文內容,提取關鍵信息;通過演一演、比一比、結合生活實際等方式體會動詞的準確運用,在運用中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

口語交際的主題是「有趣的動物」,在大膽說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說話時吐字清楚,在認真聽的基礎上對沒聽明白的地方,要有禮貌地提問。語文園地通過識字、字詞句運用、寫字、古詩積累等多種形式培養學生對語言的積累與運用。「快樂讀書吧」圍繞「讀讀童話故事」推薦閱讀,從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並讓學生養成愛護圖書的好習慣。

1小蝌蚪找媽媽

1.能正確認讀「塘」等14個生字,正確認讀多音字「教」在本課的讀音,能正確書寫「兩」等10個字;讀記「腦袋」等12個詞語。

2.結合課文插圖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內容及敘述順序,能講講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知道蝌蚪長成青蛙的過程。

3.藉助課文的短語了解「披」等四個詞語的意思,能仿照例子各說一句話。

4.藉助漢語拼音,讀好對話,能分角色朗讀課文,注意感嘆號和問號。

重點

1.能正確認讀「塘」等14個生字,讀記「腦袋」等12個詞語;正確認讀多音字「教」在本課的讀音,能根據語境選擇讀音。能正確讀寫「兩」等10個字,注意漢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寫字姿勢。

2.能分角色朗讀課文。

難點

1.注意感嘆號和問號,讀好角色對話。

2.結合課文插圖和生活實際,能講講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知道蝌蚪長成青蛙的過程。

1.字詞教學

藉助插圖:「塘、腦袋、寬、肚皮」等字詞可以藉助課文插圖,將識字與認識的事物聯繫起來。

歸類識字:可以歸類識記「月」字旁的字。

動作演示:「捕、迎、披、跳」這4個生字,藉助拼音認讀後,通過演一演的方式達到識記的效果。

創設生活情境:語氣詞「哇」,應藉助具體的句子認讀,再在生活語境中運用識記。

書寫生字:「兩、皮」是獨體字,「頂、跳、孩」等字都是左窄右寬的字,在掌握基本筆畫的基礎上,教師邊範寫邊提示書寫要領。

2.角色朗讀

這篇課文採用擬人的手法,語言富有趣味性,有大量的角色對話,角色語言的朗讀,可以藉助提示語讀出角色的語氣、語調。教學時,可採用師生分角色朗讀,教師扮演小蝌蚪,讓學生辨析小蝌蚪三次對話的語氣、語調,第一次是疑問,第二次是急切,第三次是驚喜,抓住問號與感嘆號,指導讀好語氣,在情境體驗中體會小蝌蚪找媽媽的心情。

3.積累運用

結合課後習題的要求,通過比一比、選一選、演一演的方式體會動詞的妙用,並藉助圖片引導學生運用動詞。藉助插圖,用「小蝌蚪遊哇遊,過了幾天,__」的句式複述小蝌蚪變為小青蛙的變化過程。

1.預習提綱

(1)藉助拼音讀課文,認讀本課的15個生字。

(2)初讀課文,和同桌一起認讀課後的詞語。

(3)再讀課文,說說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都遇到了誰,說了些什麼。

2.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1課時

課時目標

1.隨文識記「塘、腦、袋」等14個生字,在語境中讀準多音字「教」。

2.藉助插圖,梳理小蝌蚪長成青蛙的變化過程。

3.抓住關鍵詞句,分角色朗讀課文。

一、尋人啟事導入,激發學生興趣。

1.同學們,老師剛才在學校看見了一張尋人啟事,大家想看看嗎?

課件出示:

尋人啟事

大家好!我是小蝌蚪,當我看到別的小動物們和自己的媽媽一起歡快地玩耍時,我多羨慕呀!可我不知道我的媽媽在哪裡,聽說二(1)班的小朋友是最聰明的,請你們幫我找找媽媽吧!

2.你們願意幫這個忙嗎?

設計意圖: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直接影響著課程的質量。上課伊始,老師通過尋人啟事,激起學生的好奇心,這樣沒有大費周折的導入語,學生就自然而然地進入了課文,進入了角色。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初讀課文,合作識字。

(1)現在請同學們大聲地、自由地讀一遍課文,注意遇到不熟的生字和詞語多讀幾遍,標出自然段序號。

(2)同桌互助識字,檢查生字的認讀情況。

去掉拼音讀,開火車讀,抽查讀。

(3)識記多音字「教」。

2.同學們,誰能說一說:小蝌蚪長什麼樣子?

指名回答。

課件出示:

池塘裡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腦袋,黑灰色的身子,甩著長長的尾巴,快活地遊來遊去。

(1)相機出示詞卡:大大的腦袋、黑灰色的身子、長長的尾巴。

(2)像這樣的詞語你還知道哪些?結合圖片和生活實際,積累運用疊詞。

課件出示:

紅紅的太陽 藍藍的天空

高高的樹木 清清的河水

(3)指導讀準輕聲詞:腦袋(nǎo dɑi) 尾巴(wěi bɑ)

(4)歸類識記「月字旁」的字。

你還知道哪些字也帶有「月字旁」?

(5)讀準後鼻音:塘。課件出示:池塘。相機用「塘」組詞。

3.你們覺得小蝌蚪可愛嗎?咱們一起來讀讀,讀出「快活」的語氣。(生自由朗讀第1自然段,再指名讀)

師:小蝌蚪這麼可愛,我也想來讀一讀,如果我讀得好,請大家給我鼓勵,如果我讀得不好,請大家給我指出不足。(師範讀後,生再練讀,再指名讀)

設計意圖:

初讀課文後,和孩子們聊一聊小蝌蚪的樣子,順勢出示課件,隨文識字,交流識字方法,感受疊詞的表達效果,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再讀課文,梳理故事。

1.小蝌蚪是怎樣慢慢長大,最後變成青蛙的呢?請讀讀課文,把寫小蝌蚪逐漸變化的語句畫下來。

提示:引導學生畫出完整的句子,小蝌蚪變化的過程是:長出了兩條後腿→長出了兩條前腿→尾巴變短了→尾巴不見了。

2.引導交流小蝌蚪的變化。

課件出示:

池塘裡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腦袋,黑灰色的身子,甩著長長的尾巴,快活地遊來遊去。

小蝌蚪遊哇遊,過了幾天,長出了兩條後腿。

小蝌蚪遊哇遊,過了幾天,長出了兩條前腿。

小蝌蚪遊哇遊,過了幾天,尾巴變短了。

不知什麼時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經不見了。

3.出示課後練習第二題圖片:誰能對照這些圖,說一說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

課件出示:

提示:引導學生借用句式來說話:「小蝌蚪遊哇遊,過了幾天……」

4.課件出示填空題,學生完成填空。

小蝌蚪先長出兩條( )腿,再長出兩條( )腿,後來尾巴變( )了,最後尾巴( )了,成了一隻( )。

設計意圖:

再讀課文,結合課文插圖,梳理故事情節,讀悟課文呈現小蝌蚪成長為青蛙的過程,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也為分角色朗讀課文做好鋪墊。

四、圖文結合,學習分角色朗讀。

1.小蝌蚪為了找媽媽,遊了很久很久。指導朗讀「遊哇遊」。學生跟讀,再自由練讀。

2.師生分角色朗讀對話,讀準語氣、語調。

提示:迎上去問,語調上揚,讀出疑問的語氣;追上去叫,讀出急切的語氣,語速較快;看見媽媽後遊過去叫,讀出驚喜的語氣,語調上揚。

課件出示:

小蝌蚪遊哇遊,過了幾天,長出了兩條後腿。他們看見鯉魚媽媽在教小鯉魚捕食,就迎上去,問:「鯉魚阿姨,我們的媽媽在哪裡?」鯉魚媽媽說:「你們的媽媽四條腿,寬嘴巴。你們到那邊去找吧!」

(1)指導朗讀第2自然段。

①教師引讀第2自然段中小蝌蚪說的話,結合圖片理解「捕食」。

②小蝌蚪看到鯉魚媽媽在教小鯉魚捕食,想到了什麼?

③齊讀小蝌蚪說的話。

(2)指導朗讀第3、4自然段。

①同桌合作,分角色朗讀。

②讀準生字「頂」,識記「披」。

③各小組分角色練讀。

設計意圖:

重組教材,先讓學生從已有的生活認識介紹小蝌蚪,到學習文本,再採用個體朗讀、同桌分角色朗讀的方式,指導朗讀人物的對話,讓學生在反覆讀文中弄清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既訓練了語言表達能力,又解決了文章的重點問題。

五、情境表演,體悟道理。

1.誰能上臺來演一演?(請四名學生分別扮演鯉魚媽媽、烏龜、青蛙媽媽、小蝌蚪)

2.師生合作表演。

3.小蝌蚪找到了媽媽,多麼開心呀!媽媽會怎樣誇獎他們呢?

4.當媽媽不在你們身邊的時候,你們遇到困難該怎麼辦呢?

小結:小朋友們以後遇到困難要主動探索。

設計意圖:

在情境中體味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激起學生喜歡讀童話、演童話的興趣,在表演中體悟故事所蘊含的道理,顯得水到渠成。

2課時

課時目標

1.鞏固認讀生字、新詞,會寫10個生字。

2.通過多種形式理解、積累動詞,並會運用「披、露、鼓、甩」等動詞寫句子。

3.練習複述故事。

一、圖文結合,品讀語句。

1.小蝌蚪長大了叫什麼?它長得還和小蝌蚪一樣嗎?

2.找出描寫青蛙外形的短語或句子。

課件出示:

四條腿 寬嘴巴 披著碧綠的衣裳 露著雪白的肚皮 鼓著一對大眼睛

(1)誰能讀一讀?

(2)誰能連起來說一說青蛙長什麼樣子?

提示:仿照描寫小蝌蚪的樣子,從頭到腳有序地介紹。

(3)小結:青蛙真有趣,小時候叫小蝌蚪,長大了就叫青蛙。

3.動詞積累。

課件出示:

披著碧綠的衣裳 露著雪白的肚皮 鼓著一對大眼睛

(1)像這樣的短語還有哪些?

(2)看圖,說句子。

課件出示:

第一幅圖:老師披著衣服改作業。

第二幅圖:小妹妹露出胳膊打針。

第三幅圖:大灰狼吃飽了,鼓著肚子睡大覺。

4.識記「披、露、鼓」。

(1)誰來演一演這幾個動作?

(2)這些表示動作的詞,叫動詞,課文中還有很多動詞,比一比,看看哪個小朋友找得多、找得準。

(3)遷移說話。

①出示一個人的照片。你能照著上面的樣子,說說這個人的打扮嗎?

課件出示:

提示:戴著帽子、穿著大衣等。(能說短句即可。)

②教師追問,把句子說具體。

提示:戴著什麼樣的帽子?穿著什麼顏色的大衣?引問指向不同的描述角度。

③鼓勵學生連著說兩三句話。

(4)小蝌蚪找到媽媽了,他們多高興啊!他們是怎麼做的?

(5)找出相應句子,體會「蹬、跳、蹦」三個動詞的表達效果。

課件出示:

他們後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葉上。

①誰來讀讀這句話?找出描寫小青蛙動作的詞。

②指名讀一讀這三個動詞。

③仔細看這三個詞,你發現了什麼?

課件出示:

蹬 跳 蹦

④引導學生歸類識字。帶有足字旁的字都和腳的動作有關。

⑤指導朗讀句子。讀出青蛙的敏捷。

⑥小青蛙是我們人類的朋友,我們要保護它們。

設計意圖:

通過品讀句子,感受課文中動詞的運用,藉助圖片引導學生正確運用動詞,在積累中運用,在運用中積累,適時融入保護有益動物的意識,促進學生健康成長,體現出育人的本質和實現育人的功能。

二、觀察字形,寫好漢字。

1.字形教學。

(1)課件出示會寫的字,讀一遍。

課件出示:

兩 哪 寬 頂 眼 睛 肚 皮 孩 跳

(2)同桌互相說說自己是怎樣記住這些字的,然後班級交流。

(3)根據結構給這些會寫字分類。

獨體字:兩、皮;左右結構:哪、頂、眼、睛、肚、孩、跳;上下結構:寬。

2.指導書寫。

(1)指導書寫「兩」「皮」。

①指名說說筆畫、筆順,訂正後全體一起書空說筆畫、筆順。

②觀察並說說「兩」「皮」各筆畫的起止位置。

③範寫「兩」「皮」,分別提示各筆畫的起止位置。

④學生在教科書上描一個寫一個,反饋糾正後改錯,再練寫。

(2)出示:頂、跳、肚、孩、眼、睛、哪。仔細觀察,這幾個字分別是什麼結構?書寫時有什麼共同點?(要點:書寫時注意左窄右寬。)

①指導書寫「跳、孩、眼」。

提示:教師示範並提示書寫要領:「眼」左部橫畫間距均勻。「跳」注意避讓右邊部分,使右邊的撇能穿插到左邊,使整個字的結構更緊湊。「孩」字中「子」的橫變成提。教學時,教師可出示兒歌「主動避讓有禮貌,巧妙穿插很友好」幫助學生識記書寫要點。

②指導書寫「肚」。

提示:「肚」字教學中,先藉助塊狀圖直觀展示左窄右寬,再邊講邊演示「錯位」:左右兩邊差不多長時,左邊的略下移,右邊的略上挪,字更和諧、勻稱。可出示兒歌「左右等長要錯位,左低右高好可愛」幫助學生識記書寫要點。

③指導書寫「頂」。

提示:教師示範並提示書寫要領:「頂」的右邊首橫宜短,保持「頁」部瘦長,在短橫中間出短撇,下部寫「貝」時兩豎左右對稱,末筆點與豎撇收筆處對稱。

(3)指導書寫「寬」字。

提示:教師示範並提示書寫要領:「寬」字寶蓋頭包住草字頭,「見」的橫折的橫寫在橫中線上,撇和豎彎鉤要舒展,底相平。

3.學生在教科書上描寫,反饋糾正後改錯,再練寫。

設計意圖:

指導學生歸類書寫生字,通過觀察發現、教師範寫,落實了寫字的重難點,學生先自主練寫,再點評,優化寫字效果。

三、藉助插圖,複述故事。

1.同學們通過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了解到小青蛙生長的過程,真會學習!那麼,你能講講小蝌蚪找媽媽這個故事嗎?

2.學講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

(1)(課件出示課文插圖)同學們按照小青蛙生長過程的順序,參照圖畫,用「先、再、接著、最後」說小蝌蚪的生長過程。講講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要求:用普通話按順序講;內容完整,語句通順。

個體練習。

(2)反饋指導。按要求組織評議,重點是內容完整,語句通順。

(3)按評議的內容,同桌互講互評。

(4)反饋指導。

設計意圖:

藉助課文的插圖,直觀性比較強,學生可以看著圖將課文內容一步一步複述清楚,複述課文的過程不僅是課文語言內化過程,還是學生的聽、讀 、思、記能力訓練過程。

四、遊戲詞,趣味延伸。

同學們,我們一起來玩個遊戲——小青蛙過河。同學們扮演小青蛙,一邊讀詞語一邊學青蛙跳,準確地讀完一組詞語就順利過河了。

小青蛙,雙腿一蹬,向前一跳,再一蹦,再一跳。學生邊讀邊小青蛙跳。

課件出示:

腦袋 口袋 袋子 袋鼠

歡迎 迎接 迎風 迎面

水塘 池塘 魚塘 荷塘

總結:同學們,今天我們通過主動探索,幫小蝌蚪找到媽媽了,小蝌蚪可開心了。大自然中還有很多知識等待著我們去了解,只要我們在生活中多留心觀察,多讀課外書,就一定能了解到大自然更多的知識。

設計意圖:

遊戲是兒童最喜聞樂見的形式,採用《小青蛙過河》的遊戲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達到了鞏固課文生詞的識記的效果,和前面環節渾然一體,讓學生餘意猶存。

《小蝌蚪找媽媽》內容生動、有趣,深受低年級學生的喜愛。在課堂中我力求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反思本節課的教學,有以下幾個特點:

1.尋人啟事導入,激發學生興趣。

興趣是兒童最好的老師。課堂中,學生對課文的興趣有無,直接影響著課程的質量。上課伊始,我神秘地告訴學生,剛才在校門口看到了一張尋人啟事。同學們可開心了,因為可愛的小蝌蚪找他們幫忙來了。這時,我不失時機地問:「你們願意幫這個忙嗎?」孩子們一邊齊聲響亮地喊願意,一邊迫不及待地打開課本讀課文。沒有大費周折的導入語,也沒有頗費時間的練習題,學生就這麼自然而然地進入了課文,進入了角色。

2.讀中感悟,悟中激情。

朗讀教學中,教師要以多種形式為學生創設朗讀的機會,讓他們享受成功的愉悅。初讀課文後,學生在讀中獲得整體感知,和孩子們聊一聊小蝌蚪的樣子,順勢出示課件,隨文識字,交流識字方法,感受疊詞的表達效果,訓練學生的語言能力,提高了讀的質量。

在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教師精心導學,要求學生用「先、再、接著、最後」說說小蝌蚪的生長過程,這樣以讀促說,說中理解。在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的同時,注重對學生進行多種能力的培養。重點指導分角色朗讀並表演。這樣一來,讀中感悟、悟中激情,這些生動活潑的形式都會令孩子興致盎然。

3.注重語言文字訓練,培養學生語文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課程致力於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因此,在教學中,我始終注重語言文字訓練。如,說說小蝌蚪的樣子時,引導學生說說相同結構的短語,引導感受疊詞的表達效果。再如,「迎上去,追上去」,為了讓學生能更直觀、更清楚地理解詞語所表達的含義,我讓他們結合插圖去演一演、快樂地參與學習。再比如,學習「披」「露」「鼓」這幾個動詞時,我採用比一比、選一選、說一說的方法,藉助圖片,引導學生思考、運用動詞,為語言理解和運用的難點巧設支架,進行語文素養的薰陶。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還將堅持把讀的權利留給學生;把問的權利交給學生;把講的機會讓給學生;把評的自由還給學生。儘可能讓全體學生參與,全程參與,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相關焦點

  • 二年級上冊語文《小蝌蚪找媽媽》課堂筆記
    #二年級上冊語文《小蝌蚪找媽媽》課堂筆記前幾天發了二年級上冊語文的學習目標及重難點知識。今天結合著學習目標,學習《小蝌蚪找媽媽》課文。二年級的一節課認識這些生字還是有困難的。在認識生字的過程中,允許還是存在識字的差異。一節課,允許有的孩子全部認識,有的孩子認識十一二個。每個孩子認知能力,對漢字的敏感度,認識漢字的起點不同,在認識生字的能力上也有不同。不少老師會讓孩子反覆讀課文,實際上就是在反覆複習生字。在14個生字中注意「迎」的讀音是後鼻音,不要讀成前鼻音。積累多音字「教」。
  • 第3課《植物媽媽有辦法》,二年級語文上冊課文預習
    《植物媽媽有辦法》是部編版語文教科書二年級上冊第3課內容,作者戴巴棣,選作課文時有改動。下面就跟著丹格教育的老師一起來預習一下這篇課文吧!《植物媽媽有辦法》課文內容第1小節從「大」「家」「法」等字可以看出全詩押a韻。
  • 二年級上冊第一課《小蝌蚪找媽媽》,要點有哪些?一圖展示
    二年級上冊第一課《小蝌蚪找媽媽》是一篇童話,課文通過寫小蝌蚪在鯉魚媽媽和烏龜的提示下,找到自己的媽媽,展現了小蝌蚪發育成青蛙的變化過程。讀這篇課文,要注意兩條線索,一是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二是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
  • (部編)二年級語文上冊預習教案,《小蝌蚪找媽媽》
    本文是一篇科普童話,講述了一群天真活潑的小蝌蚪在尋找媽媽的過程中,不知不覺變成了小青蛙,並跟著媽媽一起捉害蟲的故事。鼓勵小朋友們從小要學會獨立生活,遇到問題要像小蝌蚪一樣主動去探索。二、生字及筆畫。第二段,小蝌蚪向鯉魚媽媽詢問自己媽媽的去向。第三段,小蝌蚪誤把烏龜當作自己的媽媽。第四段,小蝌蚪看到了一隻大青蛙蹲在荷葉上。第五段,小蝌蚪終於找到了自己的媽媽。
  • 二年級語文上冊第一課——01——小蝌蚪找媽媽
    1 小蝌蚪找媽媽第一課時一、讀拼音,寫詞語。三、小蝌蚪長著大大的腦袋,長長的尾巴,後來長出了兩條後腿,接著又長出了兩條前腿,不久尾巴變短了,尾巴不見了,變成了一隻真正的大青蛙了。1 小蝌蚪找媽媽一、把下列加點字的注音補充完整。二、根據拼音寫詞語。
  • 第23課《紙船和風箏》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感受童話中的友誼
    部編版語文教科書小學二年級上冊第23課是童話故事《紙船和風箏》,在這課中我們將感受到童話世界裡美好的友誼。下面就一起來看看課文吧,看看裡面都發生了些什麼故事。《紙船和風箏》二年級(上冊)《紙船和風箏》講述了小熊和松鼠通過紙船和風箏互贈禮物,並成為好朋友的故事,告訴我們友情必須用真情去維護,只有彼此付出真情才能成為好朋友。
  • 第18課《古詩二首》二年級語文上冊古詩《夜宿山寺》和《敕勒歌》
    《古詩二首》二年級語文上冊《夜宿山寺《古詩二首》二年級語文上冊《古詩二首》字詞梳理第16課《朱德的扁擔》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預習和複習都用得上第15課《大禹治水》小學語文二年上冊預習和複習專用第14課《我要的是葫蘆》二年級上冊自主預習和複習專用
  • 一課一練:二年級上冊課文1《小蝌蚪找媽媽》參考答案
    參考答案:課文1小蝌蚪找媽媽一、讀拼音,寫詞語。媽媽 姐姐 快活 長出 碧綠 哪裡 雪白二、查字典。三、選字填空。在 再(1)上課時,同學們( 在 )認真地做數學題。(1)小蝌蚪長著( 大大 )的腦袋,( 黑灰色)的身子,甩著( 長長 )的尾巴,( 快活 )地遊來遊去。(2)他們遊到( 荷花 )旁邊,看見(荷葉)上蹲著一隻大青蛙。披著( 碧綠的衣裳),露著( 雪白的肚皮),鼓著( 一對大眼睛)。六、閱讀短文,回答問題。
  • 二年級語文上冊《場景歌》,歌謠提問是亮點,果斷收藏!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二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裡的第一篇課文,《場景歌》以歌謠的形式,運用了一系列的數量詞,創設了「海灘、山村、公園、少先隊員活動」四個情境貫穿整個課堂,讓學生仿佛親臨其境。因為二年級孩子年齡還比較小,所以對於這組詞語的的理解,家長最好幫孩子找一下軍艦和帆船兩幅圖片,通過圖片的對比辨別,讓學生一下明白體型較大的船一般用」艘」這個量詞,體型較小的船則用「條」這個量詞。一隊「紅領巾」指的是什麼?
  • 《小蝌蚪找媽媽》輕鬆學,了解小蝌蚪長成小青蛙的生長規律
    二年級上冊第一課《小蝌蚪找媽媽》跟一線老師一起預習二、課文講解《小蝌蚪找媽媽》是一篇充滿兒童情趣的科學童話,其巧妙之處在於將大自然中的一些知識很自然地蘊含在一個生動的小故事裡。通過寫小蝌蚪在鯉魚媽媽和烏龜的提示下,找到自己的媽媽的奇妙經過,自然活潑地展現了小蝌蚪發育成青蛙的變化過程,以及生活習性的變化,蘊含了遇事主動探索的道理。
  • 鄭州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上冊《古詩二首-望廬山瀑布》教案設計
    鄭州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上冊《古詩二首-望廬山瀑布》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學習《望廬山瀑布》。理解詩的意思,感受廬山瀑布的壯觀氣勢。   2.學會本課的生字。   3.背誦古詩,結合詩的內容展開想像,並把想像到的畫面說出來。
  • 第3課《江南》一年級上冊,小學語文這樣學習更輕鬆!
    第3課《江南》一年級上冊《#第3課《江南》一年級上冊第3課《江南》一年級上冊3、主題歸納第2課《小小的船》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一線老師說這樣預習效果好第1課《秋天》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課文這樣預習和複習效果好
  • 二年上冊語文第一單元歸納知識點
    大家好,今天給大家分享,二年上冊第一單元知識點歸納。二年級的語文生字詞的數量 ,比一年級全冊增加了不少。識記生字是二年級的重點。孩子如果能把生字詞突破了,那麼一二年級孩子的語文解決了大問題。在詞彙方面的積累和運用 ,要求也高於一年級。
  • 二年級馬上單元考試,「第一單元知識梳理填空」練習很重要,備好
    這個單元以「自然科普」為專題,包含《小蝌蚪找媽媽》《我是什麼》《植物媽媽有辦法》3篇課文,同學們在這些課文的學習中走進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熱愛大自然。二年級語文第一課《小蝌蚪找媽媽》知識點+課後習題,預習很實用
  • 重慶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上冊《日月潭》教案設計
    重慶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上冊《日月潭》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學會9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積累「茂盛、名勝古蹟、隱隱約約、風光秀麗」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日月潭的秀麗風光。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 二年級語文《小蝌蚪找媽媽》全解析:預習+複習+知識總結+拓展
    《小蝌蚪找媽媽》是一篇科學童話,通過描寫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介紹了小蝌蚪長成青蛙的發育過程,以及生活習性的變化。故事妙趣橫生,小蝌蚪先認錯了媽媽,後來又找到了媽媽,自己也變成了青蛙。注意:以下小問題的答案僅為參考和引導方向,孩子只要根據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話說出來即可。1 題目讀了課文題目《小蝌蚪找媽媽》,引導孩子思考兩個問題。
  • 第3課《不懂就要問》,三年級上冊語文
    《不懂就要問》是部編版三年級上冊第3課課文,同時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只要粗略閱讀,理解課文的大概意思就可以了。下面就跟著丹格教育的老師一起來看看這篇課文怎麼學習吧!第三層(8、9自然段):孫中山與同學交流,闡明不懂就要問的學習態度。
  • 語文園地二(小學二年級上冊,掌握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翻到檢字表的第33頁,果然找到了「艹」。接下來要查詢是「葡」除去部首後剩餘的筆畫數,前面我們做準備時已經知道剩餘筆畫數是「9畫」,那麼我們就要去9畫的目錄中去找。但是看這一頁有「1-3畫」,「4畫」,沒有9畫的筆畫數,遇到這種情況不要著急,繼續向後翻頁。
  • 二年級語文上冊:近反義詞+多音字+課內外閱讀理解專題匯總,收藏
    這個暑假即將過去,升入二年級之後,語文學習方面的重點就不單單是側重於生字、詞語的訓練了,這個階段的學習,家長們還要多花時間來引起對孩子們對語文閱讀和寫作方面的興趣。換一句話來說,二年級的學生在語文學習方面還屬於正起步階段,家長平日裡培養孩子書面的字詞句時,也要同時培養好孩子語言方面的能力。比如說:生活中說一句話時是否完整,經常有意識的訓練,今後的語文寫作效果定會好很多。
  • 二年級語文:第2課《我是什麼》知識梳理,此刻你正需要
    對於剛剛升入二年級的小朋友來說,學習又上了一個新臺階,相對來說,如果一年級的課程內容學習的很紮實,基礎打得很牢靠,相信二年級學起來也不是很費勁,多加努力成績就會不錯。在前幾節的內容中小隴已經推送了人教版二年級語文第一課小蝌蚪找媽媽的知識整理,好多小夥伴都表示很實用,很喜歡,於是本節繼續推送第2課《我是什麼》的知識梳理,二年級的小朋友此刻正需要,趕緊收藏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