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房人去樓空,消費者如何維權?近日,思明區法院發布了多起因健身房關門引發的索賠案件。
法官提醒說,該院此前已經審理了多起類似案件,建議消費者應理性購買預付卡,避免一次為預付卡充入過多資金。同時,在選擇商家時要謹慎,切忌輕信工作人員口頭承諾,應當與健身公司訂立書面合同。
遭遇:交錢辦年卡,沒到期就關門了!
交錢辦了健身年卡,結果沒到期健身房就歇業了。為此,消費者周小姐近日狀告健身公司,要求退還年卡費用和私教費用。
周小姐說,2016年6月,她花1199元在廈門一家健身公司辦理了年卡,另外還購買了該健身房一個私教課程。私教課程的費用是男友幫她用微信支付的,一共6600元,付給了健身公司的職員小陳。
2017年1月,周小姐發現健身房歇業了,於是,她要求退還1199元年卡費用和剩餘的3450元私教費。
但是,健身公司只同意退還剩餘的年卡費用,理由是職員小陳早在2016年8月便離職,6600元並非周小姐本人轉帳,在公司的轉帳水單中體現的是其他會員的消費。
焦點:健身房私教費,究竟能不能退?
因雙方協商不成,周小姐將健身公司告上法庭。
針對周小姐的訴求,健身公司反駁說,周小姐提供的轉帳6600元的信息並非她本人信息,該轉帳金額亦與她所述金額不符,而且,她舉證的刷卡信息對應的服務合同與其提供的發票開具時間也不符。周小姐無法證明因公司原因導致合同無法履行,應承擔舉證不能的不利法律後果。
近日,法院審理認為,周小姐辦理年卡並開通使用,雙方存在合法有效的合同關係。周小姐已實際使用了124天的年卡,接受了部分服務,應當支付相應的服務費用。但是,健身公司暫停營業導致周小姐無法正常使用年卡,損害了周小姐的合同權益,周小姐有權要求退還剩餘未使用的年卡費用,法院應該予以支持。
至於私教費,法院認為,周小姐提供的微信轉帳記錄,並非其本人轉帳支付。她所提供的證據難以證明小陳有權代表健身公司與其籤訂私人教練服務協議。因此,雙方在未籤訂書面合同的情況下,周小姐無法證明其與健身公司之間就私教服務存在合同關係。所以她要求退還私教課的費用,法院不予支持。
因此,最終思明區人民法院作出一審判決,要求被告健身公司退還周小姐剩餘年卡費用792.78元,駁回周小姐的其他訴求。
法官提醒
理性購買預付卡,別一次充值太多
導報記者從廈門法院了解到,近年來健身消費糾紛問題不斷湧現,法院已經審理了多起因健身房關門引發的案件。
法官建議,此類情況消費者可採取以下措施維權。首先,消費者應結合自己實際需求,理性購買預付卡,避免一次為預付卡充入過多資金。
其次,在選擇商家時要謹慎,辦卡前要注意看經營者營業執照,選擇證照齊全、資質過硬、市場信譽度高、經營狀況良好的商家。
第三,切忌輕信工作人員口頭承諾,應當與健身公司訂立書面合同,明確約定服務內容、有效期、退轉卡條款等,並且注意保存好書面合同以及轉款記錄、收據、發票等證據,便於日後維權。
相關案例
美容被燙傷,年卡能退嗎?
在美容店被燙傷,年卡預付款能退嗎?近日,廈門中院也發布了一起因消費者要求退回年卡預付款引發的官司。
據了解,鄭女士此前在廈門一家美容公司辦理了美容服務年卡,包含多種消費項目。後來,鄭女士一次在該美容公司接受完腿部艾灸服務後,腿部被燙起泡。
事後,鄭女士找美容公司索賠。剛開始,美容公司認為鄭女士已經離店有段時間,不排除有其他意外導致鄭女士被燙傷,只是建議她塗抹精油。
隨後,鄭女士接受該美容公司建議,塗抹了薰衣草精油,但傷情不見好轉。於是,她只能前往醫院。經確診,鄭女士腿部屬於「三度燒傷」。
最終,鄭女士因對美容公司失去信任,以無法再接受服務為由,要求終止年卡服務、退款並賠償醫療費等損失。索賠遭到美容公司拒絕後,鄭女士就起訴到法院,請求判令美容公司退回年卡預付款,並賠償治療費、誤工費、營養費等。
近日,法院審理後認為,在鄭女士被燒傷後,美容公司建議其塗抹薰衣草精油,導致鄭女士未及時就醫傷情加重,之後卻以鄭女士未及時就醫為由,要求減輕其賠償責任,於理不通。因此,法院判令美容公司賠償鄭女士因燒傷造成的醫療費、營養費等損失,並判令退還美容年卡款項,但是,退款金額應根據鄭女士接受服務的時間相應扣減。
法官說法
「預充值優惠」?千萬別衝動!
法官說,當前美容市場管理不規範,美容機構良莠不齊,一些非正規的美容機構存在虛假宣傳、強制消費等損害消費者權益的現象,部分美容機構甚至造成傷害事故。本案就是一起因美容服務不當產生的糾紛。
對此,法官提醒說,消費者在美容消費過程中應選擇具備相應資質以及良好口碑的美容服務機構。另外,及時固定證據,為維權做好準備。如果因人身傷害而就醫的,消費者應當在就醫過程中保存好病歷及發票等,如果因為維權而產生交通費、夥食費、住宿等相關費用憑證,也應向法庭舉證。最後,消費者應理性消費,理性鑑別廣告宣傳。如部分美容機構會通過「預充值」可以獲得「大優惠」等方式吸引消費者辦理美容卡,消費者應保持清醒,切勿衝動消費。(海峽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