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這類私募為何讓上市公司都頻繁踩雷?

2020-12-13 騰訊網

票據類私募基金是此前較為常見的一種私募產品,由私募機構募集資金,投向票據或票據收益權。目前市場上票據類私募基金多為類固收產品,並且期限較為靈活,短到3個月長至18個月,受到不少固收類投資者的喜愛,其中不乏上市公司。

然而近兩年多家知名票據類私募基金公司卻接連爆雷,更有多家上市公司踩雷。本文將對票據類私募基金的玩法進行總結,並將選取部分被經偵介入的票據類私募基金公司作為樣本,對其暴雷的原因進行分析。

一丨票據私募基金的玩法

由於票據融資能夠幫助企業在較短時間內實現快速融資,且票據融資類產品期限通常較短,特別是銀票由於承兌方為銀行,風險較小,票據業務已成為不少企業的融資方式和投資者青睞的產品。

目前票據主要有銀行承兌匯票和商業承兌匯票兩種,其中銀行承兌匯票是由付款人委託銀行開據的一種延期支付票據,票據到期銀行具有見票即付的義務,而商業承兌匯票是指由付款人籤發並承兌,或由收款人籤發交由付款人承兌的匯票,與銀票對比,商票的風險相對較高,主要是因為票據能否如期兌付主要還是看承兌方的付款能力,而商票的承兌方為銀行以外的付款人,銀票的承兌方是銀行。

票據類私募基金的投向除了銀票和商票之分外,還有票據資產和票據收益權的區別。具體來看,投向票據資產的私募基金是指私募基金管理人利用募集的資金投資並取得票據資產後,可將票據資產持有至到期並交銀行託收,或者是將持有的票據資產提前轉讓或貼現,從而獲益。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證監會、中基協多次強調私募基金管理人不得向投資者承諾投資本金不受損失或者承諾最低收益,但在此模式下,仍有不少私募基金管理人為了吸引客戶承諾兜底,以自有資金對被拒付票據以「先收購,後追索」的方式提供兜底兌付保障。

有部分私募機構採取結構化設計,將私募基金分為優先級和劣後級兩類,其中合格投資者認購優先級份額,私募基金管理人的關聯機構以自有資金認購劣後級份額,通常為總募資規模的20%。

而投向票據收益權的私募基金是最為常見的票據類私募基金產品,是指融資企業將票據收益權轉讓給私募機構並承諾回購,私募基金管理人發放融資。在這種模式下,私募基金管理人通常會要求融資企業引入第三方機構提供擔保,也有部分私募基金管理人會採取結構化設計或承諾兜底。

二丨四家被立案的票據類私募機構具體分析

1、整體情況

本文選取了中精國投、華領資產、良卓資產、詠福基金4家被立案的票據類私募機構作為樣本。從這4家私募機構的立案時間來看,其中有3家是在2019年被立案,1家為2020年被立案偵查,其中中精國投2018年7月就已出現兌付問題,且同年8月7日,中基協已將其列入擬失聯私募機構的名單。

從涉嫌罪名來看,中精國投和良卓資產以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被立案偵查;而華領資產和詠福基金則是以涉嫌集資詐騙罪被立案偵查。

從備案基金規模來看,據中基協披露的信息,華領資產、良卓資產、詠福基金在中基協備案的私募基金規模均超10億元,其中華領資產旗下私募基金管理人備案的私募基金規模達到49.74億元。另外,由於中精國投已被中基協註銷,無從得知其備案私募基金規模,不過根據媒體報導,中精國投涉事金額超過18億元。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曾有多家上市公司踩雷上述樣本平臺,其中上海洗霸、中原內配、康力電梯三家上市公司均曾踩雷過華領資產和良卓資產,根據上市公司公告顯示,這三家上市公司在華領資產和良卓資產踩雷金額總計達到3.53億元,其中華領資產涉及金額為1.19億元,良卓資產涉及2.34億元。

另外四方達也曾踩雷良卓資產,涉及金額為5000萬元。從踩雷的項目來看,華領資產的主要是華領定製5號銀行承兌匯票分級私募基金和華領定製9號銀行承兌匯票分級私募基金兩個項目,而良卓資產的主要是良卓資產銀通2號票據投資私募基金、良卓資產穩健致遠票據投資私募基金。

2、樣本票據類私募機構的具體特徵

(1)樣本機構均有其他類私募基金管理人,並為主募集平臺

從這4家樣本機構旗下登記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情況,華領資產和良卓資產旗下分別有2家私募基金管理人,均分別為其他私募投資基金管理人和私募股權、創業投資基金管理人,其中其他私募投資基金管理人為其主要募集主體;中精國投和詠福基金旗下分別有一家他私募投資基金管理人。

總體來看,這四家私募管理公司均有其他類私募基金管理人,並且為其主要募集平臺,而這主要與主營業務有關,票據類私募產品多為類固收的其他類私募產品。

(2)均為民營系,部分機構誇大股東背景

從這4家私募機構的股東背景來看,均為民營系,並且部分機構存在最終大股東與實控人不符的情況,如中精國投雖然工商上最終受益人為王開立,但實際上其實控人為外灘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另外,有部分機構存在誇大股東背景的問題,如詠福基金曾宣傳其是一家由票據行業資深專家及上市公司股東聯合發起成立的資產管理公司,但其實其所謂的上市公司就是一家新三板掛牌公司鋼鋼網,並且這家新三板公司早於2017年10月26日終止掛牌。

(3)多數項目實為「掛羊頭賣狗肉」,挪用資金現象嚴重

在私募基金行業中,挪用資金和資金池現象較為普遍,這四家樣本票據類私募機構也不例外,之所以出現兌付問題,也正是因為其並未將資金按約定投向票據或票據收益權等資產,多數項目實為「掛羊頭賣狗肉」,挪作他用,如根據警方通報,良卓資產通過虛構銀行承兌匯票收益權轉讓、包裝發行私募基金產品,所募集資金用於還本付息、對外股權投資。

另外也有部分私募機構存在自融自擔、自用等問題,如據警方通報,詠福基金存在項目虛假、自融、自用等情況,再如中精國投多個項目的融資方為其實控人旗下子公司,並由實控人提供擔保。

三丨總結

近兩年票據類私募基金頻頻爆雷,其中不乏知名公司,不少投資者損失慘重,甚至有多家上市公司踩雷。從上文也可以看出,票據類私募基金之所以暴雷也正是因為未將資金按約定投向票據或票據收益權等資產,挪用他用後資金鍊出現斷裂,並且票據類私募基金產品多為其他類私募基金產品,這也反映出了其他類私募基金存在運作不透明、脫離託管機構運行、投向難以監管等問題,並存在挪用資金的操作空間和可能性。

不過目前也正是由於其他類私募基金以債權類產品為主的特性,與監管所強調的「私募投資基金本質是投資而非借貸」略有相悖,自2017年9月28日後中基協已暫停辦理其他私募基金管理人的登記(除QDLP等試點機構),並且最新完成備案登記的其他類私募基金產品也停留在2019年5月22日。

來源:才查到

相關焦點

  • 百億私募也踩雷 映雪投資被曝踩雷10隻違約債券
    來源:中國基金報百億私募也踩雷...中國基金報記者房佩燕 任子青近期信用債違約事件頻發,個別債券策略私募基金產品也踩雷中招,包括以風格穩健見長的兩大百億私募機構,目前也被曝出踩雷違約債券而陷入淨值危機。
  • 百億私募暖流資產和映雪投資接連踩雷違約債
    此外,百億級私募上海映雪投資管理中心 (以下簡稱「映雪投資」)旗下一隻產品連踩10雷。該產品名為外貿信託-瑞智精選映雪債券專項集合資金信託計劃,具體分為A、B、C等多期。暖流資產承諾,待所有投資者都有合理時間充分了解基金現狀後,將增加一次臨時開放贖回或在12月重新開放贖回。記者以投資人身份聯繫暖流資產,其工作人員稱一周以後投資經理會就此踩雷產品向投資者給出統一回應,目前尚不明確具體何時開放贖回。
  • 華領資管被立案偵查 3家上市公司「踩雷」1.19億
    華領資管被立案偵查,3家上市公司「踩雷」1.19億  原創: 姜玥  《國際金融報》記者獨家獲悉,讓康力電梯(002367,股吧)、上海洗霸(603200,股吧)、中原內配(002448,股吧)三家上市公司合計「踩雷」1.19億元私募產品的上海華領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華領資管」),因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被立案偵查,公司實控人兼董事長孫祺被刑事拘留。
  • 那些年諾亞踩過的「雷」都怎樣了?|諾亞|永宣|輝山|乳業|私募|股權...
    (原標題:輝山乳業、景泰、悅榕、永宣,那些年,諾亞踩過的「雷」都怎樣了?)
  • 華領資管被立案偵查 3家上市公司「踩雷...
    華領資管被立案偵查 3家上市公司「踩雷」1.19億 摘要 【35億票據基金陷兌付危機!華領資管被立案偵查 3家上市公司「踩雷」1.19億】《國際金融報》記者獨家獲悉,讓康力電梯、上海洗霸、中原內配三家上市公司合計「踩雷」1.19億元私募產品的上海華領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華領資管」),因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被立案偵查,公司實控人兼董事長孫祺被刑事拘留。
  • 一邊大手筆買私募產品一邊賣股權 一買一賣上市公司為了啥?
    馬嘉悅 今年以來,多家上市公司公告認購證券私募基金,單筆購買金額最高達到3億元。與此同時,沃爾核材、華民股份等多家上市公司發布公告,其股東擬通過大宗交易方式將其持有的上市公司股權轉讓給私募基金。一邊是大手筆購買私募產品,另一邊股東又把上市公司股權轉讓給私募基金,這一買一賣究竟是為何?多位業內人士透露,部分上市公司購買的私募產品具備打新資格,轉讓股權也是希望借道私募基金參與網下打新。
  • 諾亞踩雷譽衡集團 5億私募或面臨本金「顆粒無收」
    (原標題:譽衡集團私募產品踩雷後續:諾亞要求投資人靜待兩家上市藥企價格回溫)
  • 中來股份購買私募踩雷 淨值暴跌97% 股價幾近跌停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陳燕青年報大幕即將開啟,卻有上市公司購買私募踩雷,導致業績大降。中來股份10日晚突然宣布,公司去年初斥資2億元認購的四隻私募產品先後爆雷,從而導致基金產品上個月虧損1.587億元,環比大跌97.18%。
  • 踩雷多家暫停上市公司 國盛資管、聯儲證券風控「形同虛設」
    細究上述券商資管業務頻頻踩雷的原因,聯儲證券的一位員工向客戶表示,主要的篩選標準是:融資主體為上市公司+評級不低於AA+發行過債券,這一門檻在2016年前看似合理;但2017年以來大量高評級的企業爆發信用危機,暴露出這一風控指標已經彰顯陳舊。至於國盛資管踩雷的原因,則可能和業績對賭壓力有關。
  • 那個騙了3家上市公司的私募,又有新進展!
    今年2月28日,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公布紀律處分決定書,因為委託不具有基金銷售業務資格的機構推介私募基金、未按規定向投資者履行信息披露義務、未按規定向協會報告重大事項三項內容,決定取消華領資產會員資格、暫停受理其私募基金備案,並將華領法定代表人孫祺和合規風控負責人張鑫加入協會黑名單,期限分別為五年和三年。
  • 那個騙了3家上市公司的私募 又有新進展!
    多家上市公司踩雷「華領資產」   恆寶股份「逃過一劫」   當初華領資產暴雷,同時引發多家上市公司踩雷。根據公告,上海洗霸踩雷的這款「華領定製5號銀行承兌匯票分級私募基金」產品購買金額為2千萬元,參考年化收益率為8.5%,產品期限為2018年9月5日到2019年3月4日。
  • 諾亞財富再次「踩雷」譽衡藥業併購基金
    作為財富管理頭部企業的諾亞財富近年來頗為「水逆」,自2014年以來,諾亞財富分別踩雷了景泰基金挪用資金、悅榕基金爛尾事件、輝山乳業、樂視網、承興國際等多個項目,甚至在今年3月,踩雷口袋科技,延期兌付。多起踩雷事件,也讓投資者質疑一家頭部財富管理機構為何頻頻踩雷,諾亞財富的風控在哪裡?資產管理專業性在哪裡?
  • 35億票據基金陷兌付危機:華領資管被查 3家公司踩雷
    華領資管被立案偵查,3家上市公司踩雷《國際金融報》記者獨家獲悉,讓康力電梯、上海洗霸、中原內配三家上市公司合計「踩雷」1.19億元私募產品的上海華領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華領資管」),因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被立案偵查,公司實控人兼董事長孫祺被刑事拘留。
  • 中原內配業績預降超六成 兩次踩雷私募投資 華領資產或涉阜興系
    來源:全球財說作者:丁一 1月10日,中原內配發布2019年年度業績預告,踩雷華領資本的上市公司,還好嗎?貿易摩擦等因素業績承壓降六七成業績預告顯示,中原內配(002448.如果沒有,公司有沒有產品可以向特斯拉洽談供貨。中原內配稱,並未與特斯拉建立合作關係。延伸產業鏈、拓寬市場,中原內配需要考慮的問題著實不少。私募基金爆雷不斷 踩雷節奏詭異還有一點不得不提,便是理財踩雷。
  • 騙了3家上市公司的私募華領資產法人被移送起訴 高管等被要求退傭
    來源:中國基金報那個騙了3家上市公司的私募,又有新進展!曾經因涉嫌集資詐騙罪被警方立案偵查的華領資產案件如今迎來最新進展。上海警方發布最新通報,「華領資產」法定代表人孫某以涉嫌集資詐騙罪依法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
  • 上市公司爆買私募產品,坑有多大?投一億虧到只剩一千
    私募排排網未來星基金經理夏風光向時代財經分析認為,除了債券市場整體收益率走低,上市公司在資產配置方面的需求得到提升的背景外,私募行業靈活的特性也逐漸被上市公司所認知,上市公司認購私募的時候,可以籤訂多種多樣的委託合同,給上市公司提供了個性化的定製服務。剛剛過去的7月份,多家上市公司追加投資,僅一個月內就投資1.2億元。
  • 踩雷!上市公司買私募基金一個月虧97%;因疫情防控措施不到位,滴滴...
    中來股份2.3萬股東「躺槍」,因其認購的私募基金「踩雷」濟民製藥,一個月虧97%,從而導致公司2020年淨利潤預計同比下降52.71%-62.99%。中來股份表示擬提起訴訟或仲裁。 行業 央行、銀保監會2020年末劃出兩條房地產貸款佔比紅線,有4家一線銀行房地產貸款佔比超越上限,與這些銀行合作的主流房地產上市公司有22家,踩線銀行未來將收緊房地產貸款,地產公司融資將進一步承壓。
  • 35億私募爆雷!銀行100%承兌都不頂事?
    來源:周密金融年化10%+的固定「高收益」,外加銀行100%無條件承兌的「低風險」,這幾年來,票據產品混得是風生水起,其寶座頂端的票據私募,更是許多上市公司所極力追捧的「理財神器」。然而,自去年開始到現在,從中精國投的18億、良卓的19億再到近來上海華領的35億,「票據神話」爆雷不斷,兵敗如山倒——所以說,這世上哪有什麼穩賺不賠的買賣,無非是有心之人精心包裝的又一戲碼。35億票據私募爆雷市面上有很多理財產品,為了便於融資、攬金,三十六計可謂無所不用其極。
  • 4隻A股踩雷!這家私募挪資炒股虧損,400多名投資人中招
    四公司「踩雷」同一私募最早公告的是上海洗霸,其3月18日晚間披露,公司財務部門3月15日晚接到良卓資產客戶經理電話,稱在「良卓資產銀通2號票據投資私募基金」(下稱「銀通2號 」)管理過程中,基金管理人部分人員涉嫌出現違規操作,導致私募基金財產可能出現重大損失,相關投資本金及收益可能無法兌付或按期兌付。
  • 面對爆雷公司 百億私募上海久有為何不惜交百萬買定增門票?
    簡單來看,這似乎是個普通的定增計劃,可再仔細看,卻發現其與此前的定增方案有著大大的不同——公司定增方案還沒出,認購對象提前敲定了,還急吼吼地交了100萬「定金」。這種情況在此前是不可想像的,很多公司都是拿著擬定的定增方案去找資金,有時候批文到期了還發不出來。在推進過程中,完全是乙方的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