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付式消費遭遇糾紛,消費者如何維權?

2021-01-20 湖南在線

預定的鮮花無法送達,預付的健身卡無法健身,預存了錢理髮店老闆卻關門跑了……預付式消費糾紛頻現——

預付式消費維權難在哪裡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劉永濤

「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來臨,湖南省消費者委員會3月12日發布《2019年湖南省預付式消費維權狀況調查報告》(簡稱「調查報告」)顯示,消費者預付卡有效期「縮水」、退換卡糾紛等問題突出;經營者「跑路」最令消費者詬病,超過50%的受訪者稱,所遭遇的經營者「跑路」維權未得到解決。

預付式消費有哪些新趨勢?遭遇糾紛,消費者如何維權?

女性群體愛好預付式消費——

在受訪者中佔比七成,美容美髮預付消費最受歡迎

餐飲、健身、教育、美容美髮、零售購物…… 預付式消費涵蓋各種消費場景,經營者鎖定客戶、回籠資金的同時,也給消費者帶來一定便利和優惠。

湖南省消委出爐的報告顯示,受訪者辦理過預付卡的比例為43.6%,女性消費者佔比70.1%。從行業分布看,62.6%的消費者辦理過美容美髮行業預付卡,美容美髮是最受歡迎的預付消費種類。

預付消費,餐飲佔比47.3%;綜合零售(便利店、書店、鮮花、蛋糕等),佔比38.5%;健身佔比38.5%。預付消費中,線下實體店仍為主流,佔73.9%;但預付消費中,以京東為主的線上渠道在逐漸增多。

在全省預付式消費人群中,女性消費者遠高於男性消費者,呈現7∶3的格局。從年齡分布看,18歲至40 歲的年輕消費者佔比80%。「80後」佔比43.5%,為第一大預付式消費人群。

較高收入、較高學歷者更偏愛預付式消費。根據調查,月收入在 6001-8000元/月的消費者佔比 26.0%,大專及以上學歷人群佔比 55.1%。工人及服務人員、企業辦公室職員、個體工商戶/私營企業主等三類人群位居前三位,合計佔比 57.5%。

預付式消費面臨哪些「麻煩」——

預付卡有效期「縮水」、退換卡糾紛、經營者「跑路」

預付式消費日趨普及,潛藏其中的風險,消費者亟須防範。

調查顯示,在消費者預付式消費遇到的「麻煩」中,預付卡有效期「縮水」、經營者「跑路」、退換卡糾紛最為突出,分別佔比26.3%、21.0%和18.9%。

其中,最令消費者詬病的是經營者「跑路」,在所有問題中佔比48.2%,居於令消費者不滿意問題榜首。

根據調查,全省持預付卡的消費者,14%有過維權經歷。從維權發生率的行業分布看,服裝鞋類保養行業佔比最高,為20.1%;其次為消費者辦卡較多的餐飲行業,維權發生率為14.8%;健身、美容美髮行業維權發生率均超過5%。

預付式消費,為何「麻煩」不斷?

調查發現,消費者容易衝動消費,79.2%的消費者辦理預付卡是因商家促銷、優惠力度大。

另外,70%的消費者在辦理預付卡時,沒有主動瀏覽合同條款;70%的消費者未保留購物憑證;80%的消費者沒有籤訂合同;50%的消費者無法在後期維權中出示證據。

「從調查報告看,消費者維權意識的加強、相關法律法規的完善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湖南省消委秘書長吳衛說。

如何解決預付消費「維權難」——

強化市場監管,提升消費者維權意識和能力

「正常洗一次車要30元,預存600元後單次價為25元,還送兩次打蠟,聽起來划算,但不敢再辦洗車卡了。」3月13日,正在長沙開福區雙擁路一家門店洗車的趙強告訴記者,他曾有3次辦理洗車卡的經歷,均是充值卡還沒用到半程,洗車店關門,老闆聯繫不上,維權不知道從何下手。

像趙強這樣遭遇商家跑路、預付卡消費維權難的現象不時發生在我們身邊。

記者採訪了解到,在消費者持預付卡消費過程中,部分商家不僅自行擬訂「霸王」條款及「任性」規定,甚至還自賦最終解釋權,消費者辦卡後常會面臨如對方經營場所改變、降低服務標準、變相漲價、擅自中止服務、捲款跑路等風險。

調查顯示,受訪的經營者對自身法定義務履行普遍有待加強。多數經營者不會主動向消費者出示或提醒瀏覽合同相應條款,70%的經營者不會主動提前告知退卡或退費。卡要到期時,多數經營者不會提前告知,部分經營者甚至還利用規則來限制消費。

消費者維權意識和能力亟待提升。吳衛提醒消費者,在購買消費預付卡時,事先詳細了解卡的使用範圍、期限、功能、退款條件等細節,不可輕信商家口頭承諾,最好籤訂書面協議;在辦卡前要考察經營者的信譽和經營狀況,儘量選擇證照齊全、規模大、信譽好、經營時間長的經營者。

消費者根據實際需要購買預付卡,金額較大的更要謹慎,不可一味貪圖高折扣而忽視風險。辦卡時索要發票、保留相關協議。一旦遇到商家攜款潛逃或涉嫌經濟詐騙,儘快向公安機關報案。如果發生糾紛,及時與經營者協商解決,必要時向當地消委會、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和新聞媒體投訴。

在商戶契約精神缺失時,更加需要強化市場監管。調查報告呼籲,加快推動預付式消費地方立法,從市場準入、合同監管、資金監管和經營者失信管理等方面著手,建立綜合監管體系,以遏制經營者違規違法行為,保障消費者權益。

相關焦點

  • 山東省消費者協會發布我省預付式消費專題調研報告
    魯網5月14日訊(記者 趙嘉偉) 近年來,預付式消費作為一種新型消費模式,在諸多行業廣泛應用,發展迅速。與此同時,有關預付式消費的各種糾紛不斷增多,退卡難、索賠難等維權問題突出。為全面了解和掌握我省當前預付式消費的總體情況及特點,探尋從源頭上解決糾紛治本之策,更好地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山東省消費者協會在全省開展了預付式消費專題調研,並形成報告。2020年5月14日,山東省消費者協會在濟南召開新聞通氣會,發布《我省預付式消費專題調研情況的報告》,同時發布了《預付式消費需謹慎,籤訂合同是關鍵》消費警示,20餘新聞媒體單位參加了會議。
  • 預付式消費大起底?別讓預付卡把消費者「卡住」
    新聞背景:  預付消費投訴有增無減  近日,長春市消費者協會發布了2016年消費投訴報告,其中提到,預付式消費一直是近幾年的投訴熱點和解決難點。數據顯示:2016年,各級消協受理預付式消費糾紛3400餘件,與去年相比,投訴量增加了120%。
  • 預付式消費需謹慎!消費者和企業應注意些什麼?番禺區市場監管局...
    近年來,預付式消費因其便利、可打折等特點,在餐飲、健身、教育培訓和美容美髮等多種服務行業被廣泛使用,成為新興消費業態。然而,因預付式消費引發的糾紛也在不斷上升。2020年以來(截至5月20日),番禺區市場監管局與區消委會受理消費投訴14275件,其中預付式消費糾紛共954宗,同比增長154.40%。因法律不完善,懲處力度不足,以及受疫情和經濟形勢等多重因素影響,該類糾紛問題頻發,消費者維權難度較大。  番禺區市場監管局在此提醒消費者,在選擇預付式消費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問:什麼是預付式消費?
  • 合肥金仕堡多家門店關門捲款跑路 省消保委:預付式消費維權難
    預付式消費維權解決率僅為37%據了解,兩年來,安徽省各地消保委共受理預付式消費相關投訴2044件,卻只成功解決了764件,解決率約為37%。涉及被投訴企業倒閉、經營變更或捲款跑路的投訴為1042件,約佔投訴總量的51%,還有涉及店面轉讓、預付費不退、虛假宣傳等。
  • 廣西多位消費者哭訴預付式消費...【聚焦315維權】
    今天推出第五期「預付式消費維權」。2020年度廣西涉及預付式消費糾紛反映問題不在少數,僅南寧市就接到了617件,而健身、美容美髮服務投訴一直是預付式消費投訴「重災區」。今天我們通過案例來看看從預付式消費糾紛中應該吸取怎樣的教訓。
  • 預付式消費亂象叢生 亟待監管升級
    在實際生活中,像彭女士這種預付式消費並不少見,但由此引發的消費糾紛也屢見不鮮。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一些實體店商家現金流承壓,進一步加劇了原本就存在的預付式消費亂象風險。對此,一些地方和相關部門已通過推進相關立法、設消費冷靜期等措施,為預付式消費亂象立規矩。
  • 這裡有份疫情下預付式消費避坑指南,請收好!
    然而,由於市場覆蓋面廣、進入門檻低、從業流動性大、資金監管難等原因,預付式消費亦成為這幾年來部分消費者的 " 心頭恨 "。根據《2019 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分析》,預付式消費已成為 2019 年全國消費投訴的突出問題之一——辦卡容易退卡難、實際與宣傳 " 貨不對板 "、經營不善老闆 " 跑路 "、惡意詐騙捲款走人,這些 " 先買單、後消費 " 所產生的 " 坑 ",一次次地挑動著消費者的神經。
  • 預付式消費問題多 這些「坑」該怎麼填
    近年來,北京新聞廣播"問北京"持續關注了預付式消費帶來的諸多問題,比如商家跑路,消費者遭遇退費難等。預付式消費引發的消費者投訴比例呈現較高增長,不少城市由此出臺規定,試圖從地方層面予以規範。那麼,北京市會有哪些舉措出臺?代表委員們又有哪些好的建議?您被預付式消費坑過嗎?
  • 安徽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預付卡消費「四注意」
    隨著消費習慣的改變,預付式的消費形式逐漸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與之相關的消費投訴也越來越多。據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時尚頻道了解,預付卡屬於先付款後消費,消費糾紛多消費風險大,特別是預付式消費領域法律法規還不健全,監管體系還未建立,商家誠信意識較差,消費侵權行為時有發生。
  • 預付卡交錢容易退錢難 消費者該如何維權
    每過一段時間,預付式消費領域總會曝出維權難題。據芝麻信用初步統計顯示,目前倒閉的6家共享單車企業,涉及用戶押金10多億元。中國消費者協會日前發出公開信,對酷騎公司嚴重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表示強烈譴責。  本是買賣雙方共贏的預付式消費模式,如今卻淪為「陷阱」的代名詞。消費者維權為何四處碰壁?當前監管存在哪些短板?推動多部門協同共治,還要消費者苦等多久?
  • 溫州市消保委建言管預付式消費 違約發卡商家要問責
    溫州網訊 預付卡或稱充值卡、儲值卡、消費卡等,其營銷方式是先付費再消費,但由於準入門檻低、消費周期長等諸多因素,導致預付卡消費漸成糾紛高發區,而監管存在「盲區」和懲處制度落實不到位的現象,更讓消費者維權之路舉步維艱。
  • 預付卡消費亂象叢生,優惠卡變吞錢卡—— 會員卡,莫卡住消費者
    專家表示,近年來,預付卡消費模式越發盛行,商家藉此穩定客源,刺激消費,消費者也可享受一定優惠。這本應是「雙贏」的局面,然而生活中卻常常產生各種糾紛,關於預付卡的消費投訴也一直居高不下。設置霸王條款,不履行承諾,捲款跑路……稍不留神,消費者就被「卡」住了。預付卡究竟是優惠還是陷阱?如何才能避免風險?筆者就此採訪了多位消費者及業內專家。
  • 預付式消費需謹慎!山東省預付式消費具有群體性等特點
    5月14日,山東省消費者協會在濟南召開新聞通氣會,會上發布了《我省預付式消費專題調研情況的報告》。報告顯示,山東省預付式消費呈現具有群體性、信用性、信息不對稱性等特點。預付式消費是先付款後消費形式,必然要以經營者商業信用作為保證,以完善有效的信用機制為基礎。預約合同對當事人的誠實與信用提出更高的要求,在預付式消費環節中,經營者一旦出現欺詐、不履行義務、經營不善等問題,不僅會損害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還會引起市場秩序的混亂。
  • 預付式消費「跑路」頻發 這9家深圳企業及其經營者被上徵信黑名單
    2018年,深圳市消費者委員會共收到24614宗預付式消費投訴,佔總投訴量18.95%,與2017年的17950宗預付式消費投訴相比上漲37.13%。(本次數據共享單車投訴不包含在內)。預付式消費行業經營者「跑路」頻發,消費者維權困難。
  • 這些「消費坑」,你踩過嗎? 案例教你如何維權
    直播帶貨頻頻「爆雷」,受傷害的其實還是消費者。  從線上到線下,小到針頭線腦大到汽車樓房,2020年,區市場監管局接到的消費者投訴舉報中,涉及到形形色色的消費維權案例。  那麼,2020年有哪些典型的消費陷阱?如果不慎入「坑」,消費者又該如何維權呢?
  • 您了解「預付卡」嗎?「預付卡」消費需謹慎
    為此,石家莊市消費維權中心的專家對「預付卡」種類及相應的風險進行了介紹,同時倡導廣大消費者,在享受優惠的時候,一定要擦亮眼睛、理性消費。「預付卡」分幾種?專家介紹,目前我國「預付式消費」的商業預付卡基本上是非金融機構發行的,主要有兩類,即:一類是由專營發卡機構發行的可跨地區、跨行業、跨法人使用的多用途預付卡(以下簡稱「多用途卡」),另一類是由商業企業發行的且只在本企業或同一品牌連鎖企業購買商品、服務的單用途預付卡(以下簡稱「單用途卡」)。
  • 江蘇省消保委發布預付式消費調查報告
    預付式消費是指消費者向經營者先行支付一定費用後,按照約定的方式享受商家優惠活動,分次購買商品或接受服務的一種消費方式,即消費者通常遇到的「先辦卡、先充值再消費」。生活中,預付式消費普遍存在於美容美髮、健身、保健、洗衣、零售等行業,一方面經營者為消費者提供了支付便利,消費者可以享受商家的優惠價格;另一方面,經營者可以迅速增加穩定客源,快速聚攏資金。
  • 預付卡充值金額別太大 浙江去年受理預付式消費投訴9000件
    【摘要】預付學費遇商家歇業、充值後老闆跑路無法退款,預付式消費成為2015年浙江消費投訴的「重災區」。據統計,去年全省受理預付式消費投訴9000多件,其中永琪美容美髮的投訴量是1856件,在預付式消費投訴中高居榜首。
  • 湖南省消委吳衛秘書長做客《胡椒輿論場》:消費維權,權威發聲!
    近年來,預付式消費作為一種新消費模式,逐漸在美容美髮、遊泳健身、教育培訓等行業盛行開來。由此引發的消費糾紛也日益增多,《胡椒輿論場》節目此前多次報導健身房、美髮店突然關門「跑路」;英語培訓機構退費難等問題。在今天的節目中,吳衛秘書長介紹,省消委非常重視這一問題,推出了《2019年湖南省預付式消費維權調查報告》。
  • 福建法院妥處預付卡消費糾紛
    原標題:福建法院妥處預付卡消費糾紛本報訊 (記者 何曉慧 通訊員 高曉嶸 陳徵)針對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省預付卡消費糾紛不斷增長的態勢,福建法院堅持源頭預防、高效審理、定分止爭,依法穩妥審理好預付卡糾紛案件,努力降低此類糾紛可能引發的消費風險和社會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