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一市三州」機制 促少數民族地區發展

2020-12-12 四川新聞網

  (成都商報記者 唐小濤 王天志)市民宗局近日透露,為幫助少數民族地區發展,成都市建立了「一市三州」工作機制,即成都市和甘孜、阿壩、涼山三州駐蓉辦的聯席會議制度。這一機制不僅幫助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還為維護本地區穩定發揮了積極作用。

  據第五次人口普查統計顯示,全成都市共有55個少數民族成分,人口6萬餘。面對繁重的民族工作,成都民族部門從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探索創新的工作機制。市民宗局局長趙璐說,成都提出了「三服務」工作思路,即服務本市少數民族、外來少數民族和少數民族地區。當前,成都各民族團結、和諧,民族工作形勢良好。

  為搞好本地少數民族服務管理,成都建立了三級網絡平臺,即區市縣、街道和社區;而「一市三州」機制則加強了三州駐蓉辦事處與民宗部門的溝通協調,「三級網絡」、「一市三州」機制互為結合、互為補充,使得民族工作橫到底、縱到端、沉到底。

  2008年,成都將三級網絡中的社區進行充實,在重點社區設置了民族工作協調員,建立熱線電話,確保信息暢通,服務保障快速到位。同時將「一市三州」駐蓉辦聯席會議延展到三州所屬34個縣級政府駐蓉辦,成都9個重點區(市)縣、3個少數民族藝術團,形成了一個反應敏捷、效能顯著的城市民族工作網絡。

  在上述機制的保障下,四川三個少數民族地區得到了成都市的大力幫助。比如,成都市對甘孜州堅持開展長期「對口支教」活動,去年就選派了233名優秀教師赴甘孜州任教,接受當地646名教師來蓉進修、1376學生來成都上學。

相關焦點

  • 四川移動發展三州少數民族地區通信紀實
    但對於長期居住在四川三州偏遠地區的少數民族群眾而言,環境帶來的卻是別樣的感受,惡劣的自然條件、落後的交通和通信已經嚴重阻礙了他們的生存與發展,對擁有一個能與外界暢通、高效聯繫的通信網絡,三州的各族群眾有著強烈的需求與期盼。因此,推動民族地區的團結進步、構建現代化的移動通信網絡、縮小四川民族地區與世界的距離,便成了四川移動所有員工幾年來不懈的追求。
  • 四川省通過三州一市聯席會議促進民族地區發展
    四川省為加強成都市和甘孜、阿壩、涼山三州相互之間經濟、文化的廣泛合作交流,促進共同發展,及時、妥善處理新形勢下的各類矛盾糾紛,共同維護民族團結,構建和諧社會,省委民族工委、省民委在深入調研,徵求成都市和甘孜、阿壩、涼山三州黨委、政府意見的基礎上,牽頭建立了「三州一市」聯席會議制度。11月9日,聯席會議在成都市召開。
  • 四川三州通縣公路竣工 民族地區交通大跨越
    民族地區交通大跨越 2003年12月09日 10:25
  • 增強民族地區"造血"機能 四川160名幹部支援三州
    新華網成都12月18日電 四川省從全省各地選派的160名援州幹部近日已完成崗前培訓,全部進入甘孜、阿壩、涼山三州新的崗位工作。  近年來,江澤民總書記、朱鎔基總理等中央領導同志先後多次來川視察,對甘孜、阿壩、涼山三個少數民族自治州的開發建設作出了「穩藏必先安康」、「安康必先通康」等一系列指示。
  • 社科院民族發展藍皮書:民族地區特別是「三區三州」貧困發生率顯著...
    中新網北京10月25日電 (李京澤)25日在北京發布的「民族發展藍皮書」《中國民族發展報告(2020)——民族地區決勝全面小康》(以下簡稱「報告」)指出,2018-2019年民族地區特別是「三區三州」貧困發生率顯著下降,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效。
  • 四川省財政部門大力支持民族地區發展紀實
    尤其是甘孜、阿壩、涼山三個少數民族自治州(以下簡稱三州)位於廣闊的川西高原,是主要的少數民族聚居區。長期以來,由於生產生活條件惡劣、交通不便,民族地區發展較為緩慢。近年來,四川財政切實加大扶持力度,使少數民族地區經濟和社會事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
  • 「原創」雲南省少數民族整族脫貧攻堅實踐經驗
    在具體工作中,提出示範區建設與脫貧攻堅雙融合雙促進工作思路,以「十百千萬」示範創建工程、改善沿邊群眾生產生活條件行動計劃、「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脫貧攻堅、「三區三州」脫貧攻堅、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保護與發展等重點工作為抓手,助推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取得實效。
  • 築牢少數民族地區網絡邊境防線
    為加強網絡空間治理,築牢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網絡邊境防線,2018年,雲南網信辦網管處以問卷調查、實地走訪等形式,調研了雲南省與緬甸、越南、寮國接壤的25個邊境縣網際網路使用和發展情況。主要了解縣域人口民族分布、經濟發展模式、跨境居住和商貿情況;統計網站平臺建設數量、抽樣即時通信工具業態數量和用戶數;採樣75個村民小組的電腦數量、手機數量,了解村民上網習慣和網絡使用場景。25個邊境縣村民上網熱情高,微信上經常分享自己的勞作、生活。文字使用較少,會使用少數民族文字分享。微信村組群、家族群活躍,基本都用語音,經常使用少數民族語溝通。
  • 攜手三州七家機構醫學攻堅,《四川省民族地區復發性流產病因研究...
    該項目向四川省衛生健康政策和醫學情報研究所提交查新資料並獲得科技查新報告認定:雖然國內已有少量關於民族地區或少數民族患者復發性流產病因研究的文獻報導,但對四川省「三州」(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涼山彝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少數民族復發性流產病因進行研究,國內未見相同報導。
  • ...廣發銀行成都分行助推「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工作...
    為落實中央關於打贏「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戰的要求,廣發銀行充分發揮作為央企成員單位的責任擔當,以「決戰決勝,只爭朝夕」的姿態,充分整合優勢資源,以精準有效的舉措紮實推進脫貧攻堅各項工作。七年精準扶貧路,四年脫貧攻堅戰,川粵兩地共同攜手,跨越1700公裡的距離,共同譜寫金融鋪就扶貧路的動人篇章。
  • 多民族 一家人 好日子——我國世居少數民族最多省份雲南民族團結...
    新華社昆明9月25日電 題:多民族 一家人 好日子——我國世居少數民族最多省份雲南民族團結進步記事  新華社記者字強  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雲南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堅持「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過上好日子」的信念
  • 為少數民族群眾搭建溝通發展橋梁 四川開展國家通用語言文化政策...
    日前,記者從四川省民族宗教委獲悉,近年來,省民族宗教委積極推動在全省各市(州)開展進城務工經商少數民族群眾,特別是新疆籍少數民族群眾國家通用語言文化政策學習教育培訓,切實提高少數民族群眾的國家通用語言使用能力,更好地幫助他們融入城市生活發展,受到少數民族群眾的歡迎,少數民族群眾學習積極性很高。通過開展培訓,既架起了各民族溝通的橋梁,又增進了相互間的感情,促進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 甘肅省少數民族地區第一座民航機場建成通航(圖)
    甘南夏河機場昨正式通航這標誌著在我省少數民族地區建設的第一座民航機場建成通航A319飛機載著第一批航空客人平穩降落在甘南美麗的草原上,我省少數民族地區建設的第一座民航機場——甘南夏河機場正式建成通航,這必將是一個載入甘南藏族自治州發展史冊的日子,因為這裡的73萬各族兒女終於圓了飛天夢想。
  • 來自《四川省民族地區教育發展十年行動計劃》的報告
    為確保這一惠民行動真正惠及民族地區廣大農牧民群眾,近七年來,特別是西部地區"兩基"攻堅計劃實施後,在國家及相關部委、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四川民族地區以追趕型、跨越式發展的高標準要求和務實高效的具體行動,發揚艱苦創業、改革創新、頑強拼搏的精神,全力推進"兩個計劃"的實施,促進了民族地區教育的發展與改革,確保了各年度"兩基"攻堅目標的順利實現。
  • 海南省散居少數民族權益保障規定
    第七條 省和少數民族聚居鎮所在市縣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教師、科技人員、醫務人員及其他專業技術人員到少數民族聚居鎮定期工作。在少數民族聚居鎮工作期間,除派出單位應當保證其享受的工資福利待遇不變外,對其生活待遇給予適當照顧。  鼓勵其他地區的幹部和各類專業人才到少數民族聚居鎮工作。
  • 關於做好2018年下半年中國少數民族漢語水平等級考試(MHK)工作的...
    >:為做好2018年下半年中國少數民族漢語水平等級考試(MHK,以下簡稱民族漢考)工作,現將有關事宜通知如下:一、民族漢考(MHK) 的管理(一)自治州雙語教學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在自治區中國少數民族漢語水平等級考試委員會辦公室的業務領導下,負責自治州民族漢考的組織實施及管理工作
  • 雲南「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全國第二多
    截至目前,全省有6個州(市)和59個單位被命名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範州(市)和示範單位,10個單位被命名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數量均居全國前列。昆明等6個州市創建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州(市)」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是做好民族工作的重要抓手,對於凝聚全社會力量建設好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 我國民族地區行政區劃的歷史變遷
    [1]漢族形成後,才有少數民族及民族地區的概念。雖然古人並未使用「民族地區」一詞來指代非漢族分布區域(在有些文獻中被稱為邊疆地區),但歷史上邊疆地區未必完全是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從古至今,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始終存在並未發生較大的改變,因此本文使用「民族地區」一詞來指代歷史上少數民族聚居地區。
  • 「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加強文旅合作 發布旅遊大環線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拉薩10月16日訊 (記者 代玲)15日,「三區三州」旅遊大環線暨西藏旅遊推介活動在拉薩舉辦。以此為契機,「三區三州」將共同攜手努力,加強文旅方面合作,實現旅遊脫貧增收和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目標。
  • 川甘青3省首屆區域聯動協作工作會舉行 確認建立「四聯」機制
    來自川甘青3省5州17個縣(市)的主要負責人共同籤訂《四川甘肅青海結合部牧區縣區域聯動協作框架協議》,旨在建立區域合作協調機制,進一步推動實現區域協同共治、協同發展、互利共贏。  根據區域聯動協作框架協議,三省相關縣(市)將重點在生態環保、產業發展、科教文化、基礎建設、社會治理等五個方面開展深度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