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商報記者 唐小濤 王天志)市民宗局近日透露,為幫助少數民族地區發展,成都市建立了「一市三州」工作機制,即成都市和甘孜、阿壩、涼山三州駐蓉辦的聯席會議制度。這一機制不僅幫助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還為維護本地區穩定發揮了積極作用。
據第五次人口普查統計顯示,全成都市共有55個少數民族成分,人口6萬餘。面對繁重的民族工作,成都民族部門從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探索創新的工作機制。市民宗局局長趙璐說,成都提出了「三服務」工作思路,即服務本市少數民族、外來少數民族和少數民族地區。當前,成都各民族團結、和諧,民族工作形勢良好。
為搞好本地少數民族服務管理,成都建立了三級網絡平臺,即區市縣、街道和社區;而「一市三州」機制則加強了三州駐蓉辦事處與民宗部門的溝通協調,「三級網絡」、「一市三州」機制互為結合、互為補充,使得民族工作橫到底、縱到端、沉到底。
2008年,成都將三級網絡中的社區進行充實,在重點社區設置了民族工作協調員,建立熱線電話,確保信息暢通,服務保障快速到位。同時將「一市三州」駐蓉辦聯席會議延展到三州所屬34個縣級政府駐蓉辦,成都9個重點區(市)縣、3個少數民族藝術團,形成了一個反應敏捷、效能顯著的城市民族工作網絡。
在上述機制的保障下,四川三個少數民族地區得到了成都市的大力幫助。比如,成都市對甘孜州堅持開展長期「對口支教」活動,去年就選派了233名優秀教師赴甘孜州任教,接受當地646名教師來蓉進修、1376學生來成都上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