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億邦動力網
【億邦動力訊】8月3日消息,在2018思路零售數位化服務大會上,桔瓣科技CEO張琳發表了題為《智能化倉配應對零售新場景需求》的演講。他表示,物流若不是茁壯發展反而變成這個時代的絆腳石。大數據、集約化、節約化,不管從貨或者是系統或者是前置倉,在倉的方面「倉」會無限的接近用戶、接近消費者,在信息上做到無限透明以及實時傳遞。
張琳還認為,消費者用戶體驗分兩個部分:第一,商品本來帶來的。第二,購買這個商品直到使用這一段給他的體驗和感受。
據悉,大會以「賦能」為主題,由億邦動力網、思路網主辦,本屆大會將從紅利市場、數字場景、數字營銷、數字供應鏈、數字零售服務對接、跨境電商服務對接等多個主論壇和分論壇切入,帶領企業洞察進化方向。
【桔瓣科技CEO 張琳】
溫馨提示:本文為速記初審稿,保證現場嘉賓原意,未經刪節,或存紕漏,敬請諒解。
以下是張琳演講實錄:
在座的各位,大家好!剛才大家說的很多都是零售,接下來介紹一下物流為大家做什麼。
昨天很多同學問,說你是哪一個水果的電商平臺,我說不是的,我們是物流平臺,取這個名字是為了討一個吉祥。
桔瓣是科技化網際網路物流公司,以網際網路為定位,以技術驅動,運營模型更類似於眾包+聯盟,或者是加盟。現在很多場景下資源不斷被整合和被反覆利用,但是是否高效,有待可查,更多優勢在於系統和全局倉。
公司基本上以四個主線產品為主:第一,倉配一體服務解決方案。第二,倉配整個體系要進行拆分,滿足不同類型客戶的需求,不管是經銷商還是電商。第三,服務系統。第四,雲倉加盟。
現在整個桔瓣全國有82個RDC,RDC包括城市的前置倉。總體倉儲運營面積超過180萬平方米,運配網絡覆蓋全國350個一二線、三四線城市,峰值訂單達500萬單。
前面一直在說新零售,我們現在要說到的是新物流,或者行業稱之為智慧物流。現在對物流的需求與傳統的區別,原來的物流是缺什麼給什麼,需要怎麼運就怎麼運,需要怎麼存就怎麼存,需要怎麼發就怎麼發,提供了單向簡單的位移和存儲,我們更願意為商家和消費者賦能,為商家或者消費者提供更好、更優的解決方案,商家主要職責是賣貨,我們主要職責是幫助你運貨,你能夠賣多少我們給你支撐多少。在新零售環境下作為一個物流企業其實應該做的事情,這裡我們就會通過自己的倉配網絡、技術以及打通倉配網絡和技術驅動的新場景。
現在「造節」越來越多,但是總體發貨量沒有變,上海一個月吃的糖果銷量上百萬噸,但是從桔瓣調取的數據「雙11」上海對糖果的採購量比平均月份要高,就是客戶總體消費量幾乎維持不變,變化的是採購時間和採購渠道,這是真正意義上的關鍵。
在新零售情況下,新物流更多的是幫助一塊推動新零售的發展,你能夠賣多少我能夠運多少,這是口頭上的說或者是理論。能夠賣再多,但是是否能夠讓消費者拿到,這個才是關鍵,消費者的用戶體驗是否真的就這麼強。消費者用戶體驗分兩個部分:第一,商品本來帶來的。第二,購買這個商品直到使用這一段給他的體驗和感受。
在新的零售時代,我們要滿足相當多的對於物流發展的需求。我們會怎樣解決?從訂單產生一直到用戶拿到手,無非在系統,在實際的貨物階段從接到訂單、生產訂單、到幹線、到運輸,這些沒有多少企業真正意義上對於數位化、信息化、集約化做完整的打通,並且能夠為這些企業做到物流解決方案的並不多,往往是客戶說需要這樣那就這樣,需要一個倉就給你一個倉,需要一倉發全國就一倉發全國。
但是真正意義上是不是這樣,我覺得如果物流不是茁壯發展反而變成這個時代的絆腳石。大數據、集約化、節約化,不管從貨或者是系統或者是前置倉,在倉的方面我們認為倉會無限的接近用戶、接近消費者,在信息上做到無限透明以及實時傳遞。
大家去購買貨物的時候可以看到什麼時間點這個貨在什麼狀態,我在杭州買了一個數位相機的mini TF卡,商家也在杭州,但是這個貨一定到福州轉運中心轉運一次,我看到這條信息的時候心中有1萬匹羊駝在跑,這個完全可以做到當日達。但是這個信息反映出來的是什麼?整體背後的作業邏輯沒有按照集約化去做。
我和這家物流公司相關人員還是非常好的朋友,他說數碼產品必須到福州檢運中心進行分揀,這是非常本末倒置的情況。物流的滯後或者倉儲物流的滯後,在制約物流體驗和新零售的發展。信息數位化、集約化是否大家都能夠做到?但是我不能這麼認為,盒馬的蔡總應該是最了解的,其實數位化、信息化非常難。
曾鳴教授說過一句話,「一切業務數位化、一切數字業務化」,這個真正在反映現代物流應該怎樣發展,我們拿傳統思維禁錮了我們的作業。當你真正達到了數位化、信息化以及及集約化的時候,所有物流公司都會做一個事情就是方案重構,同時可以看到是否有必要建立那麼多的RDC,是否真正有必要變成一個幹線物流,是否真的有必要建無數多的城市倉,這些都是為了安全庫存,為了實時保護運輸體驗,保證物流的及時,但是真的是這樣嗎?為什麼很多人沒有想到前置倉?很多人把前置倉和城市倉混為一談。
個人觀點不代表行業觀點,前置倉在我看來每一個人家裡都有前置倉,你的冰箱就是前置倉,你存儲東西了沒有?肉、蛋、奶只要放在冰箱,不是買回來即時使用,就是前置倉。
所以,當你有了前置倉以後,你的生活是否在發生改變,沒有人保證食物即食即用。所以物流、前置倉系統信息的集約以及大數據改造預測性主動調撥和庫存管理,才是對於新物流或者新零售做賦能以及改變的基礎,這不是未來的趨勢,而是我們必須做到。
有了這些以後,對於網際網路的公司會有一個比較明確的說法,就是網際網路公司都喜歡做標準化,但是很多人認為物流沒有標準化,其實也有,不是沒有,只是標準化非常難做,但是有共性的部分就會變成標準化,這也是桔瓣一直在做而且前半段已經做完的事兒。
當有了標準化以後,是否開始出現了逐步的定製化,現在的物流還是傾向於項目物流,為每個客戶量身定製方案,很多企業用一家物流公司超過5年以上,但是這個時候對外部市場整個物流運輸體系、倉儲管理配送體系的認知已經在減弱,更多的依賴還是下遊供應商。這個時候更多的標準化、定製化才會為商家、客戶帶來更多的解決之道。
(PPT圖示)這張圖比較有意思,剛才說到很多,有兩個重點,前置倉、技術系統,不是每一家公司都能夠養活300名技術研發人員,這是桔瓣技術研發的架構,很多人覺得很簡單,就是三套系統。不是,現在倉庫的使用、存儲、生產、流轉三大主要功能,三大主要功能再加上物流中的幹線,你能夠保證所有人的系統都能夠集中起來做到在線化的實時傳遞嗎?
這不是某一個系統可以做到的,更多是大中型平臺為這些物流系統做服務,同時大家可以看到,每一個板塊都在為整套系統提供必不可缺的系統支持。這樣演化出來就變成整個桔瓣有三大塊業務體系:第一,優送。第二,雲倉,對於倉庫運營以及資源匹配環節。第三,系統。
前面說的都是理論,現在看一下案例,武漢的某連鎖便利店,我記得在武漢剛開的時間並不長,當時它的倉不是我們在做,配是我們在做,通過半年時間一直在和商家進行聊,從一開始的數據推送到方案輸出,到最後試點操作,大家可以看到有很大的幾個節點,從項目一開始的時候,400家門店,我說你這個門店很少,而且門店很分散,過江、限行、地鐵站,諸多因素造成門店配送時間、補貨時間不均勻。
我們告訴他不用定點定時對每一個門店進行補貨,你將前置倉建完,然後為你提供物流解決方案,第一撥配送從前置倉開始做,一次能夠覆蓋近90%的門店,只發一撥,這個時候的成本比在剛上線的成本,即只用我們配的時候,成本下降了約15.4%左右。物流的運輸成本本來就是一個低毛利的行業,物流是非常辛苦、錢非常少的行業,每一分錢都是血汗錢,我們一直認為物流不應該這樣,物流應該是一個高大上的行業。物流是一個民生行業,為什麼做成這樣?我覺得是我們自己一直沒有去改變。
當時我們大數據團隊發現所有門店補貨都不合理,為什麼?完全沒有根據原有的歷史數據以及路線、庫存能力、調撥能力衡量每一個門店是自由訂單還是做即時性補貨,這個是很關鍵的,也就是傳統在物流中說到的,是否主動調撥。當時我們給他們提供一個建議,我們和他們ERP系統進行打通,把所有門店作為最前置的前置倉。最後門店差不多已經有600來家左右,每一天都有為600家門店配送的車輛。
我們做的更多的並不是從真正意義的前置倉調貨,而是從倉倉之間調貨,一個門店不一定賣一樣的銷量,一定有滯銷和動銷比較好的。我們做的更多的是為客戶解決門店庫存壓力。到現在我們對於所有門店每一天送三個波次,給600個門店互相調撥波次每日平均110套左右,調撥超過六分之一的門店。
通過這個大家可以看到,從倉庫端分解效率,人效、交接效率、配貨效率、路由安排效率,到運輸裡的車輛匹配,這些都做了合理性的調整,包括波次性管理。比如說早上6點的波次,所有限行都沒有生效,可以使用最大的車輛在短短時間內對消耗類極大的貨物進行大批量補貨,正常時間段對小型車輛,對低消耗品,但是庫存不足的倉庫進行補貨,這些是案例,更多是用戶服務體驗。
他們董事長說,自從你們運了以後,我們雞蛋的破損率很低。那只是一個很小的點,大家知道雞蛋非常不好運,但是我們會有一些更多的運營措施,比如說會有泡沫塑料對雞蛋進行包裹,裝載在車輛專用抗震的隔板內。
今天只有兩個案例和大家分享,一個上遊有N多家門店,通過前置倉和系統化的改造。這是一個範圍更大的,是區域性的,是浙江某一個快消綜合經銷商,門店整個分布在整個浙江地區,因為時間關係,直接看最後一頁。
(PPT圖示)這是為前置倉在選址的時候,做的最科學、最理性的依據和分布,這個倉建在最密集的地方嗎?不是,而是鋪蓋範圍最有利的周邊200公裡之內,第一張圖可以看到我們對所有門店不固定訂貨門店進行動態分配,因為他並不指定下遊產生什麼樣的貨,通過這些我們更想說的是,物流能夠變的更智能,物流也能夠變的更時尚。
以上就是我要分享的內容,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