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虎藏龍》:情感與理智的碰撞,該作何抉擇

2020-12-13 燈火闌珊盡處

電影《臥虎藏龍》是李安導演2000年上映的作品。

電影《臥虎藏龍》

電影講述的是,在武俠世界裡,大俠如李慕白、俞秀蓮,在他們面對自己的愛恨情仇時,如何處理才能符合大俠的情與義?

江湖新人玉嬌龍,從一開始對自由盲目的追求與嚮往,到經歷幻想破滅,卻在人性中超脫自我,成為下一代江湖兒女的希望。

碧眼狐狸,付出與得到失衡,懷恨在心,為情所傷,導致她人性的扭曲,最終走向滅亡。

羅小虎,以為自己是愛玉嬌龍,故想佔有她,卻把她逼入江湖,又間接成就了玉嬌龍的超脫。愛,是佔有還是放手?

這幾個人的命運相互交纏,愛恨情仇,讓每個人的人生之路都偏離原定的軌道,卻又在冥冥之中走上各自應該走的路。

1、對大俠來說,情感欲望來臨,如何處理愛恨,才夠義氣?

電影裡的李慕白和俞秀蓮身為江湖裡的大俠,比常人要受到更多的道德和禮教的約束。

李慕白修道,卻始終不能克制自己對俞秀蓮的感情。但是,在長期的情感約束裡,李慕白對俞秀蓮的感情漸漸變質,在遇到玉嬌龍之後更是為她所吸引,但是他依然克制自己內心的情慾,在臨死之前,他重諾、輕生死,完成對俞秀蓮的承諾,他完成的是作為一個大俠應有的俠義,卻不能忠於自己作為人的感情慾望,讓他的一生都掙扎在情感與理智裡。

俞秀蓮卻在長期的感情壓抑裡,對李慕白的感情越來越濃烈,她渴望平靜安穩的生活,卻在無意間誤解李慕白的心意導致二人愈行愈遠,雖然到最後她還是得到李慕白的承諾,卻仍舊不能過上她想過的生活。李慕白的死讓她頓悟,讓她放下對玉嬌龍的恨,並勸她要真誠地對待自己,因為這也是她對自己的悔悟。

電影《臥虎藏龍》

傳統武俠影視劇裡的大俠是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幾乎沒有他們做不到的事,像神一樣的存在,令人敬仰,不可觸摸。

《臥虎藏龍》裡的大俠仍然需要你仰望,卻更近人之常性,有人間煙火之氣。

武當大俠李慕白在玄牝劍法上的造詣高絕,飄逸玄妙、無半點滯澀之感,是玄牝劍法的大成者。他心懷天下,重信講義,以德服人。他花費半生時間修道,修道讓他神氣內斂,高深莫測。

電影《臥虎藏龍》

他在修道中已經無限接近他的道,似是得道,但是他並沒有得道的喜悅,反而被一種寂滅的悲哀環繞。因為道並不能阻止他對俞秀蓮的情感。

老子的《道德經》第一章說:「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jiào)。」

他在虛無中修煉得道並不能解他的惑,無不能脫離有,在有中才能得道超脫。

於是,他決心放棄修道與俞秀蓮退隱江湖,遵從自己內心的感情需求,二人相約在北京見。

俞秀蓮是一位行走江湖的女俠。她管理一家鏢局,以女人的肩膀承擔男人應該承擔的責任與信義。她常年行走於江湖,對人講信、講義,說出來的就要做到,但是她外剛內柔,心思細膩,深明大義,一個女人應該服從的道德和禮教她並不少於一個正常的女子,她希望過上平靜安穩的生活,但是無奈她與李慕白二人要遵守的東西太多。

因為孟思昭曾經跟俞秀蓮訂過婚約,孟思昭又是為救李慕白而死,她和李慕白都堅持要對得起孟思昭和那門婚約,這些約束和責任讓李俞二人始終以理智克制著自己的情感,他們誰也不敢輕易越過道德禮教的約束,捅破他們之間的那層窗戶紙。

李慕白意欲與俞秀蓮歸隱山林,但是他的欲言又止,讓俞秀蓮沒能體會他的用意,卻在北京遇到了玉嬌龍,徹底打破了他們希冀的平靜生活,把他們推向了另一個深淵。

俞秀蓮在第一次碰到玉嬌龍時就喜歡上這個像妹妹一樣的女孩。玉嬌龍的任性叛逆,對自由和愛的大膽追求讓她羨慕——隨心所欲的活著是她不敢想也不敢做的事。她更羨慕玉嬌龍可以在該嫁人的年紀就嫁人,過著平靜、安穩的生活。

電影《臥虎藏龍》

她和玉嬌龍的第一次交手就充分地顯示了俞秀蓮的陽剛和玉嬌龍的陰柔。她在知道是玉嬌龍盜劍之後,對玉嬌龍的百般試探和遮掩,周全大家的顏面,直到李慕白的出現,她以為李慕白是為劍而來。

兩人長期壓抑和克制對彼此感情,已經讓那段感情發生了改變,也讓俞秀蓮不能確定李慕白對她的感情,二人就此錯過。

電影《臥虎藏龍》

李慕白與玉嬌龍在電影中的交手有三次,每一次的交手,都讓李慕白陷得更深,玉嬌龍的桀驁不馴,天賦異稟,敢於打破時下道德禮教的束縛,勇於追逐自己嚮往的自由和愛人,對李慕白來說都是致命的吸引。

電影《臥虎藏龍》

兩人第一次的交手是在碧眼狐狸與蔡捕頭的約戰之中,甫一交手,李慕白便試探出碧眼狐狸絕不是玉嬌龍的師傅,同樣的武功心法,玉嬌龍的劍法遠在碧眼狐狸之上,讓李慕白心驚於她的天賦,為他之後想收她為徒埋下伏筆。

兩人第二次交手,是玉嬌龍在俞秀蓮的暗示下來還劍,這次兩人的交手是在廟裡。李慕白髮現她天分不錯,只是對武當心法的領略不正,想幫她重理劍法,又用道教老莊的無為之治的思想來教化她,還破格想收她為徒,以性命相交。

電影《臥虎藏龍》
電影《臥虎藏龍》
電影《臥虎藏龍》

但是玉嬌龍是不受任何規則、教條束縛的,對於李慕白的提議她統統拒絕,這更讓李慕白下定決心要將她掰正,否則日後她將成為江湖上的一條「毒龍」。

電影《臥虎藏龍》

在玉嬌龍的事上,俞秀蓮第一次反駁了李慕白,頭一次不再以大俠的態度去對待江湖。因為,她認為玉嬌龍跟他們不是一類人,她應該準備嫁人,過平平穩穩的官夫人的日子。但是李慕白卻篤定玉嬌龍不會過上那樣的生活。

電影《臥虎藏龍》
電影《臥虎藏龍》

出乎李慕白的預料,在玉嬌龍出嫁的路上,羅小虎一通攪和,徹底把玉嬌龍逼入了江湖。

她再次盜劍,憑藉一把青冥劍離家出走,獨自行走江湖。任性叛逆的玉嬌龍在初入江湖,便惹出許多禍事。為了給朝廷和江湖眾人一個交代,李俞二人決定聯手將玉嬌龍帶回北京。

在尋找玉嬌龍的途中,李慕白第一次對俞秀蓮說出對她的愛意和憐惜。正是放下對俞秀蓮的愛才會將愛輕易說出口。他師傅教給他的「把手握緊你什麼也沒有,把手鬆開你擁有的是一切」,並不能讓他從情慾裡得到解脫,反而讓他對玉嬌龍的欲更深切,也更想徵服玉嬌龍。

電影《臥虎藏龍》
電影《臥虎藏龍》

這次兩人的談話中,俞秀蓮說出「壓抑只會讓情感變得更濃烈」,這是她對情感的理解——在長期的壓抑中她對李慕白的感情變得愈來愈濃烈。

電影《臥虎藏龍》

也是因為這次感情的宣洩,她在見到玉嬌龍之後,由之前對玉嬌龍的喜歡袒護,變為一種更理性的情感——要先守規矩,再談姐妹情,不守規矩,她就大義滅親,玉嬌龍的不從引發兩人的第二次打鬥。

這次兩人出手都是拼盡全力,也可以看出俞秀蓮的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因為她變得更在乎跟李慕白有關的一切——青冥劍,她在打鬥前、中及險勝玉嬌龍之後都強調要拿回青冥劍,險勝之後的不忍心讓她被玉嬌龍所傷,玉嬌龍待要再出手時,正好被李慕白喝止,便引發了李玉二人的第三次交鋒。

電影《臥虎藏龍》
電影《臥虎藏龍》
電影《臥虎藏龍》

這次交鋒是在竹林。這次的交鋒讓兩個都陷入意亂情迷之中,與其說兩人在比劍,不如說是兩人心裡的較量。

電影《臥虎藏龍》
電影《臥虎藏龍》
電影《臥虎藏龍》

李慕白最終棋高一著,點化玉嬌龍,卻仍然收徒失敗,他一氣之下將青冥劍擲入潭中,引得玉嬌龍入水尋劍,卻引來了碧眼狐狸。

電影《臥虎藏龍》

碧眼狐狸救了玉嬌龍之後以玉嬌龍為誘餌,誘導李慕白掉入她設計的陷阱,李慕白在見到中了迷香的玉嬌龍之後著實被迷了心竅,也殺了碧眼狐狸為師傅報了仇,卻中了碧眼狐狸的暗算,命不久矣。

電影《臥虎藏龍》
電影《臥虎藏龍》

在被李慕白救了之後得知李慕白中毒,玉嬌龍終於以一個正常女孩的熱情想幫助李慕白解毒,此時李慕白卻已不敢再面對她,連玉嬌龍的眼神的他都不敢直視,他始終壓抑逃避,無法正視自己的內心感情。

電影《臥虎藏龍》
電影《臥虎藏龍》

俞秀蓮在他的臨死之前依然勸他追尋自己的道,不要把時間浪費在她身上。

李慕白到死都還在自我控制。他能力所及的最大限度,就是對俞秀蓮的承諾。

兩個人都為情所累,卻又無法跳脫那些束縛他們的枷鎖。

他們成全了作為大俠的俠義,卻缺乏了作為人真誠的面對自己情感欲望的勇氣。

真是應了鐵貝勒的那句話:「面對情之一字,再大的英雄也莫可奈何啊。」

電影《臥虎藏龍》

2.玉嬌龍:對自由的盲目追求,在現實的江湖中發現理想幻滅,卻在人性中超脫自我,實現另一種新生

玉嬌龍白天是九門提督家的千金小姐,做著大家閨秀該做的一切,順從守禮;在暗地裡卻桀驁不馴,隨心所欲,複雜多變,又叛逆任性。她偷偷跟隨碧眼狐狸練武,還因為早早識字,自己依字碧眼狐狸依圖,加上自己的天賦異於常人,使得她在武功劍法上悄然超越碧眼狐狸,還對碧眼狐狸刻意隱瞞自己的實力,就此埋下碧眼狐狸對她的恨。

身在官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束縛,讓她對書本中講述的自由江湖產生無限的想像和嚮往。

在第一次跟俞秀蓮的交談中,她就直言羨慕李俞二人自由自在行走江湖的俠義日子,抱怨她快要出閣,卻還沒有過過自己想過的日子。雖然從俞秀蓮口中得知的江湖跟她想像中的江湖有所不同,但這次談話並沒有打消她對自由的嚮往,她決定夜闖貝勒府盜劍。

電影《臥虎藏龍》

盜劍時,跟俞秀蓮的一番纏鬥就突出了她悟性之高韌勁十足,是個可造之材。

之後又跟俞秀蓮的一番談話中,她再一次重申她想過的是:自由自在、自己選擇的生活,能以自己的方式去愛一個人的意願。

在她聽過李俞孟三人的情感故事之後,她覺得李俞二人的感情不需要因為孟思昭的死守著那份婚約,她鼓勵李俞二人大膽相愛。

更表現出:她是一個敢於打破當下道德禮教的束縛,勇於追逐自己嚮往的自由的生活和自己想愛的人,以自己想的方式去愛他們。她對自己的欲望從不遮掩,想要的生活就要自己親身去試試。

她身為官家女子,內心卻不受任何教條的束縛,這與俞秀蓮恰好相反,也讓俞秀蓮對她愈加的疼愛,想方設法遮掩她的盜劍行為。

這樣的她在遇到任何一個當時為道德和教條所累的「大俠」,都會是一種致命的吸引。

她與李慕白的一次次接觸,交鋒更是挑起了,李慕白重新拿起青冥劍的欲望。

當李慕白在廟裡破格想收她為徒時,她懷疑李慕白是「浪得虛名」,李慕白用佛、道的思想教化她,想把她帶回「正途」。

她卻反問李慕白不怕她學會了劍法,殺了他。

李慕白對她承諾「既為師徒,就以性命相交。」

她卻認為武當山是「酒館娼寮」,她不稀罕。

她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碧眼狐狸。

她對碧眼狐狸的感情很複雜,一方面碧眼狐狸教她練武,照顧她的生活,與她感情很好,像是她的另一位母親;另一方面,碧眼狐狸為了圖謀江南鶴的武功不惜出賣自己的貞操,最後又以失敗告終,這樣的行徑是玉嬌龍非常鄙夷的,這就給她初次印象:武當山都是酒館娼寮,有悖於她所想像的自由江湖。

第二次與李慕白交鋒之後,玉嬌龍就與碧眼狐狸決裂了。因為碧眼狐狸恨玉嬌龍對她的隱瞞,她對玉嬌龍是掌控和馴服。

碧眼狐狸描述的江湖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誰想阻攔都不行,連至親都可殺,這無疑是一個江洋大盜的江湖,不是玉嬌龍嚮往的,並不能給她真正想要的自由。

碧眼狐狸此時已經處於人性的極度扭曲之中:她失貞卻沒能得到江南鶴的武功,又毒殺江南鶴。被蔡捕頭追捕,殺了蔡捕頭還要斬草除根殺掉蔡捕頭的女兒,無意間卻發現玉嬌龍對她的隱瞞,讓她既心痛又失望,最後下定決心要殺掉玉嬌龍。

碧眼狐狸離開之後,玉嬌龍與羅小虎重逢了。

她與羅小虎在新疆私定終生,羅小虎對玉嬌龍來說是一次徵服與被徵服的情感,是青春的躁動,他們在新疆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她希望羅小虎別送她回到她父母身邊,但是彼時的羅小虎無法與她父親的勢力抗衡,也擔心她只是圖一時的新鮮感,他處處為她考慮,還是將她送回她父母身邊。

電影《臥虎藏龍》
電影《臥虎藏龍》

隨著玉嬌龍閱歷的增長,羅小虎顯然已經不再是玉嬌龍的追逐的那個人。她拒絕了羅小虎一起回新疆的請求,因為回新疆並不能給她想要的自由。

羅小虎負氣離開,卻大鬧玉嬌龍的婚禮,讓玉嬌龍逃離夫家,獨自行走江湖。

在這次的行走江湖之旅中,她發現現實的江湖跟她的想像完全不同。現實的江湖人士需要守更多的規則,更沒有她想要的自由。

她對江湖的這份認知,讓她對自由的追求變得迷茫。

她無處可去,只好去俞秀蓮的鏢局,卻對李俞二人對她和羅小虎的安排,心生排斥,與俞秀蓮翻臉,繼而大打出手。

她拼盡全力,傷了俞秀蓮,也招致李慕白的全力徵服。

李慕白在武功和心理上戰勝了她,也收服了她的心。

她被碧眼狐狸下迷藥,向李慕白問出「你要劍還是要我」的時候,不用回答,情愫就已經在二人之間產生。

只是礙於大俠重許諾、輕生死的風範。

最後碧眼狐狸的死及臨死之前的話,讓玉嬌龍第一次產生心靈上的懺悔,一時行差踏錯,導致碧眼狐狸和李慕白的慘劇,於是她懇求李俞二人相信她,她一定會盡全力救李慕白。

但是她還是來晚了。

對於李慕白的死俞秀蓮用一次揮劍就原諒了玉嬌龍,還將自己的貼身簪子送給她,算是對她的期望,勸她要真誠的對自己。

碧眼狐狸的死讓她在江湖上再無親情可享,李慕白的死,李俞二人的悲劇讓她徹底對之前江湖自由的幻想破滅,但她可以真誠的面對羅小虎,最後的一跳是還羅小虎的情,還完之後,她就可以真正的追逐她想要的自由。

電影《臥虎藏龍》
電影《臥虎藏龍》
電影《臥虎藏龍》

「江湖裡臥虎藏龍……」

「人心裡何嘗不是?」

「刀劍裡藏兇……」

「人情裡何嘗不是?」

相關焦點

  • 拿過奧斯卡,被罵爛片,《臥虎藏龍》不該這樣被吐槽
    前天是《臥虎藏龍》公映20周年的日子。有人在朋友圈說起這部電影。作為一名影評人,我對電影很有表達欲。看到有人這樣吐槽《臥虎藏龍》,我有話說。人類情慾和社會倫理的碰撞,是李安電影中經常出現的主題。在籌拍《臥虎藏龍》時,李安邀請楊紫瓊,表示要拍「武俠版的《理智與情感》」。這句話就打動了楊紫瓊,武俠片有打戲,《理智與情感》是精彩文戲佳片。楊紫瓊接《臥虎藏龍》,既能發揮打女優勢,也能拓展表演空間。
  • 2000年臺灣經典影片《臥虎藏龍》,關於古典中國的想像!
    在談到李安為什麼拍攝《臥虎藏龍》這部影片時,不少論者都注意到,這是李安在拍攝了「家庭三部曲」之後對中國文化的又一次全面深刻的再認識;或者是李安在嘗試拍攝了一些成功或不成功的西方題材的影片之後,擺脫其一貫熟稔而擅長的中西方文化碰撞的情節模式,純粹以中國視角表現中國精神,從而在一個更高的層面上獲得了與西方文化的交流與對話。
  • 《臥虎藏龍》:意境美與共同情感共存,西方人眼中的中國武俠片
    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的是榮獲第七十三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等獎項的一部描述中國江湖的影片——《臥虎藏龍》。影片導演是李安,主演是周潤發、楊紫瓊、張震、章子怡影片主要講述江湖恩怨的故事。影片最初上映的時候,很多人並不認同《臥虎藏龍》,認為他根本不算是武俠片或者是功夫片。中國觀眾的武俠片的看法,早已經習慣了刀光劍影,影片中在竹林裡來飛去的武功,觀眾嗤之以鼻;還有很多人認為李安導演根本不懂得中國傳統文化。與此截然相反的是《臥虎藏龍》在海外被廣為讚揚。榮獲各大獎項,連續幾周在全美票房居前十列。
  • 一部中國的武俠電影,國際享譽,國內卻默默無聞——《臥虎藏龍》
    電光影裡說流年/關注我每天陪您聊一部電影今天我們來聊聊這部上映已久,卻無法磨滅的經典電影《臥虎藏龍》電影《臥虎藏龍》雖然已經上映了十九年的歷史,但現在放映依舊有人對他讚不絕口表現出來的種種人文精神你很難說它不迎合西方人的價值觀念,所以《臥虎藏龍》是一部中西文化碰撞的產物,對比中西方對於此電影的評價解讀,中西電影的文化差異也就可見一斑了。一.自由與束縛絕對自由和相對自由的爭論,隨著時代的發展並未消弱,反而展現出更大的價值觀念。
  • 《臥虎藏龍》:一個中國人曾經寄託情感及夢想的世界
    1、傳統 古典美學意蘊李安將其所擅長的情感倫理敘事融入到歷史武俠電影之中,這在武俠類型片的發展史是,李安上獨樹一幟的,同時我們都知道李安導演已經上好萊塢一線的國際知名導演,而臥虎藏龍則是李安走向國際的重要的代表作之一,走進好萊塢的代表作之一,第一部獲得美國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的華語電影,讓世界觀眾認識到中國武俠動作片獨特的藝術與文化魅力
  • 電影《臥虎藏龍》:中西文化的完美融合,細品武俠人生的奧妙
    武俠電影《臥虎藏龍》,很好的融合了中西文化的元素,在理智與情感的邊緣來回,從而在那些江湖恩仇中找到自我並且達到突破自我的人生境界。而且,李安在自己對中西武俠文化的獨特見解之下,對《臥虎藏龍》進行了創新性的改造,不管是主題上還是影片的拍攝場景或者是處理技巧上,相比以往的武俠作品,都是有非常明顯的改進的。
  • 臥虎藏龍:玉嬌龍的「悟道」之路
    《臥虎藏龍》事實上講述了玉嬌龍的一個「體道」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李慕白扮演著導師角色,引導其「悟道」與「體道」。結尾處玉嬌龍選擇了跳崖,但並非是自殺,而是她「體道」、「頓悟」的一個過程。官宦家庭出身的玉嬌龍俞秀蓮以及李慕白均被看成是理智的化身,在李慕白的生命即將結束時,他才講清楚自己長時間以來對俞秀蓮的真心實意,這也是李慕白深沉情感的一次終極釋放,他心底的情思一直困擾著他
  • 李安:眼中的飲食男女,心底的臥虎藏龍
    他導演的首部英語故事片改編自簡·奧斯汀的《理智與情感》(1995),緊隨其後的是美國郊區乏味陰暗家庭生活的喜劇故事《冰風暴》(1997),和關於美國內戰的《與魔鬼共騎》(1999)。中文電影《色·戒》(2007)是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為背景的諜戰片,《製造伍德斯託克》(2009)圍繞著名的1969年搖滾音樂會而展開。
  • 想當年|《臥虎藏龍》20年:江湖有夢,夢不由人
    《臥虎藏龍》劇照李安想拍武俠片,其中有他想拍的古典中國的一種嚮往。武俠世界是個抽象的世界,不存在於現實當中,可以將內心的許多情感戲,加以表象化、具體化,動作場面如舞蹈,承載一種自由奔放的電影表現形式。俠,是一個中國人好像能夠與生俱來認同又未必能夠精準解釋的概念,帶著理想主義的情結。
  • 李安解讀電影《臥虎藏龍》,你真的看懂了嗎?
    在李安回臺灣拍《飲食男女》時,閱讀了王度廬的原著小說《臥虎藏龍》。這本小說以前只有四川電視臺在20世紀80年代拍了部電視劇,和一部少有人知的臺語片《玉嬌龍與羅小虎》。在李安看的武俠小說裡,最喜歡白羽的小說,其次就是王度廬。李安所以在拍影片《理智與情感》時,便讓由徐立功代表洽購《臥虎藏龍》的版權。
  • 《臥虎藏龍》玉嬌龍喜歡李慕白嗎?原來玉嬌龍是李慕白的棋子!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部獲得奧斯卡的經典武俠電影,李安導演的《臥虎藏龍》。最後竹林打鬥堪稱經典;《臥虎藏龍>《臥虎藏龍》就是武俠版的《理智與情感》,激情、情感、欲望就像臥著的虎,潛藏的龍一樣植根於我們所有人的心底!
  • 如何把控情感與理智:若能隨了心意泛輕舟,那才是人生美麗的風景
    《都是理智釀地疼》理智是成熟的表現,而過分理智,不一定就是最成熟。所以,對理智的把控,還離不開感情的參與。理智是舟,感情是載舟之水。也正是在這些時候,個人的情感屈從於理智,那一刻的選擇或者不選擇,由理智決定而不是情感說了算,往往,疼或者遺憾的種子便自此埋了下來。幾十年過去,當我們華發回首,你會發現,原來那年那月的理智,在成就人生的同時也成就了遺憾。那一次貌似理智的取捨,原來竟然是一次錯誤的人生選擇,或者至少是一次不情願的利他而傷己的選擇。
  • 臺灣又面臨政治與情感的抉擇
    在成為歷史的離島50多年之後,每一個時代的路口,是向左走還是向右走,臺灣無時不在做著政治與情感的抉擇。  近日針對日本謀求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陳水扁又釋放出期待日本成為「正常國家」的訊息,他借題發揮說:日臺同為「海洋國家」,「亞太情勢這幾年的變化最重要的莫過於中國的崛起,受影響最大的就是臺灣與日本」,更進一步說「臺灣也在重新思考認同問題,期待成為正常化的『完整國家』」。
  • 臥虎藏龍:作為電影史上的裡程碑之作,你看懂了嗎?
    臥虎藏龍是中國電影史上的裡程碑之作,榮獲奧斯卡金像獎 最佳外語片、最佳攝影、最佳藝術指導、最佳音樂等多個獎項,曾一度創下北美外語片票房的最高紀錄。江湖第一高手李慕白(周潤髮飾)萌生退出江湖之意,將追隨自己多年的青冥寶劍託付給紅顏知己俞秀蓮(楊紫瓊飾)送給貝勒爺作收藏。誰料在俞秀蓮運送途中,寶劍被盜。俞秀蓮為了追查寶劍的下落,一直明察暗訪,發現竟是當時玉大人的小姐玉嬌龍(章子怡飾)一時興起偷了去。李慕白聞訊寶劍被偷,急忙趕到京城。
  • 章子怡最大的錯誤,就是選擇了《臥虎藏龍》
    其實不然,在我看來,真正打開章子怡演藝之路的,是李安,是《臥虎藏龍》。2000年,《臥虎藏龍》上映,那個時候,人們驚訝,武俠片竟然可以這樣拍。在我看來影片最出彩的地方,不僅在於濃鬱東方色彩的寫意江湖,更在於人物內心世界的情感刻畫。
  • 李安《臥虎藏龍》影評
    在拍攝本片之前,導演已經完成了英國文學塔尖上的名作《理智與情感》以及美國家庭倫理《冰風暴》的拍攝,由此本片又有著「他者」的眼光視角,從而一舉拿下第73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
  • 《臥虎藏龍》只是給外國人看的武俠片?
    唯美文藝的武俠世界本期筆者分享電影《臥虎藏龍》。該影片2000年的一部武俠動作電影,由李安執導,周潤發、楊紫瓊和章子怡等聯袂主演。於2000年7月8日在中國內地上映。唯美文藝的武俠世界而這樣的設定和製作亦是《臥虎藏龍》在西方,尤其是在奧斯卡的舞臺上掙的華語伊始的桂冠的原因——特有的東方武俠江湖的恩恩怨怨的內核加之西方人所欣賞的美學和情感。
  • 獲奧斯卡獎的《臥虎藏龍》,網友:爛片!看《臥虎藏龍》就打瞌睡
    在拍《臥虎藏龍》這部片時,李安用了創新的手法把中國古典傳統武學和情感理念結合起來詮釋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按理說,《臥虎藏龍》這樣的國際性的大片,取得了國際市場的勝利,它在中國內地應該也是高票房吧?可是恰恰相反,它在內地的票房慘澹,才取得1400萬人民幣的票房。
  • 臥虎藏龍,武俠片的巔峰之作
    它是迄今為止唯一一部,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華語電影,上映20年,依然是武俠片的巔峰之作。它就是臥虎藏龍。臥虎藏龍武當第一高手李慕白,下山找到師妹李秀蓮,委託她將青冥劍轉交京城好友貝勒爺,表明退隱江湖的決心。秀蓮問,聽說你在閉關修煉,怎麼提前出關了。慕白說,心中有放不下的事,無法進入最高境界。這心事其一就是秀蓮,兩人郎有情妾有意,卻一直沒有捅破那層窗戶紙。其二是師仇未報,碧眼狐狸一直逍遙法外。
  • 《臥虎藏龍》與《英雄》預示著一種跨國高水準的武俠電影的興起
    《臥虎藏龍》跨界成功的重要性與長期影響難以預測,但到目前為止投資最大的中國電影《英雄》表明這並不是曇花一現。放在一起看,《臥虎藏龍》與《英雄》預示著一種跨國的(與「亞洲化的」)高水準的武俠電影的興起。昂貴的製作成本,藝術化的動作指導超豪華明星陣容,並不經常與功夫片聯繫在一起的、享有盛譽的作者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