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叔有意思樓市相對論
蛋殼的事件發酵了一個月,那些被房東趕走的年輕人不知道怎樣了?
房叔最近在朋友圈刷到一個燕郊新盤,首付8萬起,民水民電通燃氣,居然還是個地鐵房。
這莫非是上天給年輕人關上了一扇門,又打開了一扇窗?
朝陽、通州工作的年輕人,全款30多萬買套小房子,從此告別萬惡的二房東,豈不是很香?
今天房叔來聊聊,燕郊值得買嗎?
1
這個盤叫福成理想匯,先說明房叔的文章沒有任何安利性質。現在願意去北三縣買房的人已經少很多了。
北三縣是怎麼火起來的?
作為河北省的飛地,北三縣夾在北京和天津中間,距離北京非常近,可以承接北京人口的外溢需求。
居住在北三縣,尤其是燕郊地區的北漂,可以駕車到潞城地鐵站,然後轉地鐵;或者坐930、817、814公交車直達國貿。這兩種都實現了跨城通勤,比起固安、甚至天津都在絕對距離上近一些。
2016年-2017年,乘著北京房價高企的東風,北三縣房價翻了一倍多,炒房客聞風而至。
那時候,燕郊均價達到3.5萬,個別樓盤成交價甚至上過4萬;大廠均價達到3萬;香河2.5萬。
北京的街談巷議裡也流傳著到北三縣買房的神話,沒有被套牢在燕郊的北京老太太不足以談人生。
似乎只要抱緊北京的大腿,北三縣就能起飛。
但隨之而來的史上最嚴限購政策,讓炒房美夢裡的北三縣,房價近乎腰斬。
非本地戶籍需要繳納三年社保,才有1套房的購房資格。至今政策以及實行三年,依然沒有鬆綁的勢頭。
3萬多的房價忽然跌到1萬7,曾經在燕郊大街小巷活躍著的中介也逐漸銷聲匿跡。
高位接盤的炒房客有的割肉,有的斷供,有的被套至今。
炒房是不可能炒房的。
一個投機的套利空間出現了,會如何調節?要麼用市場的手段:投機的人太多將導致利潤被平均化,最後回歸市場價。要麼就用行政的手段:最嚴格的限購,讓炒房客割最狠的肉。
從此燕郊給人留下一個印象:韭菜田。
2
說回到這個項目,福成理想匯。
最大的優點,一是不限購,二是價格足夠便宜,三是有地鐵。戶型沒什麼可說,配套也和北京的項目不在一個量級。不過地處燕郊商業比較發達的地段,滿足生活所需還是沒問題。
周邊的二手盤「燕京航城」、「夏威夷北岸」、「東方夏威夷」、「納丹堡」、「理想新城」等等這些住宅的均價在1.7萬。相比之下,福成理想匯8000-10000元的價格就很有優勢。
然而一看關鍵詞LOFT,稍微懂行的買家都知道,這是一個不值錢的商住。
就算你民水民電還通燃氣,就算你的戶型和民宅差不多,甚至能上學,它也是商住。
商住一旦轉手就要繳納大量的稅費,二手的商住更加不值錢。這就決定了,這個盤的主要客群只能是剛需自住。
有人問,全款買下了租出去合適嗎?這也是一種投資啊。
那你就要考慮租售比的問題。
據房叔所知,當地的產業並不多,可能曾經最發達的是房產中介行業。在這種情況下,還有多少人會選擇在燕郊租房?
畢竟燕郊的定位,就是北京的睡城。
基於以上的因素,不少房產大V都下了結論:這房子不值得買,燕郊不值得投資。
在這裡房叔要唱唱反調,對真正的剛需來說,房子沒有值不值得,只有合不合適。
正在修建的北京地鐵22號線,從朝陽通到平谷,途徑燕郊市區。
這個項目就在地鐵神威大街站附近,雖然項目說直線距離1公裡,但實際騎共享單車也在3公裡以內,可以滿足通勤需求。
以前家住燕郊的北漂不得不面對清晨大巴的長隊,每日接受進京檢查,特別是疫情期間檢查更加嚴格。
現在居然共享單車接駁地鐵直達公司了,這體驗不要好太多!
你就說這個廣告語吧,「讓房子回歸居住本質」,「讓每一位北漂人都能買得起房」,房叔聽了眼淚掉下來。
一個商住公寓,本質是商業屬性,卻肩負著讓房子回歸居住屬性的重任,扛起了房住不炒的大旗。
首付8萬的剛需,是真的剛,打工人鋼鐵般的意志那種「鋼」。
沒有鋼鐵般的意志,怎麼每天面對早上6點的朝陽?
想上車的朋友似乎已經來不及了。聽說1700多套房,三天售罄。
3
最後我們再來吃一個開發商的瓜。
對購房人來說,最大的黑天鵝就是交房維權,只要最後開發商順利地保質保量交房,叔就沒什麼苛求。
因為這個房子太便宜了,放在商住裡都還便宜那麼一兩千。
一般來說,打折的房子,要麼是產品品質上有硬傷,要麼就是開發商著急回款。
叔查到,福成的確缺錢。
據網上公開信息披露,2019年,福成集團涉嫌逃稅漏稅,相關資產已經被凍結。
福成的老闆叫李福成,最早賣香油、養牛起家,後來轉入房地產開發。燕郊幾乎一半的房地產都是福成開發的,因此老闆也有外號叫「李半城」,也有人叫他「燕郊李嘉誠」。
李福成是燕郊樓市最大的得益人。
他2002年成立河北福成房地產開發公司,主打北漂人群,以低成本、低價格策略迅速做大。
2008年危機過後,燕郊房價因北京限購而飛速上漲。福成相繼推出上上城、青年城、福成公寓等神盤,多個項目從房價4000元起步,一路賣到了40000元。
其開發的上上城項目,容納了近8萬人口,號稱「河北最高密度樓盤」,一度創下「十個月55億元」的銷售神話,在福成集團年營收中佔比過半。
憑藉往年的業績,相信福成集團在燕郊當地有足夠的知名度和信賴度。
但是福成這兩年不太行了,叔查閱資料推測有三方面原因:
一是福成大力發展的殯葬產業遇到了滑鐵盧。
大家可能還不知道,福成是「殯葬行業第一股」,既做陽宅的生意,也做陰宅的生意,陰陽通吃。
福成股份披露顯示,其2018-2019年殯葬業務毛利率高達87.96%與87.14%。
如此高的毛利直追茅臺!
財報顯示,福成股份2019年墓位銷售2670個,平均6.9萬元一個。
2019年,殯葬業務為公司貢獻了1.85億元的營收,毛利率高達87.14%。而2020年上半年,公司殯葬服務業的營收為0.34億元,同比下滑超75%。
官方解釋是,在殯葬行業方面,由於客戶入園率下降很大,祭祀也大多採取線上雲祭祀方式,所以利潤受了很大影響。
第二,家族房地產業務遇到了一些不太好說的問題。
在房價飛漲的這幾年裡,燕郊地價的上漲卻相當克制。2013年成交的樓面價約每平米 500元,到2018年也只上升到2300元左右,與房價形成巨大落差,也使燕郊的地產江湖暗流湧動。
第三,掌門人的更迭對家族企業的走向有著重大影響。比如大家熟悉的新城。
2014年,時年68歲的李福成辭去上市公司所有職務,將福成股份交給兒子李高生接管。此後,福成房地產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
但是兒孫們似乎不太省心。
維權問題也屢屢見報。
2018年,72歲的李福成重出江湖,似乎寄望借房地產實現新的突破,帶領公司走出低谷。
2019年就出了股權資產被凍結的事,至今依然深陷危機。
據中介介紹,福成理想匯的交房日期是2022年10月,不知兩年的時間夠不夠福成集團盤活現金流,交付令人滿意的房子。
莫要辜負剛需的辛苦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