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家莊M160位於河南省安陽市,商代晚期都城殷墟宮殿區東南1.5公裡的郭家莊村,於1990年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隊發掘。
該墓為一座大型豎穴土坑墓。長4.5、寬2.9、深5.7米,面積13.05平方米。墓室四周有二層臺,墓底中部有長方形腰坑。葬具包括棺和槨。墓主人頭向東,足朝西。墓室內有4名殉葬人。其中二層臺上1名、槨室內2名,腰坑內1名。墓內共有隨葬品353件,包括銅、玉、陶、石、骨、牙器以及竹器和漆器。以青銅器最多,計有禮器40件、兵器(主要是戈和矛)291餘件。該墓保存完好,未被盜掘,是繼殷墟婦好墓之後發現的出土文物最豐富的墓葬。墓中隨葬青銅禮器多為方形,如方觚、方斝、方尊等,更有10套共20件銅角和方觚。殷墟時期,配套使用的青銅酒器觚和爵(或角)是墓主人生前重要的身份、地位的象徵。商王武丁之王后婦好之墓中,如以形制和銘文區分,配套的銅觚、爵也是10套。從此可見郭家莊M160墓主等級之高。在部分銅器上鑄有「亞止」銘文,據研究,「亞」是指當時擁有軍權的武官,「止」則是該墓主的族名,從隨葬品和銘文可以判斷,這位擁有軍權的「止」姓武官應是當時的高級貴族。郭家莊M160的年代屬殷墟文化三期。在該墓西南約30米處,埋有時代相同,方向也一致的車馬坑兩座。應是墓主人「亞止」的陪葬車馬坑。
青銅器文化的載體是以青銅為材料的青銅器,古代採用一種非常特殊的工藝(今人稱之為青銅鑄造工藝)製作出來的器物,青銅器成為古代燦爛文明的載體之一。中國古代的青銅器文化十分發達,並以製作精良,氣魄雄偉、技術高超而著稱於世。把青銅器作為宴享和放在宗廟裡祭祀祖先的禮器。
青銅器是指以青銅為基本原料加工而製成的器皿、用器等。青銅,古稱金或吉金,是紅銅與其它化學元素(錫、鎳、鉛、磷等)的合金,其銅鏽呈青綠色,因而得名。青銅是人類歷史上的一項偉大發明,是世界冶金鑄造史上最早的合金。紅銅加入錫、鉛,成為一種新的合金,這種合金歷經幾千年的化學反應,其表面出現一層青灰色的鏽,所以今人謂之"青銅",而古人則將這種合金稱之為"金",文獻中所講"賜金"、"受金"多少,即指青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