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非遺:「水煮油煎」沿襲百年 利津水煎包香飄鳳凰城

2020-12-19 山東頻道

原標題:這就是東營|舌尖上的非遺:「水煮油煎」沿襲百年利津水煎包香飄鳳凰城

大眾網·海報新聞東營12月18日訊(記者唐夢琳 李乃馨 王藝霏)利津是東營的古縣城之一,始建於金代,至今已有800餘年歷史。因利津古城的整體輪廓恰似一隻鳳凰,昔時又被冠以鳳凰城的美名。鳳凰城緊鄰黃河,自古人傑地靈,物產豐富,地方名吃繁多。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當屬山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利津水煎包。

齊魯之地不少美食都是偶然發明的,始於清代,揚名於民國年間的利津水煎包也同樣頗具傳奇色彩。

1916年,劉明遠、劉鳳崗父子在利津縣城開了第一家水煎包專營小店「茂盛館」。「早先的煎包是死面的,和如今的鍋貼、煎餃沒什麼很大區別。一次偶然,我老姥爺在開店的時候,不小心把加了麵湯的水澆到了鍋裡,開鍋一看,沒想到包子連成一片金黃,好看又好吃,這也是水煎包的由來。」利津水煎包第四代傳承人王強說道,經過不斷改良製作工藝,做出的水煎包色香味俱佳,揚名利津,以至於當時有這樣一句順口溜廣為流傳,「劉鳳崗開了張,別處的水煎包不吃香。」

記者走進至茂盛館廚房,一陣香而不膩的油煎氣就撲面而來。原始的農家灶臺立在牆角,灶眼裡上好的松木經受烈火炙烤,包子中也自帶了草木香氣。手腳麻利的工人將新鮮時令蔬菜細細切碎,起手間只見刀影清脆聲響徹廚房。水煎包與其他麵食不同,餡料分成葷素兩波,切好的蔬菜絕不用油、鹽等調料攪拌,水煎包的「靈魂」全來自醃製的肉餡。

「我們的肉餡絕對不用十三香等香料調味,全部用大骨頭、老母雞、肉皮加進中草藥熬製入味,再拌進肉餡裡。」王強介紹,茂盛館水煎包全部用百年來傳下的老手藝,就連最普通的麵粉也不用泡打粉,全部用「老面」發酵,這種方法做出來的麵食質地細膩,香醇可口。

不僅如此,這個「包」的手法也是與眾不同。講究「包子無褶、兩波餡」,先挖一勺菜餡放到麵皮裡,此時的手中虎口收縮麵皮微脹,再來一勺純肉餡填進包子皮裡,用手一撮,一個圓柱形的水煎包就包好了。

此時,鍋中刷油,水煎包口朝下擱置,先煎至微黃。隨後,灌入面水淹至水煎包頂端,只聽「滋啦」一聲,水油相遇便有了奇妙的反應。待湯汁收盡之後,揭起鍋蓋,以細嘴油壺繞水煎包根底注入豆油,以油煎至起焦殼止。全程製作約十五分鐘,熱氣騰騰的水煎包便新鮮出爐。色澤金黃的包子連成一片,用一個滿月大的盤子盛裝著,皮薄餡多,疙渣大而規整,散發出誘人的香味。

「我們每個店都非常的火爆,基本上從11點開始接單,12點之後的訂單就不做了,已經是忙不過來了。」此時,茂盛館內幾乎座無虛席,來往的顧客絡繹不絕,水煎包幾乎每桌必點。

從難登大雅之堂的農家餐桌,走向城市的餐館和酒店,街頭巷尾有著無數經營水煎包的店鋪、攤點。一個切菜板,一個原始的農家灶臺,幾樣簡單的時令蔬菜,現場烙制,簡簡單單的營生,成為東營街頭一道風景。

相關焦點

  • 咬一口黃澄澄的利津水煎包 品味冬日裡的黃河口風情
    大眾網·海報新聞東營12月22日訊(記者 唐夢琳 李乃馨 王藝霏)每個城市都有「冬日必選」的美食,而東營人的必選美食大概就是利津水煎包了。冬日裡,約上三五好友點上一兩盤熱騰騰的水煎包,再來一碗粥,焦躁的五臟六腑瞬間安靜下來,變得妥帖舒暢。
  • 第一站一起品品美味水煎包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張宸 東營報導6月13日,利津縣啟動「雲遊魅力鳳凰城·共享利津好風景」系列直播活動,向大家推薦利津特色農產品、特色美食、展示非物質文化遺產,讓大家通過直播的形式,感受利津文化旅遊的魅力。
  • 東營遊玩路過利津,這裡的名吃水煎包咋樣?製作過程全拍下
    自利津縣城沿津一路北行不到兩公裡便到了梁家莊子村西首。▲公路東側有家「梁家水煎包」門頭,一處很不顯眼的小店,它的右手邊是進村柏油小路。 沿這條柏油小路向裡走五十米還有一家水煎包店叫「梁家一家人水煎包」。
  • 舌尖上的昌邑 | 金黃酥皮水煎包
    原來在城裡的無名路上分布著幾家各具特色的「水煎包鋪子」,而那些色澤金黃,外脆裡嫩的水煎包更是十裡飄香,讓人口水直流。搭配上我們這裡獨有的花生米蘿蔔鹹湯那簡直就是完美絕配。「水煎包」是將發酵麵包子平放在已刷過油的鍋裡面,再加水麵糊,以半煎半蒸的方式製成。「水煎包」成品色呈金黃,餡料鮮美,外皮酥脆,香味濃鬱。水煎包是發麵麵團製作,這點與鍋貼不同,更類似於包子。
  • 水煎包,家鄉的味道
    文丨 許軍    編輯丨文姐利津,又名鳳凰城。據有關資料記載,因其古城整體輪廓恰似一隻鳳凰,頭朝東,尾朝西。西出城門的三股官道,猶如鳳凰尾巴上的三根長翎。今天的利津,像一隻張開雙翼的鳳凰,敞開懷抱,廣賢納士。來利津,不吃水煎包是一件憾事。如果,您有空前來,我一定請您吃正宗的利津名吃—水煎包。從縣城往北不過三裡地,就是我的家。
  • 舌尖上的東營之利津水煎包
    利津水煎包始於清代,揚名於民國年間,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民國出期,在濱、蒲、利、海、陽、沾諸縣,提起地方名吃,人們總是說:「利津煎包,蒲臺麵條,濱縣名吃鍋子餅」。  據飲食業的老戶介紹,早在清朝光緒年間,利津縣城和各大集鎮,就有很多製作水煎包的鋪戶。當時,全縣最有名氣的是鹽窩鎮尚家村。
  • 一份屬於老福州的味蕾記憶【尋味福州第12期:煎包】
    將發酵麵包子平放在已刷油的平鍋裡面,加水和麵糊,以半炸半蒸的方式製作。煎包起源於北方麵食地區的美食和小吃,現在已經是全國各地的重要的早餐和美食,基本上各個地區、鄉鎮和縣城均有大小不一的攤點,配以稀飯和酸辣湯等,風味獨特,深受喜愛,在福建也尤其深受當地百姓的喜愛。       煎包作為名小吃,距今已有360多年的歷史,起源於利津縣(古稱「鳳凰城」)。
  • 山東經典風味小吃,水煎包
    水煎包,特色傳統風味小吃,屬豫菜菜系。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起源於東京汴梁城(古都開封),在華北和中原地區頗為流行。口感脆而不硬,香而不膩,味道鮮美極致。在河北山東等部分地區則稱呼為「鍋貼」,主要在山東東營市、濱州市、淄博市、菏澤市部分區域流傳,今天主要以利津水煎包菏澤水煎包最為著名。製作方法:1、和面。夏天比例是一斤面加半斤水和3g酵母粉。冬天比例是一斤面加半斤溫水和5g酵母,再加1g泡打粉和一點兒糖。
  • i東營|東營之利津水煎包製作技藝 五穀文化的延續
    中國農業文化從根本上說是五穀文化,以五穀為基礎的麵食文化經由歷代的沉澱和提升,帶有濃鬱的地方飲食傳統文化色彩。在中國人的膳食結構中,南米北面,是區域性人群的基本選擇趨向。水煎包作為東營美食代表,色澤金黃,一面焦脆,三面嫩軟,餡多皮薄,香而不膩,酥而不硬,色味俱全是水煎包的獨到特色。約在光緒年間,煎包這一小吃傳入利津,先是利津城西南半壁店子劉姓人家所經營,後在利津較大集鎮出現。民國5年(1916),利城西街劉明遠、劉鳳崗(1901-1970)父子的「茂盛館」開張,特聘鹽窩鎮專營煎包的尚樂安來店合作經營煎包。
  • 生煎包VS水煎包,鄭州煎包榜單TOP10出爐~你喜歡哪個?
    生煎包流行於上海、浙江、江蘇及廣東,簡稱生煎,據說已經有上百年的歷史,因為上海人習慣叫「包子」為「饅頭」,所以在上海生煎包稱生煎饅頭。
  • 教你水煎包做法,色澤金黃,口感鬆軟,從包到煎全過程
    教你水煎包做法,色澤金黃,口感鬆軟,從包到煎全過程大家好,歡迎來到俏美食,今天給大家分享一道街頭常見的小吃水煎包,水煎包的口味非常多,每個地方的口味不同,調出的餡也不一樣,水煎包我吃過的餡料有豬肉粉條餡的,還有牛肉粉條餡的
  • 香噴噴的水煎包是怎麼做的,先蒸後煎,還是直接煎,你知道嗎
    水煎包的口感脆而不硬,適合強壯年食用,並且有很大一部分的人拿它當作早餐,香而不膩,煎包的時候加入水可以更好的緩解油膩,這也就是水煎包香而不膩,正是因為這樣的特殊的煎包方法才得以持久的鎖住包子餡的香味,使得包子餡的味道更加的鮮美濃鬱,讓人口水直流。
  • 濱州博興傳承百年美味的喬莊水煎包(圖)
    齊魯網濱州2月14日訊(博興臺 韓世岐)說起煎包,濱州市博興縣最知名的當屬喬莊水煎包,據說在清朝光緒年間就開始製作,也可以算是「百年老包」了。  濱州博興縣喬莊鎮喬莊村村民張保元今年60歲,已經整整做了24年的水煎包。在他看來,做水煎包的秘訣就是手法精細,過程嚴謹。發麵,是做水煎包的第一道工序,餡一般是韭菜和豬肉,但韭菜和肉在包成包子之前 是不能混合的,而是單獨盛放。假如兩者混在一起,因為肉裡有鹽,韭菜容易出水,出水後的韭菜就不鮮了。
  • 回味舌尖上的山東 帶你嘗遍山東省17地市早餐風味
    金禾水煎包,被評為淄博名小吃,皮薄、餡大、味好,趁著那熱乎勁兒,用筷子攔腰將其夾起,咬下水煎包的上端,口中感覺面是為發麵,泡鬆柔軟,亦具彈性。羊肉屬溫熱之物,本不該熱天喝,但,三大碗拌有紅辣椒油、色香味俱全的羊肉湯喝下去,大汗淋漓後,竟出奇地神清目明、身心舒泰。於是,鄉親們伏天就愛喝羊肉湯。大熱天,羊湯館的人多得能排起長隊,掌勺人忙得像鍋裡翻滾開花的羊肉湯。  東營市:利津水煎包
  • 美味煎包做法全集,注意口水說你呢!
    水煎包不同於平常的包子,是煎制而成,其中以利津水煎包聞名,水煎包在烹製過程中融煮、蒸、煎於一體,色澤金黃,一面焦脆,
  • 水煎包,山東人最愛吃的經典早餐,多少年都吃不夠
    水煎包外焦裡嫩、色澤金黃,吃起來香而不膩、酥而不硬,是山東人最經典的早餐之一,當地人對它情有獨鍾,多少年來一直吃不夠。很多外地人來山東,品嘗了水煎包後,就愛上了水煎包。水煎包的皮是經過酵母發酵後的面,餡有多種多樣,最具代表的有豬肉餡、韭菜餡和豆沙餡,調餡也比較講究,包時餡要飽滿。圖為韭菜餡的水煎包。包好的水煎包要放在平底鍋裡煎,先倒入少量的食用油,再把包子擺放好,小火將底部煎至微黃,燒的是木柴,使水煎包有種特殊的天然香味,也更有故土的味道。倒入麵漿水至包子的三分之二處, 用大火蒸煮。
  • 牛肉餡水煎包的做法,吃的你是滿嘴流油
    我是黑龍江人,有的地方叫煎包,我們那煎包叫水煎包,也是我的最愛,小的時候只要吃到水煎包,那就是過年,要是裡面能放上牛肉,好傢夥那是不得了的事情,必定那時候家裡都窮。你看看說著說著我就留哈喇子了真香啊。水煎包下面我就給您介紹一下製作方法,保證您一學就會,製作也簡單,咱們今天就做個牛肉大蔥餡的,首先用500克麵粉,中筋麵粉加上一小勺鹽,一小勺糖,發酵粉,一個雞蛋,適量溫水揉面,揉好放溫暖的地方發酵
  • 利津水煎包背後的故事…你真的知道嗎?
    賈掌柜回來了就試著把雞撈出來拿到店面上去賣,沒想卻是雞香誘人,竟吸引過路行人紛紛購買。事後賈掌柜潛心研究,改進技藝。賈家雞有名了,老主顧建議請臨街馬老秀才品雞起名。馬秀才嘗了嘗雞,問了問做法,邊品邊吟,順口吟出:「好一個五香脫骨扒雞呀!」賈建才於第二年,即1693年把扒雞提到元宵燈會上去賣,銷路大開,名聲大振。
  • 教你在家做水煎包,詳細講解從包到煎全過程,學會可以開店了
    前面幾種美食在我作品裡都分享過了,今天咱們分享水煎包的做法。水煎包屬河南那邊最出名,味道最好吃,已經傳遍了全國各地的大街小巷。在我們這邊一塊錢能買3個水煎包,有韭菜粉條餡的,還有豬肉大蔥餡的。不過外面賣的再好吃,還不如自己在家親手來做一做。今天就來給大家分享一下怎樣在家做水煎包吧。先拍一招我做的水煎包照片,下面來跟我看下製作方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