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農正在整理蠶繭。這是海城的柞蠶,柞蠶以柞樹葉為食。
魁星樓位於海城市城南厝石山公園內,原為「臨溟八景」之一,始建於1778年,重修於1923年,毀於文革之初,重建於1999年。老魁星樓為二層六角,後改為八角三層。青轉碧瓦,非簷鬥拱,龍頭吞脊走獸排列其上。翹起的簷頭上掛驚鳥鈴。風過,叮咚作響,別具丰韻。樓內為木質的「魁星」神像。圖為城牆東南角上的魁星樓。
海城在大明洪武九年(1376年)置海州衛,並開始修建海州城,在原有土夯城牆(遼代修的或是更早時期的)的基礎上修建青磚城牆。清初和清順治、乾隆年間曾多次修復海城城牆。當時海城古城建有五個城門,北門來遠門,西門臨清門,南門廣威門。這三門有城樓。小南門,東門鎮武門都沒城樓。圖為海城南門,人來人往很是熱鬧。
在中日甲午戰爭中,一八九五年一月十七日海城失守。日軍佔領海城後將海城四個城門上青石門額劫走,作戰利品。有人曾在東京博物館看到過。戰後又用磚刻了門額,直到1950年海城的城牆拆除。圖為海城南門至北門兩旁的民居院落。
海城滿族旗人傳統民居,屋脊精美氣派。上的神獸造型。
海城寬闊的城牆兩邊是排列整齊的民居。
海城市街。遠處為厝石山公園及惜字亭,清光緒年間的1906年由當時的海城知縣管風和所建。
海城玉皇廟山附近,遍地的瓦礫,這裡是中日甲午戰爭的古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