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赫一時的恭親王,死後卻被他挖空王府,藏品至今流落海外

2020-12-25 此觀東方既白

一說起清末的政壇,很多人都會想到慈禧太后、光緒皇帝等歷史人物。除了他們,清末還有一位可以左右朝政的大人物,此人正是恭親王愛新覺羅·奕訢。恭親王奕訢生前曾是權傾一時的重臣,死後卻被一個日本收藏家挖空了王府。這倒是怎麼回事呢?

恭親王奕訢 網絡圖片
恭王府 網絡圖片

這位收藏家名叫山中定次郎,他出生在一個大阪古董商家庭。他原本名叫安達定次郎,受到家庭影響,他從小就在父親的古董商鋪中和瓷器、書畫等藏品打交道,積累了不少經商經驗和鑑定文物的知識。23歲那年,他又入贅到店主山中吉兵衛家,改姓山中,並和一批來自歐美的收藏家有了交情,從此開始在全世界收購各式古董。

山中定次郎 網絡圖片
山中定次郎 網絡圖片1

1901年,山中定次郎來到北京,並在東城麻線胡同3號設立辦事處。此時恭親王愛新覺羅·奕訢已經因病離世,他的兒子要麼早早離世,要麼只知吃喝玩樂,毫無作為,恭親王府從此開始衰敗。此後,他的孫子為了復闢清室,於1912年開始變賣恭王府的家產。顯赫一時的恭親王府,最終竟落得如此下場。

愛新覺羅溥偉 網絡圖片
恭王府 網絡圖片1

愛新覺羅·溥偉變賣恭親王家產的當天,山中定次郎和他的朋友一起來到這裡。他看了看這件巨大的藏寶庫,於是花34萬大洋收購了恭親王府除書畫之外的所有藏品。五年後的1917年,他又將肅親王府收購,並將其設置為山中商會北京支店。從此,他將清朝的兩座王府全部收入囊中。

山中定次郎在恭王府的留影 網絡圖片
清乾隆 清宮舊藏嵌寶時鐘 恭親王舊藏

據統計,山中定次郎收購的恭親王舊藏共有2000多件。這些藏品有些被運到歐、美、日等國拍賣,另一部分則被他珍藏起來。在這些藏品中,既有精美的筆筒和座屏,也有珍貴的青銅器、玉器和翡翠,其中有一隻象牙編織畫琺瑯宮扇,估價66萬,可見其價值之高。

清乾隆 象牙編織畫琺瑯執柄宮扇 網絡圖片

清乾隆 紫檀雕西番蓮慶壽紋寶座 恭王府舊藏

山中定次郎劫掠恭王府舊藏之後,還將收藏家瀋吉甫的舊藏全部收入囊中,此後還劫掠、破壞了山西天龍山石窟佛像,並將它們賣到國外。直到70多年後,來自山西的商人才將它們收購回國。但他收購的那些恭王府舊藏卻依然流落在海外,不得歸鄉。如果愛新覺羅·奕訢有知,只怕也會悲嘆不已。他生前傾盡全力,也不能挽回清朝的頹勢,死後也無法阻止自己的子孫變賣家產,這或許就是他的命吧!

相關焦點

  • 尋找恭親王曾孫子、孫女,討厭王府生活,卻蝸居北京一輩子
    所以,真正延續道光一脈香火的只有皇五子惇親王、皇六子恭親王、皇七子醇親王。其中,惇親王后嗣最多,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已經達到200多人;醇親王后嗣最貴,醇王府曾兩度潛龍,長子光緒帝與長孫宣統帝,相繼承襲大統。雖然,恭親王的後嗣不似五哥惇親王的後裔多,也不如七弟醇親王的後裔貴,但他們也都以不同的生活方式與生活態度延續著恭親王的血脈。
  • 道光皇帝去世之前,他將皇位傳給奕詝,皇六子封為恭親王
    原本奕詝並不是道光皇帝所看中的人選,但名師出高徒的奕詝因為背後有為口才了得的老師,祝他成功的登上了皇上的寶座。恭親王有非凡的才幹。一說起奕詝(鹹豐皇帝),我們就不得不提到他的另外一位兄弟恭親王奕訢。恭親王幫助慈禧太后打點宮中的事務時,英雄惜英雄的曾國藩開始慢慢地跟恭親王有密切的接觸。從鹹豐皇帝和恭親王的兩種態度當中,我們可以看出恭親王更懂得審時度勢和合理用人,恭親王這樣並非池中之物的歷史人物,為什麼就沒能讓道光皇帝選上呢?鹹豐用自己的孝道感化道光帝。
  • 北京第四站:恭王府,曾經是和珅與恭親王的故居
    恭王府經歷康乾盛世到清朝滅亡,跨越兩百年的歷史 。恭王府,為清代規模最大的一座王府,曾先後作為和珅,永璘的宅邸,1851年恭親王奕訢成為宅子的主人,恭王府的名稱也因此而得。1,門票40元,地址:北京市西城區柳蔭街甲14號。2,開放時間:4.1至10.31 8:00至17:00、11.1至3.31 9:00至16:00。
  • 為何恭親王反對重修圓明園 醇親王卻支持修建頤和園
    在他看來,重修圓明園後,慈禧太后將搬到圓明園去居住,能夠減少對政事的幹預,自己才算真正地親政。可是,恭親王奕訢堅決反對重修圓明園。在他看來,重修圓明園需要花費大量的經費。真有這筆經費的話,不如投入到洋務運動,用以富國強兵。只要國家富裕了,軍隊強大了,何愁沒有重修圓明園的機會?1874年7月,恭親王率領等10名朝廷重臣,當面勸諫同治皇帝不要重修圓明園。
  • 鹹豐帝驚魂未定,爛攤子交給恭親王,近代第一位外交部長產生
    鹹豐帝驚魂未定,爛攤子交給恭親王,近代第一位外交部長產生圓明園被大肆劫掠並焚毀後,英法聯軍進逼到安定門德勝門一帶,揚言再不接受條件就要攻佔紫禁城,在此情況下,清廷被迫全面接受英法聯軍提出的要求,恭親王在禮部衙門分別與英法公使籤訂了《中英北京條約
  • 恭親王墓屢被盜僅剩牌坊
    原標題:恭親王墓屢被盜僅剩牌坊:文物販子光天化日拆石獅   恭親王墓唯一一座石牌坊   恭親王墓石獅光天化日險被盜   田野文物面臨盜毀、風化多種問題 委員建議小型文物統一保存   晚清風雲人物,慈禧太后的小叔子,恭親王奕訢就葬在昌平,如今墓地僅剩一座石牌坊。
  • 北京的王府
    保存比較好僅8所,即恭親王府、醇親王府、老醇親王府、孚郡王府、雍親王府、禮親王府、慶親王府、淳親王府。這些王府大都有比較完整的府牆及府門、正殿、配殿等主要建築,昔日王府的面貌基本保留了下來。仍然有點王府樣子的有7所,即克勤郡王府、寧郡王府、惠親王府、鄭親王府、和親王府、敬謹親王府、循郡王府。
  • 蘇州忠王府與忠王李秀成
    蘇州拙政園旁矗立著忠王府,至今忠字匾高懸,訴說著蘇州百姓對忠王李秀成深深的緬懷之情。 忠王府大門外觀忠王府頗有品味和氣勢,是李秀成辦公和召開軍事會議的地方,而非私人住所,內設供太平軍禮拜的教堂和一座供將領和士兵娛樂的戲臺。
  • 恭親王去世前,用滿語留下的遺言是什麼?為何讓李鴻章瞠目結舌
    俗話說的好濃縮就是精華,在歷史上有三位聖主,他們分別是康熙、乾隆和雍正,而恭親王匯聚了他們三個人的優點,恭親王黑瘦、精幹,而且足智多謀,也是大清最後一位厲害的角色,但是恭親王去世以後,大清就再也不是那個勵精圖治,開闊國家疆土的王朝了,大清開始走向了衰敗。
  • 鹹豐和恭親王曾親如同胞兄弟 為何最終卻反目成仇?
    熟習帝王之術的道光,在傳位給奕詝的同時又封奕訢為親王,其實也有他自己的考慮。一來,大清當時內憂外患重重,若奕訢之才能夠被奕詝所用,對社稷有所裨益;二來,道光看著兩個孩子從小長大,認為以奕詝之仁、奕訢之義,斷不會發生同室操戈之事;此外,道光自信的原因,還由於他留下了一道調和兄弟矛盾的保險——孝靜皇貴妃。
  • 如果道光帝傳位給恭親王,腐朽的大清能發生根本轉變嗎?
    NO.898 - 如果傳位恭親王作者:音樂傳真 / 編輯:冷小軍1846年道光帝已經64歲了,身體每況愈下,必須決定皇位繼承人,不能再拖了。頭痛的是,傳位給四阿哥奕詝還是六阿哥奕呢?他猶豫不決,最終選擇了平庸的四阿哥而不是聰慧的六阿哥,斷送了清朝可能振作的機會。道光為什麼這麼做?
  • 嘉慶帝為何命人在恭親王常寧墓前勒斃了他的兩個孫子?原因很簡單
    例如,嘉慶帝在出巡時,就經常遇到一些攔路告御狀的老百姓,對於這些人他從不處罰,總是仔細地詢問情況,然後再命令有關的部門調查案情。在一次東巡盛京時,嘉慶帝還親自出面,審理了民間案件,為老百姓做主,這在封建時代,屬於非常罕見的事情。而在嘉慶帝死後,道光帝給他的廟號是「仁」。對於這個「仁」字,嘉慶帝是當之無愧的。
  • 走過了近兩百年歷史歲月的北京王府,如今都怎麼樣了?
    恭親王府。恭親王府共有兩處,一處位於鐵獅子胡同,另外一處在海西街17號,後者是目前王府中規模最大,保護最好的一座王府。我們目前經常提及的是第二處,即位於前海西街的那處,是清道光皇帝第六個兒子弈的府邸。1982年由國務院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王府花園已經對遊人開放,成為第一個對外開放的北京王府。2.
  • 秀懷王朱見澍:明代唯一死後回北京安葬的親王,女兒待遇堪比公主
    雖然明代的親王從開國初年的戍邊大將,逐漸成為中後期的朝廷負擔,但親王必須之國,那是朝野上下的共識,不容任何人來質疑和挑戰。自從永樂朝以後,親王一旦之國,除了極個別的特例以外,基本就和皇帝死生不再相見。生不能回京,死也埋在封國。但是明朝卻有這樣一位親王,死後居然千裡迢迢又被運回了北京安葬,這又是怎麼回事呢?今天筆者就帶大家來看一看秀王朱見澍這一生的故事。
  • 故宮離恭王府有多遠 故宮怎麼坐車到恭王府
    故宮跟恭王府都是北京著名的旅遊景點,去北京旅遊如果沒去故宮和恭王府的話那就等於白來一趟北京了,因此很多遊客會把故宮跟恭王府安排到一個行程裡,那麼問題來了故宮離恭王府有多遠呢,好不好安排在同一天遊玩呢?下面就由小編告訴大家。
  • 德莊王朱見潾:一座德王府,半座濟南城,記這位險些登基的親王
    天順七年(公元1463年)八月,16歲的德王正式搬出皇宮,出居諸王府,英宗竟然下令文武百官赴府朝見。親王出府而文武百官朝見,這是本朝歷史上前所未有的事件。更有甚者,宗室元老、英宗的親叔父襄王朱瞻墡在得知德王出府的消息,居然派人送來厚禮。以英宗和襄王的關係,朱瞻墡此舉無疑大有深意。癸卯,復書襄王瞻墡曰:近以次子德王見潾年長,令其出府,此亦常典。
  • 傳奇的王府,書寫了半部清朝歷史
    ,這些年清宮戲火熱,去恭王府的遊客大多都是衝著這裡是「和珅故居」而來的。,但是他的孫子倒是挺有名,他的孫子奕劻就是那位與李鴻章一起同八國聯軍籤訂《辛丑條約》的慶親王,這個奕劻也算是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貪官,一生貪得無厭,但與清末那一群懦庸無能的王公貝勒相比,還算是一個敢於負責,能夠委以重任的人。
  • 慈禧太后一對翡翠西瓜價值過億,一隻疑流落美國,另一隻下落不明
    不管是輔佐自己的兒子成為皇帝,還是聯合慈安太后和恭親王辛酉政變,都能看出,這個女人不僅心思不簡單,而且極其看重她手中的權勢和權力。慈禧太后的性格,註定她不會甘心於只做後宮中的女人,當她把自己的手伸向前朝的時候,就已經想好不會再退縮。權勢這個東西,在得到之後,只會不斷的膨脹,不斷的壯大。
  • 恭親王墓屢被盜僅剩牌坊 文物販子光天化日拆石獅
    ▲恭親王墓唯一一座石牌坊近日,北京晨報記者在探訪時了解到,這位親王的墓葬歷史上屢遭盜毀,幾年前,連石牌坊上的獅子也被文物販子相中,差點在光天化日之下被拆走。  據文物部門介紹,最近幾年,由於文物收藏市場火熱等原因,很多田野文物遭到盜竊分子破壞。另外,即使沒有人為的破壞,自然風化腐蝕也在蠶食著這些珍貴的歷史遺存。市政協委員、北京市文物局原局長孔繁峙建議,有條件的石刻文物,可以考慮進行複製,將原件統一保護。
  • 南宋《六龍圖》超3億元在紐約成交晚清時流散海外
    再逾百餘年,辛亥革命成功,年底監國攝政王載灃引咎辭職久居天津,出生於醇王府的末代皇帝溥儀年僅六歲。次年元旦中華民國成立,小恭親王溥偉為助溥儀復闢籌集軍餉,將除書畫以外的大多數古玩器物於三月間賣給了一位名為山中定次郎的日本古董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