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經常吃的福州小吃,你已經多久沒有吃過了?福州最具傳統風味的50種小吃,吃過30種才算真正的福州土著!!
拿著剛出爐的雪片糕,輕輕掰下一片放入口中,黏黏的口感,濃濃的糯米香,一下子喚醒了兒時的回憶。小時候家人會用雪片糕來哄騙小孩,過年過節的時候,也會把雪片糕作為茶點或者甜點,擺到桌子上與親友一起享用。
馬佬
輕咬一口,花生的清香和麥芽糖的清甜融合在一起,最裡層的酥脆糯米點心,又增添了點心的爽口。
炸扣
個頭不大,外觀形似月牙,炸熟後外皮金黃色,似一個個亮堂堂的金元寶;由拌有白糖、蒜泥、蔥頭的花生粉末為裡餡。口感香甜,且外皮層層疊疊,酥脆可口。
冬瓜糖
每當逢年過節,主人家請客人甜一下的時候,常以紅棗、桂圓、冬瓜糖來款待。
花糖
花糖看起來像粉色白色的糖果,裡面其實是炸花生仁。吃起來香香甜甜,而且顏色鮮豔,很得小朋友的喜愛。現在的小孩都不愛吃了。
蒜蓉枝
「蒜蓉枝」係為閩南的一種油炸小吃,它是用麵粉和糖糅炸成的食品,因為外表鍍了一層白色的糖質和蒜蓉,形狀如同一根樹枝,因此被叫做「蒜蓉枝」。
麥芽糖
拿筷子用力戳上一大團,甜滋滋的可以邊吃邊玩好久。在糖類中,麥芽糖是最適合小孩吃的糖。麥芽糖和紅糖都是溫性的,但紅糖暖血,麥芽糖暖脾胃,所以小孩子不宜多吃紅糖,倒是可以吃些麥芽糖。而且,吃麥芽糖不容易長蛀牙。
椰子餅
在蛋撻還沒流行的時候,我們吃椰撻,也就是椰子餅。甜絲絲的,濃厚有彈性的椰絲餡料,鬆脆的酥皮,清爽不膩口,吃了就停不下來!
桔紅糕是泉州各地在傳統節日和婚慶時的必備甜品和配茶佳品,由糯米與白糖為主料製作而成。其半透明狀米白色,晶瑩剔透,嫩甜鮮爽,富有彈性,清津適口。
貢糖
小孩子過年喜歡吃貢糖,但是吃多了怕上火,於是大人都會讓小孩喝點茶防上火。
寸棗
許多外地人一聽說寸棗,總以為是棗子,等見到寸棗的「真面目」時,才恍然大悟原來竟是一道面點。
灶糖灶餅
裡頭包著豆粉、花生粉,細膩香酥,直搗心田,令人飄飄然。小編喜歡裹著紅紙碾成末倒到嘴裡吃。包紙的麻生糕,洋酥之類,比紅紙包油、膩。但那會兒吃起來卻格外可口。
洋酥
洋酥,是福州最傳統的糕點小吃之一,其中以百餅園的洋酥最為出名,是很多老福州人記憶中家鄉的味道。
芝麻條
芝麻條,又叫「麻芝」。個頭大,外面抖一層芝麻,由糯米、麥芽糖摻和的,黏黏糊糊,誘惑擋不住。裝假牙的人可就吃不得了。
老鼠仔
老鼠仔的量最多,小號的老鼠仔,用糖水澆灌成四方型的,叫「騎馬酥」。沒事就揀幾個藏兜裡,時不時掏出來嚼巴嚼巴。
紅糖粿
紅糖粿,大塊的紅糖下鍋,加水大火熬成紅糖漿。把糯米粉慢慢倒入糖漿裡,邊倒邊攪拌均勻。在竹屜里舖上糖粿葉,將攪好的紅糖糊倒入,上鍋大火蒸。蒸熟了就會散發出一股獨特清香。紅糖粿,還寓意著年年高,年年紅。
米齊
說到年糕,福州話讀:zie。米齊,是糯米包糯米。看老人們把浸泡好的糯米裝入白色米袋,用石磨或重物將水分壓出,讓裡面的糯米成團。
黃米糕
福州糕點裡,鬆軟香甜的黃米糕特別受人喜愛。用雞蛋、麵粉、米粉、白糖為原料,隔水蒸煮,出爐後蓬鬆可口,甜而不膩。
千頁糕
千頁糕,多層美觀,油香軟潤,入口溶化。千頁糕一般做成8層~12層面,做好的糕放入蒸籠,用旺火蒸熟,取出成方形或菱形,即成。
烰油米時
「烰油米時」色澤金黃油亮,皮餡分離、外香酥,內甜軟。
豬油炒米
豬油炒米,你大概也不陌生。脆酥香甜,口感舒適,用開水泡食,不糊不渣,福州最出名的豬油炒米要數寶來軒了。
菜頭餅
清甜爽口,餅形的螺紋層層疊疊,有點像西安的牛肉餅。菜頭就是蘿蔔,作為福州的傳統佳點,菜頭餅選用白蘿蔔,加上豬油、白膘肉、炒花生仁等作餡料,精麵粉製成酥皮壓扁包餡,製成餅坯放入油鍋炸制而成。炸出來的菜頭餅皮酥,具有豬油及蘿蔔的香味。
蝦幹餅
福州名小吃,和光餅,徵東餅齊名。餅裡放著蔥,肉末,小蝦米,烤好出爐酥脆飄香。
禮餅
"禮餅"是福州特有的餅點。最富於特色的是「禮餅」中的小肉塊都是醃製的肥膘。醃過的肥膘呈白色,牙齒切處如冬瓜條般的清脆可口,絲毫沒有肥膘的那種油膩感,更因有了那種甜津津的口感而令「禮餅」的魅力無它物可以替代。
蠣餅
蠣餅,(福州語稱「嗲餅」)福州傳統風小吃。圓形,色呈金黃,殼酥香,餡鮮美,可單獨食用。福州人大多把蠣餅做早點下粥小菜,特別是蠣餅配吃鼎邊糊,一幹一稀,風味佳美。
蝦酥
蝦酥,福建福州漢族風味小吃。用蝦肉,馬蹄,蔥,麵粉等材料加在一起,再用腐竹皮包起來揉成細長條後,切成一小塊一小塊,用油炸成金黃色即可。
芋粿
芋粿,福州傳統風味小吃。以早米、白芋為主料,故名「芋粿」。做法是,將早米浸泡後磨漿,白芋刨成細絲,調和攪勻加花生、芝麻、鹽巴等配料上蒸籠蒸熟,切成小塊,下鍋油炸而成。皮呈金黃色,外酥香,內軟嫩,味美適口,多與鼎邊糊、肉粥、鴨羹粥、豆漿等配食。
太極芋泥
福州傳統風味甜食。又稱太極芋泥。每逢吉辰喜慶就會做太極芋泥。此菜細膩軟潤,芋香濃鬱,香甜可口,看似涼菜,實則燙嘴。
又名九重粿,福州傳統風味小吃。每逢重陽節,福州風俗登高,吃九層粿,寓意步步高升。民間蒸九層粿多不加糖,蒸好後適於加肉絲、香菇、花蛤等煮食。
木金肉丸
木金肉丸是1921年由姚木金改進位作的著名福州小吃,他以芋頭、薯粉、豬肉、芝麻、紅糖等為原料,加工成一粒粒蒸熟的肉丸,每粒肉丸包有甜鹹可口的肉餡。木金肉丸晶瑩透亮,如琥珀瑪瑙,輕輕一嚼便覺得有一股醇醇的肉香在嘴裡漫延,細膩、嫩滑、糯軟、香甜,非常好吃。
馬蹄糕
馬蹄糕是福州的傳統甜點小吃。簡單來說,主料為地瓜粉,加水、白糖攪拌均勻,放入特製的模具中,上面撒些荸薺粉,猛火蒸熟就可以食用了。
鴛鴦餅
福州特色小吃,選用精豬肉和小麥精粉為原料,做法講究。酥脆內外七層,內含肉鬆和麻薯紅豆餡。兩兩相扣(故稱鴛鴦),皮薄筋道,香而不膩,鮮香味美。
糟肉光餅
福清光餅又稱「光餅」、「缸餅」,是福清沿承福州「麻餅」的基礎上改良烤餅,是福清傳統風味小吃之一,在福清所有小吃中,聲名最響,影響範圍最廣,文化內涵也最豐富。福州人稱之「福清餅」,其色、香、味俱備。
福州春卷
福州民間小吃。俗稱春餅,選用精粉煎成,皮薄似蟬翼,「餅可映字」,又輕又薄。近年有「迷你春卷」上市,便是已製成春餅,購回油炸,尤為方便。
炒肉糕
炒肉糕是福州的傳統名小吃,就是用地瓜粉、白糖和水調和成漿 ,然後放鐵鍋裡用豬油炒出來的膏狀甜食,色澤白透,富有彈性,形態有點像果凍。沒有肉為什麼叫「炒肉糕」呢?豬油就是肉。過去福州一帶農家娶媳婦,新娘子進門下廚,婆婆考的第一項廚藝,便是要做一道「炒肉糕」,這個做合格了,做媳婦也算合格了。
蔥肉餅
蔥肉餅,是福州傳統風味小吃。以麵粉為主料,以豬肥膘肉、蔥花、生芝麻為輔料製成的一種烤爐酥餅。蔥肉餅在福州大約有三四百年的歷史了。講究的老福州人每逢春節,總會在桌上擺上蔥肉餅,就和北方人過年要吃餃子一樣,圖個全家團圓,也是悠久的歷史奠定的特定鄉俗。
福州年糕
年糕是漢族傳統食物,是用黏性大的米或米粉蒸成的糕,是農曆年的應時食品。春節,我國很多地區都有講究吃年糕。年糕有黃、白兩色,象徵金銀,年糕又稱「年年糕」,與「年年高」諧音,寓意著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
鯉魚餅
鯉魚餅是福州中秋節一種特有的習俗,形狀就像兩條鯉魚,頭尾依偎在一起並成一個圓形。它做法有兩種:一種是做包點,在上面畫上兩條鯉魚;一種是做成兩條鯉魚的形狀,裡面的餡和月餅一樣。通常是外公、外婆在中秋節期間送給外孫、外孫女掛在胸前的餅,代表長輩對晚輩「鯉魚跳龍門」的美好祝願。
福州魚丸
福州著名的風味小吃。一般用鰻魚、馬鮫等魚肉搗成泥糊狀,調拌優質薯粉為皮,用精肉、蝦仁等作餡,捏成丸子。煮熟後泡以美味高湯,加上蔥花,浮於湯麵,稱 「七星魚丸」。
太平燕
是福州婚聚喜慶宴席上的一道「大菜」,上席時鳴放鞭炮,客人要待新郎新娘或長輩即席致謝後,方可食用。扁肉燕深受臺灣同胞和海外福州僑胞喜愛,到福州來,必帶燕皮回去饋贈親友。
福州線面
福州線面拉開長度可達180釐米,細僅0.6至0.7毫米直徑,挽面時在面頭上紮上紅線,由於線面是面類中最長的面,又叫「長面」和「壽麵」。由於福州話「長面」和「長命」諧音,故福州人又叫它「長命」。
拌粉幹
福州本地粉幹會多加了很多花生醬,香氣在口腔中滿溢。但現在以尚乾粉幹,洋裡粉幹最為出名。
鼎邊糊
鼎邊糊(又稱鍋邊糊),福建福州漢族風味小吃,著名佳點,與肉餅等配食,為當地早點佳品,一直流傳到臺灣等地。是用大米加清水磨成濃漿,攤在鍋邊,半熟後鏟入正在熬煎的蝦湯中,煮製而成。
佛跳牆
佛跳牆,又名「滿壇香」、「福壽全」,是福州的首席名菜,是福州名菜館聚春園於清代同治年間首創。主要由鮑魚、海參、魚翅、魚肚、魚唇、蹄筋、火腿、瑤柱、冬菇等28種原料配製而成,加上紹興酒等,貯入酒罈中,拌泥密封,以文火煨制10多小時而成。味美至極,芳香四溢,是秋冬兩季的佳餚。
撈化
撈化,作為福州的大眾美食,男女老少沒有一個人不喜歡吃的。能經歷這麼多年依然這麼受歡迎,自然有它過人之處。撈化葷香誘人。冬日食之,大快朵頤之餘,舒筋活血,寒氣盡去。
安南粿
是用糯米、晚秈米磨漿成粉,再揉進紅糖作皮,色作淡紅,包上綠豆沙或赤豆沙,也放入特製的木模內壓成扇面形狀,墊上棕葉蒸熟即可。閩南也有這種小吃,只是形狀如龜,入口軟香甜潤,特有滋味。
抱滾塒
一種圓粒狀的樹粿,煮好後在拌好的豆粉、黑芝麻、白糖上滾勻,故名。又名豆粉塒,為當地大眾化小吃。將糯米、粳米磨漿壓幹,摻清水揉搓成粒狀,內空外圓,放滾油中炸熟,瀝乾,滾粉而食。外香甜,皮酥脆,內軟潤。
拌麵
著名的福建小吃。除福建外,海內外福建人社區均可發現。拌麵由雞蛋面煮熟後,加上醬油、捲心菜與花生醬拌在一起的素麵食(偶爾會加上滷豬肉碎),故名「拌麵」。
福州燉罐
隨著人們越來越注重健康飲食,燉罐成為人們備受歡迎的小吃,而拌麵扁肉卻成了配角。五花八門、各色各樣的燉罐,都裝在一個蒸桶裡保溫,方便隨時取用。而福州燉灌與沙縣燉罐味道不一樣,前者通常湯味道用比較鮮。
碗糕
福州小吃之碗糕,立夏時節福州人常常要吃碗糕(又叫發膏)表示吃完之後眼睛會明亮,這一天,家家戶戶磨麥粉、米漿,做煎餅,炊碗糕。福州小吃碗糕以小碗為模具,抹淨油,倒米漿,上面撒些芝麻,將碗上屜,旺火蒸15分鐘,出鍋將糕從碗中倒出即可。碗糕松、綿、軟、營養豐富,易於消化。
來源: 生活在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