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 | 金書沁
3月3日,2020年度普利茲克建築獎得主宣布,來自愛爾蘭都柏林的伊馮·法雷爾(Yvonne Farrell)和謝莉·麥克納馬拉(Shelley McNamara)成為這項「建築界的諾貝爾獎」的第47位及第48位獲獎者,暨第4位和第5位女性獲獎者。
左為伊馮法雷爾 右為謝莉麥克納馬拉,照片由Alice Clancy提供「為了表彰她們對待建築及創作方式永不妥協的敬業實踐,對合作的堅韌信念,對同行的慷慨分享——尤其是在2018年威尼斯雙年展等活動中的表現,為了她們對追求卓越建築的長久承諾,對環境擔負責任的創作態度,她們具備國際化的視野,同時對各個項目地點的獨特性兼收並蓄。」今年評審辭中對於法雷爾與麥克納馬拉的獲獎理由概括道。
愛爾蘭城市研究院,照片由Ros Kavanagh提供法雷爾和麥克納馬拉擅長「在宏大的建築物中以人的比例保持與環境的親密感」。評審委員會主席史蒂芬·布雷耶法官解釋:「也就是說,目前全球半數以上人口居住在城市環境中,而其中許多人負擔不起奢華享受,那麼我們該如何建設住房和工作場所呢?」法雷爾和麥克納馬拉以眾多公共性建築作品體現了普利茲克獎的宗旨,即以所有的建築作品致敬建築藝術,為人類社會做出持續貢獻。
利馬工程技術大學校園,照片由Iwan Baan提供兩位建築師都曾就讀於都柏林大學建築學院,並在校園相識。畢業後,兩人獲得留校任教機會,1978年在執教期間於都柏林建立了格拉夫頓建築事務所(Grafton Architects),格拉夫頓為事務所最初所在的街道名稱。成立40多年間,格拉夫頓建築事務所專注於教育類建築、住房項目以及文化和公共機構等項目,代表作包括秘魯的利馬工程技術大學、義大利米蘭的博科尼大學、都柏林的北國王街住宅、愛爾蘭納文的索爾斯蒂斯藝術中心等。
土魯斯第一大學經濟學院, 照片由Dennis Gilbert提供
博科尼大學, 照片由 Federico Brunetti提供2008年,格拉夫頓建築事務所的第一個國際委託項目---米蘭博科尼大學獲得於巴塞隆納舉辦的首屆世界建築節(World Architecture Festival)的年度建築大獎。2012年,格拉夫頓以「建築成為新地理」為主題的參展作品獲得2012年威尼斯建築雙年展銀獅獎,法雷爾與麥克納馬拉也在2018年共同擔任了威尼斯雙年展策展人。2015年,利馬工程技術大學的校園設計項目取得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RIBA)2016年首度創立的RIBA國際獎。
利馬工程技術大學校園, 照片由Iwan Baan提供教育類建築是格拉夫頓建築事務所最出名的作品,其中,利馬工程技術大學是近年來法雷爾和麥克納馬拉所完成的最具挑戰性的項目之一。校園坐落在居民區與深谷裡的高速公路之間,建築師們採用了垂直布局的退臺式建築,退臺形成的開放空間可以引入海風,緩解當地的溼熱天氣。如何使得建築物更好適應當地氣候、地形,更好與周圍環境進行對話,是法雷爾和麥克納馬拉的作品中始終體現的對建築物實用性的思考。在她們2009年的作品都柏林財政部辦公樓中也可見一斑,獨特的窗戶設計,加之格柵的使用,新鮮空氣得以在整體建築物中順暢流通。
財政部辦公樓,照片由Dennis Gilbert提供普利茲克評審委員會評論法雷爾和麥克納馬拉榮建築另一大特點是,對建築物複雜分區的處理,「景觀能夠將深層內部空間與更宏大的外部空間連接起來,讓自然光可以穿透進來激活建築物深處的內部空間,通常來自天窗或高層窗戶的光線會貫穿建築物的整個內部空間,」這一點在帕內爾廣場文化中心和城市圖書館、洛雷託社區學校、帕萊索的礦業電信學院集團等作品中都有著很好的體現,自然光線的引入使得空間與空間之間更流暢地銜接。
帕內爾廣場文化中心和城市圖書館, 效果圖由格拉夫頓建築事務所提供
礦業與電信學院集團, 照片由格拉夫頓建築事務所提供麥克納馬拉認為:「建築是人類生活的框架。它為我們提供棲身之所和歸屬感,並將我們連接到外部世界,這可能是其它空間塑造學科所無法做到的。」法雷爾補充道:「我們行業的核心在於發自內心地相信建築至關重要,這是人類發明的一種文化空間現象。」
利默裡克大學醫學院,照片由Dennis Gilbert提供普利茲克獎於1979年由傑·普利茲克和妻子設立,為全球主要建築獎項之一。第一位普利茲克獎女性得主為英國建築師扎哈·哈迪德,中國美術學院建築藝術學院院長王澍為我國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普利茲克獎得主。
圖片來源:普利茲克建築獎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