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非遺需要放下身段 故宮博物院商店走上文創之路

2020-12-11 北晚新視覺網

近年來,故宮博物院商店開始走上文創之路,產品越來越「花哨」,更不乏很Q的「賣萌」產品,但這也帶來了是否影響博物館氛圍、過度迎合大眾消費的質疑。在日前舉行的「創意活化世界遺產」文化創新設計大會上,故宮出版社總編劉輝對此回應,故宮博物院既要有給專業人士看的展覽,也要有大眾看的展覽。「故宮博物院是全民的博物館,要為不同人士打造不同的產品。」

資料圖 故宮博物院 劉平攝

在傳統的印象中,博物館的展覽安靜而嚴肅,博物館商店要麼是專業的學術書籍,要麼是一些不大用心的紀念品,近年來故宮大力發展文創,文創產品也已經多達萬餘種。現在,《清明上河圖》的展覽已經升級至3.0版本,可以讓觀眾體驗「人在畫中遊」,聲光電的展示跟隨觀眾的腳步活動起來,更有實景的展示圖中的小店鋪:「就像一個小劇場,店鋪的掌柜、彈琵琶的歌女就是真人的全息影像。此外還搭建了穹幕,大家坐在座位上可以體驗裸眼3D,感受坐在船上、從白天到夜晚觀賞兩岸的感覺。」

劉輝認為,現在的文創不僅僅是實物的創作,而是包括互動體驗等在內的綜合的項目。她表示,包括皇家大婚、金榜題名、滿漢全席等都可以做成類似於《清明上河圖》的互動體驗,與文創產品整體結合,營造讓大家可以融入其中的整體空間,這也是未來的文創的方向。

關注故宮的人不難發現,如今的故宮文創,讓眾多館藏文物走下了神壇,或是融入科技手段,或是變「萌」變「Q」,大眾審美與專業角度、科技手段的應用與文物本身要傳遞的內容如何做到平衡?劉輝認為,要滿足差異化的需求,一款產品很難做到大家都喜歡,對於故宮博物院來說,普通的需求和專業的需求都要滿足。

在劉輝看來,故宮博物院是全民的博物館,大家的需求差異特別大,無論是展陳還是博物館商品。「比如《清明上河圖》,能夠安安靜靜地看,對於很多專業人士來講實在是太幸福的一件事情了。但是對於非專業人士也是有欣賞《清明上河圖》的需求,他們如何欣賞、理解也是我們面臨的問題,所以我們用《清明上河圖(3.0)》的方式讓更多的非專業人士體驗宋代的繁華生活。也有人認為故宮的產品怎麼這麼Q?其實故宮的文創產品大部分不是這樣的,只不過新媒體更喜歡傳遞新格調的東西,故宮文創中很多是帶有博物館氣息的原創。」劉輝說,作為學者可以堅持自己的喜好,但是作為文創要考慮不同人的需求。「很難做出一款大家都喜歡的產品,我們只能為不同的人士打造不同的產品。」

同樣的話題也出現在2018北京國際設計周設計博覽會上,北京國際設計周策劃總監曾輝在談到傳統工藝四川青神竹編進行設計轉化走進現代生活時,特意提及現在很多傳統手工藝傳承人都熱衷於打造經典,而忽視了讓傳統工藝提升普通人的生活品質,「比如刺繡,現在有多少人穿的衣服有刺繡?很多刺繡手工藝人都在繡畫,花幾年時間繡一幅畫,因為將來可以拍賣……」在曾輝看來,真正活化非遺既要打造經典,更要放下身段,遵循「百姓日用即道」的思想,讓傳統工藝在現代生活中得到新的廣泛應用,成為普通人的生活需要,才能吸引更多年輕人喜愛、傳承非遺文化。

(原標題:活化非遺需要放下身段)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 邱偉

編輯:TF003

相關焦點

  • 將典藏與生活結合打開文創之路——訪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馮明珠
    原標題:將典藏與生活結合打開文創之路——訪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馮明珠  新華網臺北10月9日電(記者孟昭麗 陳鍵興)10月1日至7日,臺北故宮商店營收突破2000萬元(新臺幣,下同),而今年前九月營收累計高達5億4855萬元。
  • 故宮發布文創項目「宮囍·龍鳳呈祥」:文創如何激活非遺
    4月29日,「吉服嘉禮 祥樂天工——宮囍·龍鳳呈祥」非遺傳承與發展論壇在故宮舉行。專家學者與非遺傳承人對話古今,探討非遺技藝。出席本次論壇的嘉賓包括故宮博物院副院長任萬平、北京畫院美術館館長吳洪亮、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蘇丹、清史專家閻崇年等專家學者,以及吳羅、潮繡、緙絲等非遺技藝傳承大師和蒙古汗廷音樂演奏樂隊。據介紹,「宮囍·龍鳳呈祥」是故宮三個主題性綜合文創項目之一,此外還有「故宮中國節」與「金榜題名」項目。
  • 當故宮博物院遇到臺北故宮博物院兩「掌門」暢談文創
    如果您對中國的博物館稍有了解,就會知道,這些創意是源自兩家博物館,故宮博物院和臺北故宮博物院。 這些產品創意新穎,或形象呆萌,或美觀別致。但不知您有沒有注意,這些有趣的產品還有一個共同特點,都融入了中國傳統文化元素。提到這些創意,就不得不提到兩個人,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和臺北故宮博物院前院長周功鑫。這兩位被認為是中國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的重要推動者,巧的是,二人昨天在浙江寧波相遇了。
  • 臺北故宮博物院攜文創衍生品首次亮相上海
    ,臺北故宮博物院每年僅翠玉白菜的文創衍生品就帶來幾千萬元的銷售額。近日,臺北故宮博物院攜2000多件文創商品亮相上海,讓上海民眾無需遠行就能買到創意十足的臺北故宮的文創商品。   臺北故宮博物院自4月5日至8日,帶領10家臺灣品牌授權廠商參加 「2012年上海臺灣名品博覽會」,以展現臺北故宮博物院的數位推廣成果和文創藝術商品。
  • 故宮上調每天預約人數,文創商店等也將開放
    央視新聞客戶端央視新聞客戶端7月28日消息,昨天故宮博物院在網站上刊發了公告,自今天開始,上調每日預約觀眾數量到12000人,即上午7000人,下午5000人。按照預約、限流、錯峰的原則,觀眾可通過故宮博物院的網絡售票網站,使用第二代身份證或護照信息實名預約購票。入院參觀需要驗健康碼、測體溫、刷身份證。進展廳參觀的時候,需要全程佩戴口罩,並保持1米以上的安全距離。8月1日開始,故宮博物院有序地開放院內文創商店、書店,還有冰窖餐廳等餐飲店。
  • 故宮「製造」屢屢走紅 中小博物館文創之路怎麼走?
    故宮「製造」屢屢走紅 中小博物館文創之路怎麼走?「製造」屢屢走紅 更創下一年賣10億元的傳奇  中小博物館文創之路怎麼走?
  • 臺北故宮的文創之路:歷經50餘年三個階段
    6月14日上午,來自南京秦淮區的李玉華和父母一起來到臺北故宮博物院自由行。當參觀完臺北故宮的珍藏展品之後,一家人又興致勃勃地來到位於負一層的禮品區,仔細地挑選這裡售賣的文創紀念品。  書籤、名片盒、起瓶器、滑鼠墊、紙膠帶,李玉華對這些以翠玉白菜、肉形石等文物為原型製造的小商品愛不釋手。而她年近60歲的父母,也分別挑中了印有各類瓷器花紋的領帶和絲巾。
  • 臺北故宮博物院將開班傳授「文創秘籍」
    原標題:臺北故宮博物院將開班傳授「文創秘籍」  新華網臺北1月22日電(記者許雪毅 陳斌華)臺北故宮博物院22日宣布,將於3月至12月舉辦第六屆文創產業發展研習營,延續前五屆成功培植文創合作團隊經驗,秉持「為青年及產業找出路」的目標,邀集臺灣文創13個領域的頂尖師資,向學員傳授文創商品設計實務經驗和產業合作開發秘籍。
  • 民營博物館要解決日常運營的經費問題 文創是一條可走之路
    作為一家地市級博物館,蘇州博物館勇於嘗試,敢於突破,結合自己的館藏文化,做足館藏吳門名家文物的文章,開發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創產品,走出了一條獨具江南特色的文創之路,成為我國公立博物館文創陣營中的佼佼者,這是十分不易和值得借鑑的。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與銷售是一個巨大的新興市場,近年來的產業集聚效應明顯。
  • 故宮博物院原常務副院長王亞民亮相廣州談故宮文創
    本次活動由尚天河文化季組委會主辦,天河文創產業協會承辦,活動吸引眾多產業界、學術界等人士參加。全國政協委員、故宮出版社社長、故宮博物院原常務副院長王亞民帶來「文化創意融入當代生活——以故宮博物院為例」的精彩主題演講;來自文創產業等領域代表圍繞「國潮熱背景下的挑戰與突破」展開對話,共同研究探討國潮盛行背後的產業邏輯。
  • 「帳本」揭秘|故宮博物院文創商品進化簡史
    >北京故宮博物院建立於1925年10月10日,位於北京故宮紫禁城內。北京故宮博物院是在明朝、清朝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綜合性博物館,也是中國最大的古代文化藝術博物館。作為國內體量最大的文化IP,其文創發展歷程也備受關注。北京故宮文創產品一共有一萬多種。
  • 故宮博物院駐黃山徽派傳統工藝工作站揭牌
    故宮是我國文化遺產的重要象徵,是中華民族的歷史見證和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故宮博物院作為我國最大的古代文化藝術博物館,具有強大的科研學術資源和豐富的文創工作經驗,是全國文化遺產保護方面的權威,為典守民族珍寶、保護中華文脈、弘揚傳統文化作出了重要貢獻。共建故宮博物院駐黃山徽派傳統工藝工作站,是強強聯手之舉,發展潛力巨大。
  • 故宮出雪糕了真的嗎?故宮博物院最新文創產品有哪些?
    今天,故宮博物院迎來94歲生日,官方既沒有慶祝活動,也沒有任何典禮儀式,低調度過。  不過,這座599歲的紫禁城依然收到了不少特殊的「禮物」,故宮角樓咖啡、故宮文創和故宮書店等通過上新形式慶祝院慶,故宮雪糕、紫禁城徽章、故宮氣墊紛紛亮相。
  • 關於故宮文創產品開發運營的調查報告
    一,緣起:說到故宮的文創,我們不得不提到了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對中國博物館文創產業發展的影響,在1983年,時任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秦孝儀提出了「從傳統中創新,藝術與生活結合」的文創理念,那時候正好是英國和澳大利亞提出「創意產業」振興城市計劃的最早階段,接著30多年來,臺北故宮已經開創出自成一格的文創產業。
  • 故宮博物院單院長退休,文創15億,為何文化產物有如此巨大效益?
    4月8日傍晚,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宣布退休了,這個消息一出,毫無意外的映入大家的眼帘。看過相關報導之後我更好奇的是,短短一年時間故宮博物院文創收入就超過15億元,這些巨大效益的背後隱藏的是什麼?2017年故宮博物院文創收入15億元,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呢,差不多是1500家上市公司業績。能有如此巨大創收其主要是因為單霽翔同時擁有多達17家公司的實際控制權。具天眼查顯示,故宮博物院目前的法定代表人依舊是單霽翔。
  • 2021安徽省考申論模擬題:請分析故宮文創發生了哪些變化_安徽中公...
    從文化傳播效應上來說,並不是大家離開故宮時會進行購買的第一選擇。而且80%的產品都是來自其他地方或其他文博單位,並不能代表故宮特有的文化。同時,商店內部缺少文化氣息,商業氣息過重,就像大街上普通商店一樣,並沒有營造出一個博物館文創店應有的氛圍。習近平總書記說過:「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
  • 博物館文創:體制理順,才能一馬平川
    上海震旦博物館藝術品商店上海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胡懿勳,1985年的時候曾任職臺北歷史博物館展覽組,並負責「數字典藏計劃」第一期數位化資料庫建置,他介紹說,博物館的文創產品是個複合的系統工程,博物館本身的體制是一個方面,操作的科學性又是一個方面,臺灣博物館的館藏文物要活化為市場衍生商品,不是簡單隨便都可以做,一是需要博物館專業的人員
  • 有序開放院內文創商店、書店、冰窖餐廳!故宮上調每日預約人數至1...
    來源:經濟日報據故宮博物院官網消息,根據當前北京市疫情防控形勢,為滿足更多觀眾的文化需求,故宮博物院按照預約、限流、錯峰原則,自7月28日起,上調每日預約觀眾數量至12000人(上午7000人,下午5000人)。
  • 脫銷的「膠帶」掀開臺北故宮文創商機
    目前,臺北故宮的「文創」綜合能力,在世界博物館中高居第四位,前三名分別是法國羅浮宮、英國大英博物館和美國大都會博物館。  「哎呀!就是這個,快買!」這裡是臺北故宮博物院附設的商店,店員剛從箱子裡把紙膠帶商品上架,立刻就被買走,遊客們都衝著膠帶上的「朕知道了」四個字而來。
  • 北京故宮文創為什麼這麼low?
    最近想要買些有中國特色的文創紀念品送給國外的朋友們,於是上故宮淘寶店轉了轉。我得承認,我的第一個反應是:這是山寨店吧!!!這家店大量在售的是紅包、娃娃、T恤這類商品——也就是國內各種景區紀念品商店的「到此一遊」產品。我把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的同類型同主題、價位也大體相似的產品對比了一下,可以看得更清楚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