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藁城市崗上村樹文明村風紀實 |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8月06日 11:11 來源:經濟日報
走上富裕文明之路――河北省藁城市崗上村樹文明村風紀實
在冀中平原上有一個綠蔭環抱的村莊。走在村裡,看到的是寬敞整潔的街道、新穎別致的樓房、鱗次櫛比的商鋪和醒目的光榮榜,以及一張張充滿友愛、自豪和幸福的面容。
7月初的一天,記者走進這個村的黨支部辦公室,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碼放整齊的121本《功德錄》。那上面記載的,不僅僅是村民做的10萬餘件好人好事,還有全村父老鄉親20年風雨中對文明村風的不懈追求。
這個村就是遠近聞名的「全國文明村」――藁城市崗上村。
?生活富足文明,才是真正的好日子
「溫飽不愁了,膩歪事卻多了。各戶顧各戶,人人忙『抓錢』,不良風氣也乘虛而入。賭博、打架、小偷小摸屢禁不止,西紅柿不等長紅就被摘走,為丟了一隻雞有人在房頂上連罵3天……」面對這些情況,黨支部感到沉甸甸的責任:村民不但盼生活富足,更嚮往安定和諧的好日子,咱得順著老百姓的意願辦,塑造文明和諧的好村風。
1982年,崗上村接連發生了兩件對群眾觸動很大的事:麥收時節,村民範振國拾到一麻袋小麥主動交到村集體。黨支部一班人一合計,這件事不能就這樣悄然無聲,要大張旗鼓地宣揚,讓做好事的人臉上有光,讓好村風漸成風尚。於是他們敲鑼打鼓地送了光榮匾,還在喇叭裡廣播,在村民會上表揚,並把這事記在村裡一個本子上。這個本子演變成了後來的《功德錄》。
黨支部的舉動讓村民心頭亮堂了:「好村風就得這樣樹,好村民還要爭著當。」自此,拾金不昧等好人好事接連不斷,一筆筆記入了《功德錄》。村黨支部書記鄭夢辰說:「愚公移山靠一鎬一鍬,樹文明村風靠日積月累。」
當年這個村還不富裕,幹部和黨員捐書建起了圖書室。後來村裡每年都擠出款項購買書籍,到目前有7萬多冊。黨支部還經常組織讀書比賽,開辦各種類型的培訓班,請專家講種田、講科學、講文化。他們說,樹村風養民德需要村民素質的全面提高。
73歲的李成群老人癱瘓在床,大兒媳婦魏龍霞和二兒媳夏燕霞爭著伺候。老人現在能被攙扶著出屋曬太陽,逢人便誇兒媳婦好。妯娌倆連年被評為「好媳婦」,彩色大照片掛在街頭的光榮榜上。
表揚了一個個「好媳婦」,村裡的老人們過上了安享晚年的好日子。
村民裴小三因盜竊被判刑。刑滿釋放後,鄉親們不嫌棄他,支部書記還幫他選門臉,做起了小買賣。一天他撿到一頭小豬,通過廣播找到了失主。他沒想到這件事也被記入《功德錄》。他辛勤勞動,誠信經營,致富後主動資助希望工程,給貧困山區捐款,去年村上修路,他一次就捐出了1000元。
把每個亮點記在《功德錄》裡,使每位村民心底向善向美的願望變成助人為樂的行動。
李俊青因出車禍妻子死亡,本人重傷,村黨支部號召鄉親們捐款幫他渡難關。不一會,村委會大院裡便擠滿了人,一天時間募捐12800元,全村602戶,一戶不落。今天你幫我邁過一個坎,明天我幫你爬上一個坡,鄉親鄰裡之間越來越和睦。
每逢集日,十裡八鄉的人們都來趕集,擺攤賣貨的一眼望不到頭。集散後不一會兒,便有人把垃圾清掃運走,路面乾淨整潔;冬天下雪,不用村幹部大喇叭招呼,人們早就把自家門前的路面掃得一乾二淨;麥收時節,外出的人趕上風雨天根本不用急,準有熱心的鄰居幫助把麥子堆起苫好;村裡最忙的是文藝宣傳隊,隔三差五就要趕排新節目。最清閒的是民調員,鄰裡團結,家庭和睦,良好的村風讓他快「下崗」了……
?不管東西南北風,始終如一抓文明
崗上村能有今天的好村風也非一帆風順。
那幾年,一些人以為有了錢就無所不能。
1985年春,鄭夢辰參加一個報告會,一個村幹部介紹經驗時講了這樣一件事:村中有堆垃圾,明碼標價誰運走一車給5元錢,可愣是沒人理會。會後,鄭夢辰則想,人們幹什麼都衝著錢,見義勇為什麼價?助人為樂多少錢?有了錢是好事,但絕不能丟失人的道德和精神,文明的村風金不換!
鄭夢辰回村後,支部會、黨員會、村民代表大會接連召開,大家反覆討論樹立文明村風該不該。好村風拿錢買不來,不管東西南北風,咱始終如一抓文明。鄭夢辰和一班人信念更加堅定。
去年中秋節前,一個開發商悄悄給每個村幹部送了5000元。第二天早上的碰頭會上,大家不約而同將紅包交到黨支部。20多年來,鄭夢辰帶領黨員幹部率先垂範,村裡財務收支公開,凡大事都請村民代表把關。建學校、上項目、修路一律公開招標,近年村裡累計投資4000餘萬元,村兩委成員拒收錢物20多萬元。
第一個被記入《功德錄》的範振國是黨員,第一個勞動致富的陳小根是黨員,堅持常年做好事被評為「學雷鋒標兵」的李錫哲是黨員。今年3月,範振國又被評選為全村的「學雷鋒標兵」。
潛移默化中,人們明榮辱,辨是非,文明村風深入人心。1985年,「省級文明村」的牌子掛到崗上村,1999年中央文明委授予崗上村「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先進單位」。去年10月,崗上村又一次榮獲「全國文明村」殊榮。
?群眾共同參與,精心呵護好村風
1987年,村裡兩戶人家因建房發生糾紛,村幹部多次調解無濟於事。鄭夢辰決定將此事公布出來,請群眾評理兒。一天、兩天、三天……兩家人再也坐不住了,雙方握手言和。從那時起,道德評議成了村黨支部的一把「尚方寶劍」。
如今在崗上村,道德評議會的權威非同一般。會上,村民小組長、黨員代表、村民代表和德高望重的老人各抒己見,日常聽到看到的都在這裡亮出來讓大家評判。村民小組逐戶評議,再拿到會上聯評。誰是「好媳婦」,誰是「遵紀守法戶」,誰能評標兵,誰上光榮榜,全由他們說了算,哪家該掛幾顆文明星也由他們定,就連村裡的文化建設規劃也要評一評。
今年1月,崗上村道德評議會又評出了2005年度「好媳婦」300名,「好婆婆」100名,「好青年」100名,「五好家庭」100戶。道德評議會越評越有權威,越評老百姓越信服。《功德錄》一開始是1本記3年,後來1年記3本,再後來,1年10本也不夠記了。人們把在《功德錄》留名當成莫大的榮耀――那可是流傳後輩的一座碑。
3月28日中午,村裡大喇叭又響了:「我兒侯宏剛因車禍傷勢嚴重,多虧貴村村民趙小七將我兒送醫院搶救。他不愧為全國文明村的好村民,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寫信的是小豐村村民侯福園,兒子傷愈出院後的第一件事就是上門答謝救命恩人。
趙小七已記不清自己上過多少回《功德錄》了,他家牆上掛著5個鏡匾,每個鏡匾都是一個故事。
10年前的一天,趙小七開計程車路見一位婦女被車撞得渾身是血,不省人事,立即下車救人。趙小七火速將傷者送到醫院。等傷者醒來,醫生才知道忙裡忙外的他不是家屬。
傷者是鄰縣的小學教師王素芹。兩天後,她的軍人丈夫專程登門致謝,還送上個大鏡匾:「不是你俺家就塌了,這2000元算是一點心意。」趙小七說:「匾我收下,錢可不收。」這位軍人肅然起敬,鄭重地向趙小七行了個軍禮。
沒出正月,村民李文恆趕集賣豆芽,看見石津灌渠湍急的水中一個人沉浮掙扎,不遠處就是落差十幾米的水閘。危急之中,李文恆跳了下去,在鄉親們幫助下把人救上岸,送回家。
時已近午,他謝絕挽留,出門就往集上趕,穿著溼漉漉衣服在寒風中瑟瑟發抖,連吆喝的勁兒都沒了。一位大嫂問:「大冷的天你咋還穿著溼衣服?」李文恆說起了救人的事。「你救的那人就是俺村的。」大嫂轉身向眾人招呼:「都來買他的吧!人家好心下河救了人!」100公斤豆芽不一會兒就賣得精光。所有吃到豆芽的人都知道了這件事,崗上人的好名聲不脛而走。
?豐富發展升華,續寫文明新篇章
20年來,崗上村的道德標準也在不斷豐富、發展、升華。
如今,崗上村村民人均純收入已經達到5378元,村集體年收入450萬元。「全國文明村」成了金字招牌,引來一所專科學校和20多家企業投資入駐。今年3月,國內最大的「光纖複合地線架空光纜」項目又落戶該村,投產後年可創利稅3600萬元。
家居環境生態化,農業生產無害化,農民生活城市化,是2400名崗上人為自己制定的新目標。這幾天,崗上村120戶剛搬進樓房的村民正在把自己的舊平房拆掉,為村裡建新樓騰地。幾位村幹部則忙著聯繫把天然氣和熱網管道鋪進村。
新的一天又開始了,小學校裡傳出了稚嫩的讀書聲:「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以崇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
崗上人的下一代,一定會把文明崗上的故事續寫下去!(雷漢發 通訊員 李東順 張書清)
責編:石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