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定的鮮花無法送達,預付的健身卡無法健身,預存了錢理髮店老闆卻關門跑了……預付式消費糾紛頻現——
預付式消費維權難在哪裡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劉永濤
「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來臨,湖南省消費者委員會3月12日發布《2019年湖南省預付式消費維權狀況調查報告》(簡稱「調查報告」)顯示,消費者預付卡有效期「縮水」、退換卡糾紛等問題突出;經營者「跑路」最令消費者詬病,超過50%的受訪者稱,所遭遇的經營者「跑路」維權未得到解決。
預付式消費有哪些新趨勢?遭遇糾紛,消費者如何維權?
女性群體愛好預付式消費——
在受訪者中佔比七成,美容美髮預付消費最受歡迎
餐飲、健身、教育、美容美髮、零售購物…… 預付式消費涵蓋各種消費場景,經營者鎖定客戶、回籠資金的同時,也給消費者帶來一定便利和優惠。
湖南省消委出爐的報告顯示,受訪者辦理過預付卡的比例為43.6%,女性消費者佔比70.1%。從行業分布看,62.6%的消費者辦理過美容美髮行業預付卡,美容美髮是最受歡迎的預付消費種類。
預付消費,餐飲佔比47.3%;綜合零售(便利店、書店、鮮花、蛋糕等),佔比38.5%;健身佔比38.5%。預付消費中,線下實體店仍為主流,佔73.9%;但預付消費中,以京東為主的線上渠道在逐漸增多。
在全省預付式消費人群中,女性消費者遠高於男性消費者,呈現7∶3的格局。從年齡分布看,18歲至40 歲的年輕消費者佔比80%。「80後」佔比43.5%,為第一大預付式消費人群。
較高收入、較高學歷者更偏愛預付式消費。根據調查,月收入在 6001-8000元/月的消費者佔比 26.0%,大專及以上學歷人群佔比 55.1%。工人及服務人員、企業辦公室職員、個體工商戶/私營企業主等三類人群位居前三位,合計佔比 57.5%。
預付式消費面臨哪些「麻煩」——
預付卡有效期「縮水」、退換卡糾紛、經營者「跑路」
預付式消費日趨普及,潛藏其中的風險,消費者亟須防範。
調查顯示,在消費者預付式消費遇到的「麻煩」中,預付卡有效期「縮水」、經營者「跑路」、退換卡糾紛最為突出,分別佔比26.3%、21.0%和18.9%。
其中,最令消費者詬病的是經營者「跑路」,在所有問題中佔比48.2%,居於令消費者不滿意問題榜首。
根據調查,全省持預付卡的消費者,14%有過維權經歷。從維權發生率的行業分布看,服裝鞋類保養行業佔比最高,為20.1%;其次為消費者辦卡較多的餐飲行業,維權發生率為14.8%;健身、美容美髮行業維權發生率均超過5%。
預付式消費,為何「麻煩」不斷?
調查發現,消費者容易衝動消費,79.2%的消費者辦理預付卡是因商家促銷、優惠力度大。
另外,70%的消費者在辦理預付卡時,沒有主動瀏覽合同條款;70%的消費者未保留購物憑證;80%的消費者沒有籤訂合同;50%的消費者無法在後期維權中出示證據。
「從調查報告看,消費者維權意識的加強、相關法律法規的完善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湖南省消委秘書長吳衛說。
如何解決預付消費「維權難」——
強化市場監管,提升消費者維權意識和能力
「正常洗一次車要30元,預存600元後單次價為25元,還送兩次打蠟,聽起來划算,但不敢再辦洗車卡了。」3月13日,正在長沙開福區雙擁路一家門店洗車的趙強告訴記者,他曾有3次辦理洗車卡的經歷,均是充值卡還沒用到半程,洗車店關門,老闆聯繫不上,維權不知道從何下手。
像趙強這樣遭遇商家跑路、預付卡消費維權難的現象不時發生在我們身邊。
記者採訪了解到,在消費者持預付卡消費過程中,部分商家不僅自行擬訂「霸王」條款及「任性」規定,甚至還自賦最終解釋權,消費者辦卡後常會面臨如對方經營場所改變、降低服務標準、變相漲價、擅自中止服務、捲款跑路等風險。
調查顯示,受訪的經營者對自身法定義務履行普遍有待加強。多數經營者不會主動向消費者出示或提醒瀏覽合同相應條款,70%的經營者不會主動提前告知退卡或退費。卡要到期時,多數經營者不會提前告知,部分經營者甚至還利用規則來限制消費。
消費者維權意識和能力亟待提升。吳衛提醒消費者,在購買消費預付卡時,事先詳細了解卡的使用範圍、期限、功能、退款條件等細節,不可輕信商家口頭承諾,最好籤訂書面協議;在辦卡前要考察經營者的信譽和經營狀況,儘量選擇證照齊全、規模大、信譽好、經營時間長的經營者。
消費者根據實際需要購買預付卡,金額較大的更要謹慎,不可一味貪圖高折扣而忽視風險。辦卡時索要發票、保留相關協議。一旦遇到商家攜款潛逃或涉嫌經濟詐騙,儘快向公安機關報案。如果發生糾紛,及時與經營者協商解決,必要時向當地消委會、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和新聞媒體投訴。
在商戶契約精神缺失時,更加需要強化市場監管。調查報告呼籲,加快推動預付式消費地方立法,從市場準入、合同監管、資金監管和經營者失信管理等方面著手,建立綜合監管體系,以遏制經營者違規違法行為,保障消費者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