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愛酒人士的家中必然藏著兩瓶珍藏葡萄酒,更加講究的,也許還會對不一樣的酒款搭配不一樣的酒杯。但是有些喝酒小白就會發出疑問了:咋?葡萄酒杯還搞出了神秘感?不就喝個酒嘛!其實不然,這裡面可是有大學問的,要是選擇錯誤的葡萄酒杯,不僅會鬧出笑話,可能還會使你手中的葡萄酒大打折扣。那麼這裡面到底有什麼神秘的地方呢?就讓我們揭開它的面紗,帶你走進你所不知道的葡萄酒杯世界。
葡萄酒杯的設計
像每個人都見過的葡萄酒杯一樣,都是由杯墊、杯梗和杯肚構成,三者雖然經常被忽視卻大有妙用。
杯墊當然顧名思義就是為了能讓葡萄酒杯擺放在桌面上的,畢竟一個杯梗沒辦法支撐整個葡萄酒杯;
那為什麼都會有一個杯梗呢?那是因為如果我們使用了無杯梗的酒杯飲用葡萄酒,那我們只能用手握住整個杯子,手的溫度直接傳遞給了葡萄酒就會影響葡萄酒的質量,畢竟葡萄酒要在低溫狀況下才好喝的啊,加上手握杯柄,就能更好地將酒液靠近光源進行更好地葡萄酒觀測,對葡萄酒的品質能有一定的把握;
杯肚大家肯定都以為自己知道了:我懂,這個就是用來裝酒的嘛。對,確實如此,但是為什麼會設計成上窄下寬呢?主要是因為杯肚下寬的設計可以方便飲用者對葡萄酒進行杯中的搖晃,有利於葡萄酒進行更好地氧化,同時還能細品葡萄酒的香氣而不至於過快喪失。
葡萄酒杯的各種類型
紅葡萄酒杯:一般紅葡萄酒杯都會做得比較大,是更加明顯的窄口寬肚,就是為了充分利用葡萄酒杯的特性來凸顯紅葡萄酒的特性,窄口可以保證葡萄酒的香氣集中匯聚在杯口處不易流失,同時由於剛開瓶紅葡萄酒單寧豐富會有很酸澀的口感,與空氣中的氧氣充分接觸後就能明顯減輕紅葡萄酒的酸澀感從而更容易入口,所以寬肚的杯身設計能夠讓葡萄酒更易搖晃從而優化口感。
紅葡萄酒杯方主要有兩個代表,一個是勃艮第杯,以典型的大肚球形著稱,是為了配合勃艮第紅酒果味重的特點,由於飲入口中酒液流動幅度大,這種球形的杯子形狀就能很好地將酒從舌尖引入,實現果味和酸味的相互碰撞融合;另一個是波爾多杯,相對勃艮第杯會更加細長,且杯口更小,但是這種錐度小的杯口就能夠大大地留住葡萄酒的酒香,酒入口中會直接流向舌頭根部,凸顯了單寧的酸澀還能有一絲甜的口感。
白葡萄酒杯:由於白葡萄酒不比紅葡萄酒,有更加豐富的單寧,因此就不需要寬肚酒杯使其釋放香氣和加速氧化。根據白葡萄酒的性質,往往需要低溫狀態下飲用最佳,這就要求酒杯的杯梗需要更長以及杯口更小避免溫度的提升。另外,一些白葡萄酒杯也會在外壁上下功夫,增加杯壁的厚度,減緩溫度的變化。例如白葡萄酒杯中知名的長相思杯,就適應了長相思酒的清爽、甘冽的特性,狹長的杯口使得一入口中就到舌尖,瞬間能感受到該酒的全部風味包裹著你的口腔。
起泡酒杯:以更加修長的形狀為特點,有利於氣泡能夠有更長時間穿過酒體,從而迸發出更加濃鬱的果酒香氣,增加氣泡效果。
甜葡萄酒杯:由於甜葡萄酒有更加高的酒精度數,所以甜葡萄酒通常搭配較為矮小的酒杯,容量小就能飲用更加少量的甜葡萄酒,同時外翻的酒杯能夠更好地將酒匯集在舌尖,充分感受到其中的甜蜜味覺。
如何挑選
雖然我們知道了不同葡萄酒類別應該搭配何種葡萄酒杯,但這也不能保證我們能挑選到合適且材質過關的葡萄酒杯,如果要進一步仔細挑選,還得做以下功課:
杯子材料需輕薄:對葡萄酒的觀察是品鑑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如果我們挑選的杯子不夠薄,或者材質不夠通透,就難以觀察透徹葡萄酒的品質,同時這樣質地的酒杯會營造一種廉價的視覺體驗,就會降低葡萄酒的檔次。
挑選杯身曲線合適的酒杯:杯身曲線決定了兩個性能,一種是觀賞體驗,另一種就是醒酒能力。要儘量挑選弧度較大且線條美觀的酒杯,弧度大的酒杯方便醒酒而不容易灑出,就能更好地對葡萄酒進行氧化從而達到更加完美的口感。
杯柄足夠長:杯柄長方便持杯,能保證手溫不會影響到酒體溫度,同時方便醒酒,有利於搖晃觀察酒液顏色。
可以準備一個萬能酒杯:萬能酒杯是最尋常且不會反映酒任何特色的杯子,一般杯肚適中、杯口稍收,這種葡萄酒杯就不會局限於是紅還是白葡萄酒。比較常見的萬能杯就是法國設計的ISO標準品酒杯,外形是鬱金香形狀,平等地對待每一種酒款的特性,有利於進行一場更客觀的飲酒體驗。
隨著葡萄酒市場越來越廣泛,葡萄酒杯的售賣也讓人挑得眼花繚亂,甚至還有不少酒杯在其中濫竽充數,以次充好,儘管我們了解了葡萄酒杯在餐桌上的使用,但同時也需要在購買時擦亮自己的雙眼,以免被不良商家欺騙。
有關葡萄酒杯,大家還有什麼想說的嗎?快點一起來評論區討論吧!