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勇善戰的將軍,沒有死在戰場上,卻枉死在了小人手裡!
本文由作者故事萍鄉歷史獨家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大家都知道出身名將世家的一代將軍蒙恬,最可惜的事情就是,沒有光榮的戰死沙場,甚至沒有什麼激烈打鬥,就被奸臣趙高假傳聖旨,一杯毒酒自盡了!實在令人痛惜不已!他死前說過,是不是因為他挖溝渠一萬多餘裡,截斷山脈,所以上天才讓他死!如果真是這樣,那真是罪過!其實從他這話來看,也側面反映了他一生的偉大建樹!督築長城,大敗齊軍,血戰匈奴!蒙家三代,為秦國開疆多少拓土,浴血奮戰幾多回!最後因為趙高而飲恨而終,真是千古嘆惋,令人悲壯、無奈!
究其死因,要追溯到秦始皇在位時,和他的弟弟蒙毅身上!蒙毅是深受秦始皇寵信的文臣,位至上卿(高級執政官)。蒙毅執法嚴明,從不以權謀私,不怕得罪權貴,公平公正。有一次,內侍趙高犯了大罪,蒙毅按照法律,判其死罪!可是後來卻沒能讓他受到法律的制裁!因為頗受秦始皇的寵信,於是趙高被嬴政讓人給赦免了。就因此事,蒙家兩兄弟便成了趙高的心頭刺!給日後的死埋下伏筆!
還有一個人,這也是讓趙高和丞相李斯同時感到害怕,而致使兩人成功合謀偽造遺詔的人!如果沒有兩人的合謀,那麼大家都不會死了!我想你們也猜到了,這個人就是公子扶蘇!大約在公元前212年左右,正是焚書坑儒時期, 公子扶蘇不贊成秦始皇的做法,從而頂撞嬴政,他認為天下剛安定沒有多久,那些遠方百姓尚未歸附,而且儒生們都誦讀詩書,效法孔子,如果現在陛下用嚴厲的刑法來處置他們,扶蘇擔心天下不會安寧。但是嬴政聽後大怒,隨後被發配到蒙恬那裡監軍!
誰知,兩人待在一起相談甚歡,相見恨晚!由此,危機也在暗處若隱若現起來。扶蘇和蒙恬,一個很有政治遠見,一個很有軍事謀略!正可謂是強強聯手啊!如此組合待在一起,如何不叫人忌憚!所以,當時趙高拾掇李斯和他一起合謀偽造遺詔的時候,用的就是這個理由打動的李斯!當時情況是,秦始皇已死,但是趙高和李斯秘不發喪。本來蒙恬也許會去覆核聖旨的真假,可是趙高此人實在太過雞賊!
他先命宦官去往蒙毅那裡,扣上莫須有的罪名,說秦始皇原先本來要立太子的,是蒙毅在其中多加阻攔,所以丞相李斯認為他不忠,叫他自盡!蒙家世代忠良,當時蒙毅以為李斯的意思就是始皇帝的意思,雖然痛心嬴政的做法,但是出於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忠厚,蒙毅死了。去蒙恬那裡宣令的宦官深知蒙氏兄弟情深意重,在蒙恬提出要去覆核時,告訴蒙恬,說蒙毅自知有罪,已經先行自殺了。
蒙恬聽了,能不傷心,亂了心神嗎!當即悲壯豪言,自蒙家先人起直到子孫三代,為秦國出生入死。他統領著三十萬大軍,雖然身遭囚禁,可勢力足以背叛。但是他堅決守義而死。他之所以這樣做是不敢辱沒先人的教誨,不敢忘記先主的恩情。當時蒙恬手上握有三十萬大軍!這個曾經踏著匈奴的血,保衛國家的將士,只因為對君主的忠誠,絲毫沒有造反之心。宦官說他有罪,可又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他想起曾經修築的萬裡長城,九陽直到,一萬多餘裡,期間不可能沒有挖斷山脈!血戰沙場,殺戮無數,如果說這些都是罪,那他真是罪惡滔天!他好不容易擊退匈奴,收復河南地區,隨後才帶兵在邊陲修建萬裡長城,鎮守一方!雖說長城之艱辛,使得民聲載道,但這何苦不是為了共同的家國!從首都鹹陽修建官道,直通九原,這期間帶動的經濟、文化、交流,無不使人讚嘆!如果說這都是錯,那他真是錯的離譜!隨後痛心疾首的蒙恬,吞藥而亡!
蒙恬和他弟弟素有「忠信」二字的封號,曾經駐守九郡十多年,因為他,所以匈奴不敢再來犯秦,又有「中華第一勇士」的稱號!尤其在軍事素養方面極高的造詣,所以說,這樣一對比,一代英雄的滅亡,亡的太快,大家不覺得實在是太遺憾了嗎!如果蒙恬沒有死,後來的秦國又會怎樣呢?
參考資料:史記
參考資料:搜狗百科
圖片來源於網絡,本文系作者獨家原創,未經允許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