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我們何時再唱劉三姐山歌」

2020-12-25 廣西日報

本報記者 楊 秋

學生們在課堂上練習對唱劉三姐山歌的聲音,似乎還在廣西援柬外派教師廖淑華的耳邊迴響,然而因為新冠肺炎疫情,柬埔寨馬德望聯華學校實際上已停課了不少日子。

廖淑華告訴記者,劉三姐山歌是該校高小班為今年兒童節準備的節目,2月的時候,海外疫情還不嚴重,華文學校正常上課。「我們沒想到疫情會發展得如此迅速,這個節目也因為突如其來的停課而被叫停。」

還記得停課的第一天,廖淑華在國內的好友、同事紛紛向她發來了問候,家人也十分關心她在柬埔寨的安危,勸她考慮回國。但最終,包括廖淑華在內的廣西援柬教師們,都毅然選擇了在柬埔寨當地與同學們一起堅守。

馬德望聯華學校為保障廣西外派教師的生活,購買了能滿足3個月餐食的大米,校長還親自給大家送來口罩。柬埔寨廣西商會和柬埔寨安徽總商會紛紛向廣西援柬教師捎去抗疫物資……中國駐柬埔寨大使王文天發布的致柬同胞一封信,更是讓廣西援柬教師們更加堅定戰勝疫情的信心。

廖淑華表示,要以外派教師的身份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直到戰勝疫情重新走進課堂。她說,近日收到了一個柬埔寨當地學生發來的微信,微信裡問,老師,你還好嗎?何時再唱劉三姐山歌呢?廖淑華回覆:我們現在就在微信唱吧,等複課的時候我們再一起在教室唱起來。

相關焦點

  • 「老師,我們什麼時候還能再唱『劉三姐』呢?」
    《劉三姐山歌》是我們高小班為今年兒童節準備的節目,二月份的時候,海外疫情情況還不嚴重,華校正常開學。我們也沒想到,海外的疫情會發展的如此迅速,這個節目也因為突如其來的停課而被叫停。停課的第一天,國內的好友、同事紛紛發來了問候,家人也十分關心我在柬埔寨的安危,勸我考慮回國。但所有的廣西外派教師,都毅然選擇了堅守在當地。
  • 《劉三姐》:山歌唱不盡灕江美
    1959年,蘇裡和喬羽在廣西用 12天時間,完成《劉三姐》的文學本和分鏡頭本,當時的名字叫《劉三妹》,蘇裡覺得用這個名字很親切。    1960年的夏天,在灕江邊上,《劉三妹》劇組正在準備拍攝劉三姐對歌的戲,蘇裡的腿被開水燙傷,只好躺在擔架上,完成了這部電影作品的創作。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原來拍攝的女一號叫傅錦華,是桂林市彩調劇團的臺柱子。
  • 劉三姐:唱山歌與封建惡勢力作鬥爭,流芳百世的「歌仙」
    01 劉三姐的民間傳說唐代詩詞文化達到鼎盛,出現了詩聖(杜甫)詩仙(李白)詩佛(王維)詩鬼(李賀),詩界傑出詩人寫出了許多著名的詩詞流傳至今,是歷史留給世人的文化財富。同在唐代時期,廣西民間出現了一位歌仙,她把壯鄉的山歌唱響古今,她就是劉三姐。
  • 劉三姐的山歌情意,這畫面要不要這麼美?
    劉三姐作為家喻戶曉的人物,其能歌善唱,被稱之為「歌仙」,電影《劉三姐》塑造了一個階級立場鮮明、不畏強權、勇於鬥爭、聰明勇敢、能歌善唱、勤勞善良的劉三姐形象。「心中有了不平事,山歌如火出胸膛。」劉三姐形象之所以讓人印象深刻,離不開充滿勞動生活樂趣和對美好幸福生活嚮往的山歌之美。
  • 傳歌人劉三姐的山歌,唱出了多少農家人的理直氣壯
    劉三姐的山歌,唱本心,唱一切所見,唱所思所想。聽劉三姐的山歌讓人感覺清爽,不自覺的會心而笑。其實這是個很長遠的過程,我孩子時陪媽媽看《劉三姐》這部電影時,我是聽不懂聽劉三姐的山歌的。劉三姐的山歌開口即是藝術,開口就是民聲,像清泉明亮歡快。沒有酸文繁字,直抒胸臆。含蓄的愛情更可愛。
  • 劉三姐唱的不僅僅是山歌 更是在釋放她內心的抗爭與奮鬥情緒
    壯族山歌是山歌文化中的典型代表,劉三姐山歌體系則是壯族山歌上千年歷史的縮影和文化窗口,其意識形態、思想內涵、物質載體等都是異彩紛呈、絢麗多樣的,其民族影響是比較廣泛且深遠的。深厚情誼蘊含於壯鄉山歌之中,充分體現了這是一個詩化、歌化的民族,山歌國度是壯鄉人民永遠的烏託邦。
  • 廣西舞劇《劉三姐》進京演出 舞動山歌新韻律
    作為「廣西當代文學藝術創作工程扶持項目」和「南寧市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重點扶持項目」,舞劇《劉三姐》根據廣西壯族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劉三姐故事改編,首次以舞蹈形式演繹經典傳說,歌頌勤勞聰慧的壯族姑娘劉三姐與善良勇敢的阿牛哥忠貞不渝的愛情,展現廣西壯族人民正直勇敢的民族品質。山歌與舞蹈是舞劇《劉三姐》的靈魂。
  • 警用無人機、劉三姐防疫山歌
    疫情就是命令防疫責任重大為了做好防治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宣傳工作各地各出奇招微信群、無人機、防疫山歌等「不好意思,我們馬上回去。」家住桂林市甲天下廣場附近的李先生一家是被無人機喊話的對象之一,因為外出不戴口罩、聚集曬太陽,被無人機小分隊及時制止。「無人機上掛喇叭宣傳疫情防控知識,哪裡是重點區域,就飛向哪裡宣傳。」桂林市巡特警支隊相關負責人介紹,無人機小分隊的出動讓防疫工作沒有了死角,最重要的是沒有面對面的接觸,高效安全。
  • 【桂中·廣西旅遊新方向】覓三姐芳蹤,感山歌曼妙!劉三姐傳說背後...
    劉三姐和阿牛哥如何定情?劉三姐山歌為何廣為流傳?地主莫懷仁逼婚劉三姐的故事是否屬實?帶著這些疑問,採風團先後抵達廣西的宜州宜賓和來賓忻城,來到了劉三姐故裡與莫土司衙署,挖掘「劉三姐傳說」背後的故事。採風團的一位成員不禁感嘆故裡之美如斯:「初到劉三姐故裡,我驚訝於此處環境的美麗建設,人們的服裝頗有民族氣息。我期待在這裡能夠學到劉三姐的山歌。」
  • 山歌歌仙爭霸,劉三姐與趙妹姑的曠世對決
    電影《劉三姐》就是這樣的產物。其實在跟廣西一水之隔的湘南瑤族區域,同樣有一個經典的傳說,只是其沒有《劉三姐》那麼幸運,從而只僅僅流傳於瑤族居住的局部區域罷了。電影《劉三姐》作品相傳在湘南江華瑤族地區有位歌仙叫趙妹姑,她傳唱的歌帶有很多的哲理。附近的財主地霸都很敬畏她,也怕她用歌聲帶動老百姓對其反抗。
  • 直播預告|壯家山歌唱起來,6月28日現代彩調劇《新劉三姐》重現經典
    內容梗概現代彩調劇《新劉三姐》講述了一個山歌呼喚靈魂的壯族當代寓言:壯家山歌傳人姐美為踐行先人的對歌諾言,應允與流行歌手阿朗履行婚約。訂親宴上,被阿奶以生病為由騙回的阿朗,當眾解除婚約,離家而去。經歷一番波折後,姐美以深情而又用心良苦的山歌,讓迷惘的阿朗對山歌與人生有了新的感悟。
  • 壯鄉山歌唱響申城 彩調劇《新劉三姐》致敬經典
    今晚,廣西戲劇院創作排演的彩調劇《新劉三姐》亮相上海大劇院,參加「藝起前行」優秀新創舞臺作品上海展演。&nbsp&nbsp&nbsp&nbsp劉三姐是民間傳說的壯族人物,聰慧機敏,歌如泉湧,優美動人,有「歌仙」之譽。演繹劉三姐的作品層出不窮,有舞臺劇、電影、電視劇,還有景觀劇。
  • 空姐化身劉三姐 萬米高空唱山歌
    民航資源網2016年4月9日消息:4月9日是壯鄉傳統節日「三月三」,在北部灣航空南寧-合肥的GX8863次航班上掀起了一陣極具特色的民族風——空姐身著壯族盛裝化身劉三姐,廣西民歌在萬米高空的客艙中響起。  據悉,這是廣西北部灣航空為迎接廣西傳統民族節日「三月三」而特別策劃的一次客艙活動。
  • 彩調劇《新劉三姐》致敬經典 「跨界」壯鄉山歌唱進上海
    彩調劇《新劉三姐》劇照(央廣網發 廣西戲劇院彩調團提供)彩調劇具有300多年的歷史,是廣西各族人民喜聞樂見的地方戲曲之一。提起廣西,電影裡劉三姐的形象更是深入人心。「其實,先有彩調劇《劉三姐》,再有電影《劉三姐》。」廣西戲劇院彩調團團長蔣劍說。
  • 桂林山水甲天下(七)觀賞《印象劉三姐》
    6月13日下午結束觀賞遇龍河竹筏漂流和世外桃源景點之後,我們旅遊團一行晚上就住在陽朔縣城。我們在預訂這次桂林行中,就增加了6月13日晚上觀看大型山水情景劇《印象劉三姐》這一遊覽項目。晚上七點半鐘,我們夫婦倆和旅遊團的部分遊客一同來到位於陽朔縣城東街的中國桂林山水場專場觀看《印象劉三姐》。
  • 踏著山歌 去宜州
    本報記者 吳麗萍 通訊員 李志雄 趙倩男■編者按:「桂花開放香飄遠,壯家山歌代代傳,三姐撒下山歌種,如今唱了幾千年」。作為「歌仙」劉三姐的故鄉,宜州的山歌文化延綿不絕、歷久彌新。宜州城鎮建設可謂處處彰顯劉三姐文化特色:在劉三姐大道、劉三姐廣場、江濱路等城市中心景觀,融入劉三姐文化元素;在主要交通要道、廣場、公園等處,雕刻劉三姐塑像;在各大廣場、旅遊碼頭等處,雕刻劉三姐山歌、劉三姐傳說;在宜山老街、唐街食府、絲綢街等特色街區,嵌入劉三姐文化符號。
  • 這樣的劉三姐,是否是你印象中的「歌仙」?
    僑都大劇院精彩上演 不論你生在哪個年代 最感動的旋律 只刻在流金歲月裡 「山歌」與「舞蹈」碰撞 「民族」與「現代」交融 精彩提前看
  • 舞劇《劉三姐》創新演繹經典 獻禮建國70周年
    耳熟能詳的山歌伴隨著劉三姐與阿牛哥的故事在幾十年的時間裡傳遍大江南北。源自民間傳說、採集歌舞精粹的風光音樂故事片《劉三姐》於1961年公映以來,黃婉秋老師塑造的劉三姐形象深入人心。勤勞勇敢、善良美麗的「壯族歌仙劉三姐」,不僅贏得了人民群眾的認同和喜愛,而且作為廣西乃至中國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號之一,在世界華人中具有深遠的影響力。
  • 「劉三姐」眼裡的灕江
    如今76歲的她仍致力於傳承「劉三姐文化」,致力於灕江生態保護,用赤誠之心守護著母親河新華每日電訊記者王念、盧羨婷上世紀60年代初,中國第一部山水音樂風光片《劉三姐》上映。這部集合了廣西自然風光、民族風情和山歌文化等元素的電影美輪美奐,不僅在國內獲得巨大成功,還先後在50多個國家和地區掀起「劉三姐旋風」,可謂轟動中外。▲電影《劉三姐》劇照。
  • 走進廣西宜州劉三姐故裡 探尋民歌最眷戀的地方(圖)
    圖為:劉三姐故裡景區工作人員在演唱 記者 徐芳 攝  荊楚網消息(記者 徐芳)「唱山歌喲,這邊唱來那邊和,山歌好比春江水,不怕灘險彎又多。」劉三姐的歌聲曾經隨著山歌的旋律傳遍大江南北,受到廣大觀眾朋友的喜愛。為了追尋美妙的山歌,11月29日,「生態長壽地 三姐文化城——2016全國重點網絡媒體河池行」採訪團的記者們來到宜州的劉三姐故裡,探尋這個天下民歌最眷戀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