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時代財經
作者:時代財經 徐維強
銀行理財收益日漸下降,上市公司如何投資?買私募!
時代財經調查發現,截至今年7月底,年內有永吉股份、天宸股份、三木集團、恆瑞醫藥、展鵬科技、*ST天馬等6家上市公司或其控股子公司認購了8隻私募基金,投資總金額為3.3億元。
尤其是在剛剛過去的7月份,多家上市公司追加投資,僅一個月內就投資1.2億元。
私募排排網未來星基金經理夏風光向時代財經分析認為,除了債券市場整體收益率走低,上市公司在資產配置方面的需求得到提升的背景外,私募行業靈活的特性也逐漸被上市公司所認知,上市公司認購私募的時候,可以籤訂多種多樣的委託合同,給上市公司提供了個性化的定製服務。
剛剛過去的7月份,多家上市公司追加投資,僅一個月內就投資1.2億元。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已認購3.3億元私募
7月份,多家上市公司扎堆發布公告,稱使用閒置自有資金,購買相關的私募產品。
7月10日,三木集團發布關於控股子公司投資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的公告,表示將認購「馳泰卓越二號私募投資基金」2000萬元。
7月22日,天宸股份發布以自有資金認購私募基金份額的公告,認購「百濟價值成長私募證券投資基金」5000萬元。
而在7月25日,永吉股份發布關於認購私募基金份額的公告,表示公司擬使用閒置自有資金人民幣5000萬元,增加認購「山楂樹甄琢5號私募證券投資基金」份額。
這已經是永吉股份在年內的第二次認購私募產品。時代財經查詢發現,今年5月份,永吉股份已經認購了山楂樹甄琢資產旗下1.5億元的「山楂樹甄琢5號」,加上此次追加投資的5000萬,今年已累計認購該基金2億元。
時代財經向私募排排網了解到,獲得上市公司大手筆認購的山楂樹甄琢資產成立於2017年,公司管理規模在1-10億元,成立以來年化收益率為26.65%。其中永吉股份認購的「山楂樹甄琢5號」最受上市公司青睞,上市公司購買的總金額佔比高達60.61%。
對於紛紛認購私募產品,上市公司基本給出相同的理由。三木集團在公告中表示,利用自有資金,獲得合理的投資收益,實現投資增值對公司未來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具有積極影響,也能夠提升企業和股東的長期價值。天宸股份也表示,充分利用公司閒置自有資金,提高公司投資收益。記者查詢發現,其所認購的基金的業績比較基準為固定業績比較基準6%,這比當前市場上的銀行理財收益無疑要高出不少。
時代財經梳理發現,截至7月底,年內有永吉股份、天宸股份、三木集團、恆瑞醫藥、展鵬科技、*ST天馬等6家上市公司或其控股子公司認購了8隻私募基金,投資總金額為3.3億元。
私募提供定製服務
在銀行理財收益日漸下降的背景下,以往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上市公司,近年來也開始轉為購買私募基金。除了今年,去年也同樣有不少上市公司將私募產品作為新的理財選擇。據統計,2019年至少有10家上市公司購買了18隻證券類私募基金產品,投資總金額為8.33億元,其中展鵬科技在去年一口氣投資了包括保銀投資、明汯投資、重陽投資在內的7隻私募產品。
相較於去年的火爆認購場面,上市公司在2020年上半年購買私募的熱情出現降溫。時代財經向私募排排網了解到,截至6月30日,年內僅有恆瑞醫藥、*ST天馬、展鵬科技、永吉股份等4家上市公司或其控股子公司認購了6隻私募基金,投資總金額為2.1億元,相較去年同期的5.38億元出現縮水,同比下滑61%。
但進入下半年,上市公司認購私募產品的熱情開始升溫。7月份,除了永吉股份追加的5000萬私募投資,還有天宸股份認購5000萬「百濟價值成長」、三木集團認購2000萬「馳泰卓越二號」。根據不完全統計,7月份上市公司購買私募基金的總金額為1.2億元。
對於上市公司掀起的購買私募產品熱,私募排排網未來星基金經理夏風光向時代財經分析認為,現在私募行業日漸成熟,管理規模已經超過公募,並且走出了不少優秀的頭部私募,行業認可度得到了大幅提升,而私募投資範圍廣、投資策略豐富而且靈活,能夠為上市公司提供多樣化的理財需求。
「當前債券市場整體收益率走低,上市公司在資產配置方面的需求得到了提升。」夏風光表示,在銀行理財收益一路走低的背景之下,上市公司也開始轉向其它的投資選擇,而私募行業較為靈活,上市公司認購私募的時候,可以籤訂多種多樣的委託合同,相當於給上市公司提供了個性化的定製服務。
有公司兩年虧325萬
但近年來,部分上市公司投資私募產品,也出現了虧損的局面,隨著上市公司認購的部分產品已經到期,投資私募的收益也逐漸浮出水面,總體來看有虧有盈。
根據上市公司披露的公開信息,辰欣藥業在2017年年底分別以1000萬元認購了A私募產品(指數增強)和B私募產品(股票多頭),其中A私募產品在嚴格控制風險的前提下,力爭跟蹤並跑贏中證500指數。B私募基金投資策略主要以股票多頭策略為主,兼顧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側重於精選個股,把握中國經濟結構轉型的脈搏,分享A股成長紅利。
但在今年年初,該上市公司認購的A、B兩隻私募基金均到期贖回,自私募B(股票多頭)收回本金人民幣731萬元,虧損269萬元;自私募A(指數增強)收回本金人民幣944萬元,虧損56萬元,以上兩筆投資合計共虧損325萬元。
雖然辰欣藥業稱,本次以自有資金認購的私募證券投資基金份額到期贖回的虧損金額對公司主營業務無重大影響,但業內人士向時代財經分析認為,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在甄選私募時還需要多方考量,既要綜合私募的過往表現,但也不能僅單單看重其往期收益,更應該從收益來源,人員配置等方面去衡量。
而在去年11月,更是有3家上市公司同時栽進了同一家私募的「坑」。11月26日,康力電梯發布公告稱,公司投資的上海華領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管理的「華領定製9號銀行承兌匯票分級私募基金」最終可能存在期滿相關投資本金及收益不能如期、足額兌付的風險。捲入這家私募公司風波的還有上海洗霸、恆寶股份兩家上市公司。而在當年,康力電梯已經接連三次出現了購買理財產品「踩雷」的現象。
康力電梯購買的這款私募產品金額為7900萬元,上海洗霸購買的為2000萬元。而恆寶股份則在2018年發布公告稱,公司擬與上海華領鋆弘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籤署《基金之合作框架協議》,共同設立華領智慧農業&物聯網股權投資基金(有限合夥)。其中恆寶股份出資1億元,基金管理人華領鋆弘出資100萬元人民幣。
12月初,上海公安浦東公安分局通過官方微博號「警民直通車-浦東」通報了關於「華領資產」案件偵辦情況,詐騙資金用於還本付息、個人揮霍等。華領資產」法定代表人孫某等4名犯罪嫌疑人,也已被上海警方依法採取刑事強制措施。部分投資者通過民事訴訟了解到,華領資產產品總規模預計在35億元左右,公司成立以來累計募資至少超過40億元,涉及投資者總數預計超過700人,但目前公司託管帳戶裡只剩下13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