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17日,中國太保滬倫通全球存託憑證(GDR)於倫敦證券交易所滬倫通板塊掛牌交易,發行定價17.60美元,中國太保由此成為第一家在上海、香港、倫敦三地上市的中國保險企業。
從10月20日起,中國太保GDR可以轉換為A股,市場也出現了反應。在10月29日銀保監會例行新聞發布會上,中國太保集團總裁傅帆再次提及太保GDR發行過程。
「我們面臨很大的困難」
「我們是在6月12日星期五,上海證券交易所收盤之後開始GDR發行工作的,因為要兼顧和倫敦市場的對接,當時計劃有兩個工作日,加上後續的星期一和星期二,星期二中午結束。那個星期正好趕上歐美市場大幅度調整。」傅帆回憶說,「到了6月13日,正好是星期六,北京新發地疫情出現了反覆,使得A股市場在星期一時(15日)大幅度調整,加上我們當時確實也想嚴格控制GDR跟A股發行的折扣,減少海外投資資金短期套利的機會,所以當時我們發行確實面臨很大的困難。」
傅帆提到的「嚴格控制GDR跟A股發行的折扣」的確是當時市場的關注焦點。不知是巧合還是必然,在GDR發行前,中國太保每次一提GDR,第二天股價必然有震蕩。
2019年9月23日中國太保公告發行GDR,24日股價就有了反應。今年5月8日,中國太保公告發行事宜已經通過監管部門同意,第二天A股股價跌2.27%。而市場人士此前對中國太保發行GDR的最大疑問也是「不缺錢的中國太保為何要發行GDR?」「為了套利嗎?」
發行GDR,傅帆話中有深意
我們都知道,由於GDR的價格可能與A股產生價差,因此套利空間會在GDR轉換期開啟時出現。
用大白話來解釋GDR的套利思路,就是由於GDR是折價發行,解禁期後GDR可以轉化成A股,持有GDR便可以賺取差價。因此在A股發行後,GDR與A股的差價最終是由持有A股的投資者承擔。
從業績來看,截至2020年3月末,太保集團總資產1.6萬億元,較上年度末增長5.4%。從償付能力來看,截至2019年末,公司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295%,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288%,均遠高於監管要求。
很多投資者認為,中國太保不缺錢,沒必要通過GDR引入投資者。
此前,中國太保已經多次在公開場合解釋過發行GDR的原因。而這次,傅帆的話則更有深意:「中國太保當時發行GDR主要是考慮進一步優化我們的股權結構,完善我們的董事會構成,提高董事會的決策能力,進一步提高公司治理水平。正是基於這樣的初心,我們還是保持了戰略的定力,把握了這樣一次非常短暫的發行窗口期,最後順利完成了這次發行,也實現了比較理想的投資人結構。」
傅帆介紹,這次GDR發行之後,除了引入全球領先保險集團瑞士再保險作為中國太保的基石投資人,還引入了多家長線投資者以及多位PE行業意見領袖在內的機構投資人成為公司股東。基石和長線投資人的佔比在這次發行中超過85%,「這次發行使得集團的股權中的外資佔比相應提升到了35%。」傅帆說。
提GDR,股市仍會有反應
回顧6月17日GDR掛牌交易情況,太保A股和GDR交易價格總體比較平穩,在大盤震蕩上升的同時亦小幅上漲。6月17日、18日、19日和22日,太保A股收盤價分別為每股27.52元、27.78元、27.98元和27.88元。6月22日收盤價較6月17日漲1.3%。太保H股收盤價亦從6月17日的每股21.3港元微增升至6月22日的21.350港元。
到了10月20日,中國太保發行的GDR轉換為A股股票的首日,其A股股價下跌0.77%,收報33.55元/股,在五大A股上市保險公司中股價跌幅最大。H股方面,中國太保亦下跌0.20%,當日為25.40港元/股,市盈率為8.70倍。
而10月22日,在無任何負面消息的情況下,中國太保A股開盤大跌7.55%,當日收盤前跌幅有所收窄。當時不少市場人士表示,開盤大跌出現倒掛主要系兌現此前收益造成。
但值得一提的是,22日出現下跌的保險股不僅僅是中國太保。
發行GDR是完善公司治理的開始
此前,中國太保引入瑞士再保險頗受市場關注。傅帆在29日表示:「在股東董事方面,瑞士再保險派出了CFO擔任我們的董事,將為公司帶來國際經驗和先進技術,有助於提升中國太保的保險專業化和國際化經營能力。」
此外,傅帆表示,GDR的成功發行不是結束,而是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的開始。
目前,中國太保確定了未來五年大健康產業發展規劃,明確了具體發展目標,批准設立了金融科技公司,有序推進科技市場化改革,後續還將推動多項機制體制創新改革,同時公司還將從常態化運作保障機制、國際化人才儲備以及制度建設等方面入手,積極謀篇布局,構建並持續優化有效的內部支持服務體系,有效發揮新董事在長期戰略規劃、穿越宏觀周期的風險管控、海外投資以及新領域布局等方面的豐富經驗,來引領公司的戰略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