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付卡交錢容易退錢難 消費者該如何維權

2021-01-15 新華網客戶端

  糟心預付卡 維權卡在哪

  核心閱讀

  「買的不如賣的精,辦卡容易退錢難」。每過一段時間,預付式消費領域總會曝出維權難題。據芝麻信用初步統計顯示,目前倒閉的6家共享單車企業,涉及用戶押金10多億元。中國消費者協會日前發出公開信,對酷騎公司嚴重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表示強烈譴責。

  本是買賣雙方共贏的預付式消費模式,如今卻淪為「陷阱」的代名詞。消費者維權為何四處碰壁?當前監管存在哪些短板?推動多部門協同共治,還要消費者苦等多久?

  來到新公司上班的第一天,北京市民古鑫鹿嚇得不輕:「那天早上我來到公司的寫字樓下,發現聚集了好多人,吵吵嚷嚷說要退款。」古鑫鹿打聽之後才知道,共享單車企業酷騎公司押金與預付金難退,三部退款專線都打不通,酷騎發布通知,聲稱要現場退款的只能攜帶有效證件前往四川成都某地辦理。

  日前,中國消費者協會向酷騎公司及相關責任人發出公開信,對其嚴重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表示強烈譴責。押金、預付金難退的問題,再一次讓「預付式消費陷阱」引發關注。

  商家跑路、強制續繳、霸王條款頻出,預付消費套路深

  所謂預付式消費,是指消費者為了特定的商品或服務向經營者預先交付一定的費用,從經營者處按次或按期享受商品或服務的一種消費方式。本來,預付卡是一張「雙贏卡」——消費者享受折扣、方便快捷,商家穩定用戶、擴大融資,但現實中有關預付式消費的負面新聞時有所聞,預付卡幾乎成為「糟心卡」的代名詞。

  前不久,在廣州某外企上班的高俊旺,被公司派到中部某地區蹲守一個項目,耗時大約半年。臨走前,他想將在某健身俱樂部辦的年卡轉讓出去,沒想到被潑了一盆冷水:轉卡要按卡內剩餘費用的40%收費,還得按照1∶1的比例對餘額進行充值。「我卡裡還剩1000元左右,照此計算,我轉個卡先要扣除400元,還要再充現600元,這樣卡就更難有接手者了,這分明就是在搶錢!」高俊旺氣不打一處來。

  「中消協曾組織消法執法檢查組去7個省份調研發現,預付式消費問題呈現跨領域、跨行業、普遍蔓延的形勢,稍不留神就會觸發維權困局。」中消協法律與理論研究部主任陳劍說,預付式消費的「坑」主要集中在5個方面,一是不籤書面合同,這導致消費者事後想主張權利時沒書面憑證;二是以各種利誘措施吸引消費者上鉤後,以各種理由降低服務標準,比如擅自提高價格,減少優惠期限等;三是設置「霸王條款」,比如規定不予退卡、不得轉帳、過期作廢等;四是由於經營不善,商家跑路,讓消費者血本無歸;五是侵害消費者隱私權,將收集到的個人信息洩露出去。

  此前,中消協在北京、上海、廣州、長春、南寧、杭州、武漢、成都、西安和濟南等10個城市150家企業,開展了「預付式消費」調查體驗活動,涉及美容美髮、教育培訓、洗車、洗衣和健身等5個行業。調查發現,超50%的商家不籤訂任何形式的合同,即便籤了,也有15%的合同存在「公司保留最終解釋權」「導致人身傷害、物品丟失概不負責」等不合理免責聲明。40%的商家不開具正規發票或用優惠形式代替。

  維權常吃閉門羹,預付消費領域法律體系亟須健全

  遭遇預付式消費陷阱,有些消費者開始走上維權道路,可是往往四處碰壁。

  比如,找不到受理「娘家」。高俊旺到俱樂部理論半天,也沒個結果,他投訴到工商所,得到的回覆是「遊泳卡、健身卡的事主要歸體育部門管,不在工商部門備案」。

  據記者了解,早在2012年商務部就出臺了《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辦法(試行)》,為何還亂象叢生?

  「從根源上說,還是制度設計與監督執行出了問題,導致出現監管漏洞。」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說,比如《管理辦法》明確規定,發卡企業的資質必須是規模、集團或品牌企業,發卡方得提前30天去各級商務主管部門備案,但事實上辦法往往落不了地,很多自然人、小型個體戶根本無備案可言。

  一方面,發卡機構搞隱身法,面對海量的市場主體,監管部門人手有限,查不過來;另一方面,相關監管規定沒有配套的實施細則,執法力度被削弱。

  「在預付式消費領域,目前在全國範圍內,還沒有形成一套統一的、強有力的法律體系來規範,這是一個很突出的問題。」陳劍說,比如,不論是商務部出臺的《管理辦法》,還是交通部等10部委出臺的《關於鼓勵和規範網際網路租賃自行車發展的指導意見》,都只是部門規章;比如現在有好幾個省份出臺了地方性法規,規定辦理預付卡業務時,強制要求商家提供合同、做出風險提示、明確保存期限等,但僅限於部分省份;再比如一些行業組織出臺了自律公約,但強制性、約束力不足。

  「所以,不同地區、不同省份、不同行業的消費者,在預付式消費領域,他們享受的權利是不均衡的。」陳劍說。

  建議嚴密備案、強化預付金存管監督,推動多部門協同共治

  陷阱多、監管弱、維權難,面對無良發卡商家,難道消費者只能自認倒黴?監管部門只能束手無策?

  立法是治本之策。與傳統線下實體店發放預付卡相比,如今線上預付充值消費也越來越多,雖然形式上不再是有形的卡,而是表現為「券」「碼」,但本質上還是交納預付金。

  「線上平臺的預付式消費,風險成幾何級數增長。」陳劍說,目前中消協正在重點關注與強力推動《電子商務法》的審議與落地,力爭讓該法在主體資質、擔保人設定、信息披露、合同效力、資金管理等方面做出更明確、細化的規定。

  制度創新是抓手。比如,備案核准要無條件執行。「目前有關規章還是失之於寬,應該明確規定,辦卡數超過100人、單筆金額超過1000元、總金額超過10000元的,就得去商務主管部門或者銀行等機構備案、核准。」劉俊海說。

  產權歸屬要明確,第三方存管制度要常態化。「要有這樣一個共識,不論是押金,還是預付金,產權都是消費者的,這在《信託法》中有明確規定,按照信託財產的相關規定,實際所有權即經濟上的所有權,還是歸受益人的。」劉俊海說,商務、金融等部門要對備案發卡企業的預收資金餘額佔比進行嚴格審核,把存管金比例設定在30%—50%之間,指定第三方支付機構對預售資金進行委託管理,商業保險也要跟進。如果企業跑路了,按程序給予用戶賠償。

  「商務、工商、公安、銀行等部門要協同共治,打造協同監管、精準監管、功能監管、全覆蓋監管的新格局。」劉俊海建議相關部門可以發一個聯合整治的意見,「有了紅頭文件,各方監管力量就能整合起來。專項治理行動開展後,消費者維權也就有了底氣。」(記者 齊志明)

相關焦點

  • 預付卡的陷阱:前腳充值後腳跑路 交錢容易退錢難
    躲過預付卡的陷阱  「您辦張卡麼?充1000打8折。」這樣的套路,相信每一個消費者都曾遇到,無論是理髮店,還是遊樂場,預付卡總是商家招攬客戶的利器。  錢花不完挺難受,商家跑路更心煩,伴隨預付卡機制而來的隱患也顯而易見,我們該如何保證預付機制不成為騙錢套路?
  • 老闆跑路、店鋪關門 預付卡坑太深交錢容易退款難
    「買的不如賣的精,辦卡容易退錢難」。生活中,不少商家向消費者許以高折扣、高優惠,向消費者推銷辦理預付卡。然而,因為「店面轉讓」、「關門歇業」等情況導致消費者手握預付卡卻不能消費,又遭遇退款無門的窘境。  本是買賣雙方共贏的預付式消費模式,卻糾紛不斷。
  • 健身房「跑路」找了5個部門難退費 消費者陷預付卡維權困境
    這是絕大多數手持預付卡的消費者在遇到老闆「跑路」時的第一反應。最近,家住北京市大興區的韓先生「犟」了一回,使出渾身解數「追討」餘額,但至今未有結果。預付消費,這個商業模式因為「跑路」亂象備受質疑。維權成本高、監管存盲區、「跑路」處罰輕……預付消費如何實現其健康發展?
  • 預付卡消費為何 充值容易退費難
    記者 姜濤從健身俱樂部到美容美髮店,再到校外培訓機構,消費者前腳剛充值辦理了預付卡,後腳便遇到停業轉卡、閉店失聯的麻煩。「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們究竟應該怎麼辦?到底該找誰說理?」消費者說。眾所周知,預付卡消費的經營方式,有著廣泛的社會需求和接受對象。
  • 充錢容易退錢難,預付卡消費要冷靜
    近幾年來,預付式消費越來越普遍,健身預付卡、美容預付卡無處不在,與大家生活息息相關的衣食住行無一不在使用充值辦卡,消費者通過預付卡獲得經營者提供的優惠和方便的同時,有關預付式消費的糾紛也不斷發生。經營者由於服務不當,消費者要求退錢不退、經營者捲款跑路等情況都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 預付卡消費亂象叢生,優惠卡變吞錢卡—— 會員卡,莫卡住消費者
    專家表示,近年來,預付卡消費模式越發盛行,商家藉此穩定客源,刺激消費,消費者也可享受一定優惠。這本應是「雙贏」的局面,然而生活中卻常常產生各種糾紛,關於預付卡的消費投訴也一直居高不下。設置霸王條款,不履行承諾,捲款跑路……稍不留神,消費者就被「卡」住了。預付卡究竟是優惠還是陷阱?如何才能避免風險?筆者就此採訪了多位消費者及業內專家。
  • 健身房人去樓空,消費者如何維權?
    健身房人去樓空,消費者如何維權?近日,思明區法院發布了多起因健身房關門引發的索賠案件。法官提醒說,該院此前已經審理了多起類似案件,建議消費者應理性購買預付卡,避免一次為預付卡充入過多資金。遭遇:交錢辦年卡,沒到期就關門了!交錢辦了健身年卡,結果沒到期健身房就歇業了。為此,消費者周小姐近日狀告健身公司,要求退還年卡費用和私教費用。周小姐說,2016年6月,她花1199元在廈門一家健身公司辦理了年卡,另外還購買了該健身房一個私教課程。
  • 充錢容易退錢難!預付卡消費「陷阱」要小心~
    今年,面對更為複雜的經濟社會背景,截至7月底,我區已接到預付卡類信訪投訴1400餘件。熱線投訴頻頻發生,各種預付卡「打水漂」現象迭出,消費者更需提高警惕,理性認識。對於這種「層出不窮」的消費現象,濱濱有話說~什麼是單用途商業預付卡?
  • 預付式消費遭遇糾紛,消費者如何維權?
    》(簡稱「調查報告」)顯示,消費者預付卡有效期「縮水」、退換卡糾紛等問題突出;經營者「跑路」最令消費者詬病,超過50%的受訪者稱,所遭遇的經營者「跑路」維權未得到解決。遭遇糾紛,消費者如何維權? 女性群體愛好預付式消費—— 在受訪者中佔比七成,美容美髮預付消費最受歡迎 餐飲、健身、教育、美容美髮、零售購物…… 預付式消費涵蓋各種消費場景,經營者鎖定客戶、回籠資金的同時,也給消費者帶來一定便利和優惠。
  • 存錢容易退款難 預付卡消費小心被「卡」
    [2018.11.26]存錢容易退款難預付卡消費小心被「卡」餐飲店將關門 經營者逐一給會員退錢河北油紙傘展開幕 遊客粗暴爬架子搶傘河南鄭州:一次愛心亮燈 一個暖心敬禮 歐盟通過英國「脫歐」協議法國民眾抗議燃油稅上調
  • 預付卡亂象與消費者權益保護途徑
    多數門店的預付卡後往往印有諸如「最終解釋權歸本店」「一年內有效」「售出不退換」等單方麵條款,降低企業自身責任,減損消費者權利,使消費者處於弱勢地位。然而,發卡機構單方面減損對方權利和己方義務的行為,根據《合同法》和《消費者保護法》相關條款,發卡機構上述行為於法無效。但該行為因為缺少監管,法律約束多流於形式。
  • 預付卡投訴為何維權難 看商務局、消保委和律師怎麼說
    昨天,記者從溫州市商務局了解到,儘管2012年商務部出臺並施行了《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辦法(試行)》,但截至2018年6月底,在我市商務部門備案的發卡主體僅28家,其中規模發卡企業13家,規模以下發卡企業15家。  預付卡消費投訴為何這麼多?預付卡消費維權到底難在哪?記者就這些問題採訪了相關部門。
  • 如何防範預付卡消費風險
    臨近年末,又到了預付卡辦理的高峰期——年末,又到了各大商場和消費場所辦理預付卡的高峰期,各種「滿就減」「大優惠」廣告頗是誘人。不少消費者貪圖便宜,大方地辦理著各種預付卡。不過,預付卡消費存在中止消費退款難、經營者變更履約難、信譽質量保證難、歇業停業後追償難的四大風險,因此也給「購卡族」提個醒,購買時一定要慎重,不要一次存入過多錢款。
  • 預付卡商家上演「另類」跑路 維權路上要過哪些「卡」?
    新華社上海3月16日電 題:預付卡商家上演「另類」跑路 維權路上要過哪些「卡」?  新華社記者黃安琪  預付卡商家跑路消失,消費者遭遇維權難已不是新鮮事。  然而,商家卻解釋稱13家攝影門店中仍有一家在經營,許女士仍可在該門店消費,雖該門店無法讀取許女士持有的充值卡信息,但可以根據許女士所報的卡內餘額協商處理,且相關數據及網站信息已丟失,許女士所持有的充值卡內餘額已無法核實。  記者調查發現,除了以「僅剩一家」的藉口推延退款外,預付卡商家常用的戲碼還有以「裝修」為名暫停營業、突然通知消費者「被動轉會」至其他機構消費等。
  • 1700餘名會員維權路漫漫!預付卡最終「卡」住了誰?
    從盛夏到寒冬,樂邁健身1700餘名會員預付卡維權路漫漫。作為維權代表的許先生已心力交瘁地說:「太難了,我們找過市場監管、派出所、商務局、體育局,問過律師、專家,查過法條,現在沒有一個部門能幫我們把錢要回來!」
  • 商務部門提醒消費者 購買預付卡要多留個心眼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電子信息技術的不斷革新,多用途預付卡在經濟生活中呈現出快速發展的勢頭,美容美髮卡、遊泳健身卡、洗車卡、餐飲卡、超市購物……預付式消費遍及全市眾多行業。預付卡在給消費者帶來了實惠和便利的同時,其弊端也不斷顯現,甚至成為維權投訴的重點。
  • 特價「聯票」失效還不退錢 消費者維權半月較真到底
    特價「景區聯票」失效還不給退錢 消費者維權半個月較真到底  年初,南京市民陳女士花了168元,在網上購買了一張「暢遊長三角」聯票。國慶長假前,當一家三口準備去上海遊玩時,卻發現聯票因沒有在限定時間內激活而無法使用。陳女士先後詢問了發行方、代理商等多個部門、單位,得到的答案卻是:過期沒激活不僅不能用而且也不能退錢。
  • 特價景區聯票失效不退錢 消費者維權半個月較真到底
    原標題:特價「景區聯票」失效還不給退錢 消費者維權半個月較真到底陳女士先後詢問了發行方、代理商等多個部門、單位,得到的答案卻是:過期沒激活不僅不能用而且也不能退錢。陳女士決定較真到底。上周,她專門致電揚子晚報分享了曲折的維權經歷。
  • 辦理預付卡後 商家「跑路」怎麼辦?
    這對消費者而言,很有吸引力。辦理預付卡,可以享受一定的價格優惠,用起來也較為便利,所以很受消費者青睞,但存在的風險也不容忽視。如何降低預付式消費的風險?省消協溫馨提示:消費者辦理預付卡時要謹慎。律師支招:辦預付卡時應注意「留痕」。
  • 濟南金格健身俱樂部突然關門會員退款難 律師:可訴訟維權
    會員杜先生告訴記者,去年該俱樂部開業後他在這裡辦理了一張會員卡,後來,由於工作變動全家遷到高新區居住,杜先生多次想退卡,對方告訴他只能轉卡,不能退卡。「他們就說辦轉卡,轉到現在,然後就找他們退卡,也沒退成,退了半個月之後,30號那天他們說給退錢,然後他們老闆說得走程序,兩天之後,兩天之後就是1號那天,來了之後店就沒了,人找不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