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臥虎藏龍》是李安導演2000年上映的作品。
電影講述的是,在武俠世界裡,大俠如李慕白、俞秀蓮,在他們面對自己的愛恨情仇時,如何處理才能符合大俠的情與義?
江湖新人玉嬌龍,從一開始對自由盲目的追求與嚮往,到經歷幻想破滅,卻在人性中超脫自我,成為下一代江湖兒女的希望。
碧眼狐狸,付出與得到失衡,懷恨在心,為情所傷,導致她人性的扭曲,最終走向滅亡。
羅小虎,以為自己是愛玉嬌龍,故想佔有她,卻把她逼入江湖,又間接成就了玉嬌龍的超脫。愛,是佔有還是放手?
這幾個人的命運相互交纏,愛恨情仇,讓每個人的人生之路都偏離原定的軌道,卻又在冥冥之中走上各自應該走的路。
1、對大俠來說,情感欲望來臨,如何處理愛恨,才夠義氣?
電影裡的李慕白和俞秀蓮身為江湖裡的大俠,比常人要受到更多的道德和禮教的約束。
李慕白修道,卻始終不能克制自己對俞秀蓮的感情。但是,在長期的情感約束裡,李慕白對俞秀蓮的感情漸漸變質,在遇到玉嬌龍之後更是為她所吸引,但是他依然克制自己內心的情慾,在臨死之前,他重諾、輕生死,完成對俞秀蓮的承諾,他完成的是作為一個大俠應有的俠義,卻不能忠於自己作為人的感情慾望,讓他的一生都掙扎在情感與理智裡。
俞秀蓮卻在長期的感情壓抑裡,對李慕白的感情越來越濃烈,她渴望平靜安穩的生活,卻在無意間誤解李慕白的心意導致二人愈行愈遠,雖然到最後她還是得到李慕白的承諾,卻仍舊不能過上她想過的生活。李慕白的死讓她頓悟,讓她放下對玉嬌龍的恨,並勸她要真誠地對待自己,因為這也是她對自己的悔悟。
傳統武俠影視劇裡的大俠是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幾乎沒有他們做不到的事,像神一樣的存在,令人敬仰,不可觸摸。
《臥虎藏龍》裡的大俠仍然需要你仰望,卻更近人之常性,有人間煙火之氣。
武當大俠李慕白在玄牝劍法上的造詣高絕,飄逸玄妙、無半點滯澀之感,是玄牝劍法的大成者。他心懷天下,重信講義,以德服人。他花費半生時間修道,修道讓他神氣內斂,高深莫測。
他在修道中已經無限接近他的道,似是得道,但是他並沒有得道的喜悅,反而被一種寂滅的悲哀環繞。因為道並不能阻止他對俞秀蓮的情感。
老子的《道德經》第一章說:「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jiào)。」
他在虛無中修煉得道並不能解他的惑,無不能脫離有,在有中才能得道超脫。
於是,他決心放棄修道與俞秀蓮退隱江湖,遵從自己內心的感情需求,二人相約在北京見。
俞秀蓮是一位行走江湖的女俠。她管理一家鏢局,以女人的肩膀承擔男人應該承擔的責任與信義。她常年行走於江湖,對人講信、講義,說出來的就要做到,但是她外剛內柔,心思細膩,深明大義,一個女人應該服從的道德和禮教她並不少於一個正常的女子,她希望過上平靜安穩的生活,但是無奈她與李慕白二人要遵守的東西太多。
因為孟思昭曾經跟俞秀蓮訂過婚約,孟思昭又是為救李慕白而死,她和李慕白都堅持要對得起孟思昭和那門婚約,這些約束和責任讓李俞二人始終以理智克制著自己的情感,他們誰也不敢輕易越過道德禮教的約束,捅破他們之間的那層窗戶紙。
李慕白意欲與俞秀蓮歸隱山林,但是他的欲言又止,讓俞秀蓮沒能體會他的用意,卻在北京遇到了玉嬌龍,徹底打破了他們希冀的平靜生活,把他們推向了另一個深淵。
俞秀蓮在第一次碰到玉嬌龍時就喜歡上這個像妹妹一樣的女孩。玉嬌龍的任性叛逆,對自由和愛的大膽追求讓她羨慕——隨心所欲的活著是她不敢想也不敢做的事。她更羨慕玉嬌龍可以在該嫁人的年紀就嫁人,過著平靜、安穩的生活。
她和玉嬌龍的第一次交手就充分地顯示了俞秀蓮的陽剛和玉嬌龍的陰柔。她在知道是玉嬌龍盜劍之後,對玉嬌龍的百般試探和遮掩,周全大家的顏面,直到李慕白的出現,她以為李慕白是為劍而來。
兩人長期壓抑和克制對彼此感情,已經讓那段感情發生了改變,也讓俞秀蓮不能確定李慕白對她的感情,二人就此錯過。
李慕白與玉嬌龍在電影中的交手有三次,每一次的交手,都讓李慕白陷得更深,玉嬌龍的桀驁不馴,天賦異稟,敢於打破時下道德禮教的束縛,勇於追逐自己嚮往的自由和愛人,對李慕白來說都是致命的吸引。
兩人第一次的交手是在碧眼狐狸與蔡捕頭的約戰之中,甫一交手,李慕白便試探出碧眼狐狸絕不是玉嬌龍的師傅,同樣的武功心法,玉嬌龍的劍法遠在碧眼狐狸之上,讓李慕白心驚於她的天賦,為他之後想收她為徒埋下伏筆。
兩人第二次交手,是玉嬌龍在俞秀蓮的暗示下來還劍,這次兩人的交手是在廟裡。李慕白髮現她天分不錯,只是對武當心法的領略不正,想幫她重理劍法,又用道教老莊的無為之治的思想來教化她,還破格想收她為徒,以性命相交。
但是玉嬌龍是不受任何規則、教條束縛的,對於李慕白的提議她統統拒絕,這更讓李慕白下定決心要將她掰正,否則日後她將成為江湖上的一條「毒龍」。
在玉嬌龍的事上,俞秀蓮第一次反駁了李慕白,頭一次不再以大俠的態度去對待江湖。因為,她認為玉嬌龍跟他們不是一類人,她應該準備嫁人,過平平穩穩的官夫人的日子。但是李慕白卻篤定玉嬌龍不會過上那樣的生活。
出乎李慕白的預料,在玉嬌龍出嫁的路上,羅小虎一通攪和,徹底把玉嬌龍逼入了江湖。
她再次盜劍,憑藉一把青冥劍離家出走,獨自行走江湖。任性叛逆的玉嬌龍在初入江湖,便惹出許多禍事。為了給朝廷和江湖眾人一個交代,李俞二人決定聯手將玉嬌龍帶回北京。
在尋找玉嬌龍的途中,李慕白第一次對俞秀蓮說出對她的愛意和憐惜。正是放下對俞秀蓮的愛才會將愛輕易說出口。他師傅教給他的「把手握緊你什麼也沒有,把手鬆開你擁有的是一切」,並不能讓他從情慾裡得到解脫,反而讓他對玉嬌龍的欲更深切,也更想徵服玉嬌龍。
這次兩人的談話中,俞秀蓮說出「壓抑只會讓情感變得更濃烈」,這是她對情感的理解——在長期的壓抑中她對李慕白的感情變得愈來愈濃烈。
也是因為這次感情的宣洩,她在見到玉嬌龍之後,由之前對玉嬌龍的喜歡袒護,變為一種更理性的情感——要先守規矩,再談姐妹情,不守規矩,她就大義滅親,玉嬌龍的不從引發兩人的第二次打鬥。
這次兩人出手都是拼盡全力,也可以看出俞秀蓮的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因為她變得更在乎跟李慕白有關的一切——青冥劍,她在打鬥前、中及險勝玉嬌龍之後都強調要拿回青冥劍,險勝之後的不忍心讓她被玉嬌龍所傷,玉嬌龍待要再出手時,正好被李慕白喝止,便引發了李玉二人的第三次交鋒。
這次交鋒是在竹林。這次的交鋒讓兩個都陷入意亂情迷之中,與其說兩人在比劍,不如說是兩人心裡的較量。
李慕白最終棋高一著,點化玉嬌龍,卻仍然收徒失敗,他一氣之下將青冥劍擲入潭中,引得玉嬌龍入水尋劍,卻引來了碧眼狐狸。
碧眼狐狸救了玉嬌龍之後以玉嬌龍為誘餌,誘導李慕白掉入她設計的陷阱,李慕白在見到中了迷香的玉嬌龍之後著實被迷了心竅,也殺了碧眼狐狸為師傅報了仇,卻中了碧眼狐狸的暗算,命不久矣。
在被李慕白救了之後得知李慕白中毒,玉嬌龍終於以一個正常女孩的熱情想幫助李慕白解毒,此時李慕白卻已不敢再面對她,連玉嬌龍的眼神的他都不敢直視,他始終壓抑逃避,無法正視自己的內心感情。
俞秀蓮在他的臨死之前依然勸他追尋自己的道,不要把時間浪費在她身上。
李慕白到死都還在自我控制。他能力所及的最大限度,就是對俞秀蓮的承諾。
兩個人都為情所累,卻又無法跳脫那些束縛他們的枷鎖。
他們成全了作為大俠的俠義,卻缺乏了作為人真誠的面對自己情感欲望的勇氣。
真是應了鐵貝勒的那句話:「面對情之一字,再大的英雄也莫可奈何啊。」
2.玉嬌龍:對自由的盲目追求,在現實的江湖中發現理想幻滅,卻在人性中超脫自我,實現另一種新生
玉嬌龍白天是九門提督家的千金小姐,做著大家閨秀該做的一切,順從守禮;在暗地裡卻桀驁不馴,隨心所欲,複雜多變,又叛逆任性。她偷偷跟隨碧眼狐狸練武,還因為早早識字,自己依字碧眼狐狸依圖,加上自己的天賦異於常人,使得她在武功劍法上悄然超越碧眼狐狸,還對碧眼狐狸刻意隱瞞自己的實力,就此埋下碧眼狐狸對她的恨。
身在官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束縛,讓她對書本中講述的自由江湖產生無限的想像和嚮往。
在第一次跟俞秀蓮的交談中,她就直言羨慕李俞二人自由自在行走江湖的俠義日子,抱怨她快要出閣,卻還沒有過過自己想過的日子。雖然從俞秀蓮口中得知的江湖跟她想像中的江湖有所不同,但這次談話並沒有打消她對自由的嚮往,她決定夜闖貝勒府盜劍。
盜劍時,跟俞秀蓮的一番纏鬥就突出了她悟性之高韌勁十足,是個可造之材。
之後又跟俞秀蓮的一番談話中,她再一次重申她想過的是:自由自在、自己選擇的生活,能以自己的方式去愛一個人的意願。
在她聽過李俞孟三人的情感故事之後,她覺得李俞二人的感情不需要因為孟思昭的死守著那份婚約,她鼓勵李俞二人大膽相愛。
更表現出:她是一個敢於打破當下道德禮教的束縛,勇於追逐自己嚮往的自由的生活和自己想愛的人,以自己想的方式去愛他們。她對自己的欲望從不遮掩,想要的生活就要自己親身去試試。
她身為官家女子,內心卻不受任何教條的束縛,這與俞秀蓮恰好相反,也讓俞秀蓮對她愈加的疼愛,想方設法遮掩她的盜劍行為。
這樣的她在遇到任何一個當時為道德和教條所累的「大俠」,都會是一種致命的吸引。
她與李慕白的一次次接觸,交鋒更是挑起了,李慕白重新拿起青冥劍的欲望。
當李慕白在廟裡破格想收她為徒時,她懷疑李慕白是「浪得虛名」,李慕白用佛、道的思想教化她,想把她帶回「正途」。
她卻反問李慕白不怕她學會了劍法,殺了他。
李慕白對她承諾「既為師徒,就以性命相交。」
她卻認為武當山是「酒館娼寮」,她不稀罕。
她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碧眼狐狸。
她對碧眼狐狸的感情很複雜,一方面碧眼狐狸教她練武,照顧她的生活,與她感情很好,像是她的另一位母親;另一方面,碧眼狐狸為了圖謀江南鶴的武功不惜出賣自己的貞操,最後又以失敗告終,這樣的行徑是玉嬌龍非常鄙夷的,這就給她初次印象:武當山都是酒館娼寮,有悖於她所想像的自由江湖。
第二次與李慕白交鋒之後,玉嬌龍就與碧眼狐狸決裂了。因為碧眼狐狸恨玉嬌龍對她的隱瞞,她對玉嬌龍是掌控和馴服。
碧眼狐狸描述的江湖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誰想阻攔都不行,連至親都可殺,這無疑是一個江洋大盜的江湖,不是玉嬌龍嚮往的,並不能給她真正想要的自由。
碧眼狐狸此時已經處於人性的極度扭曲之中:她失貞卻沒能得到江南鶴的武功,又毒殺江南鶴。被蔡捕頭追捕,殺了蔡捕頭還要斬草除根殺掉蔡捕頭的女兒,無意間卻發現玉嬌龍對她的隱瞞,讓她既心痛又失望,最後下定決心要殺掉玉嬌龍。
碧眼狐狸離開之後,玉嬌龍與羅小虎重逢了。
她與羅小虎在新疆私定終生,羅小虎對玉嬌龍來說是一次徵服與被徵服的情感,是青春的躁動,他們在新疆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她希望羅小虎別送她回到她父母身邊,但是彼時的羅小虎無法與她父親的勢力抗衡,也擔心她只是圖一時的新鮮感,他處處為她考慮,還是將她送回她父母身邊。
隨著玉嬌龍閱歷的增長,羅小虎顯然已經不再是玉嬌龍的追逐的那個人。她拒絕了羅小虎一起回新疆的請求,因為回新疆並不能給她想要的自由。
羅小虎負氣離開,卻大鬧玉嬌龍的婚禮,讓玉嬌龍逃離夫家,獨自行走江湖。
在這次的行走江湖之旅中,她發現現實的江湖跟她的想像完全不同。現實的江湖人士需要守更多的規則,更沒有她想要的自由。
她對江湖的這份認知,讓她對自由的追求變得迷茫。
她無處可去,只好去俞秀蓮的鏢局,卻對李俞二人對她和羅小虎的安排,心生排斥,與俞秀蓮翻臉,繼而大打出手。
她拼盡全力,傷了俞秀蓮,也招致李慕白的全力徵服。
李慕白在武功和心理上戰勝了她,也收服了她的心。
她被碧眼狐狸下迷藥,向李慕白問出「你要劍還是要我」的時候,不用回答,情愫就已經在二人之間產生。
只是礙於大俠重許諾、輕生死的風範。
最後碧眼狐狸的死及臨死之前的話,讓玉嬌龍第一次產生心靈上的懺悔,一時行差踏錯,導致碧眼狐狸和李慕白的慘劇,於是她懇求李俞二人相信她,她一定會盡全力救李慕白。
但是她還是來晚了。
對於李慕白的死俞秀蓮用一次揮劍就原諒了玉嬌龍,還將自己的貼身簪子送給她,算是對她的期望,勸她要真誠的對自己。
碧眼狐狸的死讓她在江湖上再無親情可享,李慕白的死,李俞二人的悲劇讓她徹底對之前江湖自由的幻想破滅,但她可以真誠的面對羅小虎,最後的一跳是還羅小虎的情,還完之後,她就可以真正的追逐她想要的自由。
「江湖裡臥虎藏龍……」
「人心裡何嘗不是?」
「刀劍裡藏兇……」
「人情裡何嘗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