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爆買私募產品,坑有多大?投一億虧到只剩一千

2020-12-13 新浪財經

來源:時代財經

作者:時代財經 徐維強

銀行理財收益日漸下降,上市公司如何投資?買私募!

時代財經調查發現,截至今年7月底,年內有永吉股份、天宸股份、三木集團、恆瑞醫藥、展鵬科技、*ST天馬等6家上市公司或其控股子公司認購了8隻私募基金,投資總金額為3.3億元。

尤其是在剛剛過去的7月份,多家上市公司追加投資,僅一個月內就投資1.2億元。

私募排排網未來星基金經理夏風光向時代財經分析認為,除了債券市場整體收益率走低,上市公司在資產配置方面的需求得到提升的背景外,私募行業靈活的特性也逐漸被上市公司所認知,上市公司認購私募的時候,可以籤訂多種多樣的委託合同,給上市公司提供了個性化的定製服務。

剛剛過去的7月份,多家上市公司追加投資,僅一個月內就投資1.2億元。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已認購3.3億元私募

7月份,多家上市公司扎堆發布公告,稱使用閒置自有資金,購買相關的私募產品。

7月10日,三木集團發布關於控股子公司投資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的公告,表示將認購「馳泰卓越二號私募投資基金」2000萬元。

7月22日,天宸股份發布以自有資金認購私募基金份額的公告,認購「百濟價值成長私募證券投資基金」5000萬元。

而在7月25日,永吉股份發布關於認購私募基金份額的公告,表示公司擬使用閒置自有資金人民幣5000萬元,增加認購「山楂樹甄琢5號私募證券投資基金」份額。

這已經是永吉股份在年內的第二次認購私募產品。時代財經查詢發現,今年5月份,永吉股份已經認購了山楂樹甄琢資產旗下1.5億元的「山楂樹甄琢5號」,加上此次追加投資的5000萬,今年已累計認購該基金2億元。

時代財經向私募排排網了解到,獲得上市公司大手筆認購的山楂樹甄琢資產成立於2017年,公司管理規模在1-10億元,成立以來年化收益率為26.65%。其中永吉股份認購的「山楂樹甄琢5號」最受上市公司青睞,上市公司購買的總金額佔比高達60.61%。

對於紛紛認購私募產品,上市公司基本給出相同的理由。三木集團在公告中表示,利用自有資金,獲得合理的投資收益,實現投資增值對公司未來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具有積極影響,也能夠提升企業和股東的長期價值。天宸股份也表示,充分利用公司閒置自有資金,提高公司投資收益。記者查詢發現,其所認購的基金的業績比較基準為固定業績比較基準6%,這比當前市場上的銀行理財收益無疑要高出不少。

時代財經梳理發現,截至7月底,年內有永吉股份、天宸股份、三木集團、恆瑞醫藥、展鵬科技、*ST天馬等6家上市公司或其控股子公司認購了8隻私募基金,投資總金額為3.3億元。

私募提供定製服務

在銀行理財收益日漸下降的背景下,以往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上市公司,近年來也開始轉為購買私募基金。除了今年,去年也同樣有不少上市公司將私募產品作為新的理財選擇。據統計,2019年至少有10家上市公司購買了18隻證券類私募基金產品,投資總金額為8.33億元,其中展鵬科技在去年一口氣投資了包括保銀投資、明汯投資、重陽投資在內的7隻私募產品。

相較於去年的火爆認購場面,上市公司在2020年上半年購買私募的熱情出現降溫。時代財經向私募排排網了解到,截至6月30日,年內僅有恆瑞醫藥、*ST天馬、展鵬科技、永吉股份等4家上市公司或其控股子公司認購了6隻私募基金,投資總金額為2.1億元,相較去年同期的5.38億元出現縮水,同比下滑61%。

但進入下半年,上市公司認購私募產品的熱情開始升溫。7月份,除了永吉股份追加的5000萬私募投資,還有天宸股份認購5000萬「百濟價值成長」、三木集團認購2000萬「馳泰卓越二號」。根據不完全統計,7月份上市公司購買私募基金的總金額為1.2億元。

對於上市公司掀起的購買私募產品熱,私募排排網未來星基金經理夏風光向時代財經分析認為,現在私募行業日漸成熟,管理規模已經超過公募,並且走出了不少優秀的頭部私募,行業認可度得到了大幅提升,而私募投資範圍廣、投資策略豐富而且靈活,能夠為上市公司提供多樣化的理財需求。

「當前債券市場整體收益率走低,上市公司在資產配置方面的需求得到了提升。」夏風光表示,在銀行理財收益一路走低的背景之下,上市公司也開始轉向其它的投資選擇,而私募行業較為靈活,上市公司認購私募的時候,可以籤訂多種多樣的委託合同,相當於給上市公司提供了個性化的定製服務。

有公司兩年虧325萬

但近年來,部分上市公司投資私募產品,也出現了虧損的局面,隨著上市公司認購的部分產品已經到期,投資私募的收益也逐漸浮出水面,總體來看有虧有盈。

根據上市公司披露的公開信息,辰欣藥業在2017年年底分別以1000萬元認購了A私募產品(指數增強)和B私募產品(股票多頭),其中A私募產品在嚴格控制風險的前提下,力爭跟蹤並跑贏中證500指數。B私募基金投資策略主要以股票多頭策略為主,兼顧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側重於精選個股,把握中國經濟結構轉型的脈搏,分享A股成長紅利。

但在今年年初,該上市公司認購的A、B兩隻私募基金均到期贖回,自私募B(股票多頭)收回本金人民幣731萬元,虧損269萬元;自私募A(指數增強)收回本金人民幣944萬元,虧損56萬元,以上兩筆投資合計共虧損325萬元。

雖然辰欣藥業稱,本次以自有資金認購的私募證券投資基金份額到期贖回的虧損金額對公司主營業務無重大影響,但業內人士向時代財經分析認為,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在甄選私募時還需要多方考量,既要綜合私募的過往表現,但也不能僅單單看重其往期收益,更應該從收益來源,人員配置等方面去衡量。

而在去年11月,更是有3家上市公司同時栽進了同一家私募的「坑」。11月26日,康力電梯發布公告稱,公司投資的上海華領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管理的「華領定製9號銀行承兌匯票分級私募基金」最終可能存在期滿相關投資本金及收益不能如期、足額兌付的風險。捲入這家私募公司風波的還有上海洗霸、恆寶股份兩家上市公司。而在當年,康力電梯已經接連三次出現了購買理財產品「踩雷」的現象。

康力電梯購買的這款私募產品金額為7900萬元,上海洗霸購買的為2000萬元。而恆寶股份則在2018年發布公告稱,公司擬與上海華領鋆弘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籤署《基金之合作框架協議》,共同設立華領智慧農業&物聯網股權投資基金(有限合夥)。其中恆寶股份出資1億元,基金管理人華領鋆弘出資100萬元人民幣。

12月初,上海公安浦東公安分局通過官方微博號「警民直通車-浦東」通報了關於「華領資產」案件偵辦情況,詐騙資金用於還本付息、個人揮霍等。華領資產」法定代表人孫某等4名犯罪嫌疑人,也已被上海警方依法採取刑事強制措施。部分投資者通過民事訴訟了解到,華領資產產品總規模預計在35億元左右,公司成立以來累計募資至少超過40億元,涉及投資者總數預計超過700人,但目前公司託管帳戶裡只剩下1300元。

相關焦點

  • 買大也買小,上市公司豪擲3億買量化私募基金!
    來源:私募排排網臨近年底,又到了面臨持幣還是持股的艱難抉擇時刻,不過有上市公司選擇了後者。根據私募排排網統計,12月份以來,已經有多家上市公告認購證券私募基金,單筆購買私募金額更是達到3億元,獲得上市公司大手筆買入的私募管理人正是來自上海的純達基金。從上市公司購買私募的偏好來看,既有量化私募「中籤」,亦有股票多頭。
  • 35億私募產品竟被「個人揮霍」 3上市公司業績被拖累
    來源:時代財經TF遭遇理財產品爆雷之後,康力電梯、上海洗霸、中原內配等上市公司一度期盼「能拿回一點是一點」的希望,也已經破滅。11月28日時代財經《熱衷買理財卻接連踩雷,這些上市公司到底會不會理財?》華領資產的產品爆雷,也直接拖累了三家上市公司的業績。其中康力電梯表示,公司已成立專項小組,並已聘請律師團隊,跟蹤該事態發展。而公司持有的「華領定製9號」存在期滿相關投資本金及收益不能如期、足額兌付的風險,可能對公司經營業績構成不利影響。加上此次踩「雷」華領資產,康力電梯已經是今年內三度踩雷私募產品。
  • 一邊大手筆買私募產品一邊賣股權 一買一賣上市公司為了啥?
    來源:上海證券報 一邊大手筆買私募產品,一邊賣股權給私募基金,一買一賣上市公司為了啥?一邊是大手筆購買私募產品,另一邊股東又把上市公司股權轉讓給私募基金,這一買一賣究竟是為何?多位業內人士透露,部分上市公司購買的私募產品具備打新資格,轉讓股權也是希望借道私募基金參與網下打新。
  • 上市公司反手買起了私募基金,這波操作值得我們起立鼓掌嗎?
    這些年來,市場上一直有上市公司在買私募基金產品,只是媒體報導的少,突然有這樣的報導反而讓大家好奇起來:上市公司還能買基金,整反了吧?看了一下數據,今年以來上市公司買私募基金的合計資金約為15億元,這個數字其實很低的。現在私募基金的規模在15萬億元以上,15億的規模在私募行業只能算個零頭。
  • 盤點私募大事件!21億產品爆雷,500萬私募搶人才,神仙打架
    國內私募風生水起,外資私募不甘示弱,截至11月底,外資已經備案61隻產品,僅11月就有瑞銀資產、惠理投資、元盛投資與霸菱投資四家私募發行新產品。不管是P2P暴雷,還是私募暴雷,都意味著不少投資人將面臨一定的損失,近期就有21億的私募產品爆雷,而背後老闆甚至還是一個負債纍纍的在逃「老賴」。這個11月,私募圈都發生了這些大事件!
  • 上市公司買私募創新高,最多一單3個億
    來源:時代財經作者:時代財經 徐維強 編輯:賈紅輝進入年關,如何打理手中的資金,成為不少上市公司面臨的選擇。近期,多家上市公司陸續發布公告,大手筆購買私募理財產品。對於上市公司選擇將資金購買私募,私募排排網未來星基金經理胡泊向時代財經分析認為,今年市場賺錢效應非常明顯,也刺激了上市公司的理財需求。同時,私募的多元化投資策略也可以滿足上市公司多樣化的定製服務。今年多家上市公司購買大手筆購買私募。
  • 上市公司買私募創新高,最多一單3個億
    來源:時代財經作者:時代財經 徐維強 編輯:賈紅輝進入年關,如何打理手中的資金,成為不少上市公司面臨的選擇。近期,多家上市公司陸續發布公告,大手筆購買私募理財產品。對於上市公司選擇將資金購買私募,私募排排網未來星基金經理胡泊向時代財經分析認為,今年市場賺錢效應非常明顯,也刺激了上市公司的理財需求。同時,私募的多元化投資策略也可以滿足上市公司多樣化的定製服務。今年多家上市公司購買大手筆購買私募。
  • 年內多家上市公司認購私募基金產品 養元飲品擲6億元
    來源:證券日報 原標題:年內多家上市公司認購私募基金產品 亞星錨鏈投3億元 養元飲品擲6億元 今年以來,不少上市公司將私募基金產品作為理財的首選之一。據《證券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已有多家上市公司以不同資金量認購私募基金產品,年內合計資金超15億元,購買了17家私募機構的20隻產品,較去年認購金額大幅提升。「事實上,今年以來有一部分私募基金產品盈利可觀,吸引了大量投資者,其中就包括了上市公司。」國際新經濟研究院數字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鄭磊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 21億私募產品爆雷,背後老闆竟是在逃人員,電視劇都不敢這麼演!
    國內私募風生水起,外資私募不甘示弱,截至11月底,外資已經備案61隻產品,僅11月就有瑞銀資產、惠理投資、元盛投資與霸菱投資四家私募發行新產品。 不管是P2P暴雷,還是私募暴雷,都意味著不少投資人將面臨一定的損失,近期就有21億的私募產品爆雷,而背後老闆甚至還是一個負債纍纍的在逃「老賴」。這個11月,私募圈都發生了這些大事件!
  • 四家上市公司「踩雷」良卓資產,這家私募想要用新三板掛牌銀行股權...
    記者丨張曉雲四份如出一轍的上市公司公告,讓一起私募基金挪用資金的惡性事件浮出水面,也暴露出私募基金行業的亂象叢生。據統計,四家公司所涉金額合計為2.84億元,其中上海洗霸為1400萬元,四方達為5000萬元,中原內配為1.1億元,康力電梯為1.1億元,涉及到「良卓資產銀通2號票據投資私募基金」(下稱銀通2號)和「良卓資產穩健致遠票據投資私募基金」(下稱穩健致遠)兩隻產品。
  • 上市公司買私募基金「踩雷」 ,1個月巨虧超97%!發生了什麼...
    又有上市公司「踩雷」私募基金,理財產品單月虧掉97%!1月10日晚間,中來股份公告稱,公司購買的委託理財(認購私募基金)在報告期內大額虧損,對淨利潤影響-1.68億元,預計2020年淨利潤同比下降52.71%至62.99%。
  • 年內多家上市公司認購私募基金產品 養元飲品擲6億元
    來源:證券日報 原標題:年內多家上市公司認購私募基金產品 亞星錨鏈投3億元 養元飲品擲6億元 今年以來,不少上市公司將私募基金產品作為理財的首選之一。據《證券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已有多家上市公司以不同資金量認購私募基金產品,年內合計資金超15億元,購買了17家私募機構的20隻產品,較去年認購金額大幅提升。「事實上,今年以來有一部分私募基金產品盈利可觀,吸引了大量投資者,其中就包括了上市公司。」國際新經濟研究院數字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鄭磊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 良卓旗下私募爆雷 三股受傷
    來源:北京商報近期良卓資產旗下私募基金爆雷的消息在業界引起不小轟動,目前,該事件已牽連到3家上市公司,中原內配、四方達、上海洗霸均購買了相關私募產品。受上述消息影響,中原內配三股3月19日開盤股價集體下挫。
  • 多家上市公司股東轉讓股票給百億私募基金,原因竟是...
    基金君從業內了解到,這或是上市公司股東希望通過私募基金參與網下打新,增加投資收益。多家上市公司股東將其持有的股票通過大宗交易方式轉讓給知名私募基金產品,到底是為了什麼?從公告說的理由來看,是為了家庭資產規劃。以往有上市公司用現金直接買私募產品理財的,現在是股東轉讓股票給私募基金,有什麼不一樣呢?為此,基金君採訪了多家私募基金和業內人士來進行解讀。
  • 「公募派」私募業績曝光:雲程泰虧4成 王亞偉虧30%
    新浪財經訊 11月8日消息,上市公司三季報披露,部分明星私募持股、業績等成為投資者關注重點。「公募派」私募是私募圈的重磅力量,其中嘉實、華夏、博時基金走出的私募基金公司和投資經理,持倉、業績等更值得關注。
  • 約調研推出「私募易」服務,助力私募機構建設直銷和投研平臺
    深圳2019年12月2日 /美通社/ -- 為更好地解決困擾私募基金管理人產品發行募資難這一頑疾,知名投關服務機構約調研日前在上海正式推出「私募易」服務,旨在為數以萬計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建設產品直銷平臺,私募易主要面向私募基金管理人提供募資易、投研易和合規易三大系列服務。
  • 案例分析:這類私募為何讓上市公司都頻繁踩雷?
    票據類私募基金是此前較為常見的一種私募產品,由私募機構募集資金,投向票據或票據收益權。目前市場上票據類私募基金多為類固收產品,並且期限較為靈活,短到3個月長至18個月,受到不少固收類投資者的喜愛,其中不乏上市公司。 然而近兩年多家知名票據類私募基金公司卻接連爆雷,更有多家上市公司踩雷。
  • 持牌私募30億巨雷背後:75隻基金,募資近86億,連續踩雷上市公司
    廠長從天眼查查到,匯能金控成立於2013年9月,註冊資本2億,大股東是康媛媛,持股比例90%,然而是徐山,持股比例10%。徐山為康媛媛的丈夫,同時也是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董事長,一手導演了匯能金控的爆雷事件。
  • P2P頻頻爆雷,私募緣何安然無恙?
    從中晉、泛亞系、e租寶,到善林金融、錢寶網、蛙寶網,再到雲聯惠、唐小僧、聯璧金融、牛板金、投融家、多多理財、錢爸爸……一P2P爆雷進行時2018年以來,網貸、資管行業雷聲不斷,已有4508家P2P平臺發生嚴重程度不同的「提現困難」、「清盤退出」、「停業跑路」。僅在7月份,就有208家公司先後出事。
  • 上市公司買私募基金一個月虧97%;因疫情防控措施不到位,滴滴...
    1月11日至15日,滬深兩市37家上市公司限售股解禁數量共計57.47億股,以1月8日收盤價計算,市值約612.77億元。 1月11日至15日將有9隻新股發行,其中滬市主板有1隻,創業板有5隻,科創板有3隻。9隻新股累計發行數量共計約3.30億股,預計募集資金金額共計48.92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