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昌邑,傳統風味小吃頗多,在我的感覺裡最好吃的要數「水煎包」了。這種麵食,人見人愛,很少有人不喜歡它。原來在城裡的無名路上分布著幾家各具特色的「水煎包鋪子」,而那些色澤金黃,外脆裡嫩的水煎包更是十裡飄香,讓人口水直流。搭配上我們這裡獨有的花生米蘿蔔鹹湯那簡直就是完美絕配。「水煎包」是將發酵麵包子平放在已刷過油的鍋裡面,再加水麵糊,以半煎半蒸的方式製成。「水煎包」成品色呈金黃,餡料鮮美,外皮酥脆,香味濃鬱。水煎包是發麵麵團製作,這點與鍋貼不同,更類似於包子。不過普通的包子都是蒸熟的,而水煎包是用平底鍋,先煎後蒸煮。水煎包形狀圓圓的,褶口都擠在一個方向。這種外形有助於把鍋儘量擺滿。因此不會浪費熱量。它的個頭比鍋貼大,餡多皮厚又鬆軟。水煎包的成熟過程與鍋貼一樣。先在平底鍋中放入少量底油,把包子生坯在鍋中排列整齊,留下一定的空隙。等包子底部煎出硬殼後,倒入水麵糊,使水麵糊的高度不超過包子的一半,這樣半煮半蒸。直到發麵的包子外皮胖大,鍋中水燒乾就可以了。成熟的水煎包因為發麵的緣故,會擠在一起。 它的餡與普通包子沒有區別。可以說有什麼樣的包子餡,就有什麼樣的水煎包餡。雖然有多種餡,最好吃的我感覺還韭菜餡的,一是肉的,一是素的,肉餡把肉丁炒熟,素的可以加入炒熟的雞蛋,粉條,蝦皮。水煎包的特色在於製作方便,省火省事。蒸饅頭或者包子需要長時間燒一鍋水,可是用水煎的方式就簡單的多。同時,水煎包比包子還多一個特點,就如鍋貼那樣,包子底部的外皮可以煎到酥軟的程度。在鍋中倒入稀麵漿,最終結果是麵漿在鍋中形成一層酥皮,與水煎包底部連在一起。把水煎包拿起來看,恰到好處的酥皮可以用薄若蟬翼來形容,吃在嘴裡當然又酥又香。這是吃傳統工藝水煎包的額外紅利。 製作方法:
1:麵粉加酵母和水和成麵團,發好後,下成劑子。。
2:把肉切丁,放入醬油、精鹽煨起,再將切碎的姜、蔥與調料面一起放入肉裡拌好,然後炒熟,加入切好的韭菜,粉條,木耳,拌勻成餡。
3:把包子包好,先把平底鍋燒熱,把包子擺好,擺滿為止,淋入食油50克,略煎,倒入面芊,蓋住煎燜使之變成蒸氣傳熱燜熟,水分靠幹後,再淋入50克食油,底部呈焦黃色時,晃動鍋,讓包子和鍋分離,控出油,扣在盤子裡即成。
操作關鍵:
餡是一方面,用火、用油、用面也是重要因素。包子皮為發麵皮,太老太嫩都會影響包子的質量,包子皮如果是死面的,那就成為在膠東一種叫做鍋貼的小吃了。在特製的平底鍋內刷上底油,油不宜過多或過少,把包好的包子依次順序放入鍋內,加一定數量的稀面水,蓋上鍋蓋小火煎到水幹,火候尤為重要。總之,要做到油清、面白、餡鮮。 水煎包屬於大眾風味的小吃,物美價廉,製作方面不受四季影響。
美味整理:陸曉輝(昌邑之窗 受權發布)
微信:13792618303
Q Q:369677288
相關連結:
舌尖上的昌邑 | 下營的魚滷老鹹菜
舌尖上的昌邑 | 蒜蓉地瓜葉
舌尖上的昌邑 | 老廚白菜
舌尖上的昌邑 | 椒子醬
舌尖上的昌邑 | 蒜拌黃西菜
舌尖上的昌邑 | 豆豉醬
舌尖上的昌邑 | 粉蒸掃帚菜
舌尖上的昌邑 | 蒜拌人青菜。。
舌尖上的昌邑 | 「一滷鮮」的海蟹黃
舌尖上的昌邑 | 濰河銀魚子
舌尖上的昌邑 | 韭菜哈餅
舌尖上的昌邑 | 麥季小乾魚
舌尖上的昌邑 | 熱合菜
舌尖上的昌邑 | 酥魚鹹菜
舌尖上的昌邑 | 煎鹹菜絲
舌尖上的昌邑 | 一滷鮮的蛤蜊湯
舌尖上的昌邑 | 忘不了的抹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