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散文物回歸!166頁鄭振鐸等搶救流散香港文物往來信札入藏國家...

2020-12-15 新民晚報

今天,鄭振鐸等搶救流散香港文物往來信札捐贈劃撥儀式暨入藏紀念展開幕式在國家圖書館舉行,166頁文化部文物局首任局長鄭振鐸等與「香港秘密收購文物小組」成員之間的往來信件、電報存根被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從香港競購後捐給國家文物局。這批信札將和「西諦藏書」「木音信札」合璧收藏在國家圖書館並首次向觀眾展出。

圖說:鄭振鐸等搶救流散香港文物往來信札入藏國圖 國家文物局供圖

中國成立伊始,黨和政府將遏制文物流失、搶救流散國寶擺上重要議程。在周恩來總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親自關心下,文化部文物局建立「香港秘密收購文物小組」,搶救流散香港文物,開啟了流失文物回歸的恢弘篇章。

據悉,此次由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捐贈的「鄭振鐸等搶救流散香港文物往來信札」,包括1952年至1958年間,鄭振鐸先生等與「香港秘密收購文物小組」成員之間的往來信件、電報存根等共計166頁,涉及收購小組成立、文物收購原則、真偽鑑定、資金籌措等多方面內容,記載了很多重要文物的搶救過程,是黨和政府重視開展搶救流散香港文物工作的重要史料。

圖說:鄭振鐸等搶救流散香港文物往來信札入藏國圖 國家文物局供圖

今年9月,國家文物局獲悉這批信札即將在香港拍賣,為保護信札不致再度流散,遂與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聯繫。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主動作為,在尊重商業規則前提下成功競購,慨然捐贈國家文物局。國家文物局將這批信札整體劃撥中國國家圖書館,與「西諦藏書」「木音信札」合璧收藏。

捐贈劃撥儀式結束後,「鄭振鐸等搶救流散香港文物往來信札入藏紀念展」正式開展,展覽首次整體展示信札原件,客觀呈現搶救流散香港文物工作的動人往事。展覽展期為2019年12月26日至2020年2月26日,公眾可以前往中國國家圖書館國家典籍博物館第七展廳參觀,切身感受新中國搶救流散文物的精彩華章。(新民晚報駐京記者 潘子璇)

相關焦點

  • 鄭振鐸等搶救流散香港文物往來信札入藏國圖
    半個多世紀前,一組往來京港兩地的書信,記錄了鄭振鐸等人為搶救流散香港文物回國默默付出的心血。26日,這批珍貴信札入藏中國國家圖書館,並首次公開展出。為了迎接它們,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舉行隆重的儀式。
  • 鄭振鐸等搶救流散香港文物往來信札入藏國家圖書館 記錄新中國成立...
    鄭振鐸等搶救流散香港文物往來信札開幕式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鄭宇):鄭振鐸等搶救流散香港文物往來信札, 26日正式入藏中國國家圖書館。這批信札,包括1952年至1958年間,鄭振鐸先生等與「香港秘密收購文物小組」成員之間的往來信件、電報存根等共計166頁,是黨和政府重視開展搶救流散香港文物工作的重要史料。新中國成立伊始,黨和政府高度重視文物流失、搶救流散國寶工作,文化部文物局建立了「香港秘密收購文物小組」,專門在香港從事流散文物搶救工作。
  • 「凡是國寶,都要爭取」 鄭振鐸等搶救流散香港文物往來信札入藏國圖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2月26日電(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見習記者 張藝)「凡是國寶,都要爭取」,記錄鄭振鐸等搶救流散香港文物的往來信札,如今入藏中國國家圖書館。今天下午,信札捐贈劃撥儀式暨入藏紀念展在京開幕。
  • 國家文物局將鄭振鐸等搶救流散香港文物往來信札劃撥國家圖書館
    新華社北京12月26日電(記者施雨岑)記者26日從國家文物局獲悉,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將競購成功的一批鄭振鐸等搶救流散香港文物往來信札捐贈給國家文物局。國家文物局近日將這批信札整體劃撥國家圖書館。記者從26日舉行的捐贈劃撥儀式上獲悉,這批信札包括1952年至1958年間,鄭振鐸先生等與「香港秘密收購文物小組」成員之間的往來信件、電報存根等共計166頁,涉及收購小組成立、文物收購原則、真偽鑑定、資金籌措等多方面內容。今年9月,國家文物局獲悉這批信札即將在香港拍賣,遂與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聯繫。
  • 「凡是國寶 都要爭取」鄭振鐸等搶救流散香港文物信札劃撥國圖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12月27日訊(記者 魏金金)12月26日,鄭振鐸等搶救流散香港文物往來信札捐贈劃撥儀式暨入藏紀念展開幕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舉行。作為新中國文物博物館事業的主要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以鄭振鐸為代表的老一輩文物工作者,為搶救流散香港文物工作付出了巨大心力。這批信札記載了很多重要文物的搶救過程,是搶救流散香港文物工作的重要史料。
  • 鄭振鐸等搶救流散香港文物往來信札捐贈劃撥儀式在京舉行
    鄧 偉攝本報北京12月26日電(記者趙曉霞)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26日在中國國家圖書館舉行「鄭振鐸等搶救流散香港文物往來信札捐贈劃撥儀式暨入藏紀念展開幕式」。文化和旅遊部部長雒樹剛向捐贈方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頒發捐贈證書。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發表講話。
  • 曾有個秘密小組搶救流散文物 今天這百餘件信札揭開歷史
    新京報快訊(記者 倪偉)一批新中國成立初期鄭振鐸和「香港秘密收購文物小組」往來信札今天(12月26日)入藏國家圖書館。這批166頁的文件,反映了上世紀50年代文物工作者搶救流散文物的歷史。12月26日,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在國家圖書館舉行「鄭振鐸等搶救流散香港文物往來信札捐贈劃撥儀式暨入藏紀念展開幕式」。文化和旅遊部部長雒樹剛向捐贈方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頒發捐贈證書,並宣布展覽開幕。文化和旅遊部部長雒樹剛向捐贈方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頒發榮譽證書。
  • 一批信札劃撥國圖 講述重要文物搶救過程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2月26日電(記者 上官雲)26日,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在中國國家圖書館舉行「鄭振鐸等搶救流散香港文物往來信札捐贈劃撥儀式暨入藏紀念展開幕式」。文化和旅遊部部長雒樹剛向捐贈方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頒發捐贈證書,並宣布展覽開幕。
  • 從鄭振鐸信札看「香港秘密收購文物小組」收購中秋帖等往事
    12月26日,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在中國國家圖書館舉行「鄭振鐸等搶救流散香港文物往來信札捐贈劃撥儀式暨入藏紀念展開幕式」。此批「鄭振鐸等搶救流散香港文物往來信札」包括1952年至1958年間,鄭振鐸先生等與「香港秘密收購文物小組」成員之間的往來信件、電報存根等共計166頁,涉及收購小組成立、文物收購原則、真偽鑑定、資金籌措等多方面內容。
  • 一組往來京港兩地的書信入藏國圖,國寶回家幕後故事首次公開
    六十多年前,一組往來京港兩地的書信,記錄了文化部文物局首任局長鄭振鐸等為搶救流散香港文物回國默默付出的心血。今秋,這批珍貴信札被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從香港成功競購,捐贈給國家文物局,隨後被整體劃撥中國國家圖書館。昨天,這些信札首次在國圖公開亮相,講述國寶回家的故事。
  • 2019年中國千餘件流失文物回歸:數量多、等級高、意義大
    何鴻燊先生將馬首銅像正式捐贈國家文物局,國家文物局經與何鴻燊先生協商一致,將馬首銅像劃撥北京市圓明園管理處收藏,回歸原屬地,為其百年回歸之路畫上句號。11月底,國家文物局、中國駐土耳其使館與土耳其政府有關部門通過一年多的密切合作,共同促成2件非法流失文物返還中國,流失文物返還儀式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安納託利亞文明博物館舉行。
  • 流散翠園兩件石刻回歸圓明園
    流散於北京東城區翠花胡同的兩件圓明園御筆石刻文物,4月19日回歸園中。這兩件流散文物分別是澤蘭堂的乾隆御筆「熙春洞」石匾額和如園的嘉慶御筆「稱松巖」詩刻石。昨天,圓明園管理處與民盟中央籤署文物捐贈協議。翠園原為翠花胡同內太平胡同一號古宅,始建於明代,清代曾為王府。1949年3月5日,民盟中央機關從香港遷至此。
  • 敦煌流散海外文物複製展添彩「一會一節」
    敦煌流散海外文物複製展添彩「一會一節」每日甘肅網敦煌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施秀萍)隋唐、五代、北宋……紙本、絹畫、剪紙……繼2018年在第三屆文博會精彩亮相之後,「到世界找敦煌」——敦煌流散海外文物複製展再次亮相敦煌國際會展中心,添彩「一會一節」。
  • 11件珍貴文物入藏國家博物館
    國家文物局出具的銘文資料顯示:「一共6行,60個字,有些有損。」  一位青銅器專家為大家講解這件西周作冊吳盉:「『作冊』是當時的官稱,相當於史官。『吳』應該是這件器皿主人的名字。」一旁,國家博物館的負責人扭頭囑咐工作人員:「收入文物庫房後,要把銘文清理出來,方便今後展出。」  一尊北魏砂巖半身佛像保存完整,從相貌上看,眉清目秀、溫文爾雅。
  • 圓明園虎鎣歸國 專家:若有文物回歸圓明園意義更重大
    新京報記者(倪偉)圓明園西漢青銅「虎鎣」今天(12月11日)正式入藏國家博物館。今年4月,「虎鎣」以41萬英鎊價格在英國拍賣,後來境外買家將文物捐贈給中國國家文物局。圖/國家博物館今年4月虎鎣在英國被拍賣今天,國家文物局劃撥中國國家博物館青銅「虎鎣」入藏儀式舉行。
  • 柳向春︱凡是「國寶」,都要爭取:香港回購文物記(上)
    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成立不久的共和國就多次動用寶貴的外匯儲備從香港回購文物,充分反映出老一輩國家領導人和以鄭振鐸為首的文博事業領導者對傳統文化的重視。但這一輪文物回購究竟是如何開始的,又如何結束,這一過程之中,到底有什麼樣的風波與故事,多年以來,並無確切的記載和敘說。
  • 【線上展覽】靈臺縣博物館「到世界找敦煌——敦煌流散海外文物...
    【線上展覽】靈臺縣博物館「到世界找敦煌——敦煌流散海外文物複製展」精彩內容展播(四) 2020-12-08 18: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回望鄭振鐸先生 多虧他太和殿的唐三彩大馬得以存世
    【貳】搶救流散的古籍1931年,鄭振鐸離開商務印書館,來到北平,任清華大學和燕京大學中文系合聘教授。1935年,又回到上海,任暨南大學文學院院長。1937年至1941年,淞滬會戰以後,日本佔領上海除租界以外的全部地區,上海進入「孤島時期」,鄭振鐸為搜集和保護古書而奔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