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工業強國,美國當然是公認的世界第一。雖然美國製造已經日落西山,製造業總產值也早已被中國超越,不過美國在高端製造領域,領先優勢非常明顯,尤其是美國的航空航天產業,更是擁有絕對的競爭優勢。而在美國之外,日本可以稱得上世界第二工業強國。汽車製造,精密工具機和工業機器人,材料工業及成套設備等在世界市場具有重要的影響。相比之下,法國製造的影響就遠不及日本和德國。法國經濟總量僅為日本的56%,德國的70%;法國製造業佔GDP的比重僅為9.71%,而日本和德國都超過20%。
不過在尖端的航空製造業領域,唯一能與美國平起平坐的國家,不是日本,德國,而是法國。法國空中巴士(因總部位於法國土魯斯,核心技術也來自法國)在波音停飛前就擁有近50%的市場份額,佔據半壁江山。隨著波音停飛的不斷發酵,空客的優勢會更加明顯。由于波音和空客兩家企業只負責飛機的設計和組裝,大量的零部件要依靠配套的供應商提供,其中發動機就是最重要的部件,一般來說,航空公司下訂單時會指定發動機的供應商,因此,發動機製造商在配套企業中擁有相對獨立的地位。
而目前世界市場上40%的發動機來自CFM國際,一家美國GE與法國斯奈克瑪各自出資50%組建的企業,其中GE和斯奈克瑪按照分工負責不同的部件,完成後分別交由位於美國及法國的三家總裝工廠生產。CFM國際的成功,使斯奈克瑪躋身國際一流發動機生產企業,目前斯奈克瑪是唯一一家掌握民用飛機,戰鬥機,運輸機,直升機,飛彈,運載火箭等全部先進推進技術的發動機製造商。斯奈克瑪的主要產品包括銀冠發動機(適用於公務機),M53/M88渦扇發動機(使用在幻影/陣風戰機上),阿赫耶渦軸發動機(直升機)等。
相比之下,日本在十幾年前就開始研製自己的國產支線飛機-MRJ,從2013年起先後六次推遲交付,日本的國產大飛機夢想至今難以實現。日本幾乎是舉全國之力推進這一項目,參與的企業除三菱外,還包括豐田汽車以及日本各大重工企業。號稱世界第二工業強國的日本,為什麼在航空製造領域一籌莫展,而工業實力稍遜的法國卻成功拿下市場半壁江山?
說到這裡,就得從空中巴士早年的發展歷程說起。空中巴士成立之初,就組建了國際化的員工隊伍,按照空客創始人羅傑·貝泰耶的說法,就是儘可能利用所有可用的人才和能力,而不必擔心國籍和語言的差異。空客集中了法國,德國以及英國等歐洲各國航空界的人才,擁有法國土魯斯,德國漢堡兩個總裝廠以及遍布歐洲各地的配套企業,相當於集整個歐洲的工業能力,來打造一款能與波音飛機競爭的產品。從開始研製到第一架飛機交付,空客僅用了5年時間。
此外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法國一直堅持獨立自主的原則,核心技術始終掌握在自己手中。從飛機發動機到航空設計軟體,從幻影戰機到空中巨無霸A380,法國已經形成完整的工業體系和領先世界的航空工業實力,擁有一大批優秀的企業,包括賽峰集團(斯奈克瑪母公司),達索航空製造公司等。相比之下,日本企業在這方面實力還很薄弱,由於長期依附於美國企業,缺乏獨立生存能力,要單獨開發自己的大飛機,顯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