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區公園常有奇石「迎賓」、園林綠地動輒巨石「壓陣」……近年來,部分地方在城鄉建設中熱衷花重金「移石造景」引發關注。「新華視點」記者調查發現,「移石造景」所用的景觀石大多由政府採購,價格畸高,有的一塊石頭數萬元,高的逾百萬元。這類工程同時還助推一些地方在河道無序取石,在山中亂採濫挖,破壞生態環境。
西安市長安區環山路灃峪口轉盤東南角人造小山上移置的「景觀石」(4月20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軍 攝
現象1 緊鄰崇山峻岭仍移置600多塊石頭
記者近日在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環山路灃峪口轉盤看到,轉盤的西南、東南、東北方向,有人造的3座數米高「小山」,當地政府命名為「松石園」,周邊群眾稱之為「小秦嶺」。據了解,這處「小秦嶺」為平地堆土移石而成,所用土方均由別處運來。「山體」綠化後堆積的景觀石總數逾670塊,大的重數十噸,小的也有1噸重。
灃峪口轉盤緊鄰秦嶺山脈,本就滿目山石。附近一些村民說,這種花巨資「山下造山、石旁置石」的人工造景實在沒有必要。西安市長安區政府部門公布的資料顯示,整個「松石園」景觀建設面積約6.3萬平方米,花費資金3100餘萬元。
在長安區太乙宮街道辦事處轄區,記者發現兩處較為集中的「移石造景」點:一處為「長安道」景觀大道(華夏路),道路南側移置各類景觀石逾100塊,北側有景觀石逾40塊;一處為理想二路,道路東西兩側移置大小景觀石400餘塊,其中西側逾240塊、東側逾160塊。
多地受訪群眾反映,許多景觀石來自河道取石、山體開挖,對河道生態、山體環境有一定影響和破壞。近年來,有的地方河道無序取石、山中亂採濫挖現象屢禁不止,「移石造景」「大石進城」是重要推手之一。
現象2 大都由財政出資 須嚴防「借石牟利」
記者在陝西、河南、四川等地走訪發現,「移石造景」並非一城一地個別現象。高速公路兩側、城市綠化帶內、廣場、公園、景區等所謂的「窗口」地區,成為「移石造景」集中場所。
多地幹部群眾反映,形形色色的「移石造景」建設項目不少號稱「生態工程」「景觀工程」「民生工程」,有的還打著「弘揚傳統文化」「發展園藝藝術」等旗號。一些基層幹部說,這些石頭景觀是當地領導熱衷的「形象工程」,大都由財政出資採購,投入不菲。
記者調查發現,近兩年全國多地政府採購了相關項目:
2019年4月,東部某縣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發布了景觀石採購公告,一次要採購72塊景觀石,包括雪浪景觀置石5塊、枯山水置石3塊、中國黑石43塊、泰山石21塊。
2017年6月,西南某縣開展河道景觀石取石、吊裝、運輸項目政府採購,共需開採景觀石1.3萬塊,採購預算資金1677萬元。
這些政府採購項目有的價格驚人。例如,中部某縣2019年8月「高速連接線生態廊道景觀石採購」項目,一塊景觀石花費高達150.6萬元。
現象3 「移石造景」之風開始向農村蔓延
值得注意的是,「移石造景」之風還開始向農村蔓延。
記者近日從中國政府採購網政府採購項目中標公告中查閱發現,2019年6月,東北某縣對128個村地名標誌進行公開招標,採購內容為優質天然花崗石,預算資金逾98萬元;2019年8月,華北某市轄區景觀石村標採購項目,共採購「晚霞紅」景觀石100塊;2019年7月,完成採購的華北某村一字照壁、景觀石工程,預算花費逾53.27萬元。
一些業內人士表示,石頭市場「水」很深,價格標準不透明,在政府採購過程中容易滋生腐敗。記者發現,近年來,多地出現幹部利用或插手政府採購景觀石項目牟利的案件。
中國社會科學院生態文明研究所資源與環境研究室主任婁偉認為,對一些地方用財政資金搞「形象工程」的行為必須高度警惕,從採購規模和價格上進行規範、限制。除公園、景區可少量以景觀石作為點綴,城市建設項目不宜大量「移石造景」。因為石頭不同於樹木,移置既無生態效果也無實用價值。此外,公共景觀建設不能追求奢華,購買昂貴奇石就更不可取。
(原標題: 部分地方城鄉建設熱衷花重金「移石造景」 採購一塊景觀石花了150萬)
來源:北京晚報
流程編輯:TF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