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湖北曾頻繁發生水災。例如,19 世紀連續發生了 1860 和 1870 年兩次特大洪水。20 世紀,又發生了1931、1935、1954 和 1998 年等多次特大洪水。
洪澇災害的頻發與湖北所處的地理位置有很大關係。我們看看湖北省的地貌特徵。
江漢平原三面環山
湖北省地處長江中遊,北部是大別山與桐柏山,西部為武當山、荊山、大巴山、巫山與武陵山,東南部為幕阜山,三面環山形成了向南部敞開的不完整盆地,中間環抱著江漢平原,與南邊的洞庭湖平原相連,沃野千裡,大部分海拔在50米以下。
湖北與湖南四面環山
從地形來看,湖北與湖南兩省合到一起,恰好形成了一個碟形盆地,而來自長江的洪水只能經城陵磯一口流出。
從大的地勢來看,湖北省處於我國地勢第二階梯向第三階梯過渡地帶,長江從第二階梯東緣奔湧而下,流經地勢相對低洼的江漢平原與洞庭湖平原,這樣的地勢決定著來自不同方向的洪水會匯集到兩湖平原。
長江荊江段河道曲折蜿蜒
而湖北境內的長江河道異常彎曲,特別是從湖北枝城至湖南岳陽縣城陵磯之間的長江荊江段,河道蜿蜒曲折,洪水宣洩不暢,極易造成洪水災害,自古就有「萬裡長江,險在荊江」的說法。藕池口至城陵磯段,更有「九曲迴腸」之稱,兩岸平原地勢低洼,加上支流眾多,進入汛期降雨量增多時,極易潰堤成災。
湖北省地圖
此外,湖北省被譽為「千湖之省」,境內湖泊總面積達到 2983平方千米,面積百畝以上的湖泊約 800 餘個。特殊的地理位置、密羅遍布的江河湖泊,再加上持續的雨季,讓湖北荊楚大地成為國內最易爆發洪水災害的地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