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商韜略
文 | 華商韜略 陳子敏
他是燕郊的李嘉誠,用自己的公司塑造了一座城市。
在北京燕郊,提起「福成」二字,會帶有一種特殊的親切感。
當地人眼裡,「福成」這一標籤寓意著大量的本地生活場景,從福成肥牛到福成小區,再到福成國際大酒店,甚至還有一條街道被命名為「福成路」。這個「福成宇宙」背後的傳奇人物就是「燕郊首富」——李福成。
從「香油大王」到「養牛大王」再到「殯葬大王」,李福成的經歷和商業頭銜一樣豐富而傳奇。他的商業帝國和人生經歷或許並非家喻戶曉,但對於生活在燕郊的人而言,這片土地上的繁華無處不流淌著李福成的商業基因。
【從香油小販到「燕郊李嘉誠」】
外界給李福成的一個稱號叫做「燕郊李嘉誠」。和李嘉誠一樣,李福成以在房地產界的實力和雄厚財力著稱。而在獲得這個名號之前,李福成一路緊隨時代發展,一手經營了多樣化的產業和傳奇人生。
生於1946年的李福成據說只有小學文化,但他的商業頭腦很早就顯現出來。1966年,20歲的李福成還是一位賣香油的小商販。但36歲時,他就創辦了自己的香油坊,很快成為當地有名的「香油大王」。
1987年,李福成貸款5000元,靠7頭牛起家,創辦了三河興隆莊福成養牛場,即福成集團的前身。憑藉出眾的養牛技術,他的養牛場規模不斷壯大,幾年後就成了「養牛大王」。1993年,47歲的李福成組建起河北三河福成養牛集團總公司。
1997年之後,福成集團開始致力於「企業轉型」,第一步就是跨界餐飲業。1997年和1998年李福成先後成立了五豐福成食品有限公司、福成菲伯薩食品有限公司,開始生產食品和中西式熟肉製品,其中開設的「福成肥牛」火鍋城,在當時每月的流水就超過了80萬元。
2002年,李福成瞄準了燕郊這塊離北京只有30公裡左右的土地,對外宣稱要「專給北漂蓋房子」。
福成集團進軍房地產業的表現再一次映證了李福成把握時代脈搏的能力。憑藉地理和價格上的優勢,福成集團的項目迅速佔領了燕郊地產市場的半壁江山。
他先是成立了三河福成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之後開發的上上城青年社區項目,更曾創下「十個月間銷售55億元」的神話。
▲打造燕郊「衣食住行服務一條龍」
2015年,李福成斥資15億元收購了三河靈山寶塔陵園,福成股份成為中國唯一一家擁有殯葬資產的上市公司,因此被稱為「殯葬第一股」。 至此,李福成橫跨「畜牧、餐飲、殯葬」三大板塊的商業地圖正式形成。
據悉,李福成的殯葬業務每年的盈利可以達到2億多元,佔整個上市公司利潤的40%以上。而且,李福成現在的陵園還有很大一部分沒有開發。此外,他還成立了兩支專注於殯葬業陵園投資的基金,可以說是中國「殯葬大王」。
此時,李福成的商人生涯已經擁有多項殊榮。2016年,李福成家族以67億元的資產第一次登上「河北胡潤富豪榜」,位列第九;2018年的胡潤富豪榜,李福成家族更是以60億元身家,位列全國第673位。
李福成的商業版圖緊緊包裹著燕郊人的吃喝玩樂、生活起居,一手承包了燕郊地區的「生活服務一條龍」。
為人稱道的是,自2004年上市以來的15年中,李福成在資本市場也是備受好評,他未減持過一股,堅持以現金分紅回饋股東,被外界稱作從不割韭菜的「中國好股東」。
熱衷商業之餘,他也有良好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2010年就開始投入整治廢棄礦山。截至2019年5月,他在整治廢棄礦山、修復生態方面個人投資達60多億元,成功整治了8平方公裡的廢棄礦山、礦坑。
目前,李福成在燕郊擁有五家小額貸款公司、四家典當行、一家餐飲公司,以及酒店、房地產、礦山、水泥廠、農場和物流等眾多業務,還有殯葬陵園。放眼燕郊,幾乎一半的房地產都是由李福成開發的。
在經歷了巨大的商業成功和豐富的閱歷之後,李福成曾轉讓自己所持的福成股份的控制權,開始退居幕後。2019年,已經年過七旬的李福成又宣布重新出山,再次掌舵福成集團。
李福成的個人經歷不僅是「時勢造英雄」的商業故事,也關乎一整個地區的發展繁榮。在燕郊加速推進城市化的過程中,李福成的商業成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