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興華:大字書法創作,不是你們想的那麼簡單

2020-12-24 沐石陪您學書法

高大雄偉的建築,寬敞明亮的展廳,不得不說,這些都為書法藝術提供了更大的展示空間。什麼樣的字才能支撐起如此的大空間呢?當然要更大更有力量,首先要能給觀者一種視覺上的衝擊。

舉個簡單的例子,王羲之的《蘭亭序》雖好,可最適合的就是放在案頭細品,如果把它裝裱起來放在巨大寬敞的高牆之上,多少也會有點不搭調。

書法這門藝術,在傳承前人經典的基礎上,當然也要寫出屬於當下這個時代的新風貌。很多優秀書家也在這方面做了很多嘗試和努力。近些年來咱們比較常見的大字書法,就屬於這方面的嘗試之一。

當代書法名家中,熱衷於大字書法創作的有很多,比如說曾翔和沃興華等人。他們的這種書法表達方式,雖說算不上個人獨創,但至少是比較新穎的,同時也是有別於書法傳統的。當然了,面對這種大字書法,很多朋友不那麼認同,甚至直接將這種形式歸納到醜書的範疇。

大字書法,真的就是把字寫大那麼簡單嗎?大字書法,真的就是沒有什麼營養和內涵的醜書嗎?當然也沒那麼簡單。沃興華就曾經說過:大字書法創作,不是你們想的那麼簡單。

大字創作有啥難的?無非就是紙大一點,筆大一點,寫的時候力量大一點嗎?這麼說也對。沃興華也說了:大字創作,不僅要靠功力,還要靠體力,功力和體力兼備,才有可能創作出自己滿意的作品。年近花甲之後,體力有所衰竭,在進行連續創作的時候,能明顯感覺到有些吃力。

除了體力方面的要求,技法層面的要求也是比較高的。你想啊,那麼大的筆,寫那麼大的字,書寫時已經超出了常規的視覺範圍了。更為困難的是,要想把那麼大的筆用好,要想寫出力量,已經不能再局限於傳統的技法了,需要大量的實踐去摸索,需要全面提高自己的直覺調控能力。

空間布白也是大字創作的難點。這些布白,包括點畫枯筆的白、字內的白、字間的白、周邊的白等等。在創作字數少且字體大的作品時,布白處理尤為困難。沃興華的經驗是:大字作品,如果第一眼讓人看到的是字,那就失敗了。細想的話,真的是這樣,如果處處中規中矩,如果處處精到謹慎,大字很難出彩。

有人曾經問沃興華老師,為什麼會熱衷於大字書法。沃興華的回答很簡單:因為山在那裡。那座山是什麼樣的山,我們或許不清楚,也很難感覺得到,可我願意相信,那座山確實存在,並且人家確實在朝著那個方向努力。

這種努力,會不會成功?這種努力,後人會怎麼評論?到底是不是醜書,咱們現在還沒有能力去定論。我所希望的是,即使咱們不是很喜歡這種風格,即使咱們看不太明白到底美在哪,最好也不要輕易全盤否定。既然存在,就有它的道理。

最後想說一句,大字書法,真的挺難的,不信的話,您可以去試一下。

相關焦點

  • 他拼了老命寫大字,網友反而說他瘋了!原來是學日本現代書法?
    看了下面這張跪著的照片,我都不敢相信,這是在寫書法?沒錯,他就是這兩天因個人書法展被叫停,而火爆網絡輿論風口的沃興華。今年已64歲的沃興華,是復旦大學文博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此前,書法界都知道沃興華教授在書法理論這方面深耕細作,頗有成就。怎麼現在也開始寫大字了,而且走的路子,貌似曾翔邊吼邊寫、王冬齡的踩著舞步寫書法的套路。無非,沃興華初次寫大字,還沒有經驗,手上身上都是墨汁。
  • 沃興華和石開王鏞大師英雄就在眼前?網友:你當我們都眼瞎啊!
    ▼沃興華教授書法作品因為他說「沃興華先生、王鏞先生,是這個時代的開派大師」,而且還說「大師就在我們眼前,你沒有發現。」「我覺得王老師、石先生、沃先生就是英雄。」你沒有聽錯!沃興華、王鏞先生是我們這個時代的開派大師!沃興華和王鏞、石開還是英雄!
  • 大字書法,應該怎麼寫?
    首屆大字書法展 入展作品本次展覽秉承中國書法大字之祖「瘞鶴銘」的藝術創新精神,引領當代大字書法創作方向,展示中國書法藝術創作成就。一是作品平庸,仍然缺少令人眼前一亮的好作品,延續了「展覽體」特色,製作痕跡明顯,大字缺少應有的氣魄。二是內容雷同,例如「大風起兮雲飛揚」這一句,據說有近百人書寫,令人乏味。這從中也不難看出,文化的缺失,對書法創作帶來的局限。黃庭堅說過:「學書要須胸中有道義,又廣之以聖哲之學,書乃可貴。若其靈府無程,縱使筆墨不減元常,逸少只是俗人耳」。
  • 宋代書法:經典的一種尺度
    作為與政治、道德關聯的關鍵節點之一,宋朝的書法樣貌明顯開始發生轉折。復旦大學文博系教授沃興華說,「楷書在唐代經歷了正反合的發展過程,各種風格形式已得到充分表現,猶如一朵盛開的鮮花,精華洩盡,難以為繼了。因此,到宋代,書法家開始把全副精力投人到行草的創作和研究之上。」
  • 陳少君談大字草書:作品設計是現代書法具有時代審美的重要一環
    上海陳少君入展十二屆國展的草書編輯古代書法和當代書法相比,幾乎都是小字。在古代,書法是文人的業餘愛好,古代的書法經典幾乎都是信手揮灑的產物;但當代書法創作大多離不開反覆改進,甚至提前設計草稿,然後進行按圖索驥的創作。陳少君認為:解決筆法、結構、章法和墨法是書法創作的核心。大字創作能力是今人區別於古人的關鍵。作品設計和展廳陳設的精心布置(設計感),是現代書法具有時代審美的重要一環。陳少君入展設計國展的作品闡釋了他的這一創作理念。
  • 中國書協副主席聶成文被噴:書法打了假疫苗?離醜書一步之遙?
    草書 | 陳洪標 | 文這兩天,網絡上突然多次出現了中國書協副主席聶成文,不是被噴書法打了「假疫苗」,就是說離醜書只有一步之遙?這究竟是怎麼回事?難道這位73歲的老書法家,有什麼新變化?說得客氣點的,書法功底深厚的一代名家,「不知為何,也許深受沈鵬、張海、沃興華等「醜書大師」的影響,……不但顯得有些媚俗,而且離醜書恐怕只有一步之遙了。」大有晚節不保的意思。說得不客氣的,就直接開罵,說什麼盛名之下,名不副實!
  • 書法教授寫大字,弄得滿身墨汁,寫膩了改小楷,水平卻不如小學生
    書法教授寫大字,弄得滿身墨汁,寫膩了改小楷,水平卻不如小學生曾翔是清華大學、中央美院、北京大學等16家名校的特聘教授,他在中書協培訓中心也擔任教授一職,為中國培養了很多的書法人才。而他苦練書法幾十年,本身有著深厚的書法基礎,曾翔的書法多次獲得國內的藝術大獎,他的書法被業界不少專家認同,曾翔的書法很有創新意識,而且也很恪守傳統。不過從曾翔不甘寂寞開始寫大字開始,關於他的爭議就越來越大了。曾翔寫大字是怎麼樣的?按照網友的說法是,寫得很賣力,常常弄得滿身墨汁,但是看他書寫出來的大字,簡直是又大又醜,毫無美感可言。
  • 讓書法之美集於一身,法界之尊:劉正成書法作品賞析(一)
    文/果果木劉正成,聽濤齋主、八方齋主、松竹梅花堂主人、二味石榴堂主、泥龜夢蝶堂主、載天山人等,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國際書法家協會主席,《中國書法全集》主編,九三學社我們知道,學書法的人必須要買一本《中國書法全集》,能夠購買者不僅是專業的,而且是有經濟實力的,因為《中國書法全集》一共有108套之多,每一本都價值不菲。而劉正成大師便是此書的總編輯!我再給大家報幾個名字:曹寶麟,黃惇,沃興華,王鏞,這些人都是當代各領風騷的大書法家,而他們在《中國書法全集》的製作過程中也只能是小編輯,負責一小塊而已。
  • 舒嘯東山——燕守谷書法近作展將在臨沂舉辦
    基於此,我們嘗試從藝術表達入手,闊選了近現代,特別是現當代幾十年的書法發展路徑中反覆出現在這個定位中的人,不管是選擇的,還是被選擇的,就有了一個大致的輪廓群體,比如:近現代的沈增植、于右任、黃賓虹、謝無量,現當代的林散之、趙冷月、王鏞、石開、沃興華等。這樣的群體構成也基本形成了當代書法的格局,它不是合力而為,而是自然而然,甚至個體之間並無關聯。
  • 趙鴻昌談大字行書創作:在米芾的縱橫變化中加入顏書雄厚寬博之氣
    河北趙鴻昌入展十二屆國展的行書編輯編輯編輯編輯河北趙鴻昌入展十二屆國展的行書《趙構<翰墨志>節選》創作手記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徵稿開始後,想創作一幅大字行書參展。為強化筆力,加強了對顏魯公書法的臨寫。意在吸取米芾跌宕起伏、縱橫變化的基礎上,加入顏書的雄厚寬博之氣。期間,蒙摯友張同發先生抬愛,出示其珍藏何紹基、翁同龢、華世奎等大家作品,供學習欣賞。細觀謀篇結字,運筆用墨,受益良多。臨近截稿之時,略有所悟,展紙濡墨,遂成此幅。能夠入展,實屬僥倖。
  • 大美書法·歐楷典範田蘊章:寫字不是創作,越「作」越壞
    4月18日,南開大學教授、著名書法家田蘊章先生做客人民日報社人民網天津頻道,在談到書法文化時,他強調,中國文化和中國書法血肉相連,不可分割。寫字不是創作,越「作」越壞,書法練習要堅持「讀書」「寫字」兩條腿走路,否則永遠成不了書法大家。
  • 書法教授:寫字太好看了就不是書法!成為書法家要這麼去做
    最近看了很多書法博士所創作的書法作品,看後的感覺可能和大家一樣:他們寫的字普遍都很難看,說好聽一點,就是很有個性,說難聽一點,有些人寫的字還不如小學生寫的。後來就思考,這些博士為什麼要把字寫得那麼難看?難道他們不會寫好看的字嗎?
  • 張紀中陪夫人練書法:4個大字毛毛躁躁,灑脫但缺少書法氣度
    在這個2020年裡,已經69歲的張大導演也算是幾次上熱搜,原因也很簡單,全是因為自己和年輕妻子杜星霖的愛情故事。69歲的張紀中導演娶了小30歲的妻子,甚至還生了一個漂亮的姑娘,這引起了大家的輿論。但面對輿論,杜星霖早就說自己已經學習了女德和傳統的文化,不在乎大家的輿論,自己也會貼心對待老爺。
  • 寫大字猶如蒸餅一般,完全沒有藝術性,讓人感到頗為無奈
    相信大家都知道,在學習書法的過程當中,一般都是從學習寫大字開始的,因而在大家的印象當中,寫大字似乎比寫小字要容易一些,不過事實上卻並不是這樣。因為古代人用的是毛筆,寫小字反而可以多寫幾個字,而寫大字的話,往往一個字還沒有寫完,筆中墨水已經用完了。也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一些人創作的大字作品,仿佛蒸餅一般,讓人感到頗為無奈。
  • 吳東民:再談新時代的書法創作
    吳東民書法作品書法藝術既然源於生活,那麼,自然萬物都必然與書法有關。所以我們還要獲取書法作品本身以外的間接素材,也就是那些對於書法家來說要獲得悟性和靈感的自然萬物。但是就書法而言,特別是行草書而言,自古以來的「古樸蒼勁」一般要想表現得充分,一般會借用飛白,東漢蔡邕還發明了「飛白書」。還有所謂「老辣」,更是要藉助飛白和墨色濃淡變化來承載。漢字的點、畫、線及作者的情趣是書法的本體,也是書法的主要內容。我們在創作之前,有必要對所寫的內容進行一番審度,使之儘可能的達到文字內容與主題內容的完美統一。
  • 藝術創作語境中的書法與公眾
    曾經,寫一手好字是一個人文化素質較高的表現,而在二十一世紀信息化社會的今天,書寫能力已經不是一個人高素質,甚至不是基本人文素質的表現了,遑論書法。造成上述狀況當然還有書法自身的原因。書法自從以獨立的藝術形式進行發展傳播後,其與繪畫等藝術似乎也在理念和發展道路上有著種種相似的情形。
  • 金良吉:書法創作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當時在全國第八屆書法篆刻展中,浙江入展的作者有47人,獲獎兩人,其中浦江縣入展7人,一人獲獎,取得了驕人的成績。而書法界有兩個現象,「廣西現象」和「浦江現象」。浦江這一文化重鎮,滋養了無數知名的文化藝術界人才。金先生正是在這樣一種氛圍中從事他一生所愛的書畫事業。
  • 書法名家孫曉雲,小字楷書寫《中庸》,這水平,可不是吹出來的
    俗話說得好:大字好寫,小字難為。首先我們要明白,小字並不是大字縮小了那麼簡單。打個最簡單的比方,你平時學的是唐楷,不做任何改變,只是將字的尺寸給縮小,然後寫出來。這樣的字會好看嗎?我相信,即使勉強寫出來,也會有些呆板無趣。
  • 敦煌擷珍之書法藝術:漢簡、遺書 芝索二聖故裡
    《流沙墜簡》的出版不但在文物考古界引起了轟動,更在中國書法界引起了強烈的震動,國際書法家協會主席、《中國書法全集》主編劉正成先生形象地說:「漢代簡牘就像原子爆炸一樣,靈光一閃,在幾十年之間影響了書法藝術,一下子打開了書法家們創作的新天地,不僅改寫了中國書法史,更深刻地影響了20世紀以來的書法創作。漢代筒牘是研究我國漢代歷史最珍貴的資料。同時也是研究兩漢書體演變和書法藝術的第一手資料。
  • 日本書法家練了一輩子書法,寫了4個大字,網友:幼兒園水平
    這位日本書法家練習了一輩子書法,寫了4個大字,網友幼兒園小朋友塗鴉水平,書法是中國特有的一種藝術,他以中國的文字為基礎,通過毛筆的書寫,來展示書寫著的情感和性情,被稱為無聲的音樂,除了我國以外,還有一些受中國文化影響的國家也有很多人學習中國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