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中·廣西旅遊新方向】覓三姐芳蹤,感山歌曼妙!劉三姐傳說背後...

2020-12-14 金羊網

【桂中·廣西旅遊新方向】覓三姐芳蹤,感山歌曼妙!劉三姐傳說背後藏有更多故事

金羊網  作者:朱智祥  2019-12-20

採風團來到劉三姐故裡與莫土司衙署,挖掘「劉三姐傳說」背後的故事。

金羊網訊 記者朱智祥攝影報導:「我倆結交定百年吶,哪個九十七歲死呀,奈何橋上等三年……」唱罷,「劉三姐」含情脈脈地看著「阿牛哥」,從閣樓將繡球拋向他,「阿牛哥」高高躍起,牢牢接住了這一定情信物……

12月20日,記者跟隨「粵港澳大灣區媒體、旅行商看桂中」採風團的腳步繼續出發,今天的採風活動集中圍繞著劉三姐的美麗傳說全面展開。劉三姐和阿牛哥如何定情?劉三姐山歌為何廣為流傳?地主莫懷仁逼婚劉三姐的故事是否屬實?帶著這些疑問,採風團先後抵達廣西的宜州宜賓和來賓忻城,來到了劉三姐故裡與莫土司衙署,挖掘「劉三姐傳說」背後的故事。

劉三姐歌臺

美麗傳說:兩情相悅至死不渝,悠然山歌流芳百世

定情橋一橋相會情,龍眼樹一樹覓知音……來到劉三姐故裡,眾多飽含傳說寓意的景物深入記者眼帘。採風團的一位成員不禁感嘆故裡之美如斯:「初到劉三姐故裡,我驚訝於此處環境的美麗建設,人們的服裝頗有民族氣息。我期待在這裡能夠學到劉三姐的山歌。」

「阿牛哥」韋華山用葉片「吹」出山歌一曲

「自從出了劉三姐,五湖四海美名傳……」一曲透徹響亮的山歌驚豔眾人,回首一望,身著「阿牛哥」壯族服飾的表演團成員韋華山正吹起葉片,以歌代言,以歌達意。他說,正是當年劉三姐「指物成歌」,以傳唱山歌的方式將大家團結起來,才有了現在宜州人民越來越緊密的和諧關係。「現在我們這裡,在進行男女婚嫁時,都要進行一次對唱山歌的儀式。」談到劉三姐對宜州人民的影響,韋華山感觸頗深。

相傳,下梘村壯女劉三姐生性愛唱歌,卻遭其兄砍斷懸崖藤枝,三姐不幸墮崖落水。今其落崖高數百尺,人不能到,亦數百年不朽。又有傳說說道,河岸上的一棵龍眼樹就是劉三姐與阿牛哥悽美愛情的見證:他們在河岸因山歌相識,種下龍眼樹象徵愛情萬古長青,最終卻遭遇地主莫懷仁的威脅與迫害。面對威逼,二人至死不渝,可歌可泣的堅貞故事感人至深。

「劉三姐」同「阿牛哥」載歌載舞盡意趣

史料有證:莫氏三姐年代不一,土司衙署溯源可究

金羊網記者了解到,戲劇《劉三姐》曾出現過一段有關「地主莫懷仁威脅、逼婚和關押劉三姐」的劇情,這部分內容可有實據所證?人物原型與角色是否真實還原?記者隨後到訪了位於來賓市忻城縣城內翠屏山麓的莫土司衙署景區,把這個謎團最終揭開。

莫土司衙署

記者發現,整個土司衙署建築皆為磚木結構,硬山翹角,朱漆柱粱,既具有中原古典宮廷建築的風格,又有南方少數民族的建築韻味,體現了壯族地區的民族特色。

衙署建築風格極具特色

來到莫氏歷任士官畫像展室,「莫懷仁」老爺的人物原型真正揭曉——他就是莫氏家族第十二任土官莫猛。值得一提的是,據莫氏土司世系表所示,莫氏首任土官生於明代;而廣西羅城縣誌卻記載有「劉三姐於公元618年(唐代)生於廣西羅城」的內容。此外,記者從衙署景區講解員了解到,傳說土官莫猛曾一度認為山歌傷風敗俗,遂通過一系列舉措予以禁唱。因此,戲劇與史料之間,確實存在著特定相關的聯繫。

莫氏土司世系表與莫猛

另一方面,莫土司衙署名聞各地,除了依託於人們對於劉三姐傳說情節的探究外,其內在價值同樣值得細細探索。作為廣西乃至全國現存古建築保存最完整、歷史最長的土司衙署群,莫土司衙署至今經歷了430多年的歷史,館藏文物主要有金器、玉器、青銅器、土司服飾上千件,對研究我國土司制度、古建築藝術及民族史等具有珍貴的科學價值。

編輯:空明

相關焦點

  • 廣西舞劇《劉三姐》進京演出 舞動山歌新韻律
    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廣西彩調劇和電影《劉三姐》曾風靡全國和東南亞,成為一個時代的美好記憶。幾十年來,劉三姐的故事和歌謠,流淌過歲月的河流,在時代輪迴中激蕩悠揚。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由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廣西文化和旅遊廳指導,南寧市委宣傳部、南寧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精心打造的舞劇《劉三姐》,刷新了人們記憶中「歌仙」劉三姐的藝術形象,一個「從能歌到善舞」的劉三姐躍然舞臺上,立在觀眾心間。
  • 三月三的傳說歷史故事及節日由來 廣西壯族4個經典傳說
    「如今廣西成歌海,都是三姐親口傳」這句在廣西流傳的山歌歌詞,說明壯族歌圩節的起源,和歌仙劉三姐有著密切的關係。  據說劉三姐是唐朝人,出生在廣西宜山一個漁民家裡。從小愛唱山歌,成年以後容貌美麗,出口成歌。附近有個財主莫懷仁想強搶劉三姐與他成親,劉三姐誓死不從,莫懷仁叫人把劉三姐拋入河中。劉三姐順水漂流到柳州,幸被搭救,生活在魚峰山下。鄉親們聞訊,紛紛趕來學歌。
  • 直播預告|壯家山歌唱起來,6月28日現代彩調劇《新劉三姐》重現經典
    廣西當代文學藝術創作工程第一批扶持項目成果展示活動正在南寧火熱進行中,14 部優秀舞臺藝術作品期待著與您見面。內容梗概現代彩調劇《新劉三姐》講述了一個山歌呼喚靈魂的壯族當代寓言:壯家山歌傳人姐美為踐行先人的對歌諾言,應允與流行歌手阿朗履行婚約。訂親宴上,被阿奶以生病為由騙回的阿朗,當眾解除婚約,離家而去。經歷一番波折後,姐美以深情而又用心良苦的山歌,讓迷惘的阿朗對山歌與人生有了新的感悟。
  • 唱不盡的三姐歌謠 說不完的廣西故事「劉三姐」文化名片再現光彩
    本報記者 袁 鶯「藤纏樹,樹纏藤」……在經典民歌劉三姐的音樂中,21世紀的「劉三姐」撐筏而來:9月26日至29日,現代彩調劇《新劉三姐》將在南寧首演,作為廣西經典文化符號「劉三姐」的新表達和新呈現,向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
  • 廣西宜州有不一樣的美,是劉三姐的故鄉,值得一去的旅遊勝地
    聽過山歌嗎?廣西宜州是劉三姐的故鄉,值得一去的旅遊勝地。相信大家都知道廣西處處是山歌,唱山歌喲,這邊唱來那邊和,山歌好比春江水,不怕灘險彎又多。」這個美妙的旋律曾經傳遍大江南北,受到以前爺爺奶奶老一輩的人的喜愛。歌仙——劉三姐的故鄉宜州下梘河是劉三姐的家鄉。
  • 廣西這個低調的世外桃源,不僅是歌仙劉三姐的故鄉,而且人少景美
    三姐故鄉風情多,連情會友唱山歌如今廣西成歌海,都是三姐傳下來廣西河池宜州,風景秀麗,物產豐富,有著許多美麗的傳說,其中最動人最廣為人知的莫過於歌仙劉三姐傳說。「劉三姐」成為了廣西一張燙金的名片。於是遊覽桂林山水,尋訪劉三姐和壯族山歌,成了許多觀光客遊賞廣西的目標。妙人妙歌劉三姐說到劉三姐的故事,上世紀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可能更熟悉,但對於年輕一代來說或許就有些模糊了。
  • 劉三姐:唱山歌與封建惡勢力作鬥爭,流芳百世的「歌仙」
    01 劉三姐的民間傳說唐代詩詞文化達到鼎盛,出現了詩聖(杜甫)詩仙(李白)詩佛(王維)詩鬼(李賀),詩界傑出詩人寫出了許多著名的詩詞流傳至今,是歷史留給世人的文化財富。同在唐代時期,廣西民間出現了一位歌仙,她把壯鄉的山歌唱響古今,她就是劉三姐。
  • 壯鄉山歌唱響申城 彩調劇《新劉三姐》致敬經典
    今晚,廣西戲劇院創作排演的彩調劇《新劉三姐》亮相上海大劇院,參加「藝起前行」優秀新創舞臺作品上海展演。&nbsp&nbsp&nbsp&nbsp劉三姐是民間傳說的壯族人物,聰慧機敏,歌如泉湧,優美動人,有「歌仙」之譽。演繹劉三姐的作品層出不窮,有舞臺劇、電影、電視劇,還有景觀劇。
  • 假日遊廣西丨5天4夜感受桂中少數民族風情,邂逅繽紛秋日
    給你的小長假安排得明明白白桂中少數民族文化五日遊,而是全部以木榫銜接而成,傳說,它是八個古寨的靈魂……劉三姐故裡景區位於廣西河池市宜州區城北,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在這裡,你會發現這裡是天下民歌眷戀的地方,是山歌的海洋。
  • 山歌歌仙爭霸,劉三姐與趙妹姑的曠世對決
    有一種故事叫傳說,有一種記錄叫寫實。傳說也罷,寫實也罷,它都脫不了事由的根基。一旦有了事由的根基,就會有人沿著其脈絡,一路升華,從而創造出一些經典。電影《劉三姐》就是這樣的產物。其實在跟廣西一水之隔的湘南瑤族區域,同樣有一個經典的傳說,只是其沒有《劉三姐》那麼幸運,從而只僅僅流傳於瑤族居住的局部區域罷了。
  • 廣西十大民俗旅遊勝地之一:河池市宜州劉三姐故裡旅遊區
    作為劉三姐的故鄉,下梘河有著濃鬱的民族文化特色,對遊客是很有吸引力的,如:對山歌、背新娘過獨木橋闖三關、喝交杯酒、跳竹竿舞、長板鞋舞等。來這裡來旅遊,最使人滿足的就是每天都能聽到水面上飄來的山歌聲。你要高興,也可以拉開嗓子,和這裡的姑娘、小夥對唱幾首。
  • 走進廣西宜州劉三姐故裡 探尋民歌最眷戀的地方(圖)
    劉三姐的歌聲曾經隨著山歌的旋律傳遍大江南北,受到廣大觀眾朋友的喜愛。為了追尋美妙的山歌,11月29日,「生態長壽地 三姐文化城——2016全國重點網絡媒體河池行」採訪團的記者們來到宜州的劉三姐故裡,探尋這個天下民歌最眷戀的地方。
  • 「老師,我們何時再唱劉三姐山歌」
    本報記者 楊 秋學生們在課堂上練習對唱劉三姐山歌的聲音,似乎還在廣西援柬外派教師廖淑華的耳邊迴響,然而因為新冠肺炎疫情,柬埔寨馬德望聯華學校實際上已停課了不少日子。廖淑華告訴記者,劉三姐山歌是該校高小班為今年兒童節準備的節目,2月的時候,海外疫情還不嚴重,華文學校正常上課。「我們沒想到疫情會發展得如此迅速,這個節目也因為突如其來的停課而被叫停。」還記得停課的第一天,廖淑華在國內的好友、同事紛紛向她發來了問候,家人也十分關心她在柬埔寨的安危,勸她考慮回國。
  • 傳唱八桂歌海大愛大美——現代彩調劇《新劉三姐》傳承創新之路
    >致敬經典, 演繹壯鄉兒女追夢故事現代彩調劇《新劉三姐》講述了一個用山歌振奮精神、鼓舞人心的溫暖故事——壯家山歌傳人姐美為踐行先人的對歌諾言,欲與流行歌手阿朗履行60年前的隔世婚約;而在城中失意受挫的阿朗卻選擇了逃避……面對世俗的誘惑,年輕的心靈是堅守還是放棄,山歌傳情,姐美和阿朗在歌聲中重新認識了彼此,對人生有了新的感悟,對未來有了新的追求……
  • 《山歌好比春江水》詞曲原創在廣西 並非源自電影
    時至今日,人們仍可以在搖滾流行樂中、在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舞臺上、在大型山水實景演出《印象·劉三姐》中品味到……  搜索各刊物或網頁查詢《山歌好比春江水》出處,看到的是統一口徑:出自電影《劉三姐》,詞曲作者均為國內著名人士。  然而,它真的是電影名曲麼?
  • 彩調劇《新劉三姐》致敬經典 「跨界」壯鄉山歌唱進上海
    央廣網上海10月5日消息(記者林馥榆)今晚,由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出品,廣西戲劇院創作排演的彩調劇《新劉三姐》亮相上海,以新的主題、新的語境、新的人物、新的舞臺向經典致敬。
  • 來了就知道,劉三姐的家鄉有多美,廣西宜州劉三姐鎮!
    劉三姐鄉地處廣西石灰巖地區,巖溶地貌廣泛發育,奇峰異洞、風景優美、山光水色、美不勝收。歷史悠久、人文景觀眾多,傳說為壯族歌仙劉三姐的故鄉,民政風情濃鬱。自然景觀、人文景觀與民族風情融為一體,形成劉三姐鄉旅遊特質。
  • 踏著山歌 去宜州
    每次走進三姐故裡,徜徉在美麗的山水風光中,傾聽婉轉悠揚的三姐歌謠,感受獨具特色的民俗文化,總讓人感嘆:宜州,真是一座會唱歌的城市!」「劉三姐」是壯族重要的文化符號,是聞名遐邇的「廣西名片」,早在2006年,劉三姐歌謠文化就被列入我國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近年來,宜州大力挖掘和傳承劉三姐文化,全力打造「劉三姐文化旅遊名城」,劉三姐品牌越打越響。
  • 《劉三姐》:山歌唱不盡灕江美
    1959年,蘇裡和喬羽在廣西用 12天時間,完成《劉三姐》的文學本和分鏡頭本,當時的名字叫《劉三妹》,蘇裡覺得用這個名字很親切。    1960年的夏天,在灕江邊上,《劉三妹》劇組正在準備拍攝劉三姐對歌的戲,蘇裡的腿被開水燙傷,只好躺在擔架上,完成了這部電影作品的創作。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原來拍攝的女一號叫傅錦華,是桂林市彩調劇團的臺柱子。
  • 邀你在線唱山歌!廣西雲客戶端推出H5《「三月三」山歌專輯》
    紅網時刻4月2日訊(記者 陳偉 通訊員 劉洋洋)今年的「壯族三月三」,網聚也精彩!近日,廣西雲客戶端推出H5《「三月三」山歌專輯》,在網上「廣發英雄帖」,邀請網友在線唱山歌!該H5作品藉助人臉識別、融合成像技術,邀請網友在線聽山歌、唱山歌,幫助網友生成帶有個人定位及暱稱等個性化元素的精美海報及專屬個性化山歌專輯,充分體驗「最炫民族風」。提供的歌曲包括電影《劉三姐》中的經典《對歌》,以及《山歌好比春江水》《藤纏樹》《廣西尼的呀》《趕圩歸來啊哩哩》《婚誓》等,都是各族群眾耳熟能詳的經典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